从《傲慢与偏见》透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2016-03-16 08:02苏仕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威克汉姆奥斯丁

苏仕敏

(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

从《傲慢与偏见》透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苏仕敏

(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有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她最出色的作品。在作品中,她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英国乡绅阶层的生活。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小说中四对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探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看来,幸福的婚姻既要有理性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傲慢与偏见;理性的爱情;经济地位;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作家简·奥斯丁最出色的小说。该部作品创作于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在经历了浪漫主义思潮之后,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念被打破。在文学作品中,以男性为主角的时代也发生了改变,有很多女性开始在文学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1]。她们以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并在作品中反映女性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性格魅力,简·奥斯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限制,很多传统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简·奥斯丁时代的英国社会仍然认为女性是男性的从属。当时的法律规定一个家族的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人来继承,女性没有继承权,而社会却没有为女性提供多少可以工作的机会,因此对于许多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女性来说,为了生存,如能嫁给一个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丈夫,自己今后的生活便有了相对的物质保证。对于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简·奥斯丁来说,她熟知这个阶层的女性被动的生活状态,但是又不想对现实的社会结构加以改变,因此就用自己丰满的词汇和细腻的笔触来描述这些女性在面临爱情和婚姻选择时的特殊心理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女性人物形象。简·奥斯丁所有小说的故事框架都是围绕着年轻女性对于理想、爱情、婚姻的追求而展开的。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讲述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为主线,又分别讲述了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和宾利,妹妹莉迪亚和威克汉姆,以及她的好友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来探析简·奥斯丁对于理想婚姻的观点。

一、理性的爱情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点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毋庸置疑的。而只有理性的爱情才能保证婚姻的幸福。理性的爱情不仅要求男女双方彼此了解,更要互相尊重平等,在小说中所有被赋予积极正面意义的婚姻都是如此。贝内特家的大小姐简和宾利几乎是一见钟情。简温柔美丽,是贝内特一家最漂亮的女儿,就连起初十分傲慢的达西在第一次见到她时也承认她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姑娘”[2]。然而简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她的外貌,还有她温和忍耐的性格。她温柔善良,对任何人只往好的方面去看,从不轻率地责难任何人,所以在简的眼中,就连傲慢世俗的宾利姐妹也是优雅能干的。宾利为人随和,颇有绅士风度,简对他最初的评价是“心思细腻,性情温存,热情大方”[2],“那样的潇洒飘逸,又有如此完美的教养”[2],而且在后来的交往中,宾利的坦诚、随和、善良更是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而且与达西不同的是宾利并没有把门户高低看得过重。因此简对他一往情深,只不过因为简性格温柔含蓄,最初并没有将自己对宾利的爱意明显地表现出来,也因此遭到达西先生的误解。达西告诉宾利简并没有对他一往情深,并插手阻断了两人的感情。在宾利的妹妹卡罗琳·宾利看来,贝内特家的财产门第过低,高攀不上宾利。但是作者最终还是借着达西之手,使简和宾利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幸福的一对。

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一波三折。达西最初出场时,对于伊丽莎白的看法是“她还看得过去,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2],最初的傲慢使得达西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偏见,他认为,在她的母亲和妹妹们身上的庸俗和谄媚在她身上也会有。但是随着他对伊丽莎白活泼大方性格的进一步了解,他也逐渐被她吸引。当姐姐简被雨淋生病不得不住在内森菲尔德时,伊丽莎白因为担心步行前去看望姐姐,到达时,她头发凌乱,衣服上沾满泥泞,看起来像个粗野的丫头,但达西“被心里两种感情弄得七上八下:一半是爱慕她那步行之后的鲜艳脸色,另一半又怀疑她为这事儿独自那么远赶来是否恰当”[2]。无疑,当时的达西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更深了一层,另一方面又拘于传统的偏见,认为伊丽莎白的家世不配自己,所以他“明智地决定,现在决不能对他露出半点爱慕之心”[2]。但是伊丽莎白的幽默、乐观、豁达却不断地吸引着达西,所以在内森菲尔德的舞会上,当伊丽莎白提起达西对威克汉姆的不公时,他也因为“心里对她颇有好感,所以很快原谅了她,而把怒气迁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去了”[2]。后来在罗新斯府,看到伊丽莎白面对趾高气扬的凯瑟琳夫人的各种无礼问题都能心平气和地对答如流,达西不禁被她的机智、乐观和自重深深地吸引了,尽管他试图挣扎,但是也无法抑制住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于是大胆而热切地向她表白。他的第一次示爱由于两人之间的误会和偏见而遭到了伊丽莎白的断然回绝,这让一直傲慢的达西很是吃惊,但也使他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开始改变自己。为了澄清两人之间的问题,达西主动写信给伊丽莎白,将造成伊丽莎白对他偏见的事由解释清楚。为了使伊丽莎白信服,他甚至将自己的妹妹差点被威克汉姆诱惑私奔的家庭隐私也如实相告。达西的坦诚让伊丽莎白开始反思,她发现自己当初对他的偏见太盲目行事,有失公允,不尽情理。后来在彭伯利两人意外重逢时,达西的表现令伊丽莎白刮目相看,他待人彬彬有礼,“好似满腔热情地急着要跟她重修旧好”,“尽力想要博取她的亲友的好感,而且真诚地要介绍自己的妹妹和她认识”[2]。伊丽莎白被达西的举动深深地感动,“她尊敬他,看重他,感激他,并且真心地关心着他的幸福,觉得应该让这种爱情滋长下去”[2]。可是她的小妹妹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私奔的消息突然传来,这让伊丽莎白措手不及,更觉得家中的这桩丑闻会再次让达西瞧不起自己。不过,达西对此事的态度却令人惊奇。他一个人悄悄地找到了这对男女,恩威并用,迫使威克汉姆和莉迪亚成了婚。这在当时的英国是能够挽救私奔女孩及其家人声誉的唯一办法。达西的种种所作所为,不断地感动着伊丽莎白,并最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她发现达西也是个彬彬有礼、柔情体贴、为人大度,又有责任担当的人,对他的好感不断增长,两人最后终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在简·奥斯丁的作品中真正幸福的婚姻是一定要有爱情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爱情一定是理性的,建立在对对方优秀品质的了解之上的,否则的话,一时的冲动或者有一方人品低劣或世俗,都是很难有完美的结局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正是建立在两人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小说中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婚姻是作者最为不屑的。莉迪亚是家中最小的女儿,被母亲溺爱过度,做事任性、不知害臊、呱噪吵闹、天不怕地不怕,甚至在私奔之后竟然为自己能结了婚再回娘家而感到自豪,对自己给家人带来的种种担忧和蒙羞丝毫不为所动。显而易见,莉迪亚对威克汉姆的爱是肤浅的,她爱的是威克汉姆帅气迷人、风度翩翩的外貌,而对其嗜赌成性、谎话连篇、厚颜无耻的恶习却视而不见。相比之下,威克汉姆对莉迪亚的爱情要冷淡得多,虽然他长得相貌堂堂,但内心邪恶,只要能娶个有钱的老婆,无论是谁都可以。他之所以愿意娶莉迪亚也是因为达西恩威并施,不仅替他还清了赌债,还给了他数目相当的钱款,又给他谋了一份好差事。这两个人在婚后也不悔改,生活上常常得依靠两个姐姐才勉强过得下去。

对于伊丽莎白来说,爱情是婚姻的必备品,所以当柯林斯自以为是地向她求婚时,她断然拒绝,因为她不爱他。然而即使理性如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子,在自己的婚姻之路上也曾被肤浅的爱情迷惑过。小说中,威克汉姆刚出场时,伊丽莎白也曾被她帅气的外貌、动人的谈吐和殷勤的举止所吸引,对他所说的关于达西刻薄无情的话深信不疑。最初两人关系亲密,可是当有个身价一万英镑的金小姐出现后,威克汉姆就立刻移情别恋了,这也使得伊丽莎白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及至后来从达西的信中得知威克汉姆的过往后,更是让她明白了自己当初被偏见和无知蒙蔽了双眼,这也使得她在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更加清醒理智。伊丽莎白追求的理想爱情是建立在两人都平等的基础上的,她和达西两人之间从最初的偏见误解,到冰释前嫌,到最后的执手相伴,都是她渴望平等与尊重的结果。

二、经济地位是幸福婚姻的保障

小说的开篇第一句“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个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2]。作者毫不隐讳地肯定了物质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简·奥斯丁创作《傲慢与偏见》是在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后,社会经济和当时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各种新兴的思想更是层出不穷,然而传统的观念也依然根深蒂固。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女性没有继承权,但是社会能够给女性提供的工作机会又很少,而且如果一名女性为了生存而工作,即便她是一名虔诚的教徒,受过良好的教育,那她也失去了传统所赋予女性的“淑女”这一词所包含的特殊身份[3]。因此,无可奈何之下很多女性只能待在家中,将自己后半身的期望都寄托在未来的丈夫身上。然而当时的英国现实却是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因找不到愿意娶自己又拥有继承权的男性而被迫单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简·奥斯丁作品中出现的男主角无一不是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宾利和达西的出场都是从人们谈论他们的收入开始的。贝内特夫人第一次谈到宾利时情绪十分激动,她直言不讳地告诉丈夫,“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英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2]达西第一次出现在舞会上,“不到五分钟关于他年收入一万英镑的消息就传开了”[2]。小说中的年轻女性们,无论多么善良随和,也都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有钱的单身汉们吸引。宾利第一次到贝内特家拜访时,贝内特小姐们就“从楼上的窗口看清了他穿的是蓝外套,骑的是一匹黑马”[2]。达西最初出场的时候过于傲慢,遭到了众人的厌恶。伊丽莎白被他冒犯后,她对安慰她的好友夏洛特说:“如果他没有冒犯我的尊严的话,我也可以对他的傲慢一笑置之”[2]。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尽管她对他的厌恶已经根深蒂固,她还是不能对这样一个男人的热烈表白无动于衷”[2]。

在简·奥斯丁看来只有爱情和物质皆具备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美好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爱情没有物质作为后盾的婚姻是盲目的,而只有物质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乏味的;前者如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婚姻,后者如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婚姻结局无疑是可悲的,虽然有两个姐姐的帮衬,他们的生活不至于穷困潦倒,但也常常为找便宜的住处而不得不将家搬来搬去,他们的日子很难安定下来。夏洛特答应嫁给柯林斯时已经二十七岁了,在当时的英国乡村已算是很大龄的姑娘了,且她相貌平平,没有多少才华。同为英国乡绅的女儿,她十分清楚自己没有多少财产可以继承,要想使自己后半生的生活衣食无忧的话,只能靠嫁个有继承权的丈夫了[4]。柯林斯虽然长得不帅,不明白事理,天性愚钝,还自命不凡,爱夸夸其谈,对地位较高的人又会阿谀奉承,但他毕竟是个牧师,有自己的宅邸和稳定的收入,将来又能够继承朗伯恩。夏洛特也明白“柯林斯显然既不通情达理,也不知情趣;和他在一块儿让人容易生厌,他对她的爱慕也一定缥渺如空中楼阁。但她对男人和婚姻的期望都不高,她只是要嫁出去;对受过良好教育但家境不好的年轻女子来说,这几乎是唯一体面的出路。尽管这对于能否得到幸福毫无把握,但总算有了最惬意的不致要为物质担忧的保障”[2]。很显然,夏洛特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今后生活上的物质保障才嫁给柯林斯的。因此,当伊丽莎白对于她的决定感到十分吃惊并打算劝说她打消这个念头时,她很坦率地回答,“你知道我不求浪漫,过去也不。我只想有一个舒适的家;而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地位而言,我相信跟他结婚能够获得幸福的机会跟大多数人结婚时所夸耀的一样。”[2]柯林斯自信满满地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后,立刻向夏洛特示爱并得到了令他满意的答复。在他看来,夏洛特虽然不够漂亮,但是也是一个乡绅的女儿,地位上是配得上他这样一位牧师的。更何况,他刚刚在贝内特家碰了壁,自己也没想再去向贝内特家的其他女儿求婚。三天内,他两次向不同的人求婚,第一次被拒,第二次被欣然接受。显而易见,他对自己的结婚对象并没有多少爱情可言,只要对方身份配得上自己,又能让德高望重的凯瑟琳夫人满意就够了,夏洛特无疑是符合这个要求的。两人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夏洛特对于丈夫的很多愚昧行为尽量视而不见,甚至为了减少和丈夫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她还鼓励丈夫尽量多做些诸如打理花园这样高雅的户外活动。

三、结语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使她对当时的英国乡村生活和乡绅阶层十分熟悉,因而她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主人公都是来自这个阶层。当时的英国尤其是英国的乡村社会还是有着很传统的封建思想,男女的社会地位悬殊很大,女性没有继承权,对于生活在乡绅阶层的年轻女性来说未来唯一的生活出路就是嫁个有钱的丈夫。因此,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金钱和地位是幸福婚姻的物质保障。由于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思想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由和平等。身为一名有教养的女性,简·奥斯丁竭力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她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能够具备智力和才能,在婚姻中应该拥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女性有权在婚姻中获得爱情和幸福。正如《傲慢和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贝特内,她幽默、睿智、有主见,不逊于作品中的任何一个男性,对她而言,光有物质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她断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而幸福的婚姻又一定要男女双方彼此了解,相互尊重,这样产生的爱情才是理性的,才能够保证日后的幸福生活,而这也正是她和达西幸福婚姻的基础。

简·奥斯丁的小说世界小巧严密,虽然只涉及到英国乡村的乡绅阶层的生活,小说的主题也只是围绕着这个阶层的年轻女性的爱情和婚姻追求而展开,但是她对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性了解得十分准确,所以无论何时总是能唤起读者内心的反响[5]。她在小说里反映出的不但要有爱情还要有物质的婚姻观念,即使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吴卫华.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外国文学研究,2000(3):96-100.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谭颖沁.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4):452-456.

[4]季念.婚恋的追求与层次的需要[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92-94.

[5]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91-195.

On Jane Austen’s Marriage Concept as Illustra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SU Shi-min
(Department of English,Bengbu College,Bengbu,Anhui 233030)

Jane Austen is a great English realist at the turn of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y,and Pride and Prejudice is regarded as her best novel.In the work,she vividly illustrates the life of the country gentry,of which she is a par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iving background of Jane Auste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young couples'marriages to explore Jane Austen's marriage concept in that special time.In Jane Austen's viewpoint,a happy marriage is based on the mutual respect and rational love,and economically protected by personal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Pride and Prejudice;rational love;economic status;marriage concept

I106.4

A

1671-9743(2016)07-0093-03

2016-06-22

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研究”(2013SQRW071ZD)。

苏仕敏,1981年生,女,安徽全椒人,讲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威克汉姆奥斯丁
别轻看一小步
解读安妮·佩克汉姆流行声乐教学法
别轻看一小步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董事长蔡昌贤
“太空英雄”(历史老照片)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耐威克“双十一”线上销售额破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