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乐
(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党校,浙江景宁323500)
景宁畲族文化资源分析和特色化发展思考
王增乐
(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党校,浙江景宁323500)
民族文化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族群创造形成的,在文化自身的演进中逐渐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族群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盘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文化资源,分析景宁畲族歌舞文化、民俗文化、保健文化和彩带文化的特点,阐释了各文化内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宁文化特色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
畲族;民族资源;景宁
文化是社会的函数[1]。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在自身与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中,经过漫长的族际融合形成的,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2]。
景宁畲族自治县因畲族聚居而设立,位于浙江丽水,充满了浓郁的畲族风情。经现代基因图谱分析,显示:畲族可能源自古代“蛮”或“南蛮”[3]。在长期的迁徙、游耕生活中,畲族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一)景宁畲族歌舞文化资源
畲族民歌是畲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畲族精神的积淀。畲歌在民族内流传的意义,无异于现代学校教育的教科书[4]。畲族长篇民族史诗《高皇歌》叙述了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是畲族文化中皇冠明珠级别的瑰宝[5];《封金山》表达了畲族人民追求幸福自由、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心声[6]。……专家考证发现,畲族民歌中的“三条变”等词格“为其他民族山歌中所少见”,却与《诗经》中的一些民歌有着共同之处[7]。
畲族舞蹈源于习俗性舞蹈和祭祀性仪式,如奏名传发、招兵、祭祖、请祖等[8]。畲族祭祀仪式中的“传师学师”活动,实际上就是畲族的成年礼[9]。《猎步舞》和《栽竹舞》反映了生产劳动的场景。
(二)景宁畲族民俗文化资源
畲族婚姻仪式有拦路、举礼、对歌、对盏、留箸、行嫁、拜堂、回门等。据考证,畲族婚俗中,女方在嫁女时对男方千方百计的发难是上古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的残留,是人类婚姻习俗演变史上的特殊形态[10]。
与汉族相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畲族特有的节日有“正月二十天穿节”、社日、“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祖先”、“分龙节”等。天穿节的起源是,(正月二十)天漏了炒年糕吃,以示来“补天”。“二月二会亲节”来历较流行说法是:畲族繁衍,子孙分散居于东南各地,“所居住在丛菁邃谷,或三四里,或七八里始见一舍,无比屋而居者。”[11]为会亲方便,约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会亲节”。
景宁畲族“三月三吃乌饭”风俗的起源有许多种,流行较广的是: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带领人民反抗统治阶级,被官兵围困山上,粮断援绝,靠吃乌稔(一种野果)充饥,次年三月初三才取得斗争胜利。为纪念雷万兴,后人每年“三月三”蒸乌饭供祭祖先、馈赠亲友[12]。
(三)景宁畲族保健文化资源
畲族武术健身项目众多,有拳术、棍术等,攻防融于一体。模仿老虎、猴、野猪等动物兽类动作形成畲族武术健身项目的有:“猛虎捉羊、虎桩、虎坑猪、老鼠闸”等;起源于军事训练活动的畲族武术健身项目有“盘柴槌、洪拳、蓝技拳、舞铃刀、打绞棍”等。畲族棍术根据器械的长短及功用有别,有不同的名称。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挺、三步跳、七步、九步等[13]。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环境中总结出来的卫生保健经验,畲医药的药理基础是痧症理论、“六神”理论和疳积理论等,畲医的特色疗法是痧症疗法、外治疗法、正骨疗法等,相关器皿包括:药背包、药刀、铁研钵、梅花针、药耙、捣臼等[14]。
(四)景宁畲族彩带文化资源
彩带文化是畲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内容,畲族彩带,畲语发音为“doi”,是景宁畲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手织工艺品,既被畲族人用作束衣带、腰带,也用作(背孩子用的)背带和刀鞘带[15],同时又是畲族婚礼中一项重要的物件,是畲族女子对中意男方赠送的信物。
(一)景宁畲族文化特色及现状
1.畲族歌舞文化特色及现状
畲族音乐是随着畲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认为音乐来自于大自然的启示[16],称歌唱为“歌言”[17],即用歌唱来说话。畲歌可分为:平时对歌、婚恋嫁娶歌、祭祀丧葬歌和节日会歌等。无论喜悦和悲伤,均用民歌来展现。在表达上,畲族喜歌因县域不同而有不同曲调,畲族哀歌则采用全民族统一的曲调。
由于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虽然景宁是畲族自治县,但由于畲族人口偏少,缺乏广泛运用畲语沟通交流的氛围,畲族年轻人在各种环境中只说汉语,能流利地说畲语的很少了。目前能唱畲歌的民歌能手都年事已高,畲族民歌代代耳口相传的传继方式无法继续下去。即使在“祭祖”和“做功德”等畲族仪式中,传唱的也仅是有关的仪式歌,年轻人对这样的仪式兴趣索然,包括畲歌在内的口头流传的众多文化瑰宝面临失传的危险。
据景宁的畲族专家提及,在畲族的传统对歌中,舞蹈与畲歌相伴相生,相得益彰。歌舞一体衍生出民俗生活及宗教歌舞[18],许多传世之作如歌颂性的《盘古歌》、婚俗性的《佳期酒》、祭祀性的《祈福》、葬俗性《告慰仪》等融原始宗教与巫术于一体。而当下,畲歌远去,畲族舞蹈也日渐稀落。在畲族的原始宗教仪式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此外,部分畲族歌舞反映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不符,导致畲族年轻人远离畲族歌舞。
2.畲族民俗文化特色及现状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俗有女嫁男,男嫁女,做两头家(夫妻双方种两家的田,赡养双方父母),当儿婚(把自己的儿子从婴儿时送给别人家当儿子,留下女儿招女婿)[19],子媳缘亲(童养媳到婚龄进行婚配)。
在畲族社会,男女平等,畲家男女共同具有继承权。畲族男从父系排行,畲族女从母系排行。在习俗中,畲族舅权特大(表现为外甥对再无能的舅舅也极为恭敬)[20]。在生育观上畲族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在生育习俗中,产妇用红头绳将新生儿往背后扎一个时辰,意为“孩子从长大后不会糟蹋别人的东西”[21]。
据2004年的人口统计,景宁畲族自治县居住有汉、畲、苗、彝、回、哈尼、土家、布依、壮、藏、瑶、满、水等16个民族。畲族人口有18 070人[22],仅占全县人口的10%,长期被汉族同化,生活习性非常接近汉族。畲族年轻人触摸不到畲族的民族符号与表征,不了解畲族的历史,不了解畲族的文化与传说,导致畲族概念越来越少。再加之畲族年轻人追求时尚,对畲族传统文化敬而远之,使得畲族民俗文化日益远离畲族的现实生活。与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比较,景宁目前的畲族氛围十分淡薄,看不出畲族特色。
3.畲族保健文化特色及现状
畲族武术历代在畲族人民中传承,以强身健体、保家护村为宗旨。畲族武术中,拳、剑、枪、刀、棍术样样俱全,其中以畲拳影响最大。畲族医术的外治疗法有刮法、撮法、挑法、焠法、搓法、捏法、抓筋和畲药外治等疗法。
畲族武术因为掌握传统活动方法的老人去世,许多传统拳法、棍法、腿法既没有史料可查阅,也没有武术传人,逐步消亡。有一段时间,曾经把畲族武术健身项目视为“封建糟粕”极力打压,严重影响了畲族传统武术项目的正常传承,有许多武术项目濒临失传。
畲医药知识和医疗技术全凭口传心授,而少有医学文献。畲医畲药传承人锐减的原因,除了年老离世、医技陈旧、自然淘汰以外,也与畲医畲药是草根文化,畲医畲药理论体系不完善,仅有部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疾病诊断手段不断提高,畲医畲药原有的优势不断丧失。
4.畲族彩带文化特色及现状
彩带原料采自各色蚕丝线和自纺自染的细棉纱,彩带可分为花带和字带,编织有吉祥纹样等图案的即为花带,编织有类似文字装饰的即为字带。字带中的独特纹饰编织表征了彩带浓郁的文化特征。据专家研究,彩带上的图案纹样体现了畲族先民对生存环境的现实写照[23],彩带成为畲族文化独特而别有风格的记忆载体,不仅承载着畲族先民远古时代的祈福,而且还较完整地保留了数千年前的意符,成为了解古代文明的一把钥匙[24]。
历史上,政府曾经要求畲民“山民男妇女等,务将服式改从民俗”,导致部分畲民改穿汉服[25],与畲族服饰关联的彩带束载也趋于淡化。而随着时代发展,畲族的服饰形态不断演进,彩带的服饰实用功能消失。
在彩带制作方法的普遍传承上,一般是母亲教女儿、姐姐教妹妹。彩带编织费时费力,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彩带编织和制作编织工具的技术就逐渐失传了。传统上,彩带染色使用蓝靛,而采集靛蓝、制作靛蓝的工艺也在逐步消失,制作彩带的整个流程中各环节都在沉没。
在许多畲族年轻人眼里,编织彩带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基本技能,成为可有可无的花絮。彩带字带中的纹饰含义,已经无法引起畲族年轻人的兴趣。
(二)景宁畲族文化特色化发展探索
1.景宁畲族歌舞文化发展探索
(1)开展畲族民歌普查,建立畲族民歌资料档案和数据库。抢救性开展对年迈优秀畲族歌手进行原生态录音、录像,对畲族民歌的历史渊源、濒危状况等开展科学论证,大力挖掘原生态的畲族民歌,尝试划定畲族民歌原生态保护区,积极推出反映时代风貌的原创畲族民歌,对畲族民歌的演唱手段和形式,积极采用新的音乐技法,赋予新的生命力。
(2)在景宁的中小学开展畲歌传唱。民歌文化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是完成音乐教育目的最完美举措[26],将畲族民歌编入乡土教材,纳入学生必修课程,鼓励景宁的中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畲族民歌的魅力,在民族氛围熏陶中欣赏畲族民歌、学唱畲族民歌。
(3)对畲族的舞蹈进行再开发,再整理,使之走向现代生活。尝试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纳入畲族传统舞蹈项目,助推畲族舞蹈与现代合拍。完善演出市场网络,使畲族歌舞院团表演真正成为介于舞台艺术和原生民俗之间而又有特殊功能技巧手法的文化展示形式[27]。
2.景宁畲族民俗文化发展探索
(1)积极提供畲族文化生存的场景,提供局部相对稳定的生存发展条件。本质而言,畲族文化即畲族生活。在传统民俗中,大力开发包括“三月三”在内,涵盖“正月二十天穿节”、社日、“二月二会亲节”、四月初八、“分龙节”和“招兵节”等传统节庆,让“畲族文化回归畲族人民的现实生活”。
(2)选择有代表性的畲族古村落,作为生产生活习俗遗存的“真实场景”,将畲族传统民居及周边地段建成民俗保留区,将原汁原味的畲族婚俗活动、篾竹工艺、草鞋打造等手工艺活动融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中。通过“鲜活”的行为载体,使人们对畲族文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畲乡特色氛围。
3.景宁畲族保健文化发展探索
(1)开展畲族武术及武术传承人的调查造册,全面地收集畲族武术的原始素材,保护好相关的武术器械道具、武术遗志和相关文献等,开展畲族武术文化遗产的申报、宣传和传承,充分发掘畲族武术这一畲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当代文化价值。加强畲族武术文化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制定畲族武术向现代学校体育转变迁移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和具体落实措施,促进畲族武术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向现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财富转化。
(2)保护畲医畲药人才,扩大畲医畲药传承。对畲医畲药传承人认真调查,建立基本名录制度。对民间声望较高的畲族医生,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执业,自由传承,以防止畲医畲药瑰宝的失传。同时,积极鼓励开办畲医畲药教育,对民间畲医畲药的单方汇集整理,加强畲医畲药的药理医理研究。
(3)加强畲药材资源保护。对药材资源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与开发同步。探索建立畲药材濒危品种和地道药材养殖基地,采取措施对畲药材实行原产地保护制度等。
4.景宁畲族彩带文化发展探索
(1)将现存精美彩带作为文化珍品保护下来。通过录像、拍照等将彩带编织工艺留存,引进现代工艺,对传统彩带进行仿制。将彩带的编织技法、彩带纹饰图样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使彩带文化编织后继有人。及时培养文化专业人员,进行技艺的学习和传承。对彩带的文化意义进行提炼,借助七夕情人节等开展推销。向十字绣等大众编制的营销方式学习,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原料和编织工具,将彩带编织作为民族文化品牌,适当开发逐步推向市场。
(2)畲族的彩带中,编织的纹饰被赋予特定寓意,彩带纹饰内容丰富,反映自然状态或畲民生活和生产情况的有之,反映畲族信仰及祖先崇拜等内容的有之。郭沫若先生认为:“我国文字要发展到甲骨文的水平,需要一千到二千年的时间。”[28]专家们认为在甲骨文之前有一个“意符[29]文字”时期,……文字进化以后,早期的意符文字被人们遗忘,只在考古发现中还依稀看到这些原始文字的遗存。畲族人民在世代编制彩带技艺时,把远古时代先民的祈福讯号传承了下来,畲族彩带用独特形式保留了数千年前原始的“意符文字”,极为难得,成为一种至今“活着的”史前文物[30]。
在机会成熟时,畲族人民可在彩带纹饰基础上,比照苗、侗、布依、哈尼、黎、纳西、彝、佤等民族创设本民族文字那样,或参照壮、景颇、拉祜、傈僳等民族改进本民族文字[31]那样,创设畲族文字。当然,创设文字的艰辛要充分考虑[32]。以世传彩带纹饰为基础,创设畲族文字,将是畲族文化史上的盛事,对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当会大有裨益。
5.多样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对策
据2004年的人口统计,景宁畲族自治县居住有包括汉族、畲族在内共16个民族。现实中多元的民族构成,使得景宁不能因为强化单一民族(畲族)特征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表达。在构建和谐的文化关系的同时,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既要考虑畲族的民族认同,也要考虑其他民族的民族认同,凝聚民族文化共识的工作要加强。
对景宁的畲族文化而言,特色化发展之路必然要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中思考,把人民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来运作。在现实中,为更好地弘扬畲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胡潇.文化现象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141.
[2]邱国珍.浙江畲族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1.
[3]卓孝福,郭永建,等.根据基因频率探讨畲族的起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8(2):169.
[4]蓝雪菲.畲族音乐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25,13.
[5]陈惠民,蓝荣清.畲族文献珍品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3(1):56-59.
[6]邱彦余.畲族民歌[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138-139.
[7]丁缨.畲族民歌生存现状发轫[J].中国音乐,2005(1):169-170,158.
[8]陈琳.畲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丽水学院学报,2007,29(6):75 -78.
[9]施王伟.从歌舞角度谈畲族两个仪式中的文化借鉴因素[J].丽水学院学报,2007,32(6):11-15.
[10]蓝雪霏.畲族音乐特质研究二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1):47-55.
[11]蒋炳钊.畲族史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230.
[12]马威.嵌入理论视野下的民俗节庆变迁——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国畲乡三月三”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38-43.
[13]缪仕晖,郭学松.畲族武术文化缘起及特征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4,36(3):118-121.
[14]鄢连和.畲族医药(痧症疗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9-11.
[15]裴家莉.浙西南畲族装饰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25.
[16]蓝雪霏.畲族音乐与高山族音乐之初步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10.
[17]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畲族文艺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院,1963:23.
[18]周景义.畲族音乐文献社会价值及收藏保护刍议[J].兰台世界,2009(11下):56.
[19]钟发品.浅谈浙江畲族婚俗演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67-70.
[20]吴东海.略论畲族社会生活中的母系制残余[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21-30.
[21]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景宁畲族风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12:62.
[22]《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3.
[23]李思洁.畲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21.
[24]邱慈灵,余海珍,陈晓琴,许兵.景宁畲族彩带“意符文字”的探究与释读[J].浙江工艺美术,2009(9):24-28.
[25]陈栩.浅谈福建畲族彩带的保护和传承[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17(3):7.
[26]蓝孝文.现代文明背景下畲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丽水学院学报,2007(1):85-86,105.
[27]麻益兵.民俗文化的现代旅游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1-195.
[28]卢丁.汉字的起源及早期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74-80.
[29]郑振峰.20世纪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3):62-67.
[30]叶桦.畲族编织工艺艺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144-146.
[31]罗美珍.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J].语文研究,1983(2):74-76.
[32]高慧宜.从傈僳族竹书之发生看文字发生的复杂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52-56.
On the Development of Jingning She Nationality Culture Resources and Its Unique Development
WANG Zeng-le
(Party School,Jingning She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CPC Committee,Jingning,Zhejiang 323500)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formation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specific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and gradually show different cultural forms and cultural contents of other group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ulture itself.Based on the study of inventory of Jingning She Autonomous County of the She nationalit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ning She nationality song and dance culture,folk culture,health culture and ribbon culture,the author explores the status of the cultural cont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other brother nations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She nationality;national resources;Jingning
G127
A
1671-9743(2016)07-0006-04
2016-04-25
王增乐,1973年生,男,山东青岛人,讲师,研究方面:文化、党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