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及应对*

2016-03-16 07:29董传岭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梁山县水灾灾民

董传岭

(菏泽学院社科系,山东菏泽 274000)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及应对*

董传岭

(菏泽学院社科系,山东菏泽 274000)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导致农业生产和百姓财产损失惨重。面对黄河归故后最严重的灾情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生产救灾,特别是民政机构把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工作,采取赈济灾民、治理黄河、贷款贷种、互助互济、自由借贷及移民移工等措施积极应对,政府在大水灾应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灾区群众积极响应国家诉求,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成为救灾的主体。国家与民间良性互动,救灾和生产有机结合,取得了应对1949年黄河大水灾的伟大胜利,对当今防灾、抗灾和救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应对

梁山县成立于1949年8月,黄河在梁山县西北过境。梁山县刚成立时,百业待举,生产力水平落后,广大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1949年9月16日,黄河在梁山县大陆庄决口,全县一片汪洋,滔滔洪水给广大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县人民立即投入紧张的抗灾救灾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合力艰苦奋战,终于战胜这场黄河归故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水灾。学界对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的研究尚付阙如。本文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运用政府档案材料,结合灾害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相关知识,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就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及应对进行深入系统探讨。就其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深刻认识1949年梁山县黄河水灾的严重性,还有助于我们多维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面相,并能从中汲取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对当今防灾、减灾和抗灾提供借鉴。

一、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概述

自古以来,“华夏水患,黄河为大”,“善徙、善淤、善决”的黄河给沿岸广大民众造成了无尽水患。自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至1949年,梁山县境因黄河改道决口被淹15次,其中境内决口6次。[1]1451938年,黄河改道南行,梁山县一带幸免黄河水灾。1947年4月3日,黄河流入故道,尽管梁山县在1946年对黄河归故做了准备,但由于黄河堤防多年失修,破坏严重,虽经仓促整修,但标准很低。1947年、1948年梁山县境均发生黄河水灾。[1]17由于黄河中游一带降水偏丰,河水暴涨,1949年9月16日6时,滔滔黄河洪水在梁山县大陆庄民埝决口,11时,口门宽度200米,溃水流入东平湖,东平湖水位急剧上涨,以致运河东西堤或溃或决,洪水四溢;[2]22灾情异常严重,全县765个村庄只有64村未遭水灾,许多村庄被淹没;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终于堵住决口,战胜了这场大洪水。[3]121949年黄河大水灾,给梁山县造成了深重灾难。

1.农业生产和百姓财产损失惨重。1949年黄河大水灾对梁山县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导致全县大部分秋庄稼严重减产或绝收。全县6.6万公顷耕地有5.95万公顷被淹,被淹面积约占90%。[1]108有的村庄灾情非常严重,如九区东茂王村秋庄稼全毁;[4]60六区宋庄全部耕地和农作物也都淹在水中。[5]16黄河洪水还对梁山县广大百姓的房屋造成重大破坏。由于当时农村房屋77%都是土墙草房,[1]263而土墙抗水性能差,一旦遭水浸泡,极易造成墙倒屋塌,这场大水灾导致灾区50%-80%的房屋倒塌。[6]18例如,受灾较重的九区东茂王村共413户,倒塌房屋700多间。[4]61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给广大灾民的家具、农具、粮食、衣物等财产造成的损失难以统计。可见,这场大水灾对梁山县农业生产和百姓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惨重。

2.广大灾民缺粮断炊。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前夕,百姓生活困窘,家底空虚,有的甚至举债度日;水灾发生后,百姓缺粮断炊现象十分严重。截止1950年1月22日,梁山县能够吃到明年麦收的百姓大约占24%,能吃到明年旧2月底的约13%,能吃到旧年年底的约39%,目前断炊的约24%;[7]18重灾区能吃到明年麦收的百姓占15%,吃到旧二月底的71%,吃到旧年年底的10%,目前断炊的4%。[8]8从缺粮断炊比较严重的村庄来看,截止1950年3月22日,东王士口村415人,吃到2月底的65人,吃到3月底的140人,现在断粮的215人;东下坡村27户105人,吃到3月底的8户28人,吃到3月底的7户28人,吃到麦收的5户21人,断炊的21户75人;老王庄全村30户83人现全部断粮。[9]78可以看出,灾后百姓缺粮断炊现象相当严重。

3.大量灾民四处逃荒。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对百姓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有的甚至死亡,广大灾民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纷纷四处逃荒、要饭。如七区谭庄,大水灾发生后许多村民逃荒要饭,麦后多数人逃荒;其中,谭某某家6口人,除留其母在家外,全部逃荒。[10]32截止1950年1月22日,一般灾区的二区逃荒比例为36.9%;重灾区的七、八区逃荒比例为33.1%;而昆山、牛庄等十村逃荒比例达到50.6%。[11]761950年2月20日,梁山县重灾区外逃52256人,占全部人口的53%;一般灾区外逃39693人,占全部人口的25%;轻灾区外逃5713人,占全部人口的10%。[12]20灾害发生后,灾民逃荒虽然可以避开险恶的生存环境,免于坐以待毙;但逃荒是无奈之举,饱受流离之苦,有的命丧逃荒路,逃荒不是长久之计,曾经多次逃荒的梁山县六区黄庄黄某某深有感触地说:“逃荒混个饱,地里长满草,长期打算逃荒是不中的”。[13]74灾民大量外逃,也导致灾区劳力缺乏,不利于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对流入地造成一定压力。

二、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应对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梁山县迅速成立救灾委员会,各区成立领导小组,民政部门把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工作,积极组织和领导生产救灾;灾区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开展生产自救,灾民与政府团结协作,形成应对天灾的强大合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1.赈济灾民。为解决灾民燃眉之急,政府向灾民发放救济粮、衣服和棉被等物资进行急赈。1949年黄河大水灾发生后,菏泽地区向梁山县发放抢救粮206135斤,安置粮40000斤,特救粮3000斤,募救粮100000斤。[14]301949年,梁山县政府向灾区发放救济粮283.5吨,无息贷款粮50吨,救济衣物911件;1950年,发放救济粮600吨,救济物资9428斤。[1]358救济粮的发放标准是:重灾村贫苦无劳力的烈军工属、鳏寡孤独户每人计粮30斤,退水村每人20斤,个别年纪特别大、残疾或有病者每人50斤,外逃回家劳力少人口多的每人不超10斤。[3]12梁山县政府还向广大灾民发放单衣、棉裤、棉袄、棉袍、棉被等物品,1949-1950年共发放衣物9748件。[15]19另外,政府还通过以工代赈形式赈济灾民。如1950年3月,梁山县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广大灾民修复黄河大堤,出工者除吃外,每人剩余小米10余斤。[16]70以工代赈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救灾方式,把筑堤与救济相结合,不仅修复了黄河堤防,也使灾民得到救济,部分解决了灾民的生活困难。为防止灾区疫病蔓延,1950年,中央派防疫大队为梁山县18万灾民免费治疗疾病。[1]35政府通过赈济暂时解决了灾民生活困难,稳定了灾民情绪,也赢得广大灾民的衷心拥护,梁山县五区三元井李某某曾深有感触地说:“政府对咱真关心,没吃的发救济,没穿的发棉衣,不是人民政府不知得饿死多少人哩!共产党真是好啊”。[17]17

2.治理黄河。针对频仍严重的黄河水灾,1950年1月全国治黄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各地大力修复堤防。1950年3月9日,梁山县启动了大规模复堤工程,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黄河大复堤,共上堤215958人,夯354架;[16]70大堤修复标准是:堤顶超出1949年洪水位4米,堤顶宽9-11米,临河、背河堤坡坡度均为1:3。[2]27这次大复堤,历时9年,全县共投入164.07万个工日,完成土方359.4万立方米。[1]18同年,为防止黄河洪水沿着河滩上的串沟直冲大堤,梁山县对黄河滩区较大的3条串沟修了7道透水柳坝。[1]146在修复堤防的同时,及时进行了绿化,栽植大量树木,[1]151植树不仅能够护堤,还可就地取材,提供修防料物,对防洪具有重要作用。1951年,菏泽修防处对下属各段黄河大堤进行锥探,清除了堤身隐患。[2]30黄河堤防的修复,根本改变了原有黄河大堤残缺不全、防御能力低的状况,防止了黄河水灾的发生。为减少黄河洪水对堤防的压力,1950年7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将东平湖地区化为黄河自然滞洪区,在大陆庄处预留口门,[1]18设立东平湖滞洪区,把超过河段安全泄量的洪水分流到滞洪区,对黄河洪水起到削峰作用,对减轻下游河道的行洪压力、保障堤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防止东平湖滞洪区扩大,减少分洪后的淹没面积,1950年10月下旬,梁山县出动3万人,沿金线岭高地动工修建了二道防线,名为“金线岭堤”。[1]18对黄河的治理,从根本上防止了黄河水灾的发生,使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免遭损失。

3.生产救灾。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时,国力尚待恢复,国家能用于救灾的财力物力有限,于是政府把发展生产作为救灾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产救灾。当时,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强调:“我们的救灾,不只是代赈,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和帮助人民生产”。[18]11949年1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19]5-61950年1月30日,菏泽专署发出《关于生产救灾工作指示》,号召广大灾民贯彻生产自救方针,发展农副业生产,以渡灾荒。[20]52梁山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各区成立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开展农业和副业生产。[1]361为解决灾区群众种子和资金缺乏问题,政府向灾民提供贷种及贷款。1950年3月,梁山县向406个村庄贷种642648斤,种麦81138亩,占种麦亩数的16.65%;至3月23日,银行向413个村5169户提供扶持贷款,扶持小车、粉坊、纸坊、鸡场、木厂、编织业、铁业、船运等副业。[16]71通过提供贷种和贷款,解决了灾民种子和资金缺乏问题,对发展农副业生产和渡过灾荒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帮助灾民渡过灾荒,政府积极组织群众种植早熟的小白菜、萝卜、扫帚苗等作物,以缩短灾期,并购置菜种发给灾民。[16]71为增加劳力,梁山县政府要求广大妇女打破传统的男耕女织观念,从事农业生产。在政府发动下,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积极投入农业生产,有的妇女和男人一起拉犁拉耙;在农业生产之余,有的妇女还从事运输,如后集指导员马某某的妻子和他一起搞运输,1950年3月运粮4次得工资粮208斤。[16]72通过开展生产救灾,发展了生产,增加了灾民收入,也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互助互济。面对严重的1949年黄河大水灾,梁山县广大灾民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互助合作,共渡灾荒。在自由加入、自由退出、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广大灾民组成短期、临时和永久等多种多样的互助组织。为解决灾后人力、畜力缺乏问题,1950年春,梁山县灾区百姓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开展生产救灾,缺劳力的采取以资换劳或找近门帮忙,缺牲畜的以草换畜力或麦后当价,有的合伙拉犁拉耙。[16]72九区东茂王村民自愿结合了87个互助小组,解决了人畜力不足的困难;为解决副业生产中劳力、资金和技术困难,村里发动组织了41人合办的油坊,还开展互助纺织、合织卖布等。[4]61七区的灾民,有的搿犋子,有的换工互助,有的合伙拉犁拉耙,有的联合开豆腐坊、粉坊,有的合伙从事运输,至1951年10月共组织了151个互助组。[21]74截止1951年12月30日,梁山县共组织6713个互助组,长期互助组2028个。[22]56为救助特困灾民,梁山县开展募捐活动,如五区义和村捐干粮4篮子,募集55斤红粮,救济了村里的极贫户;一区大赵庄村干部赵某某带头捐出10斤白面,在他影响下群众争先恐后捐献,共募集38斤面,萝卜3篮子,干粮30斤,救济了特困户。[23]5梁山县政府还号召广大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互济、扶贫济困的精神,开展社会互济运动。全县干部职工开展“节约用粮”运动,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用于赈济灾民。[1]361面对严重的黄河大水灾,灾区群众互助互济,协力合作,形成了应对灾荒的强大合力,对战胜这场大水灾具有重要意义。

5.自由借贷。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后,国家曾给广大灾民提供贷款,但资本不足;为解决灾后资金和粮食缺乏问题,政府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自由借贷政策,发动灾区群众开展自由借贷。梁山县民政科通过代表会、村干部会及各种会议,广泛宣传自由借贷政策,要求做到保借保还,消除群众顾虑,将群众中的游资尽量吸收到生产中去;在自由借贷广泛开展中,逐步达到利息下降;并将灾民的生活资料变为生产资本,以开阔灾民生产资金的来源。[24]58在政府组织发动下,各地自由借贷迅速开展起来,如九区东茂王村为解决资金和粮食缺乏问题,村干部积极组织开展自由借贷,村人代会批评了借贷不还的行为,规定要采取定期付款,变死粮为活粮,做到保证归还,保持信用,打消群众自由借贷的顾虑,自由借贷在村里开展起来。[4]62自由借贷政策的实行,使出贷的群众打消顾虑,纷纷把多余的资金和粮食贷出去,盘活了民间资本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死钱”变“活钱”,促进了资金周转和流通,解决了广大灾民资金和粮食缺乏问题,增强了广大灾民战胜灾荒的信心,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对渡过灾荒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移民移工。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后,全县大面积长期积水,为解决灾区群众生活困难,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移工和疏散。1950年2月,国家分配给梁山县2万人的救灾移民任务。[1]364为做好移民工作,梁山县成立移民委员会,积极与移入地政府协商移民安置等问题;通过人代会进行宣传动员,号召群众打破“安土重迁”、“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观念,并对应迁移灾民做耐心细致的发动工作。自1950年春季到秋季,梁山县共向东北移民3次、移工2次,向沁阳移民1次,向本专区疏散1次,共4169户14674人;其中,向东北移民的1491户6367人到黑龙江省从事垦荒生产,向东北移工的1063户1063人到黑龙江林场做工,向河南省沁阳县移民的247户1048人到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另外,向菏泽第1、6、7、8区疏散598户2609人,向曹县第1、6、7、8、9区疏散408户1914人,向定陶第6、7、8、9区疏散362户1673人。[25]591950年,梁山县共组织了5批移民,完成了移民任务。[26]61在这些移民中,跨省远距离安置的移民,一般不回原籍,而长期定居下来;向菏泽、曹县、定陶等地疏散安置的灾民,在灾情好转后则陆续返乡。通过移民、移工和疏散等措施,广大灾民找到了生活出路,也对移入地特别是东北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导致农业生产和百姓财产损失惨重,大量灾民缺粮断炊、四处逃荒,有的甚至死亡。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梁山县迅速成立专门救灾领导机构,采取发放救济粮及衣物等急赈,以及贷款贷种、互助互济、自由借贷、移民移工等遇灾治标和灾后补救措施,也采取了修筑堤防、植树造林及发展农副业生产等重于预防的积极治本之策,对战胜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根治灾荒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正确领导是战胜1949年梁山黄河大水灾的根本保证。大水灾发生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平原省副主席韩哲一到梁山县大安山一带查看灾情。[1]18梁山县迅速成立专门救灾机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领导抗灾救灾。1949年1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要求开展生产救灾并强调救灾是一项严重的政治任务。[19]5-6梁山县委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县党员必须认识到灾害严重性,要以抢救的精神来保证完成“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任务,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7]45并从县机关抽调绝大部分干部具体分配到各灾区开展救灾工作。[16]72政府在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应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救灾的胜利。

生产救灾是战胜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的根本途径。“救济有限,生产无穷”。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救济是必要的,但政府救济只能解一时之困,是临时的、有限的,是给灾民“输血”;战胜自然灾害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群众“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时,国民经济尚待恢复,国家财力有限;组织广大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发展农副业生产,提高群众“造血”功能,尤为必要。生产救灾是应对灾荒的积极、长效和根本之策,对渡过灾荒和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依靠群众是战胜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的重要保障。当时,百业待兴,国力有限,单靠国家力量难以战胜严重的黄河大水灾,因此,各级政府坚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发挥人代会作用,开展强大的社会动员,号召广大灾区群众克服单纯依靠救济的“靠公”思想,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国家诉求,开展生产救灾、互助互济、自由借贷、移民移工,与政府通力合作,积极弥补政府的缺失,共担救灾责任,成为应对灾荒的强大力量,成为救灾的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梁山县黄河大水灾发生后,国家与民间良性互动,救灾和生产有机结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终于取得了群众性应对灾荒的伟大胜利,对巩固新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党和政府威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强化了国家动员能力和救灾职能,促推了防灾救灾机制完善,增强了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传统美德,积累了抗灾救灾的宝贵经验,对当今防灾、抗灾和救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梁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梁山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菏泽黄河河务局编著.菏泽黄河大事记[Z].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人民政府四月份月终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1,1950-04-30.

[4]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九区东茂王村生产救灾典型材料[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04-01.

[5]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六区宋庄生产救灾典型材料[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04-01.

[6]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复员委员会11月份总结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01-02,1950-12-05.

[7]菏泽地区专员公署.梁山县群众生活情况与缺粮数目统计表[Z].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3-1,1950-01-22.

[8]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计算群众生活与缺粮数目所依据的几个材料[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1,1950-01-22.

[9]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重灾区群众生活调查表[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2,1950-03-22.

[10]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人民政府七月份综合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2,1950-07-31.

[11]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计算逃荒人口的几个材料[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1,1950-01-22.

[12]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各种地区及外逃副业生产人数统计表[Z].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3-1,1950-02-20.

[13]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工作简报[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10-16.

[14]菏泽地区专员公署.菏泽地委区救济粮分发统计一览表[Z].菏泽:菏泽市档案馆藏档9-2-3,1950-04-10.

[15]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十年来(1949-1959年)救济款发放情况汇总表[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42,1959-09-12.

[16]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民政科三月份月终工作总结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2,1950-03-30.

[17]梁山县人民政府.梁山县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总结[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3-1-15,1954-02-07.

[18]董必武.新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一九五零年四月二十日在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0-05-0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农村福利司编.建国以来灾情和救灾工作史料[Z].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

[20]山东省菏泽地区档案馆编.菏泽地区大事记(1949-1989)[Z].菏泽:山东省菏泽地区档案馆,1989.

[21]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工作简报[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10-16.

[22]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1951年民政工作简要总结与今后具体计划[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12-30.

[23]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春节优救工作初步总结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7,1951-02-15.

[24]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1950年民政工作简要总结报告[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2,1950-12-20.

[25]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1950年移民移工数目统计表[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2,1950-12-25.

[26]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移民分批区统计总和汇报表[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2,1950-12-30.

[27]梁山县民政科.梁山县民政科生产救灾工作总结[Z].梁山:梁山县档案馆藏档61-1-2,1950-03-02.

(责任编辑:谭淑娟)

The Severe Flood and Relief of the Yellow River in Liangshan County in 1949

DONG Chuan-ling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Science,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led to serious los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property in Liangshan County in 1949. In the face of the disaste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especially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made disaster relief as the overriding priority to actively organize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e government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flood relief. Many measures were adopted, such as taking the relief to the victims, govern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free loans, mutual aid, migration, etc. People in disaster areas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country, self-reliance, self-help, and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disaster relief. The national and folk positive intera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disaster relief and production, has made great success in response to the great flood of the Yellow River in 1949,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oday’s disaster prevention.

in 1949; Liangshan County; severe flood of the Yellow River; relief

1673-2103(2016)03-0114-05

2016-05-10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建国初期山东自然灾害与生产救灾研究”(J12WD5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中国的日常生活”(11JJD770026)

董传岭(1970-),男,山东梁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灾荒史。

K205

A

猜你喜欢
梁山县水灾灾民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山东梁山县:总工会让农民工圆致富梦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爱哭的姥姥
My Family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梁山县重视抓好学生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