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兰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郭 兰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的和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流派,它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研究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要素主义;教育;意义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24
要素主义又被称为本质主义或精华主义,是现代西方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流派之一。要素主义新思想总是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所以有人也将其称之保守主义教育或者传统主义教育。[1]要素主义思潮曾在历史上处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它新兴的教育思潮开始涌现,要素主义思想面临挑战。
1938年,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刻,阶级矛盾比较严重,导致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要素主义教育创始人巴格莱惊呼:“正当国内外情况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美国教育竟然意外地软弱无能,这是特别不幸的。”[2]所以,美国当时急需改变教育现状,以适应社会发展。加上当时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已经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如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等。为了弥补这些问题,要素主义教育应运而生。它主张恢复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美国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要素主义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苏联“卫星事件”对美国造成巨大打击,以科南特和里科弗为首的要素主义教育家主张加强美国教育,尤其在科技方面,注重培养天才学生。要素主义教育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自30年代在美国不断发展和完善,到50年代达到高潮,然后随着新兴教育思想的产生,要素主义教育不断走向没落,但是到了70年代,由于许多要素主义教育家的努力倡导,它又重新回归到美国教育的轨道上,对美国的许多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要素主义教育的核心观点如下:
(一)突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要素主义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是相对立的,“儿童中心论”的进步主义思想遭到要素主义者的批判,使教师拿回了自己的主动权。人类的传统民族文化需要通过教师传授给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依赖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不可能脱离教师的帮助而自学。同时,要素主义者认为,学生建立在能力和兴趣上的学习应该由教师来引导和发展。所以,“要素主义把教师放在教育这个大千世界的核心地位。而教师必须受过通才教育,具有有关学习领域的广博知识,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有传授事实、知识和理想给年轻一代的能力。”[3]
(二)强调严格的训练和学术性教育
巴格莱指出,进步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的教学杂乱无章,学校纪律松弛,这都体现了美国教育的软弱无力,所以,教育制度一定要进行改变。教育者不能只顾学生当下的兴趣,应该培养他们长远的兴趣和良好的品格,要达到这些目标的话,就需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自身的勤奋。所以,要素主义者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并让他们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纪律。此外,要素主义者主张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对儿童进行学术性教育,反对进步主义者的以“生活经验教育”为主的教育思想。要素主义者认为,小学课程中应该更注重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而中学课程中的数学、语文、外语和历史等学科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学科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教材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要素主义者认为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打乱了书本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学习到系统的知识,只是附带的获得了一些碎片化的、肤浅的知识。这就使美国的教育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弊端:“削弱基础知识,夸大浅薄的东西,贬低顺序性和系统性,而且还加重了较低级学校的弱点和缺乏效能。”[4]要素主义者认为知识主要来源于人类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教育就是将这些文化传递给学生并将它们内化。教材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来学习教材,学生会是盲目的,教材对于他们而言便是枯燥乏味的,最后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应该以掌握教材这种间接经验为主,辅以少量的直接经验。因此,要素主义者反对进步主义者所提倡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们提倡以间接知识为主的教材应该放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正大跨步向前发展着,应试教育遭到了许多教育家的围攻,而素质教育被大力推进我国的“教育市场”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过于注重推行素质教育,而把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一面也给屏蔽了,导致许多教育者忽视了传授基础的知识而大力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等现象。我们反思现实中的这些教育问题可以发现,要素主义教育正好可以弥补现实教育中的一些缺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助于我国教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论在哪个国家,学生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始终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可以说,基础知识学好了,才有智力、能力,才能创新,才有智慧、才华,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工作和升学深造。否则,必将得不偿失。”[5]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当代要素主义者所倡导的,它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当下所学习的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石。尤其在小学阶段,读、写、算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整个人生的,绝对不可小觑。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值得骄傲的,但是,不乐观的一面是,我国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基本知识,而且对于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变通。因此,我国在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重视教师指导作用
由于受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师生对立的局面。通过新课改的推进,师生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反客为主”,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却退居到了次要地位。但是,过多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又造成了另一个极端:知识缺乏逻辑性。因此,要素主义中注重教师指导作用的思想是不可被抛弃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以,我国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和谐”。
(三)注重传统文化传承,连接现代文明
要素主义者强调传递文化的“共同要素”,在传递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同时,传递传统的价值准则。[6]在当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下,许多教育家希望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活动式教学模式,课堂完全由学生主导。但是,教材中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必须由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进行直接讲授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此外,要素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更注重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核心知识,教育者再把这些文化要素传授给学生,将我国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另外,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同时要将现代文明融入进去,做到共同发展,与时俱进。
(四)重视道德教育,加强公民意识
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它甚至和学生的智力训练同等重要。我们也常讲:“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7]但是近年来,学生的思想道德严重滑坡,公民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逐渐丧失。所以,开展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就应该从学生抓起,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应该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不仅让他们受到教材中德育的熏陶,并且让他们融入到一个充满道德思想的环境中去,体会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要素主义虽然已经退出了教育的历史舞台,但是,并不代表它不会对教育发挥作用,它仍然会对当代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许多启示,其中的一些教育形式和研究方法还是值得我们推敲和学习的。因此,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赵娟.要素主义教育及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前沿,2015(10):275-277.
[2]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97.
[3]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89.
[4]华东师大,杭州大学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5-156.
[5]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19-23.
[6]杜婷婷.浅析要素主义教育思潮[J].新校园旬刊,2014(11):11.
[7]罗玉莲,贺武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退潮后的影响极其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5(2):52-54.
[中图分类号]G40-06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088-03
[收稿日期]2016-03-19
[作者简介]郭兰(1990-),女,山西朔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