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思想中的和谐社会理念

2016-03-16 06:27周文宇周先进
关键词:荀子和谐理念

周文宇周先进

(1.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论荀子思想中的和谐社会理念

周文宇1周先进2

(1.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在其著作《荀子》一书中,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理念。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分”、“隆礼重法”、“明分使群”、“诚信友爱”等观点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和谐因子,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价值。

[关键词]荀子;和谐;理念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19

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谐是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儒家哲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在继承孔子、孟子哲学的基础上,将天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状态。荀子的和谐理念在当前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首先,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天人观。荀子在《天论》一篇中开宗明义地提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1]255天的运行经久不变,自有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发生改变。人事的兴衰也不应归功或归咎于天,个人成败、国家兴亡是人为的结果,而不是天意所至。禹大治而桀大乱,而天、地并未发生变化。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1]260才能日益进步;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1]260则天天退步。荀子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天进行解释,将其看成一种客观存在,天不再是有意志的至上神。荀子认为,天与人的区别在于职能不同。天的职能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1]256不做、不求便能发挥职能;人的职能在于治理社会,谋求长期发展。“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1]256在荀子看来,天、地、人各有其职,人与天、地(自然)处于同等的并列地位,而不是从属地位。荀子将天、地看作客观存在,批驳了天命论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的祸福吉凶取决于人本身的活动。这些观点突破了前人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增强了人在天(自然)面前的自信心,是人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和职责的前提。

其次,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自从夏商时期以来,“天命”成为历代统治者论证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天命意味着完全顺从、恪守天的旨意和安排。荀子批判了这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天命观。他认为,“从天而顺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故错人而失天,则失万物之情。”[1]263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荀子认为对待自然理应顺从、符合自然规律,但人不是自然恩赐的被动接受者,人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然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上。另一方面,荀子不赞同人主宰天,可以对自然任意开发利用的观点。他强调人们在利用自然时应该“谨其时禁”。“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1]127在天人关系中,荀子认为人类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来改造人类社会,又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把握适度原则,始终遵循自然固有的规律。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具实力的诸侯国,加快了兼并天下的步伐,社会由乱世走向治世。荀子从人性角度思考社会动荡的原因及社会和谐的可能性,希望通过贤明君主进行社会治理来改变当时乱世的局面,实现社会和谐。

(一)“群居合一”的群体观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1]359荀子认为,人本性邪恶,善言、善举都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人有“口、目、耳、心”之欲,这是人人都有的生理欲求,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不加以控制,个人纵欲纵情,社会就无法安定。然而“人能群,彼不能群也”,[1]127在荀子看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能群”。人的能群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正因为这种本性,人们才希望在互助合作中生活得安稳、愉悦。

“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1]127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贪婪自私,只想无限地满足自己的欲求,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争夺与战争就不可避免了。为解决个人无限的欲求和有限的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和谐,荀子提出了“明分”的观点。“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得之分义也”[1]127明确的等级制度是人可以群的重要保障,而遵守道义是等级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人们和谐相处、安居乐业之道在于“明分”。“荀子把群体理解为一种等级结构,并由此出发来规定个体,从而使个体进一步从属于等级序列。”[2]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也无法消除,所以应正确看待个体差异性,社会稳定也应建立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群体中,个人的言行举止符合等级名分,遵守伦理纲常,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社会才不至于陷入混乱当中。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中,荀子更加重视群体价值。为实现“群居合一”的社会理想,[1]61荀子提出了“礼”这一现实途径,“礼义以分之”。[1]61“礼”“义”是确定等级名分的重要依据,这样在“明分”前提下,人才能群而不争,和谐共处。

(二)“隆礼重法”的治理观

荀子社会治理的思想核心是隆礼重法、礼法并重。他强调在进行礼治的同时,加强社会法治,有了“法”的制约,“礼”不再流于形式,不再仅仅存在于约定俗成当中。“礼”是荀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礼”的提出来源于荀子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首先,荀子认为人性恶,人天生有诸多生理欲求和物质欲求,但荀子并不认为应当消灭人的欲望,正确的做法是“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人的欲望与物资相持而长,达到平衡发展的状态,而能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途径便是“礼”。其次,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命题。他认为,人的后天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人弃恶从善。在学习内容中,最重要的是《礼》,在学习目的上,学到《礼》就可以达到道德的顶点了。可见,荀子认为“礼”是调节人的欲望与外界物质的产物,源于人们对物我和谐的追求。“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分之。”[1]288荀子认为,先王制定了“礼”,“礼”除了“养”这一社会功效外,还具有“别”的社会功能。依靠“礼”制定的社会等级名分,为社会分工和物资获取提供了依据,各等级的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从事不同的工作,使用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物资,这样社会才能有秩序的存续。

“《礼》者,法之大分也,类之纲纪也。”[1]26荀子认为,《礼》是人们行为规范的要领,是人们具体行为准则的依据,《礼》包含了法的内容。“法”的价值在于将“礼”的具体内容法律化,利用国家强制力保障“礼”的推行。“法者,治之端也。”[1]186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法宝,荀子倡导法律的权威性,法律一经制定,就当严格遵守,做到“庆赏刑罚欲必以信”。[1]228法律不仅对普通百姓有约束力,群臣百官、诸侯王爵也应遵守法律,这突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荀子反对“不教而诛”、“教而不诛”的观点,[1]152认为教育和刑罚相辅相成,在推行“礼”的过程中同等重要。可见荀子重视法律的社会价值,同时重视在社会治理中礼治的社会规范作用,“礼”“法”并用,才是国家治理之道。

“治之经,礼与刑。”[1]381在荀子看来,“礼”与“法”是治世法则,在社会稳定运行过程中缺一不可。在礼法关系中,荀子认为“礼”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法”服务于“礼”,作用在于保障“礼”充分发挥社会规范作用。“法”只有符合“礼”的内在规范,遵循“礼”的精神,才能得以发挥“法”的社会功效。“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1]396“隆礼”是君主王天下的条件之一,而重视法律、爱护百姓的诸侯也只能成为霸主。可见荀子虽然倡导礼法并重,但他更强调“礼”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荀子“隆礼重法”的观点不仅丰富了礼治的内容,也促进了社会法治的发展,是封建社会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对当前我国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三)“乐以定和”的音乐观

荀子传承了先秦儒家重“乐”的传统,批判了墨子的“非乐”论,提出“乐和同,礼别异”的观点。[1]318荀子“礼”“法”“乐”的提出都旨在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不同的是,“礼”与“法”从社会制度建立、社会管理层面维持社会和谐运行,而“乐”是人们内心获得平静愉快的必要途径,是人们同心同德和谐共处的内在动力。在荀子看来,首先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宣泄情绪的途径,是“人情之所必不免”。[1]313民众有感情诉求却没有表达途径,社会就会混乱,因此,音乐有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的功效。其次,积极向上的音乐能传递良好的风气,改变恶劣的风俗,引导人们内心向善。同时,音乐产生的凝聚力能引导民众团结一致,使社会各阶级民众和谐相处。

(四)“诚信友爱”的人际观

“诚信生神,夸诞生惑。”[1]48荀子认为,诚信在社会治理中能产生神奇的功效。荀子从天人关系中理解诚信,“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1]46“诚”是天地化育万物的桥梁,也是天人沟通的渠道。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的交往都应以诚为本,诚信不仅是下对上、卑对尊应遵守的原则,也是对社会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1]80荀子认为,人与人相处应该互敬互爱,避免争斗。人们提高道德修养,遵守诚信友爱的处世原则,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诚信友爱之风,构建和谐社会。

三、个人身心和谐的理念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人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息息相关的。荀子重视个体道德修养,从修养论的角度阐述了个体身心和谐的价值和途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1]46荀子认为,个人修身的目的在于扭转本性,加强修养,成为君子。君子需时时刻刻考察自己的言行,反观自己的身心,而君子保养身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真诚,“诚心守仁”“诚心行义”才能彰明仁德、感化众人。[1]46“致诚”的途径之一是慎独,“不诚则不独”,[1]46真诚是慎独的前提,君子真诚才能展现道义,帮助人们化性起伪,远离邪恶。同时,“慎独是致诚、求得诚的途径、方法。只有慎其独,德才笃厚、充实,行才恒久如一,道德修养才有望达到诚的境界。”[3]“致诚”的另一途径是内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2在荀子看来,内省是道德主体反思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言行举止、内心良知,是个体道德品质提升的途径,也是内圣外王之道。“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1]31修身的目的是道德主体不断反思自身,辨明善恶,转化本性,弃恶向善,这也是“致诚”之道。

在荀子看来,“养心致诚”是个人修养的最高目标,能够引导人们内心平和、致诚向善。当下,“养心致诚”的思想对人们摆脱物质役使、重唤内心良知仍具有教育意义,对当代人完善独立人格、促进身心和谐仍具有引导作用。

身处战国末年的荀子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进程,希望整个社会处于稳定和谐有序的状态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物平衡发展、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个人身心和谐。荀子“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思想为当时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也为人们利用自然、善待自然提供了理论指导。荀子为社会和谐提出了“群居合一”的理论依据和一系列实践路径,是社会由乱世走向治世的途径。

“养心致诚”的修养观是个人道德培养的目标,是身心和谐的最高境界。毕竟荀子生活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他认为,严格的尊卑等级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伦理规范、法律法规是圣人制定的,而不是普通民众的智慧积累。这些思想显然带有封建性,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伦理道德、法律规范是在人类生存和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寻求合理、和谐的相互关系的产物,是当代社会关系总和的观念反应。”[4]研究荀子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对继承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继续探索。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周先进.荀子全本注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

[2]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5.

[3]李京.从中、庸到《中庸》[J]. 孔子研究, 2007(5):51.

[4]乔长路.中国人本思潮与人生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0 .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069-04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周文宇(1991-),女,山西晋中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周先进(1963-),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和高等教育。

On Idea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Xunzi’s Thought

ZHOU Wen-yu1ZHOU Xian-jin2
(1. College of Marxism ,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128; 2. College of Education ,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XUN Z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fucian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is book "XUN Zi" contains the idea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himself. Xunzi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e and man" "long rites and emphasizing law", "clear dividing--group existence ", "honesty and friendship". These ideas contain the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 and still have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Xun Zi;harmony;idea

猜你喜欢
荀子和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