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丹飞
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
柳丹飞
2016年10月22—23日,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这一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文拟从价值哲学研究现状反思、中国传统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二者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关系、价值观念变革以及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构建这三个方面对会议论文和会议发言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综述。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 会议综述
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针对当前价值哲学的整体研究状况,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李德顺教授在会议致辞中指出,当前价值哲学研究要想回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的轨道上来,必须先回到以问题为中心上来。各学派对价值问题的思考不应仅局限于各学派之间的对话,而应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找到存在于各学派之间的分歧点与共同前提,并从共同前提出发解决分歧点上的问题,由此达成新的共识。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沈壮海教授指出,当前价值哲学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力求在各种学术对话与思想交汇中达成基本共识,此外,还应突破书面成果,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对当前价值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当前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多注重人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人们在现实中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的研究,即忽视了在现今高度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认同和践行价值观的主体条件的研究。为此,价值观研究必须确立自觉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实现由“人是什么”的抽象研究到“人是怎样”的具体研究的转向。
一些学者就价值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湖北大学戴茂堂教授指出,价值哲学在西方的兴起就是以反对“主客二分”的方法论为前提的,因此,当我们回到主客未分的状态时,涉及人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成为哲学真正的主题。陕西师范大学袁祖社教授指出,当前价值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价值比附现实的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体本位的差异化现实”都亟待“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介入。在他看来,价值哲学的研究问题不应仅限于时代的现实问题,还应包括思想史的逻辑传承问题。面对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敞开的“价值化现实”,对价值进行“概念史”的研究,反思“民族本有的价值思维话语”,探寻价值思维何以可能、因何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应成为当前价值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作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两个主要思想来源,中国传统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当前价值哲学研究中绕不开的两方面内容。与会学者就中国传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二者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些学者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上海大学吴立群副教授通过寻求传统儒学与现代社会之重合论域,发现了儒家价值观中“礼”与“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湖州师范学院吴凡明教授则阐发了儒家价值观中“仁孝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冯平教授针对当下流行的“国学热”现象指出,研究国学的目的不是要重回古代文明,而是为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虚无主义、浪漫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等问题提供不同于西方的思想资源,由此建立一种新型的现代文明。
关于马克思对价值问题的基本看法,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重庆社会科学院胡波研究员指出,虽然马克思自己并没有明确使用“正义”这个概念来指称人的解放,但正义一词最一般的含义是“正当的”、“应该的”,而马克思所谓的人的解放无疑表征着人之为人的应然状态和正当状态,因此,人的解放理所当然是一种正义,而且是最高、最根本的正义,具有最根本意义上的价值正当性。与胡波研究员将“正义”看作一种普遍且合理的价值理念不同,华中师范大学林剑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价值问题看作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价值是否合理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符合现实、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而,我们必须对诸如“正义”之类的价值概念是否具有普遍性与合理性作历史的考察。与前两位学者将“正义”默认为一种价值观念不同,武汉大学李志教授对诸如“正义”之类的概念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是作为规范性用语还是作为描述性用语使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她根据胡塞尔提出的“习俗性事实”可以导向规范判断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描述的大量事实其实是“习俗性事实”,因而也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相应的规范判断,即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存在着敏于事实的规范性理论。一些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财富,那么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建立在财富和富裕基础上的公正。西北政法大学刘进田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价值的本体论自觉、认识论自觉和辩证法自觉,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发展。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革是与会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孙伟平研究员指出,现时代的价值观念必须反映现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时代的时代精神。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因此,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开放”、“共享”应成为当代中国甚至是当代世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北京交通大学路日亮教授指出,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在“微环境”条件下主流价值观确立和传播的路径已经迫在眉睫。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根据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分析了消费社会中存在的价值颠倒现象,即在消费社会中,符号、劳动与休闲、身体与人自身都成为消费的对象。
价值观念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价值困境。北京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中国文联庞井君研究员与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等对多元价值冲突时代中出现的价值主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诸如“电车难题”之类的价值独断主义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并非无解。只要我们区分具体行为主体与规范主体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意识到具体行为主体执行自身行为规范所带来的后果可以由规范主体来承担,就可以解决“电车难题”,走出价值独断主义的困境。中国文联庞井君研究员指出,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给原有的价值主体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为此,价值哲学应该注重对个体主体与类主体关系的反转和颠覆的研究。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针对现代性结构对个体主体的束缚事实提出,中国在重构现代性价值的过程中不仅要确立以“人的一般”为前提的现代价值规范体系,也要诉诸强大的一体化力量杜绝西方现代性价值体系导致的分化和分裂,还要尽力避免西方现代价值规范中普遍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重大缺陷。
价值共识问题是构建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指出,价值共识有价值认同和价值认异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同一文化中人们之间的价值共识主要表现为价值认同,而不同文化中人们之间的价值共识则主要表现为价值认异。相较于以往人们简单将价值共识归结为价值认同,在探寻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价值共识实现之道的今天,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价值认异的重要性。与之不同,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则将价值共识等同为价值认同,并对价值认同作了深入的辨析。他认为,价值认同并不是平面化的、完全一致的、“普世”的意义上的认同,而是以差异为基础,对主导价值的立体认同,因此,价值认同应该是一个过程概念。
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首先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价值中的主导地位。对此,上海大学陈新汉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多元社会价值观念中发挥导向作用,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利益”,具备认识论意蕴的真,还要使现实本身趋向思想,实现本体论意蕴的真。其次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对此,湖北大学江畅教授提出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变成别国想主动拿回去的东西。武汉大学赵士发教授提出将核心价值观与人类的共同价值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当代世界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
The Contem porary Values Facing the W orld in China —The Review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s Value Philosophy Research Society in 2016
Liu Danfei(School of Philosophy,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seminar on“Contemporary Values Facing the World in China”&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s Value Philosophy Research Society in 2016 jointly sponsored by China's Institute for Value Philosophy Research,School of Philosophy ofWuhan Universit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arxism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and Rosa Luxemburg Stiftung of Germany,has been held in Wuhan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2nd to October 23rd in 2016.A deep discussion about the theme,which is“Contemporary Values Facing the World in China”,has been made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the conference.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standpoints from three aspects—the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value philosophy research,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Marxism values as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in China,the revolutions of valu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sfacing the world in China—in the conference papers and speakings.
Contemporary Values in China;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s Value Philosophy Research Society;Review of the Conference
10.19468/j.cnki.2096-1987.2016.04.013
柳丹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