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2016-03-16 06:06王连芳吴文春
关键词:美丽文明理念

王连芳,吴文春

(1.龙岩学院a.中央苏区研究院,b.思政部,福建 龙岩 364012;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王连芳1a,2,吴文春1b

(1.龙岩学院a.中央苏区研究院,b.思政部,福建 龙岩 364012;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绿色发展是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更为深入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生和实践,还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与践行,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实践方式的基础。绿色发展理念既继承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基本观念,同时也在结合国际相关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与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

工业文明发展的300年,征服自然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始终存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但成为世界工业化发展在征服与改造自然方面所达到的极致,同时也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地球已经毫无能力支持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反馈,新的文明形态在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省之后被亟切召唤,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阶段,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循环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伦理形态,是在扬弃工业文明的发展成果之上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进一步在发展社会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但却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物种灭绝、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的生态代价。如今,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清洁的空气、美丽的山水、多样性的物种、繁茂的森林等生态资源对于人类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几年的PM2.5的威胁、PX化工项目的兴起、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发等都充分显示出了人们对于干净安全的社会环境的迫切需求,对社会能够绿色发展的亟切需求。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来了作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美丽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发展”的理念,其中绿色发展被提升到了社会发展要求的新高度。绿色发展观体现了一种当代人为了后人“乘凉”而“种树”的精神,“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观指导下真正达到的富裕文明的中国。但绿色发展并非凭空产生,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社会发展经验来丰富和完善的。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思维意识转变的必然结果

绿色发展的兴起,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绿色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来的暂时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而且是后期没有办法进行补救的。生态问题逐渐开始被人们关注,而且开始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人们从生态意识的根本转变上对于社会发展的另一种诠释,体现了绿色发展观念在人们生态意识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背离的产业,表面上似乎是宣传服务业与文化的产业,但实质并非真正体现绿色产业的特点,甚至依然以传统观点和理念指导着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方面对自然界不断地索取与改造,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善自然环境与节约自然资源的理念,体现出了这种模式的相互矛盾,也是现实社会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重要环节。

(一)绿色发展理念要求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认为人是主宰自然界的,在自然界中,只有人是具有价值的,而在绿色发展理念看来,除了人之外,其他生物和自然界同样具有价值,人作为自然界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得到了自然界对人们无情的惩罚,尊重与爱护自然界及其万物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意识观念所在。人类同其他生命一样都仅仅只有一个地球来生存与发展,如果不重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转变,资源环境等问题将会愈发严重,绿色发展理念在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强调重点关注一切生态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见,绿色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减轻了现存的文明对于生态的压力,而且在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对于生态不再有威胁的新的社会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同时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以物质消费,尤其是奢侈、攀比的消费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逐渐成为人们获得社会地位和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准,但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强调了人们的适度消费,以节约与合理为基本消费原则,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的基础上,更加崇尚精神和文化的追求及享受。

(二)绿色发展理念迎合了中国现实国情对人们重视生态的要求

绿色发展在满足人的物欲和生存欲的基础上,同样要求满足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健康等需要,是不断提升人们的自身幸福感和对社会发展满意度的过程,是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即社会发展未进入稳态化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往表现出不协调,甚至相背离的特点,导致生态效益从未被人们所重视,因而,绿色发展要求将人们的自身生产同社会生产以节约的原则展开,尤其将生态效益置于首位,使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社会公平正义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现实国情的要求,这一公平正义的理念要求社会财富的公平,同时要求自然资源与环境等生态上的公平,也强调公平正义理念下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且绿色发展是通过社会最广泛的力量来形成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而并非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少数社会精英的努力和力量。现实国情无论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人们自身所处环境的角度无不体现了人们重视生态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三)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带来人们对生态的关注

自2007年生态文明的正式提出,继而逐渐步入正轨的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的临界点,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的高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绿色发展步伐的推进有助于人们避免出现所谓的现代化陷阱,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撑。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生态文明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而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的愈发关注,自20世纪生态危机不断加大以来,西方有识之士尤其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将生态维度植入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当中,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不能避免的造成重要影响。在这一理念中,以生态的理性来代替社会中的经济理性,是实现人的最终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对于促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理念快速提升,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实践方式的升华

无论是早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是近期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美丽中国”建设中都能够起到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实践方式。绿色发展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容量和资源的承载力条件之上,重点是把环境资源真正融入社会发展中去,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且真正将“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经济活动和过程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标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重心,但是发展的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重点体现在发展的升级及绿化上面。因而,绿色发展应该是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发展理念,并且应该是上升到政治和管理层面的发展主题,而并非依然存在于对于自然界的简单治标的思维和行动之上。

(一)绿色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断“绿化”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中叶,源自于欧美国家。虽然绿色发展最初是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与战略的形式来体现的,即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观念及模式的革新来从根本上找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法,但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不断提升与丰富,如今也逐渐同可持续发展观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绿色发展同可持续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体现的是社会发展途径与目的。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发展观念的变革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问题的困扰,继而扩展到如何通过绿色理念创建绿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系统等各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及途径。可见,绿色发展强调的是发展过程中通过何种途径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理念侧重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一直沿着4个主要的方向去揭示其实质,力图把当代与后代、区域与全球、空间与时间、环境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等有机地统一起来。”[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因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的是能够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家园能够继续健康永续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通过能够构建低碳、环保、低耗、高产等对于生态系统较小损害的绿色经济形式,或者以绿色的管理模式、绿色科技的创新等形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终实现。因而,二者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途径与目的的关系。

其次,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又具有新的发展。绿色发展以主动和适应为特点,而可持续发展则体现了被动和滞后的缺点。正如三点:“有助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知: 第一,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的时候;第二,只有当人类对于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对后代的贡献相平衡的时候;第三,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发展的思考能够同时考虑到其它区域乃至全球利益的时候。”[2]可见,绿色发展是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角度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去主动考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最适宜的方法和途径。可持续发展是在发现社会的缺陷及弊端后,才主张人们去在某些方面的治理和改善上来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被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往往从表面上去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式,或者从大的方向上进行指导与理论支撑,而无法从细节上对社会发展加以详细指导,体现了其被动与滞后的特点。绿色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上一定程度的继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细节方面加以完善,并从社会各方面形成自身系统的理论模式来指导整个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

最后,绿色发展以社会的全方面创新为特点。绿色发展重点要求从绿色科技、绿色结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绿色文化等角度进行创新,无论是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还是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亦或从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为基础的绿色增长来讲,绿色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立场角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但是最终都会归结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绿色化上来。因而,绿色发展观主张发展绿色科技,从科学技术这一最基本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出发,以科技的力量从根本转变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绿色发展观主张在经济发展中实行绿色产业结构,使经济的各个方面彻底绿色化,从而根治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绿色发展观主张绿色管理与绿色治理,以最新最优化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的各领域进行管理,并且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与浪费进行有效的绿色治理;绿色发展观主张绿色文化的普及与社会效益的形成,以文化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与熏陶,从而在思想层面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并逐渐形成真正的绿色发展认识。

(二)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

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观念具有相同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似的发展方式,都是以绿色的理念来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但生态文明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目标,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最终社会发展的状态,而绿色发展则更倾向于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式或模式来指导社会的健康发展,以一种方法论的形态出现在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首先,生态文明是一种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统一的意识形态,它不但要求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条件,而且要求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来促进人在社会中的全面与自由发展为宗旨。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就是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人类应该在自然界中拥有自觉与自律的品质,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和谐的同时,兼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全球生态危机的现实背景之下,重在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和产业文明,重在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存在感的实现和公众信仰在社会中的建立,重在公平正义以社会各阶层利益在社会环境中的真实体现来表达,重在以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素质及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聪明才智的能力,重在提升文明产业化在社会中的上升能力,重在以国际化的角度提高本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产业能力,重在以宪政和体制的约束来优化和促进公民的文明意识和认知水平,以维护和尊重人在社会中的能力和地位为前提,走出生态文明的国家发展道路。

其次,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上的一致性。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上,党和政府早就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要求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等[3]。伴随着“绿色发展”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明显提升。绿色发展理念中所包含的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内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明确纳入“生态文明”的建设思路中,显示出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在发展理念与方式上的一致性。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为视角,亦或是西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无不表达了生态文明是人性与生态性的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并非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亦非生态性服从于人性,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成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4]。

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党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理念,也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美丽中国”新家园的未来美好图景。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多年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后的现实生活的体察。当公众意识到美丽的山河和清新的空气被污染严重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失衡来取代的时候,才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其实也是自身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问题的凸显,尤其是2013年初的PM2.5给人们造成的焦虑和全国民众对PX化工项目的担忧,都充分显示出了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对此种问题的正面回应。“美丽中国”伴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产生,具有绿色发展的文化底蕴,它不但顺应了民众对于优美、卫生和新鲜的追求的民意,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关键性完善。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中国整体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式与途径

我国在经济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较世界发达国家而言,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内发展也极为不平衡,正是考虑到了国际与国内的现实国情,逐渐认识到了发展与绿色在社会进步过程中是必须兼顾的。将绿色融入发展之中,以绿色理念正确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升绿色理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尤其在我国很多发展较为完善,基本上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地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忽略生态成本,造成了经济表面看起来有增长但实质并没有质量的现象产生,因而提高这些地区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成为突破地区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如西部地区整体社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应该从起点上就重视绿色与发展的共同起步,如果没有发展必然导致人们衣食住行的难题,如果不进行绿色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阶段治理生态问题的成本越来越高,“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国,尤其在这些地区是绝对无法走通的,因而,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将生态系统的平衡掌握好,维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在发展的基础上谈绿色,充分发挥发展与绿色的相互联系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一)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建设美丽中国指导思想的不二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已然过上了物质丰富的新生活,但在发达国家可能一二百年才能显露出来的生态危机却快速凸显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因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蓝天绿地净水的美丽中国成为中国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人们过着相对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具有优质环境的新享受。绿色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思想基础之一,它的目的同时是建构生态安全的基本格局,成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发展模式,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急切需要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无论在全国哪个地区都要把工业文明的道路走好,更重要的是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发展已经超越了以往仅仅重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解决人民的温饱等基础问题的发展形式,而是站到了一个以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的高度,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发展前提的节能降耗、环境补偿、永久持续的新型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可见,绿色发展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具有相同的基本要求,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主旨,并最终都是为了人类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目的。

(二)绿色发展理念从根本来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

以自然界为前提,以自然物为载体来体现人们之间的关系,亦即“生态道德”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树立。当人们以生态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行为之时,便是绿色理念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推广与巩固,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真正融合到了绿色发展道路中的时候。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是成就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并且这一道路的顺利行进归根到底要靠“生态道德”来约束人们的意识和行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是求自然规律之真,人类身处自然界之中,自然界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如果人类一味按照自身的主观想法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不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受自然给予的有力还击。“美丽中国”可谓是一种较高的境界追求,是我们未来将要达到的一个远大目标,但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绿色理念在人们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中的正确树立。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5]这充分说明了以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作用。

(三)绿色发展方式在传统发展模式中转变和实现美丽中国的艰巨性

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无论哪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必然要经历一场艰巨的革命性的转变,必然要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绿色理念在国家发展方式的理念转变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此现象。历史上只要出现过转变生产方式或淘汰落后的发展方式,无不面临中国家现实已固有存在的深刻的甚至颠覆性的利益调整,当威胁到某些团体的现实利益,变革自然将止步不前而无法继续深入进行,明显的成效也自然无法体现出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相当大的一部分机制和利益群体都已成为理所当然的既有产物。一旦继续深化改革,以绿色发展理念替代原本的产业方式,对于落后的产能的淘汰或者能源资源定价机制的转变,亦或是环境成本的附加等等,都面临着相当一部分既定利益的损失或者调整,这不但要带来新的社会矛盾,而且新的发展方式因各方的阻碍也将无法推行。

(四)真正把绿色理念融入美丽中国建设之中去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从国家政府部门还是人民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存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遭到的各方面和各种类的阻力也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这一阻力既来自地方官员对GDP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压力,如遇到有助于提升GDP的大项目、重化工项目等,只能舍生态而追求政绩;同时来自部分民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目光短浅不考虑生态成本的行为,重利益而轻道德,重自身而轻子孙,重眼前而轻长远,这必定影响着绿色理念的传播与实施,影响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现。因此,必须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的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权衡利害得失,为了自身生活生产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直面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各类难题,不但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念,以构建环境公平正义为宗旨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把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并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才能够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在国内的普遍推广,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瓶颈,做到社会的真正转型。

[1]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80-289.

[2]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9-1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01).

[4]王连芳.绿色发展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31-35.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万长松,李智超.京津冀地区环境整体性治理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6-8.

(责任编辑:刘 燕)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the Important Way of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Wang Lianfang1a,2,Wu Wenchun1b
(1.a.Central Soviet Area Research Institute,b.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364012;2.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 more positive and people-oriented wa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t is the deeper nature concept of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Both the appearance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emergence and practice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e of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inherits the basic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lated concept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beautiful China

10.3969/j.issn.1672-7991.2016.03.001

2015年龙岩学院苏区研究院项目“生态维度下闽西苏区社会形态变迁研究”(LS2015023);2015年福建省社科项目“福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生态学路径研究”(FJ2015C001)。

2016-06-15;

2016-07-11

王连芳(1983-),女,河北省清河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D616

A

1672-7991(2016)03-0001-06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