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取向现状的调查

2016-03-16 05:52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龚 芸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高职学生职业取向现状的调查

龚芸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为了掌握高职学生的职业取向情况,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提供依据,采取自编问卷的方法对湖南8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存在偏差,有脱离社会实际之嫌,更多人想成为管理人员、当老板,想进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想去大中城市等,高职院校应及早对学生进行择业观、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主的、职业流动的择业观。

高职院校;职业取向;职业期望;高职学生

职业取向是社会成员对从事某种职业的倾向性态度和观念,它最终决定了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既是人们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近几年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快速增长,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高职生在就业市场日益受追捧,但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后频繁跳槽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比较准确地了解高职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的倾向,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地寻求对策,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职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情况,引导高职学生做出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选择,提高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本研究的目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收集有关高职学生择业的第一手资料,再结合查阅大量职业院校毕业指导工作的资料和有关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调查,自编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取向问卷,该问卷涉及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未来职业倾向、择业影响因素等。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湖南省高职院校里选取800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获得有效问卷760份,有效率达95%。其中男生460人,女生300人;文科生399人,理科生361人;大一学生172人,大二224人,大三364人;城镇211人,农村549人。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及对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

被调查的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比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自己专业的学生达到了82.10%,这可能与高职院校可以自行调整专业有关,不像本科院校学生调换专业那么难;也有12.63%的学生说不清楚自己对专业的看法,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有5.26%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也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个别学生拗不过家长的坚持,毕竟学费、生活费要家长拿出来,有个学生大二了,她喜欢的是园林专业,可家长硬要她学了英语将来当个老师,同学们考教师证时她没有报考。61.58%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职业的发展方向有些了解,不太了解的学生也不少,占到了25.26%,非常了解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的只有8.95%,毫无了解也有4.21%。大三学生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更能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一、二年级学生专业就业的信息更多来源于系部老师的专业介绍与分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学生对专业一知半解,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盲目性突出的问题。

2.毕业后的打算

高职学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很少,只有5.79%,而最后专升本能考上的只有2%左右。57.37%的学生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也许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高的一个原因。16.84%的学生是先择业再就业,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不多,只有7.50%。创业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金和工作经验积累有待时日,能不能当老板还需要实践检验。另有11.97%的人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大多是大一的学生,才进入大学就做毕业后的打算,似乎为时过早。

3.对未来职业的期望

毕竟选择并学习了专业技术,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78.95%的高职学生会优先考虑自己所学专业,这完全可以理解,做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心里没底,信心不足,压力过大。只有19.47%的学生只要找到工作就行,完全拘泥于本专业工作的是极少数学生,因为毕业后就该独立生活了,生存问题是首位的。大学毕业了,找没找到工作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各个高校的就业率关系着学院的招生,招生维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职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岗位方面,43.16%的学生最想成为管理人员,其次是私营业主和专技人员,都在20%左右;想做行政和销售的均不多,分别只有9.34%和5.66%。在当今社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一线专技人员、销售人员,职业院校的特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和本科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调查结果令人担忧,高职学生热衷于成为管理人员,当老板,这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身培养目标的认知模糊不清,对社会用人需求缺乏全面、正确地了解,同时,该项调查也反映了高职学生追求较高地位的工作职位,渴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愿望。

我国涉农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通过对诸多涉农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发现涉农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4.希望就职的单位类型

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单位中,选择去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分别占50%、25.79%,愿意去私企和乡镇企业的分别只有10.53%、2.11%,说明超七成多的高职学生还是向往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体制外就业相当于给人家打工,属于自由职业,跟农民工差不多;体制内才是有保障的。其实私营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但因为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私营企业不跟劳动者签合同,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进了体制内才真正有了保障。

5.希望就业的地域类型

沿海大城市仍然是广大高职学生就业地域的首选,其次是内地大城市、东部中部小城市,最后才是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西部中小城市。改革发展30多年来,区域经济和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地点时,首先考虑大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农村,首先考虑东部沿海地区而不是中、西部地区。在大中城市生活,不仅收入高,而且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社会保障水平高,选择职业的机会较多,职业发展的空间大;在小城镇和农村生活,不仅收入不高,而且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窄,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机会不多,职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6.希望的薪酬水平

高职学生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较高,68.13%的学生期望在2000元以上,能接受2000元以下工资的学生有17.37%,13.16%的学生对工资无特别期望,高职学生中没人愿意接受零工资。近日赶集网发布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今年727万大学生毕业,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能不让90后毕业生不断调整薪酬预期。

三、结论及建议

1.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对专业前景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应利用专业调整相对自由的优势,全面客观地宣传介绍学院及所开设的专业,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及其就业前景,自主选择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高职院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应当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高职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了解社会需求。高职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随时调整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要求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2.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社会需求量最高的往往是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需要大量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而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崇尚高大上的管理工作,形成了这种畸形的供需错位。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积极的择业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与就业市场,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好择业的心理状态,纠正定位偏差,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形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作为高职院校,更要反思自身办学体制的问题,改变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教育教学的目标,不要再拿几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的毕业生典型做榜样宣传。一些高校喜欢宣传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当了大官或老板,容易误导学生的职业取向,何况有人当大官也是几十年从基层苦干熬过来的,高职院校更多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

3.高职学生对现实社会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个人的职业期望值偏高,有脱离社会实际之嫌

想成为管理人员、当老板,想进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想去大中城市。高职院校应当帮助学生确立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把个人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考虑社会价值的体现,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艰苦创业精神,寻求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学校要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一是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共职介机构和人才市场参观考察,现场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和求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标准;二是从大一开始,开展职业指导的专场讲座,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分析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尽早了解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早做准备,促使学生理性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1] 张小建,等.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76-77.

[2] 李荣华.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3] 庄方 .学生职业取向及主要成因[J].统计教育,2006,(12).

[4] 赵延东,邓大胜,马缨,洪岩 .博士毕业生就业取向如何[J].中国人才,2010,(7):73-74.

2016-01-27

龚芸(1968-),女,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