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失哈九巡奴儿干

2016-03-16 05:35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碑记卫所宣德

孙 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亦失哈九巡奴儿干

孙 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永乐七年,明朝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后,先后9次派内臣亦失哈巡视奴儿干。亦失哈每次巡视奴儿干的规模都很大,最多时达到三千人。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目的是为了招抚各少数民族和兴立卫所。在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过程中,先后立了两次永宁寺碑,是对其巡视活动的有力证明。亦失哈多次巡视奴儿干,反映了明朝对东北边疆的重视。同时,通过亦失哈多次巡视奴儿干,加强了明朝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也促进了东北边疆的发展。

亦失哈;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记

一、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背景

亦失哈,也作“亦什哈”,[1](P414)晚年他又把名字改为汉氏名字,叫做亦信或易信。亦失哈本海西人,关于他如何进入朝廷做官没有史料记载。他长期任职镇守辽东太监,活动于东北,这于他精通汉语和女真语又很大的关系。亦失哈在永乐到宣德年间曾九次巡视奴儿干地区,对于明朝有效的治理东北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建立之初,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比较猖獗。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明政府把精力都用在政府元朝残余势力上面,而无暇顾及东北。到了永乐帝时期,各地的元朝残余势力都已解决,朝廷开始把目光转向收复东北上面。东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是明朝联络朝鲜的大门。明朝对于东北的收复,主要是以招抚为主。早在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就曾“命俺得迷失等往辽东、海西等处,诏谕夷民”。[2](P2872)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派邢枢偕同知县张斌等,“往谕奴儿干、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3](P733)第二年,奴儿干地区野人女真诸部落的首领,来明朝贡。明政府决定在此地区设置奴儿干卫,并任命把剌哈、阿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胪寺等为千户所镇抚。奴儿干卫设置以后,女真诸部相继来明朝贡,在奴儿干都司建立前,明朝在东北设置了130多个卫。

永乐七年四月,奴儿干地方头目忽剌冬等六十五人来朝,明朝任命“忽剌冬奴为指挥千户”。[4](P1190)忽剌冬奴等来朝时称:“其地卫要,宜令元帅府”,[5](P1194)于是,明政府接受了忽剌冬奴的建议,下令在此地设置奴儿干都司,并“以东宁卫指挥康旺都为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统属其众。岁贡海东青等物,仍设狗站递以送”。[5](P1194)奴儿干的治所设在黑龙江下游东岸,亨滚河附近的特林地方。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对于明朝治理东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明朝除了在此建立奴儿干都司外,还多次派遣亦失哈巡视奴儿干地区,对东北各少数民族进行招抚。可见,明朝对东北边疆的重视。

二、亦失哈九次巡视奴儿干

奴儿干都司下的卫所,主要是通过明政府的招抚而设的,它们是明朝羁縻政策的产物。为了加强对奴儿干地区的管理,以及继续对未招抚的地区进行招抚。从永乐到宣德年间,明朝曾九次派亦失哈巡视奴儿干地区。亦失哈在多次巡视奴儿干的过程中,曾先后两次建永宁寺碑,这两块碑记的内容是对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重要凭证。《重建永宁寺碑记》上记载:“永乐中,上命内官亦失哈等,锐驾大航,五至其国。”[6](P209)这说明亦失哈在永乐年间曾五次到过奴儿干地区。

(一)永乐年间五至奴儿干

亦失哈第一次巡视奴儿干的时间为永乐九年春。《永宁寺记》上记载:“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始奴儿干都司。”[6](P184)亦失哈此次巡视奴儿干都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设奴儿干都司和兴立卫所。早在永乐七年,明太祖就同意在原奴儿干为的地方设置奴儿干都司,正常明朝应派遣官员进行诏谕,并派官去此地就职。但此时残元势力又重新崛起,因此派官去设置奴儿干都司的事宜被推迟。永乐七年四月,“明太祖派都指挥佥事金塔卜、给事中郭骥持书前往鞑靼部通好,结果被杀”。[7](P327)同年七月,明太祖派出征讨鞑靼的十万军队,也全军覆没。在此情况下,明太祖带军亲征漠北,在解决完元残余势力后,决定派内官亦失哈到奴儿干设置奴儿干都司。亦失哈到达奴儿干后,宣布设置奴儿干都司,并任命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除此之外,亦失哈又在明朝没有招抚的地方兴立卫所,收集各旧部的人民,使他们都接受明王朝的统治。

亦失哈第二次巡视奴儿干的时间为永乐十年冬,“天子复命内官亦失哈等载至其国”。[6](P184)关于这次去的人数及所带的物资没有记载。亦失哈此次巡视奴儿干的目的,还是为了继续招抚边疆各少数民族。亦失哈等“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馔。”[6](P184)所谓苦夷诸民就是明代生活在我国最东端的人民,他们被称为“苦夷人”或“苦兀人”。亦失哈等来到此地,并赐给当地人民酒食和衣服,可见当时明朝对于边疆的重视。苦夷诸民生活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库页岛,明朝先后在那里建立了兀列河卫、囊哈尔卫和波罗河三卫。十一年秋,亦失哈又命人在奴儿干都司治所的附近建了一座永宁寺,在用永宁寺旁立了一块永宁寺碑。亦失哈在此建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柔化斯民,使之敬顺”。[6](P184)亦失哈第二次巡视奴儿干,有利于统治卫所的增多,使明朝更有效的控制东北。

亦失哈第三、四、五次到达奴儿干的时间应该也在永乐年间。这几次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察,但其中有一次应为永乐十八年。亦失哈每次巡视奴儿干都要带大量的物资,因此每次去之前朝廷都要命人造船。《明实录》中记载“比遣中官亦失哈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4](P2057)除了明实录中记载刘清在松花江造船外,吉林的阿什哈达摩崖刻石上也记载:“刘清在永乐十八年、洪熙元年、宣德元年领军至此。”可见,亦失哈曾在永乐十八年巡视过奴儿干地区。由于没有具体的资料,关于亦失哈这三次都到奴儿干做过什么也无从考证。但是明朝在永乐年间“设置了50个卫”,[7](P334)至少说明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招抚各部、兴立卫所。

(二)洪熙、宣德年间四至奴儿干

亦失哈第六次巡视奴儿干的时间是洪熙元年。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中记载刘清洪熙元年在松花江造船,就是为了这次巡视而做准备的。《明宣宗实录》中也记载:“洪熙元年十一月,设辽东都司赐随从内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官军一千五百人有差。”[8](P309)这次随从亦失哈到达奴儿干的有1 500人,规模也非常大。这次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新皇帝继位而到奴儿干进行宣谕,一方面仍是为了招抚奴儿干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亦失哈第七次巡视奴儿干的时间是宣德元年。《重建永宁寺碑记》上记载:“宣德初,复遣太监亦失哈部众再至。”[6](P209)这次巡视奴儿干主要是为了宣扬新皇帝的仁德,使奴儿干地区的人民都自愿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宣德二年,明宣宗命“往奴儿干官军三千人,人给行粮七石,总计二万一十石。”第七次是历次巡视奴儿干中规模最大的,官军共三千人,光粮食就消耗了二万一千石。可见,新皇帝都奴儿干地区的重视。

亦失哈第八次巡视奴儿干的时间是宣德三年。宣德三年春,皇上“遣内官亦失哈,都指挥使金声,白伦等,往奴儿干都司及海西弗提等卫”。[9](P877)此次陪同亦失哈的有金声、白伦、王肇舟、康旺等奴儿干官员。他们在奴儿干地区建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并巡视了各卫,要求各卫的头目到明政府去朝贡。亦失哈第九次巡视奴儿干是宣德七年。宣德七年,“上命太监亦失哈同都指挥康旺,率官军二千,巨舡五十再至”。[6](P209)亦失哈等此次到达奴儿干,仍受当地人民的欢迎。他们随后巡视奴儿干,发现永宁寺已破损,亦失哈并没有怪罪当地人民,而是命人又重修永宁寺,并附有重建永宁寺碑。亦失哈仍像往常一样赐诸民酒食和衣服,“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6](P210)明朝皇上多次命亦失哈巡视奴儿干地区,主要是为了招抚边疆各卫,使边疆人民都臣服于明朝的统治。亦失哈九次巡视奴儿干,基本完成皇上所安排的任务。

三、结语

亦失哈在永乐至宣德年间曾先后九次奉旨到奴儿干地区进行巡视。这九次巡视的规模都非常大,可见朝廷对东北边疆的重视。亦失哈多次巡视奴儿干的目的是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招抚,让他们向明王朝进行朝贡。亦失哈在巡视过程中顺利的完成了招抚的工作,光永乐年间奴儿干地区就增加了50个卫。

亦失哈每次巡视奴儿干都要带大量的酒食和衣服赐给当地人民,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亦失哈等在巡视奴儿干的过程中,命人在当地建立了永宁寺,这是通过佛教思想来柔化当地的人民。永宁寺碑记上的文字都带有中原的儒家思想,这对于边疆人民接受中原的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亦失哈首次登上明朝版图的最东端,这对于我国边疆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毕恭.辽东志·官师:卷五[M].沈阳:辽沈书社,1984.

[2]明太祖实录:卷一九零[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3]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二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明太宗实录:卷九十[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5]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一[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6]丛佩远,赵鸣岐.曹廷杰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李治亭.东北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8]明宣宗实录:卷十一[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9]明宣宗实录:卷三五[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责任编辑:思 动

Yishiha Touring Nurgan 9 times

SUN Xu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In the Seventh year of Yongle,Ming dynasty set up in Nurgandos in the northeast division and successively sent officials Yishiha to tour Nurgan for 9 years. Each tour there might be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y sent 3000 people once. The purpose of the tour was to offer amnesty to minorities and set up guarding post and in the process they set up stone steles for Yonging temple twice which is a powerful proof for the inspection tour. This also shows that the Ming government valued the northeast borderland very much. This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s place.

Yishiha;Nurgan army and government;stone stele inscriptions of Yongning Temple

2015-12-11

孙 雪(1991-),哈尔滨人,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

1004—5856(2016)10—0114—03

K248.1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0.026

猜你喜欢
碑记卫所宣德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清代卫所裁并概述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清代东南四省卫所裁撤研究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重修龙泉寺碑记所见明代寺院经济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明《建文昌神祠记》残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