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蓉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郝艳蓉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由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变的滞后,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发展时期,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的不足,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给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就业压力学生们理应积极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学习投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研究给出了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学习压力;就业竞争;专业兴趣
调查显示,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同学中,明确表示有学习动力的占29.93%,有点动力的为25.42%;学习上动力不足的共计36.3%,完全没有动力的占8.35%。总之,感到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数量较多,百分比大,有较明显的统计意义。正是由于学习压力的间接性和非学习活动的干扰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
1 、大学生对就业很关心,但对就业竞争大多数处于较抽象的认识阶段。
1 )就业竞争的间接性减弱了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竞争产生了学习动力,但由于这种竞争只能发生在几年以后,即就业竞争的压力是间接的,是通过他人的压力感觉出来的,而没有直接压给自己,这种压力容易淡忘,也容易遇到事物的干扰。这种间接特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动力不稳定的因素。乐观的思想一般不会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和危机,难以产生学习上的动力。不乐观的状态能否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却取决于外部因素刺激的频率、强度以及学生对他人毕业和就业的内在感受。只有频率高、强度大、心理感受敏感的人才会产生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就会削弱就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机,这给学习动力的保持造成了干扰。
2 )非学习活动干扰减弱了就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力。由于就业竞争的间接性以及学习就业有时间上的间隔,这使非学习活动对学习动力的干扰成为现实。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学习之外的活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要保持较好的学习动力是不可能的。
2 、专业认识不足,兴趣培养不够
1 )由于学生以及家人对所学专业以及支持专业的课程了解不够,入学前填志愿不能使同学们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入学前以及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获得的知识面较窄,建立的知识结构不全面、牢固,对专业界限认识较粗,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专业兴趣的重要性。这使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大多依赖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只要专业热就填报,而未能将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专业兴趣较好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这时大多数同学尚未形成专业兴趣,学生的专业兴趣需在大学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对专业兴趣与课程兴趣的理解不一定一致,一般都将对专业兴趣理解为对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的兴趣,而在选择所学专业之前很难做到专业兴趣的培养。
2 )学习内容抽象枯燥和授课方式不当使专业兴趣培养困难。从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理论是在前人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尝试归纳总结而出的,是由人们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些经验和理论一旦为人所发现就会被社会广泛应用,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经验和理论,发展和完善经验和理论使之更加完备和成熟,然后,这些成熟的经验和理论又再次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学生们不可能经历理论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只是被动地验证。从学习的内容本身来看,书本知识就是概念判断推理、文字符号和公式这些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东西,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相比较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学习这些抽象的东西是很枯燥无味的。从获取专业知识的过程来看,由于可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在书本上直接获取现成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不是同学们自己在漫长的实践中去探索,去归纳总结理论,对理论的原型没有感受,而是把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和符号的形式直接地掌握。这是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被动依赖于授课老师,对专业兴趣的培养也较大程度地依赖于老师的授课是否生动,是否使同学感兴趣。学习内容枯燥和授课方式不当使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面临困难,从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1 、正确认识就业竞争压力的间接性
1 )以就业压力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为服务社会而努力学习的,有谋求好的前途而努力学习的,也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努力学习的等等。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如果离开其专业背景去谋求生存和发展,那么,在他未来的道路上竞争会更激烈,他的处境会更被动。因此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位在求职竞争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把求职竞争作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激发学习动力会使学习带有功利的因素,然而通过求职竞争在社会上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适当的经济意识并不表明学生的功利。就业压力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将学习与所学知识的应用联系起来,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的市场需求,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动力,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的投入。
2 )加强引导和教育,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就业压力缓解方式是多样化的,非学习活动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为了让大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需要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求职竞争内容的教育,做好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维护工作,排除干扰学习动机和动力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求职竞争教育时,不能让就业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压力和过分的焦虑甚至恐惧,太大的压力和过分的焦虑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但适度的对求职竞争压力的感受会较好地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动力,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动力。
2 、了解专业,培养兴趣
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兴趣培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识。在新生进校初期各个教学单位会组织例行的讲座,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如,由设专职老师主讲专业介绍,参观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环节,介绍本专业的形成过程、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应用前景以及课程和学分的计划,让同学们较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本专业在所处学科中的位置,所学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和地位,同时注重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专业兴趣。
[1]杨纳名,赵金保.大学矛盾分析及大学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02)
[2]王庆彬,柳文敏,李瑞学.高校教育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矛盾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1)
[3]赵有军.大学生就业中的矛盾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04)
[4]张迺英,笪祖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适应性的六大矛盾分析[J].
经济论坛.2010(06)
郝艳蓉(1996-)女,汉族,山西原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经济学院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