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入党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

2016-03-16 03:21杨卫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主体性信仰

杨卫华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广州510640)



论大学生入党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

杨卫华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州510640)

[摘要]共产主义信仰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大学生党员在追求自我利益中增强主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实现自我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融合以及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符合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增强党员身份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自我利益;主体性;信仰

目前,高校大学生入党教育普遍漠视大学生的自我利益需要,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不符合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关系,导致教育效果不显著,甚至造成大学生言行不一,双面人格。正确对待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倾向,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党员的健康人格,增强其党员身份认同。

一、追求自我利益促成主体性生成的意义

自我利益是指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利益,是一个人活动的前提和动力,个体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促成主体性的生成。因此,否认个体的自我利益也就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消解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 追求自我利益促成主体性生成的意义

个体通过追求自我利益促成主体性生成。个人在追逐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促成了主体意识的形成。没有自我利益的主体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主体都是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区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感知自我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价值领域进一步明确了个体追求世俗利益的合理性,促成了现代人自我利益意识的觉醒,为西方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个体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个体追求自我利益是主体的内在本质要求。黑格尔认为:“从自由的角度看,财产是自由的最初的定在,它本身是本质的目的”[1]。从某种意义上讲,私有财产权将个人自我利益固定下来,强化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并赋予了人的自由本质。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2]。主体性意识首先是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识,主体性的获得是个体通过追求自我利益来实现的。

(二) 个体通过追求自我利益促成社会主体性生成,并形成社会发展合力

明确的功利性是人类社会区别其它族群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群体、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自我利益需要,这是社会主体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思想史上,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存在功利主义色彩的学说。马克思主义通过强化无产阶级的自我利益意识的方式来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提出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利益的要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因此,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功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社会进步的阻力。功利主义在人类发展思想史上具有理性的光芒,不能将功利主义和自利主义等同,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发展合力的生成和发生基础仍然是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自我利益。因此,否认主体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也就否定了历史唯物论,否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

(三)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关系中理解人的自我利益的需要,肯定个体追求自我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我利益,赢得独立和自由。马克思主义通过强化无产阶级自我利益的需要来唤醒其主体意识,促成无产阶级整体性自我利益的形成,激发其革命热情,从而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展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正如马克思说:“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3]。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学说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否认过无产阶级具有自我利益的需要,而且主张通过强化自我利益来唤醒无产阶级的主体革命意识,从而推进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将个人纳入到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和对待,提出了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利益。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把狭隘的、阶级的、民族的功利思想提升为全人类的政治实践理论,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类的最大利益提出了现实路径。马克思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里,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社会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的层面上论述功利,将伦理上的功利主义思想升华成为实践的公益政治学,实现其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卓越的代表,有能力处理党员自身利益和党的整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促进三者共同发展。

二、正确区分大学生入党功利内容,明确自我利益的界限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利益需求的群体,他们思想纯正,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一方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好的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入党为自己的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高校应对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的自我利益给予足够的关注,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第一,大学生自我感受力强,自我利益明确,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自己的方式接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入党中伴随着一定的功利性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生干部锻炼自己,服务同学,赢得认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功利心理都是当前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常见的自我利益的内容。对于这些功利心理,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对待,而不能盲目否定,打击大学生申请入党的积极性。

第二,正确区分大学生入党功利内容,明确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的界限。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主体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早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唤醒穷苦大众对自由、权力、财富等方面自我利益的意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鼓励个体通过追求自我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即,第一,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劳动人民一样,具有追求自我利益的权力和需要;第二,中国共产党追求自我利益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底线是“私利”和“特权”。以权谋私属于法律腐败,享受特权是政治腐败,两者都属于极端的自利主义,违反了公平原则,不但党员不能以权谋私和享受特权,即使普通公民谋求极端的私利也是道德所唾弃的。因此,以权谋私和享受特权不属于自我利益的内容。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自利主义倾向才是我们警惕和排斥的内容。

因此,不能把大学生入党的自我利益需要不加区分地归类于利己主义。上文已经提及,功利主义是一种以谋取个人和社会最大利益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不具有贬义,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术依据。大学生党员一方面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具有明确的自我利益需要,他们渴望被认同和自我实现;另一方,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觉悟,高校应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大学生的自我利益要求,为他们实现自我利益创造条件,增强追求自我利益的道德和政治自觉性,而不是盲目否认或批判。

第三,促进大学生党员功利思想的升华,增强大学生在党内的存在感。功利和信仰统一的认知基础是理性,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在于其必然性,共产主义信仰的合理性在于其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理性的本质是自由,而自由的集中体现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可以自由的追求自我利益,并促进社会主体的形成。在共产主义信仰中,理性连接着自我利益,支撑着主体的精神信仰。个体主体是被社会主体认可的自我利益体,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中感知自我存在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实现自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共产主义信仰者坚信努力追求自我利益就是促进社会公益,坚信为了共产主义奋斗就是为自己而奋斗。因此,共产主义信仰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概念,而是一个以理性作为支撑力量,以自我利益为物质基础的个体主体的信仰,如果信仰者在共产主义信仰中放弃了自我利益,也就等于否定了自我存在,那么共产主义信仰也就沦为了宗教式的纯粹精神。

可见,共产主义信仰并不否认入党者的利益需求,而是将入党者的个人利益纳入到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考量,将入党者的自我利益融入集体之中,使入党者意识到自我利益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相容性和一致性,增强大学生入党志愿者、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存在感,将个人自我利益升华。

三、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利益促成党员身份的认同和自信

(一)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利益

对于大学生存在的入党功利问题,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正确区分,对于属于自我利益的那部分内容要充分认可。第一,承认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利益的正当性。自我利益是大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其在入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性心理,用唯物论的观点阐释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性、集体主义和自我利益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正确理解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第二,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理性认知自我利益需求,主动将自我利益融入到集体中,在服务社会和他人中锻炼自我,满足自我利益的需要;第三,明确自我利益界限,自我利益是满足个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利益,自我利益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遵守道德规范,基本底线是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因此,自我利益是社会主体所认可的正当利益,自我利益的实现本身就是促进公益和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第四,大学生党员应加强理论学习,科学理解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以及《党章》中提出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科学内涵,提高自身对党员身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性认知能力。

(二)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入党功利问题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党员健康人格。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党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刻,缺少实际党务工作经验,在大学生入党教育中片面强调集体主义主义价值观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否定了大学生入党员、党积极分子自我利益的需要,导致入党教育教条化,缺少说服力和可信度,打击了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滋生了虚伪心理,导致人格异化。因此,认可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具有自我利益的需要,肯定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健康人格,增强其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身份自信。高校在大学生入党教育中的错误说教和社会群体对共产主义信念的错误认识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自信。社会群体狭义的认为党员就应该牺牲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从而导致大学生党员不自信,在群众面前不敢主张自我利益。因此,承认大学生党员自我利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党纪国法规范党员自我利益界限,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身份底气,增强自信心。

第三,有利于明确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利益范围,规范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利益的行为。不承认、不允许大学生党员具有自我利益需要,那么也就不存在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造成监督缺失和制度偏差。一直以来大学生党员靠自身的“三省吾身”来完成对自我功利心理的觉察和监督,导致自我反思不深刻,言行不一致。因此,承认大学生党员的功利心理和追去自我利益的合理性,有利于监督的介入和大学生党员的自我规范,促进大学生党员遵循正确的路径追求自我利益。

总之,个人在追逐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促成了主体意识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党员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感知自我在党内存在的唯一性,坚信自己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党员身份的认同。因此,明确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合理性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健康人格的生成,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和促进纯澈的思想政治环境形成。

参考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15-05-26

[作者简介]杨卫华(1982-),男,山东济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电话:15820295947。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4-0033-04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4.009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主体性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