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重构实践与发展研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16 02:2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区后勤高校学生

刘 青 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重构实践与发展研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 青 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湖州313000)

高校应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勤管理社会化、学生成长发展自主化以及班级管理寝室化形势下的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在准确认识学生社区主体和客体特点的基础上,从注重管理服务、思想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融“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自治与成长相结合”于“三位一体”的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

高校;学生社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教育管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发现并重视学生社区独特的育人功能,开始对学生社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但因为学生社区发展历史较短,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仍不够成熟,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还存在一系列弊端,因此亟需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本文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湖职院”),探讨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自治与成长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湖职院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

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实行传统的以学院管理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分制的实行,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开始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湖职院党委、行政早打算、早行动、早部署,根据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果断决策,在以学生公寓为主的生活区实施了新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2004年8月,学校成立了生活区二级基层党组织----学生社区党总支,作为学校与后勤社会化公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并派驻专职中层干部担任党总支书记,负责生活区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同时兼任后勤公司副总经理。坚持“以社区管理为主、分院管理为辅、公司强化保障,建立集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于一体的党政合一的管理模式。”按照“一个平台、两条主线、三位一体、四个环节”的工作总体要求来推进学生社区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社区管理组织机构框架设置

湖职院在学生社区成立了大学生生活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和后勤管理的副书记、副院长任管委会主任,成员由学工部、组织部、保卫处、团委、后勤公司、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学生社区党总支等部门的负责人构成,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建立学生社区德育导师、公寓辅导员、大学生服务中心、生活区学生自律和治保、党员之家等特色团队参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目前,湖职院学生社区党总支通过建立基层党支部、组建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和学生自治队伍、搭建党建和思政工作进公寓平台、创新文化载体、开辟休闲活动场所、建立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等工作,谋求与后勤社会化公司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生活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种新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生活区拓展延伸的目标。

(二)学生社区管理的具体做法

湖职院在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逐步实施了学生公寓“五进”工作,开始进一步探索学生社区教育和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打造“一个平台”、强化“两条主线”、完善“三位一体”、夯实“四大环节”的新型学生社区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形成“一个平台”即努力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有别于教学主体中心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副中心”,亦即学生社区。“副中心”是依附于整个教学单位,与教学主中心区相对独立而对应存在的[1](P111)。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基本场所,也是学生锻炼才能、磨炼意志、提升素质的园地和人际交往、思想交流的平台。

2.以“两条主线”为抓手即以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为主的学工部门,与以强化管理和提升服务为主的后勤社会化公司分工合作、协同管理。湖职院生活区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职责清晰、联系紧密。学生社区党总支主要牵头负责生活区日常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为后勤管理和服务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和宣传环境;而后勤社会化公司虽然以追求效益为主要目标,但因为受到高校办学性质的制约,只有充分照顾到后勤服务的教育属性,理顺学校与后勤公司的经济权责关系,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标。因此,学校后勤公司往往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合作、主动沟通、协同管理等方式,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提供资源,配合学校学工部门做好后勤安全稳定等工作。

3.逐步形成“三位一体”有效融合的良好格局即学校在强化学生社区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做好“教育与生活、管理与服务、自治与成长”等三方面工作的结合: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2](P120)生活无时不变,也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因此,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的教育,既来自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同时,教育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当前,高校必须适时将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从单一的“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向“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转变。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在承担“教育者”“管理者”职责和任务的同时,也要主动地、诚心诚意地承担起“服务者”的责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自治与成长相融合。湖职院在推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了大学生自治的作用,强调大学生既是参与管理的主体,又是接受服务的客体,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生活区管理,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为走入社会提前培养了个人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生活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主人翁意识。

4.重点抓好“四大环节”即“组织保障、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四大环节。组织保障是根本。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确保了生活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正确方向,学生生活区管委会的成立确保了各项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学生自治管理网络的形成确保了大学生作为生活区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开展大学生自治管理和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基础。湖职院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社区辅导员、学生公寓辅导员、楼长、公寓管理骨干以及学生自治队伍的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了学生公寓文明建设工作组,从寝室长、班长、学生会到班主任,自下而上地开展渗透式管理和教育。后勤部门提出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服务的口号,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技能和水平。学生生活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党员、中层干部、班主任以及学生社区德育导师深入学生寝室,开展生活区的学生思想教育、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阵地建设是重点。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情况,湖职院在生活区建立了各种管理和服务阵地。主要有:咨询服务阵地,如大学生服务中心、学生社区服务网、学生社区服务站等。心理健康疏导阵地,如心理宣泄室、沙盘室、谈心室等。培训学习阵地,如读书阅报室、文化沙龙室、兴趣培训室、心理健康自测室等。教育宣传阵地,如各类宣传橱窗、楼层文化走廊、公寓大厅等。警校共建治安岗,由学校管辖派出所进行指导,学校和后勤公司安保人员共同负责生活区治安巡逻工作;文化建设是难点。湖职院十分重视生活区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坚持直观、持久、温馨和个性原则,提倡人本化、智能化管理。在制度文化建设上,体现民主性和程序合法性,发挥育人功能。如举办包括寝室文化节在内的各类文娱活动,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社区文化特色。目前,学校又在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展示平台,努力将楹联文化、诚信文化和社团文化等引进学生社区。在生活区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以文化沙龙活动形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于生活区探讨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乐活社区”主题文化。

二、基于“湖职院新模式”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建议

(一)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构建

当前,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学生自治是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按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以及党建带团建整体部署,可以将党团组织建设与管理纳入社区管理模式中,相关部门互相支持,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稳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一个温馨、和谐、文明、健康的生活区环境。具体地,可以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党团、学生管理、学生自治、后勤管理等四大委员会,分别将生活区党建和团建、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辅导、学生自治管理和服务、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任务和内容纳入进去,构建一个全新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3](P40)。

这种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它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集中力量齐抓共管,学工线、后勤部门和学生组织互相配合,相互监督,交叉渗透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第二,党团组织和后勤部门在强化教育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激励、检查和评估,确保教育、管理和服务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强调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职能,完善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第三,将学生自治组织单列,在强调其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治组织与学生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管理向自治管理过渡。

(二)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内容

1.以学生社区后勤管理为基础,注重管理服务基于学生社区的后勤管理内容主要有物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后勤服务管理。高校后勤通过成立后勤管理部门(或社会化公司),实现对学生社区的实物管理,按照物业管理相关制度的要求,负责对学生公寓设施设备的建设、检测、维修及安全保卫等工作[4](P76)。治安管理以确保学生人身和财物的安全为目标,加强防火、防盗、防治群体事件等防治工作。由于学生社区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一特性,后勤社会化公司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努力发挥公寓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大学生的能动性,推进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这也符合物业管理中的情感整合原则。

2.以学生社区学生管理为中心,注重思政教育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依托学生社区,设立各类党建和思政组织,形成多位一体的思政工作网络,从而有效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在生活中教育人、启迪人、引导人和发展人的功能。围绕思政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学生社区要着重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以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为契机,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主的生活区日常思政教育,对其进行社会公德、诚信、立志勤学、创新创业等教育;(2)以学生社区设立党团组织为载体,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发挥社区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和影响力,开展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社区思政教育;(4)强化引导社区学生虚拟组织的网络思政教育,加强学习观念、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培养教育;(5)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的社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以学生社区学生自治为载体,注重自我管理提倡学生自治,坚持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将“教育为目的,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理念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始终,社区学生的自我管理或自治,是对学生强制性最弱的管理。大学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成为不断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各类学生党团组织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空间、平台和内容。大学生将在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展示才华、健康成长。

(三)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发展建议

1.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和主导因素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还处在逐步探索、逐渐发展阶段,还尚未形成固定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关系已经在上文做了介绍,这里不再累述。学生社区相对于高校而言,人员聚集、群体事件易发、管理难度大,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主动出击、强化预防、杜绝反弹的策略加以管理和推进。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责权清晰、目标明确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学工主导,二级学院为主实施,后勤保卫协助,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服务模式和机制。

2.学校二级基层党组织建在学生社区为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可以尝试在生活区设立独立的二级党组织,由学工线党员干部和辅导员组成,全面负责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开展社区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及安全稳定工作,指导和监督生活区管理中心、饮食服务中心、保安部、物业部等部门的工作。党组织的办公地点要设在学生社区(公寓)内,成员要定期在社区公寓内安排值班,或者定期入住学生寝室,形成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共同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健康、舒适的生活家园。

3.保障好学生权益是社区管理的基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服务质量,坚持育人为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先,不盲目追逐经济效益,以确保学生的合法利益[5](P47)。此外,尝试推行学生社区代表大会制。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在社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程度,就必须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让大学生成为生活区管理的主人,推行学生社区代表大会制度或许将是有益的探索。

4.重视学生社区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从原高校后勤部门改制出来的部分管理和服务人员学历不高、技能不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工作方法简单且有限[6](P71),服务意识也不够强,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不具备教育引导学生的行为、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能力等等,这些都致使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迎难而上,强化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心态,改变思维方式,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师生满意的学生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为目标,以提升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前提,建立一系列社区管理专业化、职业化以及科学化的工作新机制,以更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5.大力推进学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当前,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精神文明却面临着缺失,而且这股风气也日益波及到大学校园,出现了从学术浮躁到学业浮躁再到人格浮躁等急功近利现象。一些个性比较张扬的大学生把遵守校纪校规和道德自律主观地对立起来,过分强调个人权益的诉求,而忽视他人和集体的权利。校园内冷漠、互相诋毁、诚信缺失、缺乏尊重和理解、无视公德和纪律规范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高校学生社区需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大学生热衷于在生活区讨论时事政治、新闻焦点、国内外局势和热点等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引导社区党团组织,开展各类学习与讨论活动,重点建设一批学习型党团组织。这种小范围的、机动灵活的学习与讨论活动,对于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培养对象在社区中的表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高校学生社区要适时聘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员、优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育人典型担任学生社区的德育导师,让老师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探讨学业、生活、情感和困惑,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大学生文明道德建设,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刘青春.高职院校“副中心”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功能[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 漆新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9).

[3] 王新叶.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方华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5] 常子龙.中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J].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环,段万春,田存刚.高校学生社区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OnReconstructionPracticeandDevelopmentStudyofManagementModeofStudentsCommunityinColleges——ACaseStudyofHuzhouVocationalandTechnologicalCollege

LIUQing-chun

(SchoolofTradeandEconomicManagement,HuzhouVocationalandTechnologicalCollege,Huzhou313000,China)

Universitiesshouldfurtherstudythestudents'communitymanagementunderthesituationofthepopularizationofhighereducation,thesocializa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theself-independenceofstudents'growthdevelopment,andtheclassmanagementfocusingondormitory.Onthebasisofaccurateunderstandingstudentcommunitysubjectandobjectfeatures,fromapointofviewoffocusingonservicemanagement,collegesshouldpayattentiontotheideologicaleducationandselfmanagementtobuildanewpatternofstudentcommunitymanagement,thatistocombine“educationandlife”, “managementandservice”aswellas“autonomyandgrowth”.

colleges;students'community;HuzhouVocationalandTechnologicalCollege;logisticssocialization;educationmanagement

2015-06-18

本文系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生活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2015SCG04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青春(1975-),男,吉林榆树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G712

A

1672-2388(2016)01-0045-04

猜你喜欢
生活区后勤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限情景下生活区景观对压力情绪调控的研究
后勤服务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