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显
(河南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消费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王家显
(河南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在产销对接中出现了典型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国内市场很多大众化产品供大于求,销售困难;另一方面,高品质产品供应不足,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应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国家应通过政策支持、舆论宣传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企业应通过创新、发扬工匠精神等生产出优质产品;消费者应从爱国的高度支持国货,支持民族工业。
消费升级;制造业;结构性矛盾;供给侧改革;创新;工匠精神
近年来,中国游客借出境和海外代购疯狂抢购国外名牌手表、化妆品、服装等奢侈品及奶粉、马桶盖、电饭煲等日用消费品,成为全世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达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购物消费7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1]而当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931 亿元人民币[2]。境外购物者中,中高收入阶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购物品从过去主要购买一些奢侈品牌、高档品牌,转向高质量的、性价比合适的日用消费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这个阶层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功能型、大众化的需求,转向体验型、个性化需求,过往中低端、大众化的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在生产和消费对接中出现了典型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国内市场很多大众化产品供大于求,销售困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国内价格居高不下,商家获利丰厚。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消费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费额为250亿美元,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额为810亿美元,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高达76%的比例发生在境外,2014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2320亿美元奢侈品的46%。[3]这就要求我们国内的生产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进消费体验,努力提升品牌形象,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制造业如何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成为热点问题。傅勇涛、周琳认为,消费外流不仅只是价格问题,更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设计、耐用度及商业模式与环境的欠缺,中国制造应走“精品工业”路线。[4]张晓哲认为,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这是扭转供需错配问题的“牛鼻子”。[5]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角度、全方位加以推进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解决消费外流问题,既需要从供需两方面着力,还要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发力。
(一)国家层面
在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需为企业扫除障碍,铺平发展道路,释放改革红利。
1.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
国家应在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切实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切实提升产品档次,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国家应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轻装上阵创造可能;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市场释放新供给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等创新措施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
2.鼓励促进零售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发展
国家应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等政策的调整及倾斜,加快电商、物流、高端零售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满足居民从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的需要。要积极推进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税费的减免、降低流通环节的税费负担,从而降低终端售价,让惠于民。要把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增加新供给和有效供给,满足蓬勃兴起的消费新需求,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我们既要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提高信息、咨询、市场调研、分销、研发、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等支持。
3.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国内市场
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国内市场进行有效保护。一方面,应适当降低有关进口产品的关税及国内相关税费,引导海外消费转化为国内消费,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海外购物免税额度,减少海外购物的比例,减轻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我国海关已于2016年4月8日开始执行新政,一方面加大对入境人员所带行李的开包检验比例,严格执行境外购物5000元人民币以内免税放行的规定,另一方面改革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征收政策,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及其所售进口产品的国内销售成本及价格,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力度。另外,国家还应加强品质监管,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有效供给。
4.加强“国人用国货”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为国内相关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社会转型阶段,部分人崇洋媚外思潮涌动,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国家应从战略层面加大传统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宣传,加强“国人用国货”理念的宣传,只有民族产业发展了,国家才不会在国际上受制于人,才会扬眉吐气。要把支持国货上升到爱国的高度,引导国民以使用国货为荣,从而为国内相关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国内企业借助“新国货”“国货自强”的概念推动消费升级,以一种爱国情怀、民族情怀打入被外国品牌长期占据的高端市场。
(二)企业层面
1.切实树立市场导向,适应消费升级需要,推出适销对路产品
企业要切实树立市场导向,善于发现、把握、引领消费潮流,要在市场调查研究上多下功夫,要切实加大市场调查研究方面的投入,一切决策一定要从市场中来。对于调研工作,企业可通过自身市场调研人员进行,也可借助专业市场调查研究公司或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针对当前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化、定制化、品质化、品牌化等消费趋势,企业应在科学、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推出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化水平。要科学布局新老产品销售区域,新产品主要集中投放在一、二线市场与东部地区,老产品主要布局到一线城市网络购物和三、四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顾客是上帝”这句口号被企业喊了几十年,但在行动上有几家企业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企业能把“顾客是上帝”这个经营理念真正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就一定会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一定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2.加强技术研发,进行产品创新,积极引领消费潮流和消费趋势
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或经营实力强大的大企业应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构想一代;规模较小或科研实力薄弱的企业可采取跟进策略,但引进后一定要做好消化、吸收与创新,尤其是做好创新工作,要在发展中强化科研能力,加大科研投入。企业既可自主研发,也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近年来,国内一些成功企业在加强技术研发、进行产品创新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对当下急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华为集团近年来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企业学习的楷模。华为目前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全球170 多个国家,65%以上来自中国以外。连续多年对研发的高投入成为华为保持竞争力的基础。2015年,华为研发费用596亿元人民币,占当年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的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华为15万员工中接近7万人从事研发,是全球大企业中研发人数最多的研发团队,这里面的研发人员还包括很多西方顶级科学家。连续几年,华为的全球专利申请都排名前三。[6]当然,由于不重视研发而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典型的如在功能机时代波导称霸中国手机市场,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几乎从市场上销声匿迹。又如彩电行业,中国企业一直走着“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的老路。过往这些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目前我国企业应力争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食药安全、新能源、虚拟现实等方面实现突破,引领消费潮流。
3.严抓产品质量,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克服重技术引进轻自主研发、重主观臆断轻调查研究、重对外宣传推介轻对内生产管理、重广告投放轻广告创意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从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层次着手,切实提高产品品质,制造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偷懒做产品却精攻营销的做法,掩盖了商品品质不好的事实,是一种倒退,也带坏了整个制造业的风气。鼓励企业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弘扬“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同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消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供给质量。
4.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是产品品质、企业信誉的象征,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品牌建设首先要解决品牌定位问题,然后以质牌相符、质价相符原则确定并确保相应的产品品质,最后要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与维护。鉴于目前中国的消费升级,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应注重提升品牌形象,可在原有品牌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提升(原有品牌形象还可以),也可通过创新品牌来实现(原有品牌形象不佳)。要把广告投放看成是品牌建设的一种主要投资,并在广告投放中注重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做好危机公关,维护好品牌的良好形象。要敢于把品牌定位于高端市场甚至是奢侈品市场,打入被外国品牌长期占据的高端市场。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国内企业及早在高端市场定位,就不会让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长驱直入。
5.寻找、培养、发挥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首先应利用低价这个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继而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主动对产品实现升级换代,切实避免过往所走过的“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争取抢占市场先机。过往的中国企业如彩电、空调、冰箱等家电企业往往都能在外国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通过引进、学习、借用,然后利用成本优势一举领先国外。但领先之后,很多企业不思进取,待更新换代的新技术出来后,就一败涂地,最典型的莫过于彩电企业。我们要多向韩国企业尤其是向三星电子学习,它们从最初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最后创新引领,成为世界电子产品领域的翘楚。国内也有很多成功企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华为集团、格力集团等。
(三)消费者层面
国家发展,匹夫有责;国家发展,产业为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眼前利益最大化。试想,如果我们的很多民族产业都被外国产品冲垮,全靠外国产品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未来的利益就会失去保障,巴西、阿根廷等新型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的消费者必须从爱国的高度,从保障我们自身长远利益的角度来支持国货,支持民族产业,支持制造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当“国人用国货”蔚然成风,人人以支持国货为荣成为消费主流,我们的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有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发力,从整个产业链发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兼顾当前与长远;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孙少华.国内消费升级有赖供给侧改革[N].经济参考报,2016-02-24(A02).
[2]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3]王存福.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76%发生在境外 消费外流严重[EB/OL].(2015-02-01).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201/13473311_0.shtml.
[4]傅勇涛,周琳. “中国制造”如何满足国人“消费升级”[N].中国信息报,2015-11-17(01).
[5]张晓哲.供给侧改革为消费升级固本培元[N].中国经济导报,2016-03-09(T01).
[6]田涛.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J].企业管理,2016(3):6-11.
2016-09-03
王家显(1972-),男,河南内乡人,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贸易经济。
F424
A
1674-3318(2016)04-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