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花
对财政性资金安全的一点思考
杨晓花
财政性资金是国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资金保证,财政性资金的安全与否关乎财政部门能否正常运作,所以加强其安全管理对于国民经济的顺利开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财政性资金安全为中心展开论述,首先简要阐述了财政性资金安全的有关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资金安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入分析了财政性资金存在安全隐患的种种原因,认识到加强财政性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对于财政性资金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
财政性资金;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财政资金是确保政府能够实施宏观调控和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国家通过强制性、无偿性获得的地方和企业上缴的税收收入,二是依靠国家信用向社会发放国债收到的本金和利息收入,三是由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依据有关规定上缴的税后利润。财政资金是国家各部门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各种职能的财力支撑,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财政资金的运作和保管存在着些许漏洞,例如存在开设账户过多造成的资金分散不能很好的进行集中管理而进一步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不透明现象等等,这些都为财政资金的安全提出了挑战。
1.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根据对各市、各县财政部门的实地调研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部门在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不强。一是普遍存在着岗位长期不轮换现象,此外,在对技术性员工的任务分配方面往往存在着一人管理多个岗位、个别岗位区分不明,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很好的发挥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会容易造成个别财政人员的滥用私权、贪污腐败行为,为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二是没有深入落实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在流程上存在漏洞。例如有些部门仍然实行原来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进行资金的使用和调配,或者各地区所采用的财务软件不同,为实行统一监管提出了难题。资金管理在记账过程中明细账分类不明确,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途径和支出类型的记载不能反映经济实质,由于资金动向不明使得审计等工作难以进行下去。
2.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是造成资金使用不安全的另一重要原因。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进行盲目采购,由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对采购内容和价格审批不严格,容易造成采购回来的物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数量过多造成资产闲置,或数量过少需进行再次购买加大了采购成本,这些都会对财政性资金的直接、间接的浪费,并且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回扣现象,这又对财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没有对工作人员报销的款项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只依据发票金额进行胡乱报销,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只对公务卡消费内容进行报销,这会造成财政资金支出的严重浪费。
3.对资金安全缺少必要的监督。财政资金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使得种种资金安全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有些财政部门内部根本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只是依靠制定的预算对资金支出进行管理,这就使得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职能流于形式。有些监督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缺少相关部门的配合,对于超出预算的资金,财政部门内部没有对其使用进行流程监控,这部门资金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并且事后寻找原因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目前的财政监督工作任意实施专项检查为主,监督工作大部分都集中在事后监督和控制,只是在资金安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会发挥作用,这种滞后性和被动型的检查并没为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有效保证。由于缺少与财务部门、会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会计资料、各种财政收支的检查工作难于进行下去。
基于目前财政资金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应尽快弥补各种安全漏洞,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减少资金的浪费,保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职能有效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很难进行进一步推广。各地区应深入贯彻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地方资金的有效管理。在对集中收付制度知识和优点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从上缴到保存到支出的整个流程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地方政府取得的所有收入都应该上缴国库,对所有的收入必须进行集中管理,不允许私自设立“小金库”。对于财政部门开展业务时申请新设资金账户,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强化审批程序,防止工作人员私立账户进行资金的转移。此外,财政部门也受预算法的约束,根据其规定推进资金管理新方法的改革,将资金统一纳入到国库单一账户中。
2.完善制度机制。财政部门为确保资金安全,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以进行自我保护,在部门内部建立防范机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内部控制。一是明确重要部门和岗位职责分离,并且进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对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关键人员进行必要的在职培训和职业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并确保其技能和知识与时俱进。配备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的保管、审批、拨付和使用,严格职责的分工,确保有专门人员负责资金流动各个环节,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并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制定岗位过失的处罚和追究制度。为了应对紧急情况的调用资金的事项,严格规范其适用范围,并要求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补办手续。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也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减少人员作弊的可能性,降低资金安全出现问题的风险。二是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岗位分工原则,严格设置电算化部门数据的录入、签字、审核人员的权限,并且要定期进行系统安全维护,不得由一人办理数据录入到审核的全过程。
3.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监督。首先财政部门应确保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切实意识到加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保证财务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全权配合监督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监督氛围,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在监督方式上,要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制度,外部审计部门更具有业务方面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并且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方面和超过预算部分金额的审查,和有客观性和专业性,确保及时发现安全漏洞,从而提供适当的解决措施。此外,应加强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各种财政收支的透明性,对各种收支的明细逐步进行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大众监督。
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是各级财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对于其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困难,许多实际案例表明财政性资金安全的隐患不容忽视。我们理应在基于充分了解到财政资金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意识到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必要性和长期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减少资金安全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促进财政部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苏林.基于财政资金安全视角的政府审计效能研究.湖南大学,2014.03.
[2]刘春明,曾武.财政资金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财政监督,2014.10.
[3]白娟.财政性资金安全的思考研究.中国市场,2015年第39 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