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18 03:33:41王良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医学考核

王良君

形成性评价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良君

本文首先讨论了形成性评价的含义以及发展,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最终得出了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实行计划,编制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在一定保障基础之上,形成性评价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形成性评价;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研究

一、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含义

Formative assessment,即形成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概念最早来源于1967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 Scriven,最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而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施这种教学活动,当前,国内外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其定义尚未统一,大部分人都认为形成性评价即是指不断获取教学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以反馈的信息来促进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最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系统性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第二,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够获得反馈信息;第三,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第四,注重创新性教学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一经推广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效也非常的显著。

(二)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主要在中学教学方面。在2007年,李井泉首次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扬州大学在2010年时,就深刻的探讨了生物统计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但是,在目前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教学领域中,很少有人研究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形成性评价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教学课程也得到了深化改革,作为影像、麻醉、口腔、药学、护理等非预防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的医学统计学,其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健全适用于形成性评价的体系,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终结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是传统医学统计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即是指: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这一考核评价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单一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等,而凭借一张最终的考试成绩单来衡量学生,这会影响到学生平常的学习状况,甚至还会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考试存在舞弊现象以及考试前突击的情况。因此,在当下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亟需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与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特点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法,具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为初步创建统计学思维提供一种最优的考核评价办法,而且这种考核办法具备全面性、公平性、多样性、综合性,也就是所说的形成性评价。此外,在其他学科领域当中,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应用的也非常广泛,经过其他学科应用,其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助于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行策略

(一)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指标

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对学习的过程开展评价工作,结合医学统计学课程特点,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实践活动、阶段性测试等。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指标

(二)评价成绩的方式

(三)考核方法

最终总成绩当中,形成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占30%。其中各项形成性考核所占比例为:日常表现占10%;实践活动占30%;阶段性测试占30%。

(四)反馈办法

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书面作业批改反馈、预习课程发现及时反馈、实践课软件正确操作分析反馈、调查问卷反馈。反馈时,学生与老师应当积极沟通交流,对其中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提升。

四、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自编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问卷》开展调查工作,主要对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法以及学生对待此种考核方法的态度进行评价,促进评价效果提升。在2013级影像、麻醉、药学专业9个平行班当中,整群抽取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分发65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2. 31%,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问卷调查情况

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知,原来的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经遭到了75%的否决,只有21.67%的学生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而还有0.33%的人觉得无所谓;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当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法还是很重要的,或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待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在“您觉得谁应当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体?”这一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评价主体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相结合的主体,结果达到了80%的赞成率。另外,在比较宽泛的问题当中,比如“您觉得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的最终成功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当计划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信息反馈及时。

五、保障前提以及未来发展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立场,将课堂还给学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主导者地位向着指导者的地位转变,对每位学生给予积极指导和鼓励;其次,按照实验课的情况,构建学生表现评价体系与教师培训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最后,要注意及时反馈结果,反馈是否及时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当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这一考核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具体实行时可以使用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工作,在复合型评价系统中逐步减少终结性评价做占的比重,进而不断摸索、完善与医学统计学课程特点相一致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的提升。此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其他课程评价考核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名称:

本文系锦州医科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编号2010ZD0012)的研究成果。

[1]韩春蕾,王玖,孙红卫,秦国民,王国祥,赵明东.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33-34.

[2]石玮,袁慧,姚应水,文育锋,常薇薇,李杰,宋建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 (21):100-102.

[3]陈卫中,魏敏,杨书,杨晓虹.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阶段《医学统计学》教学满意度评价及建议[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3):4486-4488.

[4]马洪林,王良君,詹志鹏.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案例式教学法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9-21.

[5]章志红,林少龙,朱小康,等.“以学定教”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711-713.

[6]韩春蕾,罗文海,相静.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26-27.

[7]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2(2):95-96.

[8]蒋敏丽,徐森明,莫颂轶.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应用现况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6(1):95-97.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医学考核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的进步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