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莺 林佳君 卢智华 林建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福建 莆田 351100)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吴素莺 林佳君 卢智华 林建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福建 莆田 35110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其扫描情况,观察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转移40例,未转移1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敏感率为87.5%(35/40)、特异率为91.67%(11/12),诊断符合率为88.46%(46/52),与多层螺旋CT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多实体性,直径偏大者,呈环状或囊状,实体性淋巴结强化与病灶有关。结论:胃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准确判断了淋巴结转移,保证了术前评估质量,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淋巴结 诊断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恶性肿瘤,因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同时也威胁了其生命安全,为了挽救患者生命,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合的诊疗方法。经调查发现,临床上主要采用根治术治疗,全面清除转移的淋巴结后,约20%患者可获得2年以上生存时间,但实践中一旦切除了未转移淋巴结,则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因此,临床上精准判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必要的。经国内学者报道证实,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别为10.4%与74.2%[2]。目前,关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回顾分析,明确了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了52例胃癌患者,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28~78岁,平均(56.3±4.7)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胃癌诊断标准;②均符合手术指征,具体术式有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术;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均无精神疾病、交流障碍等。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
检查方法:检查前指导患者禁饮食(但不禁水)10~12h;扫描前15~20min,给予肌肉注射20mg盐酸山莨宕碱;扫描前5~15min,服用温开水900~1000ml,让胃充分充盈扩张。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层厚5mm,电压120kV,电流250mA,螺距1.0,自隔顶到脐水平扫描。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以1mm层厚重建,后转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顺序:先平扫,后行示剂跟踪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370浓度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为1.0mL/kg,注射速率为2.4~3.4ml/s。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的敏感率、特异率及诊断符合率[3]。
1.4 统计学处理
2.1 手术病理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效果
本组5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转移40例,未转移1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转移35例、漏诊5例,未转移11例,误诊1例,敏感率为87.50%(35/40)、特异率为91.67%(11/12),诊断符合率为88.46%(46/52)。如表1所示。
2.2 平扫与增强扫描效果
多层螺旋CT平扫证实,转移24例、未转移9例,漏诊12例、误诊3例,与增强扫描的敏感率、特异率及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转移淋巴结中多实体性,直径偏大者,呈环状或囊状。强化类型:实体性淋巴结强化分为动脉期、静脉期与延迟期,强化程度和病灶有关,即:病灶越大,动脉期强化较低,静脉期、延迟期强化较高,其中环状淋巴结动脉期环壁强化明显,偏薄,而静脉期与延迟期环带密度较低。
胃癌作为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与复发率均相对较高,经调查发现,患者因淋巴结转移,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康复时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诊疗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因术前淋巴结转移未能准确诊断,增加了胃癌复发概率,降低了患者免疫力,加剧了医护患矛盾。为了满足患者需求,构建和谐关系,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合的诊断方法。近些年,在先进医学技术与设备支持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日渐广泛与普遍,但其运用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本院收治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分析可知,转移40例,而螺旋CT扫描显示,增强扫描与平扫转移分别为35例与24例,二者敏感率、特异率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与国内学者报道一致。
表1 . 手术病理与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诊断效果对比方式 转移 未转移手术病理 4 0 1 2增强扫描 3 5 1 1
注:与平扫相比,*P<0.05。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动态扫描,呈现出了血管、内脏器官的强化表现,并表现出了淋巴结的有关信息,如:密度、形态、强化特点等,因此,实践中便于检出淋巴结,有助于判断其是否转移。在诊断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多以此为依据,包括淋巴结直径、增强表现、短轴和长轴比值等。时至今日,关于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尚无统一规定,最小5mm、最大15mm,因此,螺旋CT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国内学者研究指出,螺旋CT诊断受淋巴结转移阈值影响,灵敏度与其呈负相关,而特异度及确诊率与其呈正相关[4]。相关报道表明,淋巴结转移检出中多10mm以下,其转移率约1/2,其中5mm所占比重偏低。通常,淋巴结因脂肪成分偏大,导致其密度较低,基本与周围脂肪组织密度一致,此时较小的体积,难以经螺旋CT检出,但受炎性反应或癌症等影响,淋巴结密度将大幅度增加,并呈现出了不均匀的特点,此时因体积较大,极易被检出。正常淋巴结仅含少量的血供,增强扫描后,呈现为无强化或者轻强化,但转移时,其血供较多,增强扫描后则会表现出明显强化及不均匀的密度[5~8]。
本研究选用的胃癌淋巴结转移阈值为5mm,经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率与直径有关,二者呈正比例,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淋巴结大小,以此判断其是否转移,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本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淋巴结转移确诊率为88.46%,敏感率与特异率分别为87.50%、91.67%,与平扫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同时,根据扫描图可知,转移淋巴结以实体性为主,此外还包括环状、囊状淋巴结等。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淋巴结和血管脏器有着明显的差异,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关注胃癌及淋巴结的有关信息,从而保证诊断效果。
当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借助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清晰、全面与准确的淋巴结转移征象,了解了其病理特性,为准确诊断提供了保障,此外,应选取适合的诊断标准阈值,以此提升诊断水平。
近些年,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但实践中受临床工作者综合素质影响,制约了其作用发挥,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学习,了解该检查方法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交流,丰富自身的经验,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自患者入院后,经沟通后,全方位关注其身心状况,消除其不良情绪,向其介绍多层螺旋CT扫描的优势、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增强其配合度与依从性,并在检查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如:禁饮食等,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轻柔操作,如果为疑似患者,则要深入检查,并与多名医师交流,确保诊断准确,并在全程检查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检查需求。另外,国外学者研究显示,该检查方法与其他方法联合后,检出率在95%左右,灵敏率与特异率均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应结合具体需求,探讨联合检查方案,以此进一步提高确诊率,为患者治疗奠定坚持基础。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与灵敏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率,实践中应合理运用联合诊断方法,特别是疑似患者,经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以此保证诊断效果,同时日后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多中心对照研究,以此明确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远期应用效果。
[1] 彭小星.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4(6):7135-7136.
[2] 陈天佑, 吉学生, 陆娜, 等. 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 肿瘤影像学, 2015,13(4):274-278.
[3] 彭徐辉.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12(2):277-279.
[4] 田庚, 郑景珍. 螺旋CT检查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15(2):240-242.
[5] 王珊, 王超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16(7):97-99.
[6] 祁方宇, 丁琴妹.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T分期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17(4):730-733.
[7] 赵晓义, 胡毅, 林立红. 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系统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18(3):285-287.
[8] 龚礼春.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基于淋巴结短长径比值法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N].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18(4):540-543.
1006-6586(2016)10-0090-02
R814.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