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印古籍的出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这也让学术界、文化部门对影印古籍也开始持有轻视的态度,普遍认为排印本凝聚了古籍整理者的心血,而“拿过来就印”的影印古籍出版价值不高。影印古籍真的就是拿来就印吗?
热词:古籍整理 影印古籍出版 精品化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方式之一。影印古籍既忠实于文献原貌,又有利于发挥其学术价值,使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完整性、原生态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影印古籍对整理出版中国文化典籍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在影印古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后半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影印出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项目。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推出《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更是催热了大型影印丛书市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印古籍的出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当前,少数出版机构存在着在影印古籍的底本上以次充好,在内容上偷工减料,名实不符的行为,给影印古籍出版带来消极影响。学术界、文化部门对影印古籍似乎也开始持有轻视的态度,普遍认为排印本凝聚了古籍整理者的心血,而“拿过来就印”的影印古籍出版价值不高。
影印古籍真的就是拿来就印吗?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笔者结合影印出版《时事画报》的经历,说说影印古籍的不简单。
一、在选题内容上,要具有浓郁的时代价值和史料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影印古籍资助出版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在选题策划方面立意要高,做足功夫,突出时代价值这一特点,选取最有史料价值的底本进行影印。
《时事画报》是晚清革命派在广州创刊的著名文艺刊物。翻开一百多年前的《时事画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西文化交汇和革命气氛最为浓郁的广州、香港地区,一群具有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潘达微、高剑父、何剑士、陈垣等以文学、图画作为武器去揭露清朝末期的腐败,反映民间疾苦,鼓动风潮与呼唤革命。他们当中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是富家子弟,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走在时代的前沿,是具有革命意识的文人和画家,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文艺与政治活动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启蒙色彩。《时事画报》除了宣扬革命、关注政治生活,还反映清末广府戏剧演出、广东美术革命历程、女子教育革新、民族企业生存发展等内容。在创作形式上,《时事画报》力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漫画中以粤语方言设计对白,并设置了粤讴、班本、唱本、长篇章回小说等档目。
可以说,《时事画报》具有浓郁的时代性与丰富的史料性,其影印出版的价值是相当高的。该影印出版项目入选国家古籍整理资助出版项目就是最好的肯定。
二、坚持精品意识,创立品牌
很多人认为有了现代计算机后,影印古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不会有鱼鲁亥豕之讹,闭着眼睛就能出书,甚至于个别出版社的领导们都认为,不就是影印出版,出版进度为什么就这么慢!其实影印古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汪家熔在《看似容易却艰辛》中曾说过,中华书局以世界书局影印的《阮刻十三经注疏》作影印底本,付印前校出世界书局当年影印时“割裱”贴错、丢漏就有三百余处。由此可见,影印古籍并不简单,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与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出版社的编辑在版本的搜集与考证、内容的校勘、页面的配补、影印说明的撰写等方面做足工夫。
在影印出版《时事画报》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台湾地区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图改地方风俗:以广州〈时事画报〉为中心(1905—1912)》,按图索骥,在世界范围内寻觅底本,制作十余种数十页的各式收藏版本信息表,并不断地修订更新信息表。搜集这些版本后,进行细心地对勘、分析与考订,择善而从。对收藏过程中收藏单位误将同时代的《赏奇画报》归入《时事画报》的、个别没有版本信息价值的阅读者的涂鸦进行剔除,做到剔垢磨光,力求真实而又美观地呈现当时的画报原貌。遇到有错简而据他本可以订正者,一一订正。在没有他本可供参考时,亦无法订正者,则依原收藏机构的装订顺序。遇到脱简与残缺时,弥逢其阙失,拼凑几种不同的版本,以成完璧。在找到好的版本时,不怕麻烦,不惜成本,只要是有利于读者的,都一力更换。对各家收藏单位初次扫描效果不到位的进行重扫。细心地拆开整本期刊,拍好照片后又细心地装订好底本。这得感谢收藏单位,没有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就不能把最完整的、最精美的底本提供给读者。与此同时,我们根据编辑整理中的版本源流、编排体例等问题撰写了《出版说明》,方便读者们使用这一套书。
影印古籍一般都是大部头,采用的是低印数。在印刷《时事画报》时,考虑到是精美的画报,我们在上版后在循环纸上反复试印,等到印墨走匀后才正式印刷,力求做到图文清晰、精美。
三、紧跟国家海外古籍回归计划,寻找海外出版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大量的珍稀文献散失在海外。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出了“散失海外的中国珍稀文献出版工程”,并写进了《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国家在流失海外中国珍稀文献出版的编纂、出版和采购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此一出版领域在今后数年的时间,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影印出版《时事画报》原本采用的底本只限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博物馆所藏,阙缺过多,留有遗憾。于是我们加大了底本的搜集范围,把目光放到全球范围。情报是出版机构的耳目,信息是发展的前提。编辑就是信息情报收集员,不断向周围搜集出版信息资源,向海外寻找新的影印出版资源。这需要编辑具有广阔的视野,宽泛的知识。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四处打听《时事画报》在各地的收藏情况,或者向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请益,或者浏览学术期刊,寻觅《时事画报》的踪迹。经过不懈的努力,收录了广东美术馆、上海图书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美国康乃尔大学以及个人等公私收藏机构所藏进行补足。特别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回来的美国康乃尔大学所藏的《时事画报》,整整有15期是国内所没有的,底本保存得较好,图片清晰完整,为此次影印出版增光不少。《时事画报》的影印出版过程说明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与海外收藏单位的联系,积极寻觅海外有关珍贵古籍的出版资源。
四、积累影印出版方面的经验,探索影印编纂及营销创新
在影印古籍的整个出版过程中,编辑基本上是在唱独角戏,编辑的素质及策划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影印出版的最终结果。正如前文所说,影印古籍并非“没有技术含量”,也不是简单的“拿过来就印”。作为古籍影印编辑,需要具备强大的选题策划能力、扎实的影印古籍编纂能力和创新的营销推广能力。
在确定影印《时事画报》的选题后,责任编辑就要承担起选题的编纂工作,网罗不同的底本进行比对,选择最佳的工作底本。之后,拟定体例,比勘异同,厘定对错,弥逢阙失,并撰写《出版说明》。可以说,编辑是兼顾了作者的功能,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古籍影印编纂能力。《时事画报》作为大型影印古籍,同样也具备了“低印数,高定价”的特点,这就要求编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类图书的市场信息,提出最佳的印刷数量和适当的营销方案。
在影印出版《时事画报》的过程中,为了有利于营销宣传,我们在数字化方面做了创新尝试。我们选取画报中的若干主题,拍摄有关《时事画报》的纪录文献片《百年话时事,沧桑说画报》:一座城市,一个时代,一份画报。如,探访画报创办旧址,寻访广州这座城市历史深处的故事,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变与不变的历史现场。通过多媒体形式向读者们展现广州这座城市百年间的变化,以及百年后广州这个城市依然保存的当年引领风潮的本色,让读者们对《时事画报》有更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影印古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出版机构用心去经营。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未来的影印古籍出版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出版机构加入,各方在选题内容、品牌特色、海外出版资源、编辑人才队伍、宣传营销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这将会促进影印古籍出版的发展,也为学术的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资源。
(作者单位系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