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社会中人性的救赎

2016-03-16 10:28王亚齐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性

王亚齐

摘 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在逐渐暴露出它的缺陷。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男孩与主人家小女孩的爱恨情仇,他们爱得疯狂、爱的痛苦、爱的执着。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生活环境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作者通过人性的话题把一个人的善恶美丑发挥到淋漓尽致,最后以人性的回归来作为圆满的结局。

关键词:人性;畸形社会;爱恨情仇

一、社会制度与生活环境下形成的本性

19世纪的英国阶级矛盾突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劳动人民受到新兴资产阶级权贵的欺压。在这个被金钱、权利和地位渗透的世俗社会中,世俗等级观念,阶级地位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贫困无权者则丧失了对于是非对错的话语权.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无疑是本书的最大亮点,是牵动人心连接整个故事的一条主线,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内心,更是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2]。在经历了亲情、爱情、背叛后,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开始从善到恶的转变,最后从下一代人的爱情中又看到了希望之光,人性开始苏醒,最终得到解放。本文诠释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由此告诫着人们要建筑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一)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永恒爱情

一个人的性格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性格的使然决定命运的变化。一个社会的弃儿被带到呼啸山庄,得到了老庄主和女儿的关心爱护,在这里可以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两人相处融洽、自由自在。此时的希斯克利夫是善良的英俊少年,给他因被父母的抛弃的幼小心灵送来了一剂安抚的良药,使他重拾人间温暖的情怀。他有忠实的伙伴,心灵的依靠。但随着老庄主的离世,辛德雷开始对他欺凌辱骂,开始践踏他的尊严。而此时凯瑟琳表现出心胸开阔,他们共同骑马、看风景,幻想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堡”,那里是他们心灵的净土。他们共同抵抗辛德雷,并逐渐产生了美好的爱情。此时的他们没有社会等级观念之分,没有主人与仆人的地位之分,他们的爱情被读者所喜爱。作者用一种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烘托了哥特式的爱情形式[5]。

(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冲突

理性和感性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一个人的理性可以抛开外界的干扰,根据逻辑思维来做出选择。正如少年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抛开世俗的外衣,爱的纯洁和洒脱,同样也可以感性的根据自我认知做出选择。他们爱到了骨髓,爱到了极致,他们因为爱而坚强的活,最后也因为爱而选择“自杀”[6]。

当读者还沉浸在他们美好爱情中时,故事却走向了另一个岔路口,面对辛德雷的百般虐待,希斯克利夫选择了忍气吞声,他可以放弃一切,乃至尊严,只为能留在爱人身边。但是凯瑟琳的转变,对画眉山庄里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引起了她,内心隐藏已久的自傲、任性和愚昧的性格。我们不禁反思在爱情面前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重视精神还是物质,或许读者会反问,为何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为何为了富裕生活迷恋上世俗的优雅,而背叛爱情背叛灵魂。在这个父权地位至上的社会,女性主义被完全忽视,而凯瑟琳的大胆无畏的性格却表现得淋漓尽致[1]。这正是作者的过人之处,正因如此才能使人物性格更加真实。他们的爱恨交织使希斯克里夫表现出最极端的复仇方式,当凯瑟琳选择了林淳时,他选择了离开。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不顾凯瑟琳的呼唤挽留,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此时他的心中的爱已经变成了恨,爱之深,恨之切。以至最后当凯瑟琳弥留之际,他还在痛苦地哀嚎“有什么理由要离开我”。他对于下一代的报复,对凯瑟琳灵魂的挽留,就连最后将死之际也是为了能与心爱之人葬在一起。他们的爱情深入人心,令读者心痛。这样的悲剧正是小说升华之处。

二、背叛后人性扭曲的复仇之路

(一)人性的迷失

每个故事都会产生一条线,而希斯克利夫就是文章的主线。在失去了爱情这唯一的精神支柱后的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的火焰在内心深处燃烧。他利用一切可以复仇的机会,他潜意识认为这是一个以金钱至上可以主宰社会主宰一切的环境。从恩萧太太和儿子的反感和欺压迫害,使得他这样一个外来者显得格格不入。后来又成为仆人处处受欺压,心爱的女人嫁给他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保持那份天真的性格,他变得倔强与叛逆,随之性格变得扭曲。

(二)疯狂的复仇之路

希斯克利夫先是成功吞并了辛德雷的财产得到了呼啸山庄,后来又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林惇的妹妹,利用她、摧残她、无视她,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无辜被卷入一场复仇的阴谋中。凯瑟琳的死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毁灭性的打击。此时作者并没有使这场复仇的火焰停止,而是将火焰燃烧的更旺盛,把读者带入一个新的高度。而他的复仇计划达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不可思议的地步。他利用各种手段得到了画眉山庄,在辛德雷和林惇死后,作者把矛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但可贵的是故事并没有因此而脱节。希斯克里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下一代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下一代的爱情故事冲击了希斯克里夫内心封装已久的柔弱之情。

三、人性的解放自我的回归

(一)善恶美丑的最终导向

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在经历过爱、恨、仇之后又重新回归自然,当希斯克里夫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眼神和复杂的爱情故事时,恍惚发现这正是少时自己所经历的,历史再次重现。他开始承认这是一个糟糕的结局,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自己的病态一生是由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现在又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身上,他开始觉醒,一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遭遇感到同情,二是他人性的回归[3]。他开始放弃支撑多年的复仇计划,想要远离、摆脱这种多年的罪恶感,想要抚平他心灵的创伤。

(二)遭遇现实的挑战

艾米莉在塑造这一人物的同时有同情、有痛恨,更多的是迫于无奈和惋惜。最后他选择死亡就如同凯瑟琳一样,选择死亡是一种解脱,最终和心爱的人在灵魂相聚。希斯克利夫的叛逆精神不仅是对人的报复,更是对整个无情社会不公平的顽强抵抗,对资本主义体制弊端的强烈控诉。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是这个特殊的环境、世俗的社会、无情的人类,逼迫他人性的改变。看似一个冷酷无情的恶魔,实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中的受害者,也曾有过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曾经是个真诚善良的少年。是复杂的社会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正是这种人性的变化过程更加突出了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爱情的珍贵,同时引发人民对爱情的理性思考[4]。在爱情面前要找到物质与爱情的平衡点。这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飞蛾扑火的爱情,最终得到了自由的释放与延伸。他们的结局是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们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用善良的品质去感染周围的人,无论他地位高低。这是作品对人性回归的最强烈的呼唤,也是对芸芸众生的最深切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浩.〈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南都学坛,2014.06.

[2] 蒋贤萍.荒原的悲歌——从艾米莉·勃朗特的成长环境及个性特征看〈呼啸山庄〉的创作[J].鄂州大学学报,2015.01.

[3]康佳琼.〈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回归[J]. 语文建设,2014.11.11.

[4] 张同乐.从异化与象征主义论〈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特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5]于悦.浅析〈呼啸山庄〉对哥特式写作传统的继承与创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6] 于佳慧,申富英.〈呼啸山庄〉中的二元对立——从矛盾到和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作者简介: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猜你喜欢
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学习”反人性吗
“我不”方显人性温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法律的人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