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野下的概念隐喻

2016-03-16 10:25韩淑俊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

韩淑俊

摘 要:本文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所提出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总结性的认知解读,论述了概念隐喻的定义、本质特性、分类、哲学基础,并对理论构建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哲学基础

一、隐喻的定义

韦伯斯特(Noah Webster)词典把隐喻定义为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排比、双关、借代、反讽等一样属于修辞学范畴,这是一种狭义的界定;从广义上而言,隐喻是语言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认知学等学科的重要概念,被界定为一种认知手段及思维方式,是人类构造概念系统,更好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

二、隐喻的本质特性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1980:5)。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

隐喻具有普遍性、相似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Lakoff & Jonhson, 1980),这是隐喻的普遍性特征。隐喻还具有相似性特性,人类认识两种不同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相似联想,进而解释、评价、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所以这种相似性其实是认知的结果。“隐喻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六感知,这种感知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完形感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将表示截然不同语义概念的词放在一起而创造和理解隐喻”(赵艳芳,2001)。如“IDEAS ARE FOOD”中, “ideas”与“food” 相关联,我们感知两者的相似性在于都可以被吞咽、消化、吸收,给我们提供营养。另外,隐喻不是孤立的,具有系统性和协调一致性。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曾强调:“隐喻与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系统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喻表达体系。”如英语中存在“Ideas are food”的概念隐喻,围绕这一概念隐喻的众多英语表达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如:“What he said left a bad taste in my mouth. All that paper has in it are raw facts, half-baked ideas. That argument smells fishy. I just cant swallow that claim.”最后,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不对称性,是将源域的容易理解的框架单向投射到比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上,构成跨域映射这一隐喻的内在结构。

三、隐喻的分类

莱考夫和约翰逊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空间(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种类型。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概念,用结构较为清晰、界定较为分明的熟悉概念去建构结构和定义相对模糊或缺乏内部结构的不熟悉概念,两个概念结构的认知域不同,但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Lakoff &Johnson,1980)。例如“时间就是金钱”,人们可以花费、浪费钱,也可以计划、安排、分配甚至偷窃钱,隐喻将“金钱”的结构投射到“人生”概念中,使我们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空间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最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被投射到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形成了用方位词来表示的空间隐喻。如以上下高低维向为基础的一系列方位隐喻:“HAPPY IS UP; SAD IS DOWN. CONSCIOUS IS UP; UNCONSCIOUS IS DOWN.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实体隐喻是将较抽象和模糊的经验,如事件、行为、心理活动、感觉、观念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如mind 是较为抽象的概念,machine 是有形物质,machine 的特征被投射到mind 上,使mind 像machine 一样可以操作、生锈、缺少动力等等。

四、哲学基础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1999年的著作《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由中国学者刘正光(2001)和王寅(2002)介绍入国内,他们主张把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哲学译为“体验哲学”。在此书中莱考夫和约翰逊系统阐述了体验哲学,提出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心智的体验性指的是人类利用身体和经验衡量周围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哲学认为大部分认知和推理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思维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数思维在表层意识下进行,并塑造与结构我们所有的思维。思维的隐喻性指出隐喻是人类正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文化和语言中。

五、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认知理论的评价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认知理论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分析了隐喻的内在结构、指出了隐喻的系统性及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协调一致关系、对隐喻进行了归类、批评了隐喻分析的客观主义哲学基础的不足。然而此理论亦存在缺陷,比如:只针对英语,所以普遍性未获得跨语言、文化的隐喻认知研究的证实;未能深刻阐明跨域映射关系的内部结构变化,所以解释性不强。

本文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所提出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总结性的认知解读,论述了概念隐喻的定义、本质特性、分类、哲学基础,并对理论构建进行了评述。

参考文献:

[1]Black, M. Models and Metaphors.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2.

[2]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etaphors[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