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洁 薛梦丽 邹琳 杜怡 冯先华
摘要:大学校园标识系统,作为校园文化、信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导向的栽体,更是学校形象的代表。首先,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陶院这个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调研和研讨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体会到校园环境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块导向牌,更是融入环境与建筑中的一件艺术品,因此,校园标识设计应该结合校园景观,并在充分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上,做到与文化、地域相结合,融入更多的人文性与地域性等观点。最后针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解决策略,对优化国内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景德镇陶瓷学院;系统化;陶瓷文化;地域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尤为重要,高校环境设计应在整体氛围和文化表现的基础上,传达校园学习、文化氛围和专业特色,促进高校校园人文建设。而环境标识系统在校园环境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设计中,缺少“量体裁衣”,毫无地方特色,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的标识设计亦是如此,所以,对校园文化的剖析和对其运用的探讨尤为重要。
1.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的意义
环境标识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可以为烘托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艺术魅力作出贡献。景德镇陶瓷学院自立校以来,发展较为迅速,校园标识系统作为校园精神和历史的反应,急需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理论体系来指导、规范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大学校园标识系统设计是全方面的表现校园信息。师生、学生之间需要沟通,人与整个教学环境的沟通也必不可少。校园标识系统不仅传达着信息,也约束着信息。在某些危险路段标识牌会指示人们不能前进,所以,它也是强化校园的管理机制。
2.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设计现状的分析
环境标识早已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信息载体,在如今现代化、国际化日益加快的社会进程中,不同功用的指示牌随处可见,为不同环境甚至是不同活动对象,起着分流、指导、咨询、警示等作用。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总面积达530865.49m2,环境系统标识只有初步的建设,还在不断扩建的建筑,没有完整系统的规划设计,只限于简单的道路引导指示牌和建筑标识牌。然而,由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占地区域较为广泛,道路通达多是成环形连接,且分支众多不易辨别。
2.1校园标识系统缺乏个性,设计缺少校园文化内涵
每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校园的标识系统是体现学校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校园标识系统必须以展示校园文化、阐释大学精神为前提。遗憾的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标识系统过于简洁明了,没有属于校园的个性化标志,失去了归属感,识别性弱,忽视了学校的个性特征和瓷都的文化底蕴。
2.2缺乏对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尊重
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的热点,环境的破坏不是短时间内能被制止的,所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了当务之急。景德镇陶瓷学院中有些标识缺乏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设计时只考虑到了美观性、艺术化和技术化,却没有注意瓷器的地域特征,形式感弱,体积感失调,与校园环境无法融合。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标识系统,应该着重强调校园环境的人文环境和当地的地区文化,重视校园标识在时间、空间、心理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延续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标识的作用。
2.3标识整体形象系统化有待整合
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区扩充使校园面积越来越大,有些新的路段还没有通车,标识缺失。大多教学楼不是同一年完工,所以,有些地方的标识牌不统一,在同一个校园中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指示牌,造成了识别混乱的局面。
2.4节点设计有缺漏、交替无序、视觉识别混乱
校园标识系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递信息、美化校园环境。随着大学的发展,校区越来越大,需传递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校园标志识别系统显得越发重要。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在校园进行指导、引路,帮助新生和学校访客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景德镇陶瓷学院有些指示牌设计脱离了信息传递的特征和人的视觉心理特征。
2.5标识系统缺少国际化语言
景德镇陶瓷学院与多个国家都有学术的交流,全球一体化潜移默化的引导着教育。如今教育的方面越来越广,包容性越来越强,虽然留学生住在老校区,但是很多课程在新校区进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标志牌在设计的时候有所疏漏,中文下面没有对应的英文,只有汉语拼音。国际化的语言设计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国际形象有所提升,尤其是对陶瓷文化的发扬光大,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提高校园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探索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设计方法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物质保障,每个大学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和人文历史风景。在调研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从内而外分析另外一些发展历史长远的大学,整理各大学现有的办学特色,从学校形象的确立、标识系统功能的传达、行为特性和校园文化的特殊性等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提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标识系统设计方法。
3.1设计思想
在对行为心理学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上,对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校园景观空间中,人和环境的互动、协调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系统化的环境标识设计,应富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特色文化和浓郁的地域色彩系统设计,使用者和观赏者能够清晰认识到校园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校园的艺术风采。
设计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特色文化——陶瓷。景德镇传统的四大名瓷——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从装饰上体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瓷艺的艺术成就。学校所在“千年瓷都”景德镇这一地域文化强烈的历史氛围中,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包含的陶瓷文化。校园标识设计色彩的运用以青花为主、红色为辅,造型上模拟自然形态的树木、菌类等植物来表现,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抽象化、简单化来赋予环境以生动、丰富之意。在四周青山环绕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里,这样生态化、原始化的设计能够恰当的融进周围的环境里。
3.2设计原则
3.2.1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3.2.2可持续发展原则。即生态性原则,在设计中需要尊重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以积极的姿态去展开我们的设计思路。
3.2.3地域性原则。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相结合,地域性设计将会成为中国未来设计的趋势和原则。
3.3设计方法
3.3.1功能合理及系统性。环境标识设置的位置随意性强,学校日常开通校门的右侧,而校园总平面图却设置在距侧门百米左右的另一侧,导致该标识似乎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性。校园里的路牌则更不合理,路牌不具有导向性,标志牌之间没有联系,形态各异,甚至是手工做的指示牌居多,不仅缺乏新意,而且规范性和系统性都没有达到标准,与校园环境更是不相融,即烘托不出校园的文化氛围。
3.3.2形式的独特表现。将传统的陶瓷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手法中,设计出属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自己的富有特色校园风格的标识系统,使观者和使用者能够领略到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弘扬瓷文化和学校的艺术风采。结合特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设计表达,不仅保留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让景德镇陶瓷学院充满了时代性和设计感,塑造景德镇陶瓷学院既传统又时尚的形象,提高学校形象品牌的竞争力。
3.3.3色彩的协调性。标识牌是公共环境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方案中针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标志设计的色彩搭配,合理地运用陶瓷色彩来装饰校园环境,在给人轻松惬意的同时,还可以感受陶瓷带给我们的文化之旅。运用撞色的设计手法,遵循大的陶瓷色的前提下给予些许亮色,显得不沉闷而富有朝气。
3.3.4尺度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方便观众参观。公共环境标识标牌的尺度与设计理念互相影响。
3.3.5材料合理地运用陶瓷文化的地域性。景德镇陶瓷学院标识设计要使得参观者和使用者能够领略到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弘扬瓷文化和学校的艺术风采。从校园标识导向系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出发,通过分析标识导向系统的主要特征,提出了标识设计应和校园景观相结合,考虑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并对进入建筑群的路线信息、传达校园文化和其它文艺娱乐节目信息、体现校园历史和建筑信息3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4.结语
总之,高校校园环境标识系统不仅仅是导向牌,还代表了这个学校,乃至这个城市的文化修养和地域文化,更是融人建筑和环境当中的一个艺术品,让校园环境能够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因此,设计时运用整体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景德镇陶瓷元素这一特定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特色。景德镇陶瓷学院标识的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标识设计那么简单,对于这个仍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陶院来说有一定的紧迫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