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的回音

2016-03-15 20:46江田祥
世界文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威斯康辛特纳芝加哥

江田祥

20世纪以来,美国史学经历了从特纳边疆学说到西部历史研究、新西部历史研究以及当今环境史研究的演进,追寻这一学术脉络的生成与流变,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美国史学趋势的内在理路。然而我们习惯于以“后见之明”看待特纳边疆学说的深远影响,却忽视它提出之初的学术背景及其遭际。实际上这一新学说最初在低谷中发出,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回音,并逐渐汇聚成时代最强音。这正是本文“重返历史现场”进行回访的主旨所在。

1893年7月12日晚,在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一个来自美国西部偏僻的二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青年助理教授,最后一个宣读了他学术生涯的第一篇专业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这是一篇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作者正是日后美国边疆史学派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1861—1932),是年他32岁。可意想不到的是,这篇作为会议压轴的论文横空出世时竟然遭到相当的冷遇,很多与会者在会场打盹,认真聆听者寥寥,讨论环节也没有一人提问回应,甚至会后的新闻报道也很少提及,这成为学界鲜为人知的一个故事。

特纳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的波特奇(Portage)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该村庄位于福克斯河和威斯康辛河之间,曾是古老的皮货贸易商道的必经之地。特纳的大学生活就是在威斯康辛大学度过的,1887年获硕士学位,之后东赴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890年,博士毕业后他返回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开始从事边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直到1910年转任哈佛大学。

1893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4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发现,拥有200多个成员的美国历史协会选择在芝加哥举办学术会议。该协会于是年2月底3月初发出第一轮会议邀请函,但在此后的4个月内响应者寥寥无几,很少有美国东部的知名学者甘愿冒生命危险前往西部的芝加哥,而相当部分学者则热衷于其他庆祝活动,更不妙的是有四位著名教授明确表示拒绝参加,这一切都是不好的兆头。到6月份时,只有27位学者接受了邀请,尽管协会主席、也就是特纳的导师赫伯特. B.亚当斯不情愿地对外宣称,此次会议有非常多质量上乘的学术论文,还有很多优秀学者出席。

特纳在2月23日就爽快答应与会,并将宣读一篇题为《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论文。4月、5月间,他向协会推荐他的两名学生前去参加会议,并希望让一名学生代替他进行学术报告。特纳为了给学生提供参加会议的机会而愿意做出牺牲,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然而协会组织者却对人微言轻的特纳的请求置之不理。

在7月10日会议正式开始的前几天,特纳携妻子和三位朋友一行共五人,从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坐火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芝加哥,下榻于芝加哥大学附近一家紧挨会场的旅社。特纳没有随同其他人兴致勃勃地外出参观哥伦布世界大发现展览,而是将自己独自关在旅社房间内埋头润色将于7月12日晚宣读的会议论文。

7月12日这天,白天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幸好傍晚时分湖面的阵阵微风不时吹进宽阔的会场,不少人挤在大湖前参观挪威维京船的复制品。特纳当然不在其中,他甚至没去观看水牛比尔的狂野西部表演会,因为在这宝贵的几个小时内,他需要将论文杀青。

晚上天气依然很闷热,会场设在芝加哥美术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这一时段共有五篇论文即将报告,特纳的论文压轴。前面四位学者先后汇报完冗长的论文后,留给特纳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特纳只汇报了这篇长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特纳认为,边疆的扩大和自由土地的供给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强调边疆在美国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标新立异的观点挑战了史学界占主流的“条顿起源说”,后者以为英国和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制度是发源于远古时代日耳曼森林中的制度。令人遗憾的是,特纳的学术新见在会场上没有引起他所预期的激烈反响,何况经过连续几天的会议劳累以及当天下午的考察参观,很多疲惫不堪的学者代表甚至打起了盹儿,有谁还会在意这个来自二流大学且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者呢。据一位曾参加会议的学者回忆,当时在场学者“几乎没有啥讨论”,没有提一个问题。当晚特纳一定相当沮丧地回到了住处,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境会有多糟糕。

无独有偶,不仅会议现场对他的论文反应冷淡,连会后的新闻报道也很少提及。一家芝加哥报社用三页篇幅报道了这次学术盛会,但只有一小段提及特纳的会议发言;为历史协会撰写报告的前主席威廉. F. 普尔(William F. Poole)博士提到几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却对特纳的边疆论文只字未提;曾作为听众的威斯康辛大学校长在五天后邀请特纳担任一本百科全书的历史编辑时,也没有提及他这篇论文;即使特纳私下向他父亲汇报时,他父亲也没感觉到儿子的论文有啥贡献,哪怕是某一句话。

直到1893年12月,也就是芝加哥会议的五个月后,特纳这篇并不被看好的论文首次印刷出来,在威斯康辛州历史学会上第二次宣读。这一次获得的好评如潮,作家兼历史学者爱德华. E. 希尔(Edward E.Hale)承认这是“一篇独特且有趣的论文”,历史学者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901年任美国总统)祝贺特纳具有“惊人的一流水准的想法”,弗兰斯. A.沃克(Frances A.Walker)说“仅从标题看就已成功”;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也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富有启发性地分析了国家起源与地理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费城的专栏作家塔科特·威廉斯(Talcott Williams)竟然直呼“这是一篇我近几年读到的阐释美国历史最具说服力的论文”,这个评价显然具有前瞻性。特纳虽然没有沉浸在这些赞誉之中,但很多人发自肺腑的看法确实给予他真心的满足。

接下来不再追寻细述特纳边疆史学派的形成过程,仅作简要说明:特纳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1889—1910)与哈佛大学(1910—1924)任教,一直开设“西部历史”这门课程,并通过讨论班形式,培养了一批富有才华的美国历史学者,这些人分散于美国各地大学任教,传播特纳对美国历史的解释。此外,特纳本人还热衷于公共史学,通过发表公众演讲及在大众报刊上撰写文章等途径,积极向社会大众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推广自己的边疆学说。因此到20世纪前期,特纳边疆学说不仅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同样也在社会各界逐渐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蔚然形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边疆史学派。而1893年这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论文则是这一学派的开山奠基之作,也是美国历史编纂学中的一个里程碑。

从这篇经典文章横空出世之初的遭际我们可知,新学说取代旧学说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特纳边疆学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但起初并没有产生轰动效应。由于这一新学说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时代精神,符合美国向外拓殖的战略需要,再加上特纳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包括自己老师)、推翻成见的勇气与魄力,在自己的积极影响和其门徒们的积极倡导下,学术界及社会大众逐渐接受了这一边疆理论。随着这一理论的兴起,它逐步取代“条顿起源说”而成为美国历史的理论阐释体系,成为20世纪上半叶美国史学的主流。尽管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纳边疆学说因落后于时代需要而慢慢为美国学界所抛弃,但它毕竟是美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奠基石。

猜你喜欢
威斯康辛特纳芝加哥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抬起芝加哥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不穿有鞋带的鞋
不穿有鞋带的鞋
美国:越桔为威斯康辛州创收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