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高雪梅
厦门海沧大桥风光
35年前,作为全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1984年,80岁高龄的邓小平来到厦门,挥毫写下13个大字:“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2010年,国务院又批复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1573平方公里。
35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厦门市的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4万美元。
新时期,厦门再次被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使命。
日前,厦门市市长裴金佳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他说:“对厦门而言,过去35年的特区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厦门迫切需要通过理念、制度、手段的创新,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
2020年建成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一带一路”是中国对接世界的重要倡议,福建省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此,厦门打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标是什么?
裴金佳:厦门对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厦门具有口岸、贸易、投资、华侨华人、人文历史和民间交流等多种独特优势。
比如说,2015年,厦门完成进出口833亿美元,占福建省49%,外贸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与“海丝”沿线9国的进出口额占全市的40%多。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厦门的特色和优势,选择与我市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基础好、发展前景大的9个“海丝”沿线重点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金融等6个重点领域,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我们力争到2018年,初步把厦门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框架;到2020年,基本把厦门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厦门外贸综合竞争力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城市前列,主要靠的是什么?
裴金佳:最主要的,我认为靠的是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大力支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厦门外贸工作的高度重视。厦门也有天然的优势,濒临台湾海峡,海岸线全长234公里,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外贸出口离不开互联互通,为此,我们持续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推动港口合作,力争把厦门建成联结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大动脉,将大陆、台湾、东南亚以及欧洲紧密联系起来。2015年我们已经开通的厦蓉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时间比海运缩短一半,成本比空运节省80%,初步实现了这个目标。
2015年,厦门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1亿吨和918万标箱,增幅居国内主要港口前列,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17位。2016年力争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标箱。
全省109项创新举措,厦门有52项
《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和其他地区相比,厦门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方向是什么?
裴金佳:李克强总理在厦门自贸试验区挂牌第二天就前来视察,并作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的重要指示,要求厦门当好改革开放先行者,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5年5月8日,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大赛与会者参观展出商品
厦门片区是福建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突出对台,对接“一带一路”,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主要任务是创新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创新贸易监管服务制度、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拓展海空航运服务功能、深化两岸交流交往等,共有五大方面、16项内容、77项试点任务。
《瞭望东方周刊》:当好改革开放先行者,对此,厦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哪些创新措施?
裴金佳:全省通报的109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52项,其中18项属于全国首创。
比如说,为了减少企业办事时间,减轻企业负担,我们大力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行“一照一码”,成为可推广复制的“厦门经验”,李克强总理高度评价并指示在全国推广。
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厦门自贸试验区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船舶进出口岸申报由1天半缩短为2个半小时。关检实行“一站式”查验后,可为企业节约货物重复装卸费用,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并节省40%的通关时间。
行政管理服务方面,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形成“四个一”工作机制,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缩短至49个工作日。如果你到厦门行政服务中心走一走,可以看到以往繁琐的手续大大简化了,现在业主进“一家门”就可以办“多家事”。此外,我们还创新国税地税一窗联办、税控发票网上申领、“手机领票”服务等举措。
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瞭望东方周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方面厦门如何落实呢?
裴金佳:厦门是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几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以建新平台聚集创新要素,以抓新产业引领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创新引领力度。
一是着力打造创新载体平台。全面启动建设46平方公里的同安、翔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8平方公里的丙洲、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规划建设环东海域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加快软件园三期、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生物医药港等产业功能区建设,改造提升岛内约200多平方米的老工业厂房。
二是加快发展一批创新项目。已经梳理76个重点创新项目,特别是全方位地推进天马TFT二期、ABB工业中心、太古等32家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构建29个双创集聚片区和92个众创空间,新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行“研究院+企业+地方”三方共建,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1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9%。全市各类专利授权1.1万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13件。
四是大力引进一批众创空间运营主体,重点引进培育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留学人才、台湾青年四类创客主体来厦创业。
《瞭望东方周刊》: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厦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思路?
裴金佳:在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最重要的是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拓展空间,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重点要把握几个方面,其中包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20条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2016年在降低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还要出台一批新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我们大力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大型骨干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各区把10亿元以上产值的项目作为龙头企业来培植和引进,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此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会展、商贸物流、动漫软件等现代服务业,提高辐射力和发展质量。
厦门旅游快速发展的诀窍
《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厦门接待境内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2016年又高居春节黄金周国内游最受欢迎目的地榜首,在你看来,厦门旅游快速发展的诀窍是什么?
裴金佳: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始终把风景旅游作为城市的发展定位,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在很多外国朋友眼中,厦门能够很好地联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宜居城市之一。
厦门旅游最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首先是城市美,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方面,对道路、桥梁和建筑设计,都力求成为旅游景点和精品。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厦门被誉为最温馨的城市,注册志愿者达45万人,三次蝉联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其次是自然美,厦门四季如春,亚热带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让人流连忘返。2015年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99.18%,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
第三是特色美,融合闽南文化、侨乡文化、东西方文化,培育了厦门“多样、包容、共生”的城市文化特质。钢琴之岛鼓浪屿世界闻名,闽南戏曲大放异彩,音乐、诗歌、舞蹈已形成文化品牌。独有的厦金“小三通”优势,更使厦门成为两岸人员往来最便捷的黄金通道。
厦门还是一个高端时尚的城市,旅游与会展、体育、商务等融合发展,每年举办国际时尚周,外来会议达4000多场。特别是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厦门的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2015年有66个航次的国际邮轮靠泊厦门港。
《瞭望东方周刊》:厦门是国内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关于智慧旅游,未来有什么规划?
裴金佳:厦门是全国第一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智慧名城”资源优势,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重点是建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旅游“互联网+”计划,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拓展网络营销、预订、支付业务,开发适应游客体验需求的移动互联网旅游产品等。
以鼓浪屿为例,游客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电子平台购买到鼓浪屿船票、各大景区门票。岛上的免费WIFI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游客只要“摇一摇”,手机上就有景点语音导览,通过APP可随时预约导游服务,还可以为游客推荐周边的签约诚信商家,提供特色小吃与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