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漱溟宇宙生命思想

2016-03-15 01:03刘婉琳郭晓春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意欲宇宙生命

刘婉琳 郭晓春

摘要:通过拜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受益匪浅,此作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其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对于这些思想的感悟,更让我对梁漱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决定通过这篇论文,谈一些个人对梁漱溟的哲学思想理解。

关键词:生命;生活;意欲;宇宙

经过一年的时间,对于哲学系统,我了解了一些哲学大家的事迹和思想,例如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王国维等等。这些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特点,每一个都很值我去思考。尤其是其中的梁漱溟,通过拜读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更是受益匪浅,此作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其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对于这些思想的感悟,更让我对梁漱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决定通过这篇论文,谈一些个人对梁漱溟的哲学思想理解。

简要对其介绍,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等,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其受泰州学派的影响,曾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精彩。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等。

梁漱溟从柏格森哲学中受到启发,生命是梁漱溟接受的第一个哲学概念,其从这个观念出发,突破了天人合一的模式,从主客二分角度思考宇宙存在的本体论依据。那么梁漱溟是怎么去理解的?在他看来,宇宙作为既成的事实,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必须以生命本体为终极依据。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是这个生命的核心。也就是说,宇宙的终极依据是生命本体。宇宙是现象,生命是本体。宇宙是静态的宛在,生命是动态的相续。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在梁漱溟看来都是生命的创造;宇宙的统一性就在于其为生命的本性的表现。他认为,生命与生活是纯然一回事,只不过生命是“体”,而生活是“用”。他说:“生活即是在某范围内的‘事的相续。”“事”是指感觉和意识活动,因此“生活”也就是感觉和意识的“相续”。更进一步,通过我个人的理解,简单去阐述其中的道理,就是人的生命通过生活来体现其价值,而宇宙通过人的生命去共同构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

进而,他认为,人是这个宇宙大生命的核心。人心可以归结为“意欲”,因此,“意欲”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在我看来,其中代表的意义,是宇宙的核心,在于人心,而人心就是人的思想。梁漱溟在提出“尽宇宙是一生活”的论断之后,进一步探究生命的根本,他也就提出了第二个论断“生活的根本是意欲”。这也是在梁漱溟的意欲本体论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梁漱溟认为,每个人所面临的宇宙,都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不断地探问或追寻的结果。而“在这些工具之后则有为此等工具所自产出而操之以事询问者,我们叫他大潜力或大要求或大意欲。按照梁漱溟的解释,所谓大意欲就是叔本华所谓的“宇宙意志”。他说:“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这里的‘意欲与叔本华所说的‘意欲略相近,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这样,他便从生命本体论过渡到意欲本体论。梁漱溟的这段理解,放在当今社会中,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生活正是没有尽头的意欲,而其中的意欲,正是我们对于一切情欲、物质的不满足,对其强烈的追求。其从根本上去解释了,宇宙与人心意欲的联系。

梁漱溟认为意欲是无尽的,意欲是人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探问”。人在探问时会遇到“碍”,为了克服此“碍”,必须付出种种努力;一旦破除了“碍”,又会复归到新的“意欲”。因此生活的真实内容就是由“意欲”到“碍”再到“意欲”的无限过程。“意欲”产生并操纵“事”,“事”构成“生活”,“生活”等同于“生命”,“生命”即为“宇宙”,因此意欲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正是意欲推动了人的追求,以此为核心动力,而意欲的产生正是生命为根本,而生命又是意欲产生的根本核心,正因为如此,人所追求的意欲,促使我们不断的去循环延续。

意欲本体论,系统的给我们解释了生命、生活、意欲、宇宙的关系,将生命的归结为意欲的推动,将我们现今对于所谓宇宙的认知,认为是此前的我或已成的我所得到的累积。对于梁漱溟的意欲本体论,我现在个人的理解还处在非常浅显的阶段。而梁漱溟还有一些其他的个人思想,将梁漱溟的这些思想与意欲本体论将结合,能很好的相互理解。梁漱溟认为一切知识皆由现量、非量、比量三种作用所构成。那么什么叫现量?非量?比量?

所谓非量,是指现量与比量中间的认识阶段,也就是直觉。单靠现量与比量的作用,不足以形成知识,从现量的感觉到比量的抽象概念,中间还需有直觉这一阶段。直觉是内省的知识,直觉所认识的只是一种意味精神,趋势或倾向。梁漱溟举例说:我们看某一个人书法的时候,虽可得其意味和精神,但初却甚难以语人,但当自己闭目沉思之后,其意味和精神却跃然也,这就是直觉。他认为:直觉所认识的是一种带质境,其“影”一半出于主观,一半出于客观。出于客观者指影有其质,出于主观者指影是主观质所增。正因如此直觉才称为非量。非量着眼研究内界生命,即生命本体也就是意欲。他指出直觉所得的是一种有情味的知识。比如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感觉所得到的是黑的笔画,理智也无从表达其中的奥秘,只有直觉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味,捕捉难以言传的精神。

非量处于现量和比量中间的认识阶段,现量和比量的特征限制了其对于本体的认识,非量作为联系内里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窗户,成为认识本体的唯一依据。

梁漱溟的思想,让我重新对于哲学有的新的思考,现在我所理解和看到的只是其思想中的一部分。正如梁漱溟本体论的观点,只有我求知的意欲去不断的推动我,我才能不断的积累现在的我的理解和知识,追求对于哲学更深刻的理解。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欲宇宙生命
宇宙第一群
同音字
立场、进路、主旨
立场、进路、主旨
这宇宙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