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和空间,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等能力提供了动力源泉,同时也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体育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5-02
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做了以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庋,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3.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