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2016-03-15 10:3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

于 霞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于霞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康复的希望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 心理状态; 希望水平

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脑卒中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病后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境悲观、感觉消极、思维迟缓等,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1]。脑卒中后抑郁不仅是一种心理反应,而且还可与躯体症状相互影响,升高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抑郁情绪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为了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本科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35例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现将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 ① 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 ②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③ 知情同意接受量表调查和评估; ④ NIHSS>14分,GCS>8分,SDS评分>53分; ⑤ 中学以上文化程度; ⑥ 年龄<75岁; ⑦ 近1年内无酗酒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重大复杂的医疗事件; ⑧ 发病时间1周以上。排除标准: ① 严重的其他躯体疾病; ② 病情急剧恶化,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③ 明显失语和认知功能、交流障碍; ④ 用过抗精神病的药物; ⑤ 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 ⑥ 既往有精神障碍个人史或家族史; ⑦ 严重并发症。70例患者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9.2±16.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脑卒中性质为出血性脑卒中27例、缺血性脑卒中43例,自理能力为自理12例、部分依赖47例、完全依赖11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辅助康复治疗和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接触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心理护理,2组除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护理方法基本一致。① 认知心理教育: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向患者表达自己可以提供帮助的意愿。与患者沟通时态度真诚、和蔼,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情感与需求,与其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治疗模式。告知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对病情康复、家庭关系的影响,指导患者用理性进行克制,自觉调整。教导患者如何宣泄感情,减少负性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分析患者的思维和情绪变化,采用提问、指导患者想象的方式,发觉和识别其认知性错误和负性思维模式,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支持的方法引导患者面对现实,重建疾病的健康观[3]。② 个体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时间选择在每日9:00-11:00,人体大脑较为活跃的阶段。采用讲解、患者复述评估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加深患者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结合相关健康宣传资料,介绍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进展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自我保健的方法,使患者充分了解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及干预目的,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纠正错误认知,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感。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鼓励其提问,让患者了解相关概念以及脑卒中所造成的抑郁时间的合理应对策略及应对方式[4]。③ 放松疗法:午睡及晚上睡前各1次放松疗法干预,具体方法为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拳,呼吸时缓缓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时感受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时想象美好的回忆和画面,逐渐放松肌肉和心理。尽量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并播放清新典雅、节奏平稳、悠扬动听、宽广柔慢的音乐或歌曲,音量控制在40~50 dB[5]。④ 社会支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并让家属知晓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患者的护理中引入家属的支持,创造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告知患者家属,患者需要亲人的陪伴,尤其是患者的子女,应多照顾和关怀患者,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呵护。组织相同脑卒中病友之间相互交流,让治疗时间长、康复效果好的患者传授经验,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启发其正面、积极评价自己,唤起对生活的勇气,提高治疗信心。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开导分享抗病心得体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病友通讯录,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1.3观察指标

①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2个量表均包括20个题目,自评量表按照4 级评分法加以评价,分别为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和全部时间。20个项目得分相加总分为80分,标准分为总分×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评分越高表明越焦虑或越抑郁。② 心理行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敌对、强迫等,共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主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③ 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调查,该量表共3个维度包括采取的积极行为态度、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以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态度以及希望总体,每个维度4个条目,共12个条目。每条目计分1~4分,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总分12~48分。评分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的希望水平各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有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心理疾病发生率为23%~65%,这种不良情绪不仅影响了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和生活质量,而且升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与心理行为异常表现、内在属性有密切关系,没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就可能导致康复的延误[6]。多数学者[7]都支持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等因素在抑郁的发生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应进行生物学方面的治疗,还要重视心理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SAS、SDS、SCL-90总分评分显著降低。综合性心理护理是按照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基于患者患病后既要经受疾病折磨又要适应住院的新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开展护理活动。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教育、健康宣教、放松疗法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可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持有积极的康复态度,同时使其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获得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积极的认知评价系统,积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面对现实,减轻负性情绪状态[8]。放松疗法是一种心理行为综合疗法,可降低患者的生理警醒水平,起到放松、缓解疼痛和紧张的作用[9]。让家属和病友提供给患者社会支持等,可对心理负性事件起到一个良好的缓冲作用,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躯体化等不良心理行为。在综合性心理护理实施的过程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前提,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心、亲切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温馨,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接受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奇玉, 徐锡春, 刘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7): 784.

[2]周建梅, 柳春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9): 49.

[3]孟利芳, 何令敏.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4, 36(2): 289.

[4]宋晶, 刘强. 行为及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4): 824.

[5]马昌凤, 陈正巧, 徐彬, 等. 认知心理教育结合放松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 29(11): 1404.

[6]夏颖华, 苏微微, 齐颖, 等. 心理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0): 1056.

[7]李善玲, 徐玉林, 杨新丽, 等. 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5): 73.

[8]杨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2): 153.

[9]王莹.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7): 2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hope level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YU Xia

(DepartmentofNeurology,LiaoningPeople′sHospital,Shenyang,Liaoning, 110016)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A total of 70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hope level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s of SDS, SCL-90 and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P<0.05). The positive attitude, positive action, close relationship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hope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rehabilitation, so it is of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state; hope level

收稿日期:2015-10-17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4-031-03

DOI:10.7619/jcmp.201604010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危急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心理及疼痛的影响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研究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