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杨秀敏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 儿科, 山东 单县, 274300)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肺炎; 生命质量; 满意度
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过敏反应,吸入羊水、油类或不同病原体等因素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肺部罗音等[1]。若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多脏器、多系统受损,严重影响患儿健康[2]。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不仅重视医疗问题,还充分考虑到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与相互关系[3]。研究表明,除了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外,家庭和社会对肺炎儿童的影响也至关重要[4]。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患儿的态度及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均对患儿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影响[5]。本研究对43例肺炎患儿实施FCC,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生命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经X线胸片、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确诊的肺炎患儿8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肺炎诊断标准[6], 且为急性发病,发病时间不超过3 d。排除标准: ①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心肺疾病及家族特异性病史或药物过敏史者; ② 严重心、肝、肾及其他肺部疾病者。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4.9±1.4)岁;病程7 d~4个月,平均(16.2±5.6) d。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4.5±1.6)岁;病程8 d~4.5个月,平均(16.7±6.2)d。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抗感染、雾化吸入、吸氧、吸痰、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FCC。
1.2.1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处理,并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护理前,必须严格消毒双手,并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开展护理工作。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吸氧治疗,密切观察吸氧流量、浓度及时间。通常情况下,氧浓度为35%左右。对于输液的患儿,应适当控制输液滴速及总量,滴速以每分钟8滴为宜。进行化痰处理时,应及时给予排痰,并清理鼻腔异物。为避免分泌物对呼吸道造成的堵塞,尽量保持患儿头部偏向一侧。而对于痰液粘稠者,则应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2.2FCC: ① 环境护理。入院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尽量使病房环境布置与患儿房间保持一致。定期开窗透气,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在最佳范围内,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增减,加强夜间巡护。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尽量减少陪护人员的数量,并严格控制烟尘等刺激因素。若条件允许,还可将病房多余空间腾出,以便让患儿参加画画、下象棋等娱乐活动,缓解其紧张情绪。② 家属参与。对于技术性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以增加家长的信任度及患儿的信赖感。3餐过后,家长应与护理人员一起清理患儿口腔的食物残渣,以保证口腔卫生。护理时应注意保持皮肤卫生,由于患儿抵抗力较差,且皮肤娇嫩,家长应及时为患儿更换内衣及床褥,以避免发生皮肤感染。③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每周抽出3 h与2~3位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此期间,家长可陈述自己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住院过程中的感受及情绪变化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直到每位家长完全理解为止。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进行现场示范;对于错误认知及操作不当的护理,应予以纠正,以加强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护理方式,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工作中。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肺部体征、咳嗽、气喘)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
1.4判定标准
生命质量判定:采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生命质量评价,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生理得分包括心理功能(RP)、生理功能(PF)、肌体疼痛(BP)和总体健康(GH)4个维度,心理得分包括心理卫生(MH)、社会功能(SF)、活力(VT)和情感功能(RE)4个维度[7]。
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2组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该问卷共包括2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4种,分别计为1、2、3、4分,共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5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肺部体征、咳嗽和气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s) d
与对照组比较, **P<0.01。2.22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2组护理前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P<0.01), 其中观察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见表2。
±s)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3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5例(11.6%), 满意21例(48.8%),基本满意16例(37.2%),不满意1例(2.3%),满意度高达97.7%; 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7.1%),满意13例(31.0%),基本满意18例(42.9%),不满意8例(19.0%),满意度高达81.0%。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亦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好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冬春两季。其是肺泡、肺间质及终末呼吸道发生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多个器官[8]。若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肺功能。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其目的主要是改善通气功能、控制炎症、防止并治疗并发症。由于小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等特点,治疗时稍有不当便会对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时,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且对家属的依赖性较强。研究表明,家庭对于肺炎患儿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配合是患儿早日康复的基础[9]。而传统的护理模式忽略了家庭成员对患儿护理的重要性,且对其心理状态不够敏感。近年来,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FCC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其不仅考虑到患者是属于1个家庭、1个社区及1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还充分意识到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患者及家庭成员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健康维护[10]。Nethercott等将FCC概括如下: ① 家庭成员必须参与整个护理过程; ② 对家庭成员的个性特征进行评估; ③ 主要照顾者应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 ④ 家庭成员必须参与做出决定及一些技术性的护理; ⑤ 鼓励家庭成员在医院内练习日常护理操作; ⑥ 出院后,家庭成员应继续鼓励患儿,并给予一定日常护理[11]。FCC要求医患双方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长时间保持沟通与交流,以利于缓解医患双方的紧张情绪,并转变家属的传统护理理念[12-13]。本研究采用FCC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部体征、咳嗽和气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肺炎患儿实施FCC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护理后,2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其中观察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FCC更利于肺炎患儿生命质量的改善,且易于被接受[14-15]。
实施FCC能促进家庭成员学习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而家庭成员对疾病的护理理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肺炎患儿的生活方式和治疗密切相关[16-17]。由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卫生服务均会影响患儿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因此在实施FCC时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改善患儿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从而利于患儿生命质量的改善,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Rambaud-Althaus C, Althaus F, Genton B,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for diagnosis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Infect Dis, 2015, 15(4): 439.
[2]Salah E T, Algasim S H, Mhamoud A S, et al. Prevalence of hypoxemia in under-five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in an emergency pediatrics hospital in Sudan[J].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5, 19(4): 203.
[3]蔺萃, 许凤霞, 张永法.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2): 130.
[4]周淑艳.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18): 2232.
[5]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 29.
[6]胡亚美, 蒋载芳, 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6.
[7]李俊, 李秉瑜, 刘朝杰, 等. 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2(1): 36.
[8]胡孝彬, 向小节, 郭晓聪, 等. 高敏肌钙蛋白T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探讨[J]. 检验医学, 2014, 4: 307.
[9]李洁玲. 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3: 146.
[10]吴建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7): 64.
[11]Cheryl L. Hoying, LindaWorkman, Susan Allen, 等.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 4(6): 481.
[12]谢鲁冰. 新生儿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2): 159.
[13]罗金华. 临床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疗法治疗麻疹并肺炎患儿排痰效果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8): 105.
[14]肖雪梅. 协同护理对肺炎患儿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0): 144.
[15]王亚娥. 优质护理在难治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 179.
[16]安照辉, 叶琴, 陶静.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防治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9): 1203.
[17]唐玉红, 邹佩霞. 新生儿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 138.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3096)
收稿日期:2015-07-18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2-176-03
DOI:10.7619/jcmp.2016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