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崇化中学 宋瑞佳
曾经听学生说过“语文作业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细细品来,确有一些道理。多年来,我们的语文作业除了抄抄写写,就是默默背背,学生们把它当成了纯粹的体力劳动而不是什么脑力劳动,既感受不到顿悟的快感,也体会不出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不仅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能力,还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消失殆尽。辛勤的教师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看不到应有的成效,岂不可悲?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丰富它的内容。把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变为学生在兴趣指导下去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设计、寻求作业,使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作业成为孩子们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过去,教师在课前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材料,再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用于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短暂记忆。由于学生是被动接受,所以无法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这项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内容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有效信息,在去粗取精、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整理信息,表达信息。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启发、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学《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课文前,要求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因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从而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
即按照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原则,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一般来说,把作业分为基础A、阅读B、写作C三种类型。A类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求一般学生能完成每课的词语积累,熟读课文,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以鼓励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B类作业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课外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C类作业则以写促读,规定每周至少练笔2次,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尝试完成。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就像在超市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
比如,我在教学《三峡》一文后,学生都被三峡奇山异水的自然风光所折服、陶醉。这时,我说:“同学们,我为这篇课文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作业。”同学们听了,都认真的挑选起来。不一会儿,朗读基础好的学生选择了配乐朗诵;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了仿照文中写景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有的选择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有的想要为三峡画一幅画;还有的学生为三峡设计广告词,让中外游客都到那里观光游玩。总之,学生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作业的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
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小作家等角色。如开展“我是小记者”的活动,要求学生平时看看新闻,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做一些摘录,写一写新闻评论,然后在班内召开交流会,并且评选出最佳小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习与新闻相关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如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布置诸如“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全家大扫除”“我给妈妈过生日”等作业,要求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记录自己和父母的言行举止,再用文字抒写自己的感受。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会有一些奇特的体验和感受,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并且与家长增进了了解和交流,家长也能从中受到启示,逐步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如《中国石拱桥》一课,可让学生画两张示意图,分别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不同构造和特点。学习了《故宫博物院》后,可让学生画出参观的路线图。
每个学生都渴望能像教师那样批改作业。如果教师能适当放手,并指导有方,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那么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将有助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批改作文时,如果由教师一人包办代替,不仅容易造成教师负担过重,而且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若采用多人评价方式,效果就不尽相同。教师先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并指导学生自评,接着由各小组互评,并推荐出组内优秀作文,再由教师做总结性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准确找出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也能欣赏和正确评价别人的作文,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可谓一举多得。
如轮流日记。轮流日记就是要求学生每人每天轮流记录一件身边发生的或新鲜、或感动、或气愤的事件。这项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还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学生从繁重无趣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喜欢上作业:在作业中找到乐趣;在作业中提升能力;在作业中品味生活;在作业中证明自身价值,从而得到轻松感、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