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 杜爱燕 崔艳杰
如今,非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大学英语的开课学时分为理论和实践,其中实践部分主要指大学英语的听力。由于听力学时安排的较少,加之学生课下缺乏相应的练习,学生的听力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这也使得任课老师在听力课上很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产生排斥上听力课的情绪。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改进听力教学。笔者根据教学日历中制定的教学内容为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备考听力训练与听力课本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具体的课堂设计活动,对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英语的听力活动多种多样。热身活动在听力课中非常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也被称为导入部分或听前活动重要阶段。成功设计此环节有助于唤醒学生听英语的耳朵,激发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热身的项目很多,除了引入新的单词、语法和功能短语外,也可以根据课本所教单元内容和教学目标,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源,如电影片段、歌曲、脱口秀、TED演讲。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一单元的主题为How is your college life? 那就可以在听课本内容之前,让学生观看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尼莫第一天上学的片段,延伸出对大学生活的讨论及听力训练。以此,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英语语境,激活有助于听力理解的背景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课堂强化训练的同时,从各个维度锻炼听的能力。但要注意,热身材料的选择应坚持听力教学材料选择的原则,主张由易到难,并考虑学生的学情,不仅大一和大二学生选取的内容不同,而且各专业也要呈现出多样性。其次,控制好热身材料的长度,切忌太长,过多的无关内容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听力课教学目标的关注。在四级备考听力的专项训练中,热身材料可以根据强化训练的内容来设计,既可以使用以上材料,也可以加入听写、速记、短时记忆力测试等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授课过程,融入多元化的任务形式,有助于提高听力教学的整体效率,改善听力教学的远期效果。当然这样的多元化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
语音是语言要素技能之一,听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技能。语言技能只有通过语音要素的运用才能实现。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当地方言的影响,英语发音情况不一。例如,南方的学生,主要体现在不能够正确分辨[l]和[n]。所以,在大学听力的最初几节课可以有准备、有重点的收集各个地方的方言,分析学生在掌握音节和语音语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针对性的进行语音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标准的发音。当然,英语中的特殊语音现象如连读、不完全爆破等要集中练习。这都为以后听力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听力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每听完一段内容后进行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流方式包括:有别于听力材料后给出的细节性提问、建立课堂监控卡、对话、各小组讨论汇总听到的信息等。教师通过仔细聆听学生反馈的信息,准确把握学生对听力内容理解的程度及其情感倾向。学生由此改变了在传统听力课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在听力过程中能及时创造并把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这也起着一种缓冲的作用,让学生在听力过程终有时间去整理、思考以及细化已听的内容,为下一段听力做好准备。
如今,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也由过去的“教材—录音磁带”单一化到“教材—多媒体光盘—录音磁带—网络系统”多样化,集视、听、说为一体,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开辟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练习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简短的视频或者语言浅显易懂的动画片,如《狮子王》等,但是播放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如五分钟内记下五个不熟悉的单词,或者让学生捕捉几个关于“who, what,when, where, why”的信息。待学生的听力达到中等水平之后,可以让学生看或听一些新闻、TED演讲或名人演讲、学术讲座等,这正适应了2016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到了高级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电影做配音、模仿或改编练习。丰富的材料与真实的语言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刺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听力课堂教学课时毕竟有限,课堂教学的质量要以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保证。鼓励学生精听教材上的听力内容,泛听自己喜欢的听力材料;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观看的电影中选取片段,通过静音处理后,在课上做配音展示;以中期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唱英文歌、背诵美文等,并用手机录音,把音频交给老师。这些灵活多样的方式能够延伸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保持对听力课的新鲜感。
考虑到听力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热身材料,并始终坚持多元化的授课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布置形式各异的课后听力任务。注意避免长时间采用同样的教学形式,要根据实际教学对象和实际教学情况,不断翻新花样,主动探索验证有效地听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听力学习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