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国实施的优势分析与困境思考

2016-03-15 23:58:25殷建连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殷建连

(淮阴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翻转课堂在中国实施的优势分析与困境思考

殷建连

(淮阴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课内的协作互动掌握并内化知识。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受固有的传统教育文化、教学条件等制约,实施过程中要面临许多的困境和发展瓶颈,有必要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寻找适合我国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路向。

翻转课堂;中国;优势;困境;教育效果

0 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出现后,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大量的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颇具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鉴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教育现状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和本土化,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翻转课堂目前仍无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严格定义,国内外诸多学者大多采用描述性定义来阐释翻转课堂。Bishop等人在总结分析了诸多研究者的观点后认为:翻转课堂是一项包含课堂内交互群组学习活动和课堂外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教学的教育的技术。国内学者张渝江认为,翻转课堂就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金陵提出,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以上定义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同。随着实践的深入,“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问题将不断涌现,也将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唯有直面问题,才有可能防止“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搁浅或变质。基于此,深入解读翻转课堂的本真涵义,冷静地思考它可能带来的或已经带来却常常被遮蔽或遗忘的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1 翻转课堂的优势

1.1 回归学生中心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要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做好学习笔记,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自定学习进度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地点,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翻转课堂是有活力并且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1.2 重新分配课堂时间

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中教师讲授时间减少,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增多。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化。

1.3 改变教师角色定位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变成问题情境、教学视频的创设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协助者、指导者、反思者,教师角色更像是导师、教练,他们需要认真体察并多角度解读教与学的问题与意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源,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成长空间。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及时的测验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 翻转课堂的困境

翻转课堂以席卷国内整个教育领域之势,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之风,人们对翻转课堂模式寄予了厚望,也引起了好多人的忧虑和不安,引发了中国教育学界众多理论与实践者的关注与思考。

2.1 学生心理调整的困境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寻找问题。这一系列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走,没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超越自我。学生大多习惯传统课堂并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家长的监控。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以学生具有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的。网络上诱惑多,对学习干扰大,在这样自由、宽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迷航。因此,现实中需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抗干扰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是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即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热情往往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急剧下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在失去外在力量的情况下放松甚至放纵自己。既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难免出现课下看不完视频课程的情况,这样上课处理作业和讨论交流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学生面临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就会增加,也会形成不良循环。因此,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心理接受程度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教师观念能力的困境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是教师原有的知识、身份、观念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已发表的文献都提到了翻转课堂的确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要求也有积极的帮助,它让课堂更加灵活,提供了主动学习所必须的学习环境。不过,它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极高: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课堂管理和课程设计能力,才能真正地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素养两方面。信息技术素养体现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的能力方面,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供学生参考学习,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准备和参与的热情。教师制作视频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没有较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就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制作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作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视频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合理的课堂引导及有效的课堂管理。目前在家长和教师都普遍重视分数的情况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未必有能力或未必愿意去“冒险”,而愿意“冒险”的大多为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技术但是没有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和重难点的把握上还有一定欠缺,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好的微课需要教师花费一些精力去设计和制作,虽然互联网上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教师还要消耗大量时间去观看和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非教学事务上。这些非教学事务可能严重挤压教师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教师承担课程所付出的时间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翻转课堂的开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可能并不是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不在乎课堂是否翻转,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把课堂控制好,如何把课上好,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内化。从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教师并不能完全胜任翻课所要求的教师新角色,这种角色无疑会让教师感到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

2.3 家校学习环境的困境

学习环境存在困境是因为很多学生家里甚至学校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学生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益处的同时,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显而易见,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能否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也是翻转课堂推广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这里的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既包括软件系统,又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微视频发布系统;二是交互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四是远程支持与服务系统;五是统计系统;六是管理系统。硬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生必须有可以上网的PC或终端;二是网络带宽能够保证微视频的稳定运行;三是服务器必须具有足够容量和并发能力。不少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技术、经费等方面),还是软件层面(思想、管理等方面) 尚不足以支持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如果家庭和学校不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

2.4 家长认同配合的困境

成功的教育并不只是教师的功劳,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翻转课堂在某种程度上说,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分不开,学生能够主动和自觉地完成各种任务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生家长如果忙于工作导致无法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也可能降低翻转课堂的使用效果。

2.5 班级授课形式的困境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小班或小组教学。由于常规班级或者超大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性往往被忽视,因材施教只能是空想。翻转课堂所提倡学生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方式不适合大班教学,难以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是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在规模大的班级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影响,成绩优异或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为互动的主角,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被遗忘,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再者,教室空间的狭小,学生座位的固定不利于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受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数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追求的深度互动。因而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人数颇多、教室格局固定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恐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6 考核评价体系的困境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评价,无论评价的形式,评价的对象,到评价的主体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过分关注教育的实然目标,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要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少,可操作性不强。故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评价的技术方法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完善。太早对翻转课堂能够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下定论并盲目推广,会导致过多的教师投入翻转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因此,在学校里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远见和决心,并有相应的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在制定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时要考虑:①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微课程;②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③教师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④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程进行独立探索性的学习;⑤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或教学平台上通过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解决问题;⑥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展示,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3 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异域文化的产物,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价值,但这种借鉴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转化,只有改革者深入我国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传统,与实践者一道进行适切性的整合,才能发现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改革路径与方法。作为一个框架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对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更多的分析与总结,包括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多国案例、实践特征等,从而形成对国外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既非仰视也非贬低的研究态度;同时,还要在更深层次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给予关照,寻求国外翻转课堂理念与我国本土实践的最佳切合点,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真正的本土化。相信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国的热土上不仅能够生根发芽,而且能够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孙义清]

2016-09-16

殷建连(1965-),女,教授,江苏沭阳人,主要从事数学学科教学论研究。E-mail:hyjly@sina.com

G632

A

1671-6876(2016)04-0373-04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