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圣清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彭圣清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的总量和来源,也使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取用信息资源,然而,虚拟、自由的网络环境也冲击着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性有所变化,如何做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涉及到法律、国际化、管理、技术、民众意识多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提供的新环境为信息资源的发布、传播、获取和利用带来了便捷,但也引发了复杂的网络知识产权问题,众多类型层出不穷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挫伤了很多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统称,主要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知识产权还可以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发行权、出租权、复制权、改编权及翻译权等多项权利。知识产权有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等主要特性,而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征表现出新的改变。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增强。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智力产品,其本身不具有物质形态,传统条件下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书籍、磁带、光盘等。但在网络上,信息资源以字节流的形式存在以讯号的方式传播,知识产权变得虚拟化,使得保护的可行性和针对性难度提升。网络知识产权的虚拟化问题是进行保护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1]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削弱。专有性即除了产权人许可或法律准许,其他人不得拥有或行使此项权利。网络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全世界的繁荣发达,这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矛盾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达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前提,现今网络通信的方式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这些都挑战着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缩短。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的专有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期满后进入公有领域。这种时间限制,给了权利人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以鼓励人们创新,同时避免权利人的绝对垄断以推动社会进步。网上信息的产生和扩散速度极快,信息老化的过程大大加快,知识产权的时效也相应变短。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淡化。地域性是指在没有签订双边互惠协定或国际公约的情况下,一般由某国法律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某项权利只在该国国内生效。而在网络上发表的信息可能被世界各地的人接收和利用,倘若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很难确定该用哪个国家的的法律裁定。因此网络的无国界性淡化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各国知识产权法律正在趋于一体化。
二、常见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一)上传下载和复制引起的侵权问题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作品和社会公共信息。为了给公共信息领域创造更大空间,最常用的手段是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作品或说明某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等12种情况为合理使用。网民可以充分利用该制度对一些信息资源进行下载和复制。但很多时候,网民用P2P软件分享的资源或上传到网盘里的文件是权利人不允许复制的作品,比方未经授权的小说、音乐、电影等。这些侵权行为可能会导致作品的销量下降,损害权利人合法收益。
(二)盗用、剽窃引起的侵权问题
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审核与监督较多,而在网络上兴起的自媒体如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发布消息,很难有效监管。在网上,将他人的成果改头换面或翻译成中文后作为原创作品发表、未经许可或不标注出处就转载等行为十分常见,甚至有些知名网站为了商业利益也会有盗用行为。这些侵权行为数量庞大、涉及地域广泛、证据难保留易删除、隐蔽性强,造成诸多问题,比方侵权行为难探知、侵权主体不明确、法律关系不明了、证据难以获取、权利人难以获得赔偿等。[2]这对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以及管理的措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数据库建设引起的侵权问题
建设信息资源系统是机构和组织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重点建设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参考数据库和源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线索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源数据库则是能够提供原始资料或数据等一次信息的数据库。参考数据库里除了文摘数据库等,不会涉及作品的版权问题。源数据库在内容的收集和提供方面,如果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期内的作品,则必须获得授权。有时候一一取得授权很难满足海量提取的需求,单个组织无法负担那么高昂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可以与同类组织合作实施联合采购,以“共建”的方法达到“共享”的目的。[3]
(四)网站超链接引起的侵权问题
超链接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超链接可以分为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前者在同一网站内跳转,不会产生法律纠纷,后者是不同网站间的链接,容易产生纠纷。外部链接又分为链出和链入。链出如果是从一个网站到另一网站的主页,不存在侵权,但若采用深度链接,绕过被链网站的主页直接到分页,则必须获得许可。链入是用户在设链网站阅读被链网站,点击超链接后显示被链网站的内容 , 但浏览器地址栏仍是设链者的网址,会产生侵权。因为对网站而言域名就是商标,主页地址通常具有显著识别性,不能擅自抹去或弱化。而且,网页的访问量影响网站的受欢迎程度,直接关系到广告赞助的收益。
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有关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对网络知识产权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但并不完善。应该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确定立法的原则和重点,在原有法律基础上进行修订或出台更多新规定。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大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与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接轨
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如前面所述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正在淡化,为了各国更好地展开协作,国际化、一体化是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我国应基于本国国情,吸取国外保护制度的经验,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网络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可以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期限、范围等作出适当调整以符合国际惯例,兼顾市场需求与科技文化的进步,制定适应当下形势的政策。当然,也要考虑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此类保护对象可制定一些特殊的标准和办法。
(三)改进管理的措施,培养专业管理人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产品不计其数,面对如此繁多的对象,需要改进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可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设立集中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协助权利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作为权利人和知识使用者之间的中介,帮助他们取得联系、协调纠纷等。此外,还应培养一些专业的网络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掌握足够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及技能。
(四)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强化保护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网络侵权的形式可谓花样百出,其中不乏各种技术犯罪,所以无论是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还是相关管理机构和部门都应该充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强化保护。例如防火墙技术、防拷贝技术、限定使用次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以防止对版权作品的非法访问、窃取、复制、篡改等。[4]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素质
只靠政府和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的力量来约束网民的行为难免力不从心,应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我国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普遍较为落后,有些人缺乏相关法律概念,有些人虽然对知识产权有所了解但贪图便利放纵自己的行为。要多开展法制宣传,普及相关法律常识,同时进行道德教育,让人们意识到合理合法的利用信息资源不仅是尊重权利人的劳动,也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四、结束语
不重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会打击知识生产者再生产的积极性,对科技、文化、经济等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国家的创造力。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法律、国际化、管理、技术几个方面的联合举措,也有赖于民众意识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群众等多方的努力,形成全民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习惯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单美玉,李彩霞,宋微.浅析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J].现代情报,2013(12).
[2]苏江丽.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从“谷歌事件”说起[J].新闻界,2010(1).
[3]王娜,庄琦.论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
[4]朴英花,王永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纠纷及保护[J].情报科学,2007(3).
责任编辑:何玉付
收稿日期:2015-11-30
作者简介:彭圣清(199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1-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