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意象英译的语境化识解浅析

2016-03-15 23:40朱婵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许渊冲长恨歌译者

朱婵娟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4029)

《长恨歌》意象英译的语境化识解浅析

朱婵娟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4029)

Croft & Cruse提出的语境化识解认为语境对意义具有限定作用,词汇的意义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表现出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同样需要首先通过原作者所创造的语境理解原文本意义,再考虑目的语读者能否通过译文提供的语境获得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一过程即是语境化识解的过程。意象作为诗歌的灵魂,是语言和文化的产物,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别,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意象翻译更是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意象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本文以《长恨歌》为译本浅析语境化识解对意象翻译的解释力。

语境化识解;意象补偿;《长恨歌》英译

一、引言

诗歌的美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意象的美。诗歌离不开意象而独立存在,诗歌情感的表达都隐含在一个个意象之中,要理解诗歌必须要理解意象。意象本身是具体的事物,但它表现的却是抽象的情感,并且同一意象由于作者创造的语境不同,所表达的联想意义也会不同。因此,译者在进行意象翻译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中西方在思维文化语言上的差异,理解原作者所创造的语境,并能在自己的译文中确保译文读者也能得到相对应的语境,从而了解意象的真正意义。纵观意象翻译的研究,大多是从关联理论和文化缺醒角度结合译本进行分析,或者从认知翻译观的角度剖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有涉及到语境方面,但并没有单独系统的阐述,并且这里所说的语境大多就指上下文,并没有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的识解运作。因此,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境化识解的角度,探析意象翻译,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语境化识解

与真值语义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而这种动态变化,正是由识解所得。正如Langacker所说语义就是概念化,语义是由我们结合语境、个人经验以及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所得到的一种概念,是认知的结果。Langacker还说明了导致识解不同的五个方面: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不同的人掌握的百科知识的多少、观察角度的不同以及想突显、表达内容的不同都会影响他们的识解。Croft & Cruse 说过:“单词本没有意义,句子本身也没有意义,意义是通过识解得到的,我们使用语言成分特性当作一部分线索,结合非语言知识,上下文,本身大脑里储存的信息和听话者的想象进行识解。”我们理解文本意义就像和别人交际一样,事先就已经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当我们知道这个文本是关于某一方面后,我们就要调动有关那一方面的背景知识,把词语最初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字典上的意思与语境结合,得到它们在文中真正的意义,这就是语境化识解。语境化识解有四种:语言语境下的识解,身体语境下的识解,社会语境下的识解和已有知识的识解。语言语境包括三个方面:上下文的限定,即时语言语境和语篇类型。上下文限定和即时语言语境主要是指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在字典里的抽象含义,同时也涵盖语法方面的意义,如被动、人称指示、衔接连贯等等。语篇类型即指不同文本类型同样词汇的意义也是有区别的。身体语境是指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会因生活体验的不同而不同。社会语境指文本所处的社会语境也指个人与社会的之间的关系。已有知识指个人所有的背景知识对识解的影响。虽然对语境和翻译补偿的研究并不少,例如李占喜和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分析意象翻译中的缺失,并提出出现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对语境理解的错位,牛会娟和欧阳俊林从动态语境和静态语境分析了翻译需要补偿的原因,并提出了翻译策略。郭黎阳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了高语境词汇的翻译补偿策略。但很少有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境化识解的四个方面探析意象翻译的理据。下面,本文结合《长恨歌》英译,浅析这四个方面在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三、语境化识解与意象翻译

《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诗中最耀眼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这首诗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杨玉环天生丽质善歌舞音乐,唐玄宗对杨贵妃喜爱有加。但正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引发了朝廷的混乱和安史之乱。在马嵬坡下,唐玄宗迫于群臣压力,无奈将杨贵妃赐死。在诗中,白居易使用了大量意象和典故。下面通过分析及比较《长恨歌》多个英译本,探讨意象翻译的语境化识解。

(一) 语言语境下的意象翻译

如上文所述,词汇只有在具体上下文中才有意义。译者在翻译意象的时候,必须首先要了解意象在原文中的意义,然后要考虑这个意象放在目的语的上下文中,是否也能传达出原意,如出现意义的损失,则需要补偿。其实一般情况下,意象翻译都需要补偿,因为中文与英语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中文不注重逻辑关系的显化,这一点在人称指称上面特别明显,尤其在汉诗中表现的更突出,中文古诗文字精炼,注重音律节奏美,会省去主语、连接词等让读者自己推测,其次中文与英文所涉及的文化的不同也导致文化依赖性极高的意象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翻译。例如《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译者首先要明白这里的“汉皇”不是指汉朝的皇帝,而是诗人白居易为了避讳直接评论当朝皇上,借用“汉皇”指代唐玄宗,所以在翻译“汉皇”这个意象时,译者不能直接译成“the emperor of Han dynasty”,许渊冲的译法是省去“汉”不译,先翻成“emperor”,再在后面加注释“Emperor Zong(reigned 725-768) of the Tang Dynasty”,这种补偿方法在语言语境下特别常用。再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句话意思是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之后,晚上在行宫看到月色也让人伤心,下雨天听到铃声也让人断肠。诗人白居易使用了通感的手法,看似是说月光是伤心的颜色,夜晚的铃声是断肠的声音,其实是说唐玄宗的心情。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把这一句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否则目的语读者很难通过上下文体会到这一层的意思。许渊冲将其译为“the moon viewed from his tent shed a soul-searing light; the bells heard in night rain made a heart-rending sound”,译文中的“his tent”和被动语态的用法,都很好的说明这些感受都是来自于唐玄宗,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象的潜在意义就表达清楚了。

(二) 身体语境下的意象翻译

不同的人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也会不同。例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这个意象的翻译,大部分中国读者都能知道“倾国倾城”这个成语是描述极其漂亮的女子,许渊冲将其翻译成“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a peer”,尽管原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在译文中都被迫舍弃了,但至少保证了原文意思的正确传达。再来看Herbert. A. Giles的译法,他把“倾国”译成了“subverter of empires”,意为推翻帝国的人,并且在前文还做了补充说明把汉皇变成了“a slave to beauty”(美人的奴隶),使得译文带有严重的贬义色彩,而原作诗人只是追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并没有谴责的意味在里面。Giles受《长恨歌》所涉及的背景影响,认为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谴责唐玄宗整天沉迷于美色之中不管朝政导致国家陷入危机,这就是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而导致意象翻译补偿的不同。身体语境还包括各种身体感官上体验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不同。例如“温泉水滑洗凝脂”中的“凝脂”,诗人在这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是杨贵妃皮肤的嫩滑,“凝脂”在这里即指皮肤,对温泉水流在嫩滑的皮肤上的触觉的体验决定了该意象翻译的好坏,Giles直接译成了“body”,显然没有完全表现出原作的意思,而许渊冲译成了“creamy skin”并在前面增加了补偿性词语“smoothed”,让读者仿佛都能感觉到如奶油一般润滑的皮肤,杨贵妃的美也跃然纸上。

(三) 社会语境下的意象翻译

文本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语境指参与者所处的语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翻译中,即指原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译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原文作者与译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差别会很大,同时译文读者和译文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同时考虑这几个因素,为了在原作和目的语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必要时必须做出补偿。如《长恨歌》中这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深闺”二字具有很强的社会语境,在中国古代,还未结婚的女孩是不允许出家门,更不允许与除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接触,因此这句话中的“深”显然不是指房子有多“深”。译者要想把这层意思成功地传达给英语读者,首先自己必须了解这一社会语境,其次还要知道其与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最后才能做到正确的补偿。许渊冲把“闺房”译成了“inner chamber”,在“chamber”前加了“inner”,目的是想补偿翻成“chamber”后文化的丢失,加了“inner”至少向目的语读者强调了中国古代未嫁少女不允许出家门这个事实。再如,下面这一段话“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方士”,“碧落”,“黄泉”都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汇,“方士”与“道士”相似,指会法术之人,与西方国家的占卜师有相似之处,因此许渊冲在翻成“sorcerer”后还在前面添加了“Taoist”做了补偿,适当介绍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碧落”这个词来源于道教,意指东方第一层天空,碧霞满天,所以“碧落”也就是“天空”的意思,“黄泉”指死去的人被埋的地方,也就是“地下”,“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意思也就是道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许渊冲在译这一段采取的补偿手段是把“everywhere”加在了“遂教方士殷勤觅”中,这样正好与下文“up to azure vault and down to deepest place”相呼应,弥补了不能完全表达原诗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缺憾。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遇到社会语境下的意象翻译补偿时,译者首先要了解意象的源译,再把意象放在原文的语境中分析它们的实际意义,最后把意象译成目的语,翻译时要注意目的语读者是否能认知到这些社会语境,是否能在这些社会语境下理解翻译后的意象,如出现翻译损失,就要作出补偿。

(四) 已有知识下的意象翻译

已有知识即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它会影响有关这些背景知识的识解。对汉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读者对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的理解以及典故历史掌握的多少。但不同的译者对这些有关中国诗歌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意象翻译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例如这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中的“渔阳鼙鼓”暗指的就是安史之乱,“渔阳”即安禄山起兵反抗的地方,“鼙鼓”原意是军中骑兵用的小鼓,在本诗中指代战争。许渊冲把这两个意象译成了“rebels beat their war drums”并且在文后增加了“rebels”的背景知识,使得译文的意思与原文相似,而Herbert. A. Giles 却把这两个意象译成了“fish-skin war drums”,显然他误解了“渔阳”的意思,这就是由于每个译者储备知识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从而对意象的翻译也会不同,甚至会产生误译。

四、结论

根据以上对意象翻译在四种语境情况下的体现的论述,不难看出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补偿现象在意象翻译中随处可见,它是译者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当由于语言语境、身体语境、社会语境、译者自身素养的影响以及文化的规约限定,翻译必定会出现损失,译者也必须在其他地方作出补偿,从而确保原文语境和译文语境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等。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意象的联想意义也只有放在具体的认知语境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意象翻译与语境息息相关。著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选取它为译本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分别介绍认知语言学中语境化识解的相关观点和意象翻译研究的发展和主要发现,找到语境化识解与意象翻译之间的关系,再用croft & croft 提出的四种语境分析译本,发现语境化识解对意象翻译具有解释力。最后,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补偿策略,例如可以采用增词法使词汇意思更加具体化,增加注释说明文本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涉及语法上的差别也要进行补偿如把指称代词、时间副词、逻辑关系等翻译出来。

[1]Baker,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2]Croft, W & D. 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Herbert.A.Giles.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M]. London: Bernard Quaritch, 1898:202

[4]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b.

[5]董广才,孙永君. 西方翻译理论解读[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郭阳黎. 高语境词汇的翻译补偿——以《红楼梦》翻译为例[J]. 翻译实践,2012,(7):35-36.

[7]李占喜,何自然. 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40-43.

[8]牛会娟,欧阳俊林. 语境与翻译中的转换补偿[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2):87-89.

[9]王筱. 从汉语典籍英译看词义的动态识解——以《聊斋志异》英译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3-124.

[10]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责任编辑:陈君丹

A Primary Analysis of Contextualized Construal in Translation of Images inEverlastingRegret

ZHU Chan-jua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ling 114029, China)

Croft & Cruse proposed the contextualized construal, holding that context constraints meaning and the meaning of words are construed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first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through context constructed by the author, then, consider whether the target reader can obtain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source reader through the context constructed by the target text, which is in fact a process of contextualized construal. As image is the soul of poetry and the product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 translator must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images in specific contex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contextualized construal to the translation of image by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images inthepoetryEverlastingRegretby Bai Juyi.

contextualized construal; translation of images; translation ofEverlastingRegretinto English

2016-06-02

朱婵娟(1993-),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H059

A

1674-344X(2016)10-0118-04

猜你喜欢
许渊冲长恨歌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摔得挺美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长恨歌
——笔画设计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