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悬挂污标语成因分析
——一起情境定义错位的偶发事件

2016-03-15 22:57蒋正和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标语定义校园

蒋正和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女生节悬挂污标语成因分析
——一起情境定义错位的偶发事件

蒋正和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2016年的女生节期间,一些大学校园里悬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等不雅标语,受到许多媒体和公众的指责,一些人直批大学生道德堕落,并因此对大学生素质及大学教育表示担扰。女生节“污标语”主要折射目前浮躁低俗的话语环境,其事件本质上是一起因情境定义错位的偶发事件,并不能说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表达走向污语言和大学生道德的下降。呼吁媒体要做出表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公众对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反叛行为应冷静面对,淡化处理。

污标语;媒介环境;消费社会;情境

2016年的女生节期间,国内许多高校悬挂各种标语表示庆祝,其中一些不雅标语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苍井空是世界的,你们才是我们的”、“我喜欢的姿势你都有”等被传播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批评。当天十一点二十分新浪微博用户@李思磐发布了主题为“反三七过三八”的微博,展示九幅与性有关的女生节标语图片,称这种标语属于“模仿群婚制的集体骚扰”[1],这条微博很快被大量转载和评论。随后,众多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跟进传播,如广州日报新闻客户端称女生节的这些横幅太污了,搜狐在其公众平台发表了《今年的女生节横幅,比拼撩妹儿技巧,太污了》的文章,腾讯还在3月9日的今日话题版块进行专题报道,直批这种标语是性骚扰。一时间,女生节污标语成为网友吐槽的热点。

站在传播学角度,怎么看待这次女生节“污标语”传播事件?该事件为何能够在现实中引起关注,这是一场传播事故还是标志着“污语言”向社会公共场所扩散的新传播现象出现?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污语言

“污”字的流行并引起人们关注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主要指的是网络上特别是各大社区、自媒体里传播的污语言及其承载和传达的污文化。宋少鹏认为其主要特征是“包含性意味的话语表达方式”[2]。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在新华每日电讯中撰文称,网络红人papi酱或是污文化的代表人物,其自制视频中体现了“污文化”的三个重要元素——脏话,性暗示,批判。[3]陈文敏则将“逼、屌、尼玛”、“如何才能睡到宋仲基”等色语与酷语、脏话一起纳入到网络秽语的范畴。[4]从历史纵向观察,即可发现污语言的传播并不是新鲜事物,它与过去所批判的三俗文化特别是低俗文化的内涵是接近的和一脉相承的。有学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低俗代表着本我欲望的迎合”[5],而性正是最重要的本我欲望。2008年,《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一书将低俗化界定为:“低俗化”是指那些尚未达到淫秽色情等级,但又明显带有猥亵、不敬、脏话、有伤风化、庸俗无聊、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下流内容或者公然冒犯社会基本道德水准的广播电视节目”。李占伟认为,所谓“三俗”文化,指的是那些以人们动物性低级需求为基本导向,追求单纯快感、无视人性关怀、性质消极的文化,它有明显的自恋性、消费性、低级性等特征[6]。总体看,污语言及其表现的污文化、低俗作品及其表现的低俗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含有与性相关的粗鄙表达,但是污语言的词义趋向中性化和使用场合熟人化,年轻群体使用较多。本文中,污语言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带有自污或调侃性地传播包含有性暗示或性描述的粗俗文字、言语、图片、动画等信息,属于三俗文化特别是低俗文化的一部分。污标语即是指承载“污语言”的标语。

二、标语为何用污语言——信息环境的影响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针对媒介对人的影响,日本学者藤竹晓在《电视社会学》中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认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语言、观念、价值、生活等信息,可能会转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一种社会现实。那个时候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刚提出“地球村”的预言,而现在媒介真的让地球成为一个“村落”,媒介对人的认知、行为的影响几乎成为一种支配性力量,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媒介的折射。要探究大学生使用污语言的表达方式,必须要考察大学生群体使用的主导信息媒介和媒介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媒介偏向与污语言

媒介环境论认为每种媒介都有自己的传播偏向,其“固有的物质结构和符号形式发挥着规定性的作用,塑造着什么信息被编码和传输”[7]。互联网作为一张各个节点相互连通的网,决定了所有的传播者与传播者之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是连通的。这种物质结构决定了只有符合最多人需求的信息才能够在最多的节点间传播,而有关人们共通的东西——身体感觉知觉的内容——就是应合这种结构要求的信息种类之一,它能够突破不同阶层、地域、职业等群体传播阻碍。同时这种每个节点都是信息发布者的传播特点使得网络容纳了海量信息,什么形式的信息最容易被搜索发现、被传播流传?显然,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短平快的表达结构最获网民青睐,标题党、段子、图片、微视频大行其道。其中有关性暗示的或性直白的内容更是表达的热点。如2016年4月18日,网易在首页上安排一个图片标题:“天后潘晓婷:因胸大遭犯规,成真人秀女神”。点进去里面的报道标题是:“潘晓婷,‘九球天后’的花样人生”。[8]所谓的“胸大犯规”指的是2013年的事,当时潘晓婷在参加女子撞球公开赛,她趴在桌上瞄准击球时因胸部碰球遭到犯规。把胸部碰球说成胸大犯规,即从普通身体部位指向了女性性器官,再把胸大犯规作为报道运动员事业发展历程的标题。这是典型的涉性“污标题”,与之相关的标题以及各种荤段子、性感图片也充斥各类网络社区、网站。如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潘晓婷胸大犯规”,共搜出48 900个结果,分布于搜狐、网易、新浪、酷6视频、爱奇艺、贴吧等各大网站。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指出,媒介是我们头脑中图画的主要来源,决定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015年5月至6月,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对中国29个省份(除港澳台、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以外)的2 240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媒介使用习惯等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几乎每日会接触互联网,超过9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时长超过两小时,84.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媒介对其影响最大。[9]可以说,网络在所有大学生接触的媒介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传播的污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感知、情感、认识和表达。以一则2016年三·七节污标语“春风十里不如睡你”为例,4月13日在百度搜索栏键入这个标语,可以搜出35万个结果,首页十个结果里,前面九个发布时间在2015年,以此标语为名的网络小说更是排在第一个,批评三·七节标语的贴子排在最后一个。这说明此则“污标语”表达内容早就在网上流传,大学生只是模仿网络的表达。

(二)消费文化流行与污语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慢慢步入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显性文化,深刻地影响人的认知、表达和思维。

1.商业广告刺激了污语言的生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文化日渐盛行,每个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促销招贴等各类媒介上都需投入广告,刺激消费者购物欲望。在媒介化生存的时代,公众已很难摆脱广告信息的影响。广告为信息生产机构带来主要资金收益,它对信息的商业生产起支配性作用,广告的基本要求——追求注意力也就成为很多信息的生产逻辑。而性是最富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元素,在商业竞争和利润追逐的驱动下,广告中涉性的污语言日趋增多,不断突破表达禁区。2014年7月,陕西省安康市某4S店发布了一则户外广告,其上半部分是一幅底裤被褪至小腿的女性腿部图片,下半部分写着“7月19日~31日,秀尔7.98万轻松开回家”“享2年0利率0手续费”“她已脱下最后的底裤,干不干,你不干我干”[10]等字样。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性欲是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它从多个方面不可思议地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整个意义领域。一切给人看和给人听的东西,都公然地被谱上性的颤音。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11]137-138

2.身体消费加剧了污语言的烈度,并使其生活化。在消费社会里,企业所有的生产是为了售出,一切物品都是消费品,最终身体也成为消费的对象。当我们翻开杂志,打开电视,会发现很多有关生殖保健、丰胸瘦身等内容的专题、栏目、广告,它们常常使用低俗、挑逗性的语言,鼓动大众关注自身“解放身体”,提高性吸引力。就像鲍德里亚说的,美丽和色情成为身体的两个主导主题,通过“身体的一切具体价值、(能量的、动作的、性的)‘实用价值’向唯一一种功用性‘交换价值’的蜕变”[11]124,实现自身的商品化。性感的美女帅哥在媒介上作为符号被消费,性欲不再是个人身体欲望冲动的个体行为,而是消费行为的普遍指导、产品信息符号的编码原则。美容、保健、运动等产品以健康、美丽、快乐为主题,在各类媒体上传播刺激性欲的信息,其媒介传播频率之高传播范围之广超过了汽车、房子、食品饮料等重要生活产品,甚至偏远的乡镇、居家的小区也有这类广告的发布。这些污广告起初虽遭非议,但不断变换表现花样,其广告内容——关注身体和性始终保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视线内。身体消费以解放身体关爱自我的名义,不断突破现实禁区和文化禁忌,消解污语言在人们心中的抵抗意识,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直致让社会习以为常。

3.消费主义思潮使大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知蒙上“物化”的阴影。随着消费文化在整个社会的传播、流行,对物的占有和消费的欲望弥漫于人的生活。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现实或潜在的消费群体,一直是广告商重点传播对象,所以也无法免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把追求物欲的满足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的精神则越来越丧失主体性,逐渐以客观世界的物的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物’不仅仅指实体的‘物质’,它在本质上还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蕴含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12]。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如何看待、评价他人主要看对方所具有的对自己而言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庆祝女生节时,男生选择贴出“我喜欢的姿势你都有”“春风十里不如睡你”这类的污标语,一方面是受网络污语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以能为我所用来夸奖祝福对方的表达思维,反映大学生的生活长期受消费文化的浸蚀,其社会关系的观念潜意识地表现为物化人际交往,以自我欲望为中心评价他人。

三、污标语为何公开悬挂——情境定义的错位

三·七女生节污标语事件发生后,笔者随机选择近1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污标语反映平淡,多数女生把它看作是“开个玩笑”,并表示在网络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的同学群里也会出现这些污内容。但问男生是否会在校园悬挂污标语的横幅时,大部分表示不会悬挂,这如同在现实中一样,大部分高校女生节标语是温馨美好的。那为什么大部分男大学生在现实表达时选择与网络表达不一样的语言方式呢?而少部分男生则又采取与网络相同的表达方式呢?这就需要考察人们话语表达的行为机制,即人们因何会选择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

(一)情境定义与话语表达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拟剧论”,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如同舞台上的表演,演员会根据不同的舞台设置和观众类别而作不同表演,而人则根据不同的情境定义而作出不同的表现。[13]19-29这里的情境定义指的是人根据场所、时间、在场人等现实情况,而对所处空间里的表现规则、任务、目标以及自身角色、出场人的特点等内容作出的总体主观判断。一般来说,场合是作出判断的最重要客观依据,时间和在场人是次要考虑因素。

如一个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与老师对话会表现得严肃庄重,但在课间与老师说话会表现得比较轻松,如果在校外与老师偶遇讲话可能会更轻松,且内容会偏向生活一块,而此时若家长在现场,讲话的方式和内容可能又变为严肃。当大学生把网络上的同学群与校园的公共场所看作不一样的情境时,也就会分别采用与所定义的情境相适应的表达方式。

正如戈夫曼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靠推论而生活”,[13]3人们在不同的生活时空中的这种主观判断就是一种个人推论,而推论主要依赖个人的生活经验。地点、时间、参与者的客观属性是容易判断的,但这些因素的社会意义是靠社会经验和个人体会的。因而同样的场合,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判断是不一样的,进而会作出不同的应对行为。

面对类似的时空,不同的大学生会因不同的生活经验,而作出不同的推论和情境定义;面对不同的时空,同一个大学生会因自己生活经验的局限,没能辨识其间的不同,进而作出相似的情境定义。

(二)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

对于在校园这个公共场所为女生庆祝节日的男同学来说,区别出不同的情境并作出不同情境定义是作出适当表演的第一步,所有参与者还需要“共同促成一种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它并不意味着在参与者之间对情境定义具有真实的一致,而是说在什么问题上谁的观点暂时最能为人们所共同接受”[13]8。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场合里的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经验作出不同的情境定义,并相应地做出不同的的言行举止,这些差异并不会影响和中断场合里的交流,即使有些表现不适当,引发现场的不和谐,也很难引起这个场合外的人关注。如几个同学给同班女生举办一个庆生会,在这个温馨的场合有人说了一个性暗示的段子,现场可以会有一时的尴尬,但可能很快就过去了。

为何女生节“污标语”会引起社会那么大的反应?表面看大家指责的是内容,但如果这些内容是几个同学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还能引起社会这么多的关注和批评吗?人们不去关注女生庆生会上的性暗示的段子,而去关注女生节“污标语”,显然,这两者的内容是类似的,重要区别是前者属于私人场合,后者属于公共场合。事件引发非议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容不适合场合,即情境定义失当引起事件热议的发生。私人场合易于容纳多个不同的情境定义及其行为表现,因为这个场合类似于舞台表演的后台区域,其表现可以相对自由和多样,场合以外的人对个人后台区域的表现是比较宽容的。而公共场合则类似于舞台表演的前台区域,其表现有着比较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存在一种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公共场所的属性越明确、参与的人数越多、群体类别越多差异越大,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越具体越严格,参与者个体对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影响越小,而“社会中得到承认的价值”就越可能成为该情境的表达规则。高校女生节标语表面上的参与者是男生与女生,但教师、学校管理者也是该情境的参与者,他们承担的社会角色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在他们的情境定义中可能觉得整个社会都在看着他们,这时具体的男生、女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个人主观意识已不能决定“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只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才最能为参与者所共同接受。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虽然各自的生活经验、主观意识不同,但都选择不污的表达方式,正是由于在社会互动中寻求的“临时妥协”,共同认可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

(三)错位的情境定义及其原因

大学生在女生节期间在校园悬挂污标语,主要源于情境定义的错位,将校园公共场所混同于班级小共同体空间,将校园后台区域——学生宿舍、班级网络空间等中的行为无改动地搬到校园前台——校园公共场所进行,混淆了班级私下情境与校园公共情境的巨大区别。

导致情境判断错位的原因是悬挂“污标语”的同学在情境定义的两个环节上没有作出恰当的判断。

1.没有看清情境的客观要素,从而将校园的公共空间混同于网络里班级的公共空间。首先,情境定义是否恰当要看是否弄清情境所处的区域,即“任何受到可感知边界某种程度限定的地方”[13]93。校园公共空间的可感知边界是校园围墙,而其隐形边界则是整个社会,校园作为教育这个公共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属于行政管理区域,通行公共规则,全社会有权利和有义务来关心这里发生的事情。而网络班级里的公共空间的边界是班级群,虽然有集体场所的性质,但也是小群体属性的,总体仍属于私下区域。每个区域的内涵和规则都有自己的区域传统。校园公共空间虽受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但校园师生正式承认的价值还是公开表达要有基本素养注重文明。网络里的班级空间则不同,整个网络的发展只有20余年,其多元包容性的价值是被网民认可的,所以同样的污标语不但在班级微信群里表达不易引起冲突性,即使面向公共网络传播,也不会引发那么大的热议和讨论。其次是学生没有看清看全情境的主要出场人。校园这个公共场合,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甚至是社会大众参与现场。如果学生意识到还有管理者和老师在场观看,他们是否还会如此。笔者曾调查过一个传播污表情包、污语言较多的班级微信群,问该班同学如果他们的父母在这个群里,他们还会传播这样的信息吗?同学们都表示不会。接着又问他们如果有院系领导和老师加入到这个班级群,是否还会传播这些信息?学生表示也不会。很显然,没有认识到校园管理者、老师等是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参与人是很少见的,只可能存在于一些较深沉浸于班级群内部交流的同学的偶然误断,将班级群内传播内容、规则平行搬到校园公共场合。

2.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情境的客观要素对情境的意义,导致没有找到或接受“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看清了情境的客观要素,还需要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它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看到了校园情境的客观要素后,要能意识到这公共空间存在和限定着一种“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校园这个公共场合负责培育人才的重任,其间承载着受主流社会认可的价值观,正是这些价值观念决定了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的范围空间。每个人身处其中要学会妥协、探寻和接受校园公共物理空间的“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其表现要更多地表达受他者期望的“社会化自我”而不是他的“人性化自我”[13]45。同时,要认识到学校管理者、教师等参与者作为社会主流价值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也带着社会的期望和压力,参与到情境的定义中,多角色多群体的加入,进一步限定和具体化了“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这个定义对学生自身的角色以及表现规则、任务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经历过十多年校园生活的大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个“唯一全面的情境定义”并不困难,只需要在学习之余略为关注校园信息和事件,或参加校园活动,有普通的社会化经历即可正常理解。一个学生发生理解上的偏差,只可能源于对校园活动极度不关心不参与,对社会生活极少经历,同时又身处一个内部传播交流非常活跃和偏向后台的班级。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

所以,如果一个班级在内部QQ群或微信群上互动频繁、沟通密切,整体传播表现深度偏向后台区域,有关性的私密信息传播较多,而此时学生没有看清校园情境的客观要素,或没有准确理解这些要素对校园情境的意义,也就没有意识到这个公共性场合对唯一全面情境定义的要求,就会出现将校园这个公共情境等同于班级私下情境的错误情形,从而引发一场公共传播事件。

结语

网络媒介和消费文化共同推动和营造了污内容的信息环境,这个环境是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是污内容习得的土壤和污语言表达思维的塑造者。大学生的污语言表达主要在网络上,身处校园公共空间大部分大学生都能作出适当的情境定义,迎合并体现社会中被正式认可的价值观。“污标语”事件本质上是一起偶发的传播事故,极个别大学生情境定义发生错位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表达走向污语言和大学生道德的下降。

对于青年人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传播“污语言”行为,社会应该如何面对?笔者认为:第一,要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社会化成长,让学生明悉现实与虚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区别和两者不同的行为规则;第二,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要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给他们传播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和场合,让他们参与和融入到主流群体的传播情境中,培养他们合适的传播行为习惯;第三,要冷静面对,淡化处理,不对立,“污语言”传播行为本质上是青少年求新求异、反叛和寻求身份认同的表现,时间是逆反的最好解药,而尖锐批评和对立处理只会强化青少年将“污语言”作为自我独特的一部分;第四,媒体、公众人物在公共空间要树立表率,不以“污语言”作传播噱头,不用低俗方式吸引受众眼球。

[1]李思磐.“反三七过三八”:学校会管女权宣传,但不会管这种模仿群婚制的集体骚扰[EB/OL].(2016-03-07) [2016-04-25]. http://weibo.com/ 1407955112/Dl7Tl7fFZ?refer_flag=1001030103_&type= comment#_rnd1460523813014.

[2]宋少鹏.身份认同与校园节日:高校女生节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2016(2):101.

[3]韩浩月.自我贬损的网络“污文化”来自何处[N].新华每日电讯,2016-07-08(11).

[4]陈文敏.网络秽语的污名化传播及其伦理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2016(6):106.

[5]栾轶玫.解析电视节目低俗化——定义、表象与动因[J].今传媒,2008(6):45.

[6]李占伟.论文艺“三俗”的界定、成因及救赎之途[J].文艺评论,2015(7):67-70.

[7][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

[8]潘晓婷,“九球天后”的花样人生[EB/OL].(2016-04-18)[2016-04-25].http://sports.163.com/pho⁃toview/0AQ50005/141414.html#p=BKRUOPU14FFF0005

[9]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中国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与媒体品牌认知报告[EB/OL]. [2016-04-25]. http://media.china.com.cn/ cmyj/2015-11-08/543134_2.html.

[10]工商机关查处低俗广告案例[EB/OL].[2016-04-25].http://www.cicn.com.cn/zggsb/2016-03/22/cms83655arti⁃cle.shtml.

[1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庞立生,刘举.消费社会的物化处境及其现代性批判[J].理论月刊,2013(6):55.

[13][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A Cause Analysis of Hanging Banners with Vulgar Slogans on Girl’s Day——An Accident of Situation-Defined Error

JIANG Zheng-h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During Girl's Day in 2016,a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on campuses hung banners with slo⁃gans"I would rather have you by my side than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pring sights."and other indecent slo⁃gans,which aroused many media and public criticism,accusing some college students'moral depravity,and therefore expressing concern about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The vulgar slo⁃gans mainly reflects the current impetuous vulgar discourse environment.In essence,the event is an episode caused by the error in the defining situation.This does not mean that express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has be⁃come dirty language and the moral standard has declined.The media is called on to set an example to guide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rrect ideas about communication.The public should be calm and downplay the event,because it is the rebellious psychology that leads to eccentric behavior.

Slogan;media environment;consumer society;situation

G 203

A

1007-6883(2016)05-0079-06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6-05-25

蒋正和(1976-),男,江苏淮阴人,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标语定义校园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最牛标语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