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翔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基于目标管理法的“校中厂”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程云翔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校中厂”正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基于目标管理法,对“校中厂”产学研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目标层,构建了教学、生产和科研的一、二、三级考核指标,以期有助于“校中厂”长期稳定地有效运营,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校中厂;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近年来,“校中厂”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鼓励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绝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建设了自己的“校中厂”。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校中厂”运行效果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够显著。
1.1 “校中厂”的概念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出了“校中厂”的基本思路[1]。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明确提出了“校中厂”的概念[2]。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进一步明确了“校中厂”的组织模式和建设目标[3]。
近年来,“校中厂”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任文杰对“校中厂”所下的定义是:“针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可开展技术服务而建设的实训生产场所。[4]”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结合各类文件对“校中厂”的叙述,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校中厂”进行界定:组织形式为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人员和项目,双方共同管理;建设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主,兼具生产、科研服务功能;基本思路是以实际生产和科研带动教学,学生在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1.2 “校中厂”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但是,由于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异,企业不愿分担人才培养成本,承担技术外泄和客户流失的风险,故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大降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
在当前环境下,“校中厂”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平台。首先,学校提供场地、甚至部分设备等资源,可以更加直观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其次,学校在运行中具有话语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开展技能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体验职业氛围,并在不同岗位间实现轮岗,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最后,“校中厂”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场地,也能为师资队伍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和科研创新平台,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
2.1 研究的缺失性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当前对“校中厂”的研究较多,以“校中厂”为关键词检索到5 00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多以“校中厂”的建设为研究对象,对“校中厂”的运行管理则多是从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校中厂”运行中产学研全方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当前针对“校中厂”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初期阶段,更多的是研究“校中厂”的机制和作用。对于运行的考核评价研究,忽略了“校中厂”生产和科研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2 研究缺失导致的后果
研究的缺失,导致当前许多学校的“校中厂”建设时轰轰烈烈,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一部分“校中厂”因为缺乏监督,要么丧失了教学的核心职能,成为企业牟利的工具;要么过于关注教学职能,企业逐步退出,沦为模拟教学平台,失去了生产的属性;要么教学和生产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的局面。因此,研究构建能够全面涵盖产学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校中厂”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最为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序列比较法、强制比例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级评估法、平衡记分卡和360度考核法等。依据“校中厂”建设和运行特点,建议运用目标管理法实施“校中厂”考核评价。
3.1 目标管理法
德鲁克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内容和步骤是,组织的最高层设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的总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层级,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5]。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用对目标的管理,取代以控制为目的的管理[6]。此方法一方面强调管理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强调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
3.2 目标管理法对“校中厂”考核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3.2.1 “校中厂”建设和运营目标明确且容易量化
首先,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校中厂”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其教学、生产和科研服务目标明确。其次,由于多年来实施的示范建设、教学评估等改革项目的推动,产学研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已较为成熟,便于量化。因此“校中厂”的考核适于采取目标管理法。
3.2.2 “校中厂”的建设和运营者具有较强主动性
目标管理法以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取代强制管理[7]。也就是说,目标管理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组织自上到下目标一致,且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大多数“校中厂”的建设和运行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落实产学研工作。由于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动力,且“校中厂”项目都是学校主动申请的,因此“校中厂”的建设和运营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3.3 “校中厂”的职能分析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校中厂”应具备产、学、研3个层面的职能。
3.3.1 教学是核心
教育部在多份文件中均强调“校中厂”是实践教学基地,用于推进教学改革。因此,无论“校中厂”采取何种模式建设和运营,都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职能必然成为“校中厂”的核心职能。
3.3.2 生产是基础
“校中厂”有别于实训室,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生产。只有在企业生产环境下,才能营造职业氛围,学生才能够通过参与生产性项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此外“校中厂”通过生产,可以实现造血功能,为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为企业提供预期的利润空间,进而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和“校中厂”的良性运转。也就是说,如果“校中厂”不具备生产能力,核心教学职能就失去了意义,其生产能力不强,校企合作就难以维持,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生产是“校中厂”的基础职能。
3.3.3 科研服务是延伸
“校中厂”凭借先进的设备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优质平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可以有效促进横向或纵向课题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科研服务水平。科研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提升“校中厂”的经营水平,提高“校中厂”的经济收益。因此,科研服务是“校中厂”的延伸职能。
3.4 “校中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校中厂”以产学研为特征,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必须围绕产学研实施来进行,构建教学、生产、科研服务3个一级考核指标。在高职教育层次上,“校中厂”必须坚持教学是核心、生产是基础、科研服务是延伸的基本思路,对3个一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教学指标比重最大,建议权重为60%;生产指标其次,建议权重为30%;科研服务权重最低,建议为10%。
3.4.1 教学指标的二、三级考核指标设计
按照教育部关于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思路,可以把一级教学指标细化为教学资源、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果3个二级指标。教学资源可以分解为实训室设备完好率、实训教学文本完整率和生均教学资源3个三级指标;资源利用率可以分解为课时数、学生实训人数2个三级指标;教学效果可以分解为学生实训成果数量、毕业生就业相关度2个三级指标。
3.4.2 生产指标的二、三级考核指标设计
对“校中厂”生产指标进行考核时,主要依据企业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包括企业经济实力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评估和企业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评估3个方面[8]。“校中厂”建设规模以教学为主要依据,而不以生产为主要依据,且绝大多数学校不允许“校中厂”采取负债经营。因此,对“校中厂”生产指标的分解应做调整,只设置“财务效益”和“经营管理”2个二级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议分解为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2个三级指标;经营管理指标建议分解为销售额、销售额增长率和利润率3个三级指标。
3.4.3 科研服务指标的二、三级考核指标设计
“校中厂”的科研服务考核指标可以参照科研机构综合产出的考核指标来设计。科研机构综合产出指标包括鉴定成果、论著、获奖、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5个方面[9]。鉴于后2个指标在前面的教学指标中已经体现,考虑到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职能,建议科研服务指标分解为2个二级指标,即科研和社会培训。建议将科研指标分解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论著、专利和获奖5个三级指标;将社会培训分解为有偿培训、无偿培训和技能证书考核3个三级指标。
3.5 “校中厂”考核评价实施建议
3.5.1 “校中厂”参与者共同协商确定考核标准
基于目前“校中厂”参与者较多,各自的诉求和利益出发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确定考核评价的具体等级时,必须充分沟通,达成一个共同认可的评价等级标准。
3.5.2 考核标准需差别化和动态化
目标管理试图将管理的重点从寻找弱点转移到绩效分析上来[10]。在职业院校中,由于专业特点不同、专业定位不同、在校生规模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等原因,使得“校中厂”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考核标准的设定上需采取差别化设置,并在上一考核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评价标准,促使每个“校中厂”都能够在自身基础上不断良性发展。
3.5.3 以学年为考核期限
目标管理要求设定考核周期。教学多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生产和科研服务则是以自然年为周期。对于兼顾产学研的“校中厂”来说,设定合理的考核周期非常重要。在当前教学周期难以调整的情况下,建议按照学年周期开展“校中厂”的考核评价,以寒假作为分界点,寒假内产生的生产和科研服务成果作为下一周期的考核业绩。
“校中厂”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对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运用目标管理法,构建基于产学研的全方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校中厂”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6-03-20].http://www.dyxy.net/jw c/pr ivate/rcpg/jybgyqmtggdiyjyjxzldrgyj.htm.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6-03-20].http: //www.moe.edu.e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876 /20100/93891/htm l.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技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6-03-20].http:// www.edu.cn/zong_he_801/20111020/t20111020_696513. shtm l.
[4]任文杰.高职院校“校中厂”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平顶山工业专业技术学院“实训工厂”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46-49.
[5]王晓琪.企业计划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6]李恒全,仇向洋.基于目标责任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9):83-84.
[7]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1-22.
[8]唐广.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统计与决策,2006(5):148-149.
[9]胡宝民,王丽丽,祝惠青.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评价指标及有效性评估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2000(5):55-56.
[10]许一.目标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9):1-7.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719.21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25
2016-03-2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软科学项目:高职“校中厂”运行研究与实践(2015RKXA002)。
程云翔(1978-),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和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