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厌学问题探析

2016-03-15 20:52:23倪凤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布迪厄学风场域

倪凤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厌学问题探析

倪凤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在文化资本的支配下,中高职学校场域按照自身的规则运行。在中高职学校场域内,除关系失衡、资本匮乏、规则游离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外,影响因素还有学生自身、学校场域、学校场域外的诱惑等。布迪厄场域理论可为中高职学生的厌学顽疾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在结合场域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如职业院校应积极创造适合中高职学生的场域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化解自卑心理;科学疏导、管控网络和手机的影响,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等。

布迪厄场域理论;职业院校学生;厌学情绪;学校场域;场域环境

0 引言

随着生源危机时代的到来,中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厌学成为中高职学生的顽疾。中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问题非常严峻,如何优化学风建设,也是多年来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有关厌学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者调查了各阶段学生的厌学现状,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但雷同、类似的较多,有新意的较少;研究者们提出的解决对策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站在学生角度提出对策的较少,实施起来较有难度。针对中高职学生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指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比普通本科学生更为严重。如高明调查后认为,高职生的厌学情绪明显高于本科生,中职生厌学情绪高于高职生[1];张宏、唐敏娟等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发现,只有21.2%的高职生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77.8%的学生用课余时间上网看电视、小说等[2]。当前,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也对中高职学校学风建设产生了巨大冲击,很多学生即使上课也“机不离手”,学风建设问题更为棘手,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中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角度解释当前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问题,以期对解决此问题有所帮助。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的社会学大师,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思想和著作在学术界很受重视[3],“场域”(field)理论是其代表性理论。该理论可以“用作分析具体问题的工具”,可能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启发[4]。

1 场域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院校元素

布迪厄认为,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许多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用它来解读[4]。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能理解为有一定边界的领地或区域,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生机的、有潜力和矛盾存在的领域[3]。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部门,充盈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其特殊的构型[4]。职业技术教育场域相对于普通中学、大学来说有其鲜明的构型特点。在场域视角下,职业院校中各元素可解读如下:

1.1 教师

在学校场域中,教师是主宰者,肩负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责任,集知识、技能、权威于一身,掌握着学生学习成绩、评优、利益分配等权力,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具有很高的话语权。

1.2学生

学生是学校场域的主体。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而言,中高职学生大部分是知识性学习的挫败者,这类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较差,虽然也想好好学习,但是内心却有伤痕累累,充满挫败感和自卑感。

1.3 资本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四种,即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3]。对于学校场域来说,这些资本都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最有影响力的应是文化资本[4]。文化资本是指“先前的文化背景、知识、性格倾向与技能,此外,还包括其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对书籍、音乐和美术作品等的品味等”[5]。场域内充满了竞争,资本不仅是个体竞争的目标,同时也是竞争的手段[6]。文化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个体的行动逻辑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场域位置[4]。在职业院校中,学生还要参与技术技能方面的竞争。

1.4 场域中的游戏法则

布迪厄认为,每个场域都可以看作一个拥有特定游戏法则的游戏空间。场域中存在着不断冲撞、竞争的各种力量,使场域充满活力,也使游戏者感觉到压力。分数(排名)是中小学学校场域的游戏筹码和动力机制,个体拥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就拥有了较大的筹码。游戏筹码的单一化、唯分数化使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场域的挫败者,而这些挫败者成为技能技术教育的主要受体。职业教育场域的游戏筹码具有多样性,在职业院校场域中,分数排名作为游戏筹码仍然适用,但是,筹码不再单一化,技术、技能、能力、人际关系等资本也成为学生间竞争的筹码。

概言之,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了学校场域的主体,在文化资本的支配下,分数(或排名)是学生在场域中生存的重要游戏筹码[4],学生们自愿遵循游戏规则进行力量的比拼和资源的争夺。不过,在职业院校,游戏筹码不再单一化,教师虽然掌握着学校场域的话语权,但相对于中学来说已经有所弱化,规则隐藏于学生心中,被学生所认同,并达成共识。在不断的力量争斗、位置争夺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仍然未摆脱过往学习挫败的阴影,延续着厌学的情绪。

2 场域理论视域下中高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王萍认为,在学校场域内,与老师的关系失衡、文化资本(知识与成绩等)缺陷、游离于学校的规则或纪律之外等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4]。董奇认为,当前有些职校生的厌学是“结构性厌学”,而非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厌学[7]。结构性厌学是指“职校学生的厌学是选择性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他们可能并不厌学,甚至学习热情高涨”[7]。比如,很多职校学生虽然对知识性学习比较厌学,但在实训场所却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专注于实验或实训,对理论课和实践课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作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厌学不同于普通中学和大学,除以上因素外,还受学生本身、学校场域、学校场域外的诱惑等多种因素影响。

2.1 学生本身的因素

第一,以往学校场域内的挫败体验导致的自卑心理和不良学习习惯。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场域内,考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分数决定着学生的成败、尊严和地位,而高考分数则成为考取大学的唯一筹码。知识性学习、题海战术束缚着部分孩子的天性,压抑着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打击着他们的自信,使其成为一无是处的挫败者。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早就饱尝了在这种“智育至上、被动式学习”中的落后与失败之苦。这种挫败感使其产生了严重的习得性无助感,使学生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笨蛋、是个失败者,从而更加颓废消沉。

第二,当前学校场域内的迷茫和不适应。迷茫感主要表现为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会自我约束、不会有效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作者随机调查了黄河水院的300名学生,结果显示,70%学生觉得大学生活迷茫、不充实,不知未来会怎么样;75%的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觉得不清楚,只有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或者继续升学诸如此类的简单目标;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总体目标;8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阶段目标、短期目标,只是将目标简单定位于拿到毕业证、找到工作。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大区别,课余时间很多。面对大把的空余时间,相当多的学生目标缺失,没有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的变化,没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懈怠,时间管理能力差,生活过于松散。

第三,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学校和教师自然深知所设专业的用途和意义,但是在学生的视域下未必如此。作者随机调查了黄河水院的300名学生,结果显示,4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选择这个专业是亲友的决定,或者是被调剂过来的。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懒得撞,上课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更不愿意深入钻研本专业,了解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也说不清楚喜欢什么专业,人生毫无规划。

第四,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匮乏。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无用,觉得上完大学还不一定比普通打工者强,上学没什么意义,不如早点去打工。

2.2 学校场域的因素

2.2.1 严进宽出的高校环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压力

为提高就业率和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教育部将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硬挂钩,专业设置、经费核拨等也受到就业率的影响[8],这样做目的是非常合理的。不过,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就业率息息相关,就业率就是生命线,而学校为了就业率往往会先保证毕业率,从而导致许多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考试容易过关。这与国外宽进严出的做法形成极大反差,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2.2.2 学校学风差,受同伴影响较大

学风、教风、校风是学校场域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校园文化往往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化作用。相反,“三风”不良也会使学生滋生学习松懈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同班级、同宿舍的学生学习都很努力,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产生紧迫感;如果同宿舍的学生天天打游戏、上网、看电影,身边的同学也会深受影响。而职业院校的学风一般较差,宿舍内学生上网玩的多,学习的少。

2.2.3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面对日益下降的生源状况,部分教师仍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针对学生现状进行教学改革。致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深或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学习积极性不高。

2.2.4 任课教师沿袭普通本科生管理理念,疏于课堂考勤和管理

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博士和硕士,一般仍沿用自己就读过的综合性大学的管理模式,不习惯上课点名考勤,也不太注重执行课堂纪律。他们总觉得备好课、讲好课就已经尽到了本分,学生听不听、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甚至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玩手机、睡觉,他们也不加以规劝和约束。

2.3 校外场域的诱惑——网络、手机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网络变得无处不在。而网络既给学生带来了信息和便利,也对其造成不小的诱惑和不利影响[9]。而职业院校学生自控力略差、学习习惯欠佳,很容易被网络上到处充斥的色情文化、暴力文化、低俗文化以及各种虚假信息等迷惑,从而进一步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3 化解职业院校学生厌学心理的策略

3.1 创造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场域环境

第一,积极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主动转变管理模式,使场域内资本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就学校场域而言,学生的挫败体验不仅使学生痛苦,也会影响教育质量。为此,学校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挫败感,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场域生存环境。以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评价标准单一化——成绩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胜败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大部分成绩为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往往感到挫败。职业学校脱离了高考的紧箍咒,不应再延续应试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更有优势创造多样性的场域环境,以吸引所有主体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在资本多样性方面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按照知识、技能等多维化目标设定学生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发挥、挖掘自身优势和兴趣点,在技术技能方面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可能性。如,多举行技术技能竞赛,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创业团队等,提高文体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职业院校还应灵活构思培养方式,如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场域的动态性,进而提高职业院校的生存活力。

第二,科学对待就业率,严肃考风考纪,重视学风建设,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虽然国家采用就业率来考核高校工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高校学生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仍然有很多不科学之处,甚至水分很大,如何对待这个指挥棒,是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新审视的问题[8]。另外,学校要严肃考风考纪,重视学风建设,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开展学风教育。只有使学生意识到不努力付出是很难拿到毕业证的,学生才会认真对待学习,进而改善学风。

第三,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强化课堂纪律管理。针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教师应从多方面找原因,调查学生的听课感受,仔细审查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是否需要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应尽量灵活,不宜一味灌输,教学内容应尽量实用、有趣。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方式,把期末考试分散到几次实训、实践课程、作业和作品的评价上,以适应学生不善于知识性学习的特点。教师们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善于维护课堂纪律,加强考勤,改变不屑于、不敢于进行课堂管理的思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3.2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化解自卑心理

第一,科学分析学生自身性格、爱好、能力特点,指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进行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学习无目标、不喜欢本专业的情况,需要对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科学分析学生个体的性格、爱好、价值观和能力特点等,综合考虑人生规划,树立学习目标,重新调整专业或者辅修第二专业。学习目标既要长远,又要具体化、阶段化,这样才能既起到导向作用,又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

第二,帮助学生化解自卑心理,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化解学生的自卑心理,也需要多方面入手。埃利斯的ABC理论认为,对人的情绪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信念、评价和解释。自卑的学生往往会将自己某一次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笨”、“能力不行”等绝对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而很少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时间投入等方面找原因。因此,化解学生的自卑心理,措施之一是需要学生自己改变先前的不合理归因模式,消除不合理信念,多做自我激励。措施之二是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期望。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人在社会上建立的,能与个体分担困难、分享快乐的人组成的整体,通常由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组成。大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家长如果多采用支持、鼓励、肯定的方式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就会受到积极的自我肯定,从而会更加自信、乐观,从而改变以往的自卑心理。特别严重的自卑心理,也可求助心理咨询机构来帮助化解。

3.3 科学疏导、管控网络与手机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全杜绝学生上网已经不可能,只能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控。建议在教室内实施网络屏蔽或有限开放,网络设定密码,由教师掌握开放权。另外,为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95后学生的特点,建设网络教学空间、微课等,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交作业,在网上提问题,在网上与教师互动。学校定期评选出师生互动多、建设得好的教学空间,并予以嘉奖。学校可以举办讲座,指导大学生了解网络的学习功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公开课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听取全国各地名家、名师的精彩讲座。

4 结语

通过场域理论的分析,可以明晰中高职学生和中高职院校场域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在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背景下为解决中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提供思路,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生存活力。

[1]高明.高职学生厌学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6):32-36.

[2]张宏,唐敏娟,代春艳.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分析及建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4(7):48-50.

[3]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2002(2):55-60.

[4]王萍.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导刊,2013(10):45-49.

[5]谭光鼎,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8-310.

[6]王晓,童志坚.布迪厄场域一资本理论视域下的广东高校德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67-64.

[7]董奇.破解职校学生厌学难题[J].教育与职业,2012(4):74-75.

[8]陈万颖.高校就业率统计方法五花八门[EB/OL].[2016-02-15].http://new s.sina.com.cn/c/2008-01-10/091114 710282.shtm l.

[9]梁玉珍.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66-68.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442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23

2016-03-21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黄河水院教风学风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2013QNKY012)。

倪凤琨(1978-),女,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布迪厄学风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幼儿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大学生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