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修正现象的顺应性分析

2016-03-15 20:13:09蒋永久
关键词:顺应性会话修正

蒋永久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会话修正现象的顺应性分析

蒋永久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会话交际不是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的,我们在言语交际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阻碍。为了扫清障碍,成功实现交际意图,修正机制似乎是唯一切实有效的手段。修正策略的做出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变异性和协商性,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顺应语境相关因素的结果。

会话修正;顺应论;语境相关因素

关于修正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Sacks等首先对自然语言中的修正机制展开探讨和分析。[1]他们指出,自然会话中修正现象的使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认为利用修正不仅可以解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阻碍,而且同时又受制于语轮的变化,体现了对语轮的顺应。他们对修正的探讨可以看作展开修正学术研究的首次尝试。之后,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在《语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会话中自我修正优先性的论文,[2]这标志着对修正现象展开系统研究的开始。

综观修正现象的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对修正自身的研究,如对修正的类型和结构[2-4]、修正的位置[5]、修正的功能[6]等的研究;二是对修正现象的跨学科研究,如对修正与社会语言学[7]、修正与二语习得[8-12]、修正与计算机语言学[13-14]、修正与心理语言学[15-17]、修正与认知语言学[18]及修正与语用学[19]等。它们无论是从范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丰富和拓展了修正的研究,为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修正机制在会话中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并利用修正策略来成功实现言语交际。沈蔚认为,会话交际的复杂性使得有关言语交际的研究应该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展开。比如,她以误交际为例,指出产生误交际的根源多是语用性的,而非语言结构本身。[20]因此,修正机制作为一种排除会话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或阻碍使得交际过程顺利进行的语言策略,对它的研究可以从语用的视角展开。另外,魏兴顺、高雅丽指出,“对于话语修正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不过Verschueren顺应论[21]倒是能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22]。于国栋、王亚峰从百科知识问题、语言问题及语用问题三个视角展开对修正机制的顺应性分析。[23]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启示,可以建构语言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对会话中的修正机制展开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而且,现有文献表明,关于修正类型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比如许多研究关注于自我启动的自我修正和他人启动的自我修正,而牵涉其他类型的研究却鲜有涉及。[24]这就使得本文的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从修正的六种类型着手,试图通过顺应性视角对修正机制的运用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顺应理论的简要概述

1987年,比利时的语言学家Verschueren发表的题为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的论文,首次提出语言顺应论的概念,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语言的使用。1999年,他出版了题为Understanding Pragmatics的语用学专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的顺应理论。[21]根据Verschueren的理论[21],语言的使用可以被看作一种行为,然而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行动,因为这种行为带上了一些社会特征。换句话说,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Verschueren声称牵涉语言使用的研究和分析应该综合考虑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并且将这些语言现象和其他语言行为联系起来。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用学本质上具有跨学科性,因为和其他传统的语言学学科(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相比,语用学没有具体的分析单位,而缺少鲜明的研究对象使得它又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二语习得、心理学、社会学等)。[21]交际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结构和语言策略选择的过程。我们能够正确、有效选取适当语言结构和语言策略实现言语交际的原因在于语言的三个核心特征: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协商性指选择的做出不是机械地按照形式—功能的关系进行,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与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能够使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选项中做出灵活有效的选择,从而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25-26]需要指出的是,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个特征在语言使用中是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变异性和协商性构成顺应性的内容,顺应性构成变异性和协商性的目的。[27]

二、修正策略的选择与顺应性的功能解读

根据顺应论,会话应对中修正机制的产生和运作体现了交际者的语言顺应策略。伴随交际的进行,参与会话交际的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带有各种交际需求,这些交际需求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境需求和基本需求,而特定交际语境中语境需求的实现牵涉礼貌原则(如面子)。Brown和Levinson[28-29]指出,面子涉及交际双方的两种需要:积极面子需要和消极面子需要。任何时候当我们在会话活动中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阻碍而诉诸修正机制时,我们就会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特定的语境需求。一旦会话参与者的语境需求表征出来,我们就面临着应对交际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语境需求和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或冲突问题。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两类:说话人在特定交际语境中的语境需求和自身的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或冲突,说话人的语境需求和听话人的语境需求及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或冲突。[30]至于在实际会话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语境需求,则要看我们在应对出现的交际问题或阻碍时采取了什么样的修正机制,而我们选择和使用什么类型的修正机制又取决于交际产生的具体特定语境。何自然指出,语境可以确定当前交际阶段中各种交际需求的组成情况,可以决定各类需求作用下的应对属性。[30]其实,除去以上两点,语境的作用还表现在影响会话参与者对修正机制的选择上。会话参与者是否诉诸修正机制及采取什么类别的修正机制取决于他或她对当前交际语境的认识和顺应情况。如果说话人的语境需求与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听话人的语境需求及基本需求和谐、一致,那么修正机制的做出是为了顺应会话参与者参与会话活动的交际目的,从而保证交际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说话人的语境需求与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听话人的语境需求及基本需求发生冲突,那么修正机制的做出则反映了会话参与者对会话活动中各种心理世界中心理诉求的顺应,如淡化交际意图的强加倾向,缓解对方的面子威胁等,表现了修正机制在使用过程中的协商性、顺应性和变异性。另外,会话语境中交际冲突能否解决意味着说话人的语境需求能否实现,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在应对交际问题或阻碍时,使用修正机制的过程和内容是符合顺应论需要的。

三、会话修正机制的顺应性阐释

根据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的相关理论,会话中修正策略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自我诱发的自我修正;他人诱发的自我修正;自我诱发的他人修正;他人诱发的他人修正;自我诱发的零(failure)修正;他人诱发的零修正。[31]基于以上信息可知,会话中修正机制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再分成两类:实施修正和放弃修正。根据顺应论,特定语境中任何修正机制的选取都反映了言语交际者顺应特定语境需求的策略,是其有意识地对交际过程和交际目的做出顺应的结果。此外,根据顺应论,会话中的各种需求,如语境需求、交际的目的等都是交际语境构成要素——心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种修正策略的做出反映了语言使用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性。

(一)顺应言语交际者的心理需求

会话中,言语交际者会关注所有会话参与者(包括听话人和参与交际活动的第三者或第三方)的面子需求,不管是积极面子(positivefacewants)还是消极面子(negativefacewants)。为了解决自身语境需求与交际对方面子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在会话应对中通常会对某些言语行为做出修正,从而顺应对方的面子需求,以此来实现成功的会话交际。请看例1:

例1于和伟:我跟我老婆是92年认识的。

戴军:她是做什么的?

于和伟:她是我们当地的……我在抚顺市话剧团吗,她在抚顺市歌舞团,哎,当时她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

李静:漂亮吧?

于和伟:呃……(迟疑),(点头)挺漂亮的(笑)。*②参见http://tv.sohu.com/20120306/n336785978.shtml.

在例1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展开一段关于嘉宾的太太的谈论。主持人戴军先询问了嘉宾于和伟的太太的工作,当听到于和伟说出自己太太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时,主持人李静想象他的太太肯定美丽,于是向于和伟抛出了自己的推断“(她)漂亮吧?”一开始,出于谦虚,嘉宾于和伟先是迟疑“呃”了一下,这是对主持人话语的怀疑,但是很快他便意识到自身的语境需求和主持人面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很快对自己的话语做出修正,认可、肯定了主持人对他太太美貌的推断,缓解了自己的语境需求与对方正面面子这一基本需求之间的冲突,并且因此顺应了交际者的心理诉求,为成功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另外,除了对交际参与者积极面子需求的顺应,嘉宾自我诱发的自我修正策略的使用也体现了他在会话中的合作意识需求。通过修正自己的话语,于和伟向主持人提供更多的关于他太太美貌的信息:先是点头表示对主持人推断的肯定,然后笑着说“挺漂亮的”。这是他有意识地对合作原则中质准则的遵守。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关于体现会话合作原则的修正策略的例子:

例2李静:你旁边除了太太这个幸福的女人,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呃……(迟疑),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啊?

于和伟:(笑)还有另外一个女人……

(观众笑)

李静:就是他的女儿啊。②

例2这个短会话同样是围绕嘉宾于和伟的老婆展开的。在分析这个会话之前,需要对相关的背景信息做一点介绍。因为拍戏的缘故,于和伟被爆料和另外一个影视剧明星有绯闻,一时间这一爆料成为大众媒体争相跟踪传播、报道的热点。因此,当主持人李静询问于和伟“你旁边除了太太这个幸福的女人,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呃……(迟疑),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啊?”这句话时,说话人的话语里似乎就多了一层字面意思之外的意思,或许是在确认,或许是向嘉宾暗示什么,至少从嘉宾于和伟的反应来看是这样的。为了遵循合作原则,避免尴尬的情况出现,嘉宾于和伟采取重复主持人话语的策略来应对主持人的询问,看似重复的回答实则是对主持人的启示,而且主持人也很快意识到自己言语的不恰当,并且立即对自己的话语做出修正,指明她所说的另外一个幸福的女人是指嘉宾的女儿。这一修正策略的做出反映了主持人对会话中合作意识的遵守,同时也很好地缓解了自己语境需求和对方正面面子需求之间的冲突。

(二)顺应言语交际者的交际目的

在综艺采访类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往往带有特别明显的目的性。具体地说,就是主持人会有目的性地借助于各种语言结构或语言策略来强调或凸显被采访嘉宾的优秀人格魅力或特殊人生经历,从而达到使受众(或观众)追崇的目的。因此,综艺类节目中的会话过程自然涉及各种需求的碰撞。为了解决会话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实现会话参与者各种交际目的的诉求,修正机制的产生和运作就显得理所应当且非常有必要了。具体请看例3:

例3汪涵:说到前辈,你们两个谁出道早一点?

张智霖:她。

汪涵:她是你的?

张智霖:前辈呀。

其他人:师姐呀。

张智霖:师姐,谢谢。*参见http://tv.sohu.com/20131213/n391776990.shtml.

张智霖是中国香港著名演员,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1990年香港小姐冠军袁咏仪的丈夫。作为最上镜的香港小姐,袁咏仪曾经是很多粉丝心目中的女神。虽然同为著名影星,但是张智霖出道的时间却比袁咏仪晚。那么张智霖凭借什么特别的人格魅力能把袁咏仪(他的师姐)娶回家呢?这肯定是众多观众十分关心且感兴趣的话题。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主持人和被采访嘉宾牵涉到这一会话主题的交际目的。为了实现言语交际者这一交际目的的需求,主持人采用询问—回答的语言结构和策略来强调和凸显被采访嘉宾的人格魅力。在会话中,主持人试图给出启示,从而借助嘉宾的口说出观众期待的答案。因此,这一会话中牵涉的交际目的来自三个方面:主持人的交际目的、嘉宾的交际目的和观众的交际目的。为了协调这三方面的交际目的,满足这三方面的目的需求,会话参与者需要有意识地对语言的结构或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或修正。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张智霖应对主持人的询问回答出“前辈呀”时,其他主持人立马做出修正,指出是“师姐呀”的原因。因为姐弟恋在今天的社会特别流行,所以观众更加期待和希望得到的答案是男嘉宾成功“弟追姐”,同时这也是主持人和嘉宾希望通过会话达到的交际目的。从这一点来说,会话中交际参与者的各种目的需求是一致的、和谐的。修正策略的使用是对这个一致性交际目的的有意识顺应。

另外,用“师姐”修正“前辈”体现了对交际参与者社交世界的顺应。“师姐”和“师弟”相对,二者在社交世界中的权势、地位关系是平等一致的;“前辈”和“晚辈”相对,二者在社交世界中的权势、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用“师姐”来修正“前辈”反映了会话参与者对社交世界中社交规约的顺应。

(三)顺应社交世界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应该顺应各种各样的社交因素,包括社交场景、权势、地位、关系等。

例4汪涵:张智霖不用讲了,男神,出道现在多少年?

张智霖:男神——经病吗?!

汪涵:没有。

其他人:没病,没病。

欧弟:你谦虚了,你是男神,经病是我们。*参见http://tv.sohu.com/20131213/n391776990.shtml.

在例4的会话中,张智霖“男神——经病吗?!”的使用引起了一系列的会话修正,修正机制的做出顺应了交际参与者的社交世界。张智霖作为被采访的嘉宾,为了顺应社交的场所会习惯性选择和使用更加谦逊的语词来贬损自己,然而主持人的语言策略正好相反,他们会选择一些表示赞誉或夸奖的语言结构来表达对嘉宾的崇拜和喜欢,从而达到对当前社交语境的顺应。因此,在会话中,言语交际者的交际需求势必和对方的语境需求发生碰撞,并且产生冲突。正如例4所示,当张智霖的交际需求和主持人的语境需求发生冲突时,主持人采取了一系列的修正机制来缓和或消除这种冲突,从而达到顺应双方社交世界的目的。

当然,在现实会话中,我们也会因为遵循某些社会规约或尊重交际对方的面子需求而放弃对会话的修正(包括自我诱发的零修正和他人诱发的零修正)。以修正类别中的他人诱发的零修正为例,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会话参与者的权势、身份和地位存在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比如,当一个权势、身份和地位比较高的老师在课堂上因为口误或其他原因产生言语错误时,学生往往不会立马对它进行修正,因为顾忌老师的积极面子需求,他们会倾向于利用具体语境来推测老师可能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不管这种推测是真还是假。放弃对会话的修正是会话参与者有意识地协调、缓和自身语境需求和会话对方面子需求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是说话人有意识地顺应交际双方社交语境的结果。由此可见,实际会话中的修正现象具有明显的协商性,并且牵涉具体修正机制的选择时,修正现象也体现出了语言使用的变异性。

四、结语

修正作为一种修补机制或策略贯穿会话交际的全过程。为了成功实现特定语境的交际目的和取得特定的交际效果,我们必须协调会话中交际参与者的各种语境需求和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修正的产生和运作涉及一系列的选择、协商和顺应的过程。为了顺应交际过程的发展,修正策略的使用试图加强或缓和会话过程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1]SACKSH,SCHEGLOFFEA,JEFFERSONG.Asimplestsystematicsfortheorganizationofturn-takingin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4): 696-735.

[2]SCHEGLOFFEA,JEFFERSONG,SACKSH.Thepreferenceforself-correctionintheorganizationofrepairinconversation[J].Language,1977(53):361-38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李悦娥.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J].外国语,1996(5): 39-44.

[5]SCHEGLOFFE.When"others"initiaterepair[J].AppliedLinguistics,2000(2): 205-43.

[6]SCHEGLOFFEA.Therelevanceofrepairtosyntaxforconversation[M]//SUDNOWD.DiscourseandSyntax.NewYork:AcademicPress,1979.

[7]MILROYL.Comprehensionandcontext:successfulcommunicationandcommunicativebreakdown[M]//TRUDGILLP.AppliedSociolinguistics.London:AcademicPress,1984.

[8]GASKELLW.Correctioninnativespeaker-non-nativespeakerconversations[M]//FREEMANDL.Discourseanalysisinsecondlanguageresearch.Rowley,Mass:NewburyHouse,1980.[9]KASPERG.Repair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studies[J].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85(2):200-215.

[10]NORRICKNR.Ontheorganizationofcorrectiveexchangesinconversation[J].JournalofPragmatics,1991(16): 59-83.

[11]赵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正片段研究[J].现代外语,2004(4): 402-409.

[12]王晓燕.会话偏误修补模式与特征研究——以PETS口试为研究个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42-46.

[13]HINDLED.Deterministicparsingofsyntacticnon-fluencies[J].ProceedingsoftheAssociationofComputationalLinguistics,1983(1):173-184.

[14]HEEMANP,ALLENJ.Detectingandcorrectingspeechrepairs[J].ProceedingsoftheAssociationofComputationalLinguistics,1994(3):295-302.

[15]MACLAYH,OSGOODC.HesitationphenomenonisspontaneousEnglishspeech[J].Word,1959(15): 19-44.

[16]LEVELTW.Monitoringandself-repairinspeech[J].Cognition,1983(14): 41-104.

[17]邱大河.自我纠误的组织系统及其“模式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45-50.

[18]姚剑鹏.会话修补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2005(3): 1-6.

[19]马文.会话照应修正的语用阐释[J].外语教学,2003(6): 87-90.

[20]沈蔚.会话修正研究在外国[J].外语学刊,2005(4):38-42.

[21]VERSCHU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9.

[22]魏兴顺,高雅丽.访谈性话语中的修正现象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20-22.

[23]于国栋,王亚峰.话语修正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5-20.

[24]尹楠.会话修补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52-153.

[25]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6]钱冠连,霍永寿.语用学诠释[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7]俞东明.什么是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8]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inlanguageuse:politenessphenomena[M]//GOODYEN.Questionsand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

[29]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30]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1]孙启耀,伊英莉.国外对英语会话中修正现象的研究综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2): 39-44.

AnalysisofInteractionalRepair:AnAdaptation-basedApproach

JIANGYongj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China)

Justlikehumanbeings′othersocialactivities,interactionalcommunicationisneverabsolutelyperfectandflawless,thatistosay,wearelikelytocomeacrossallkindsofquestionsorobstacleswhichareinthewayofsmoothcommunicationandevensuccessfulunderstanding.Asfarastheseorthosequestionsorobstaclesareconcerned,repairseemstobetheonlyeffectivewaytosmoothentheprocessingofcommunication.Thispaper,byvirtueofAdaptationTheory,triestouncovertheunderlyingmechanismofrepairwheneveritisappealedtoadapttothedevelopmentofconversation,findingthattheadoptionofrepairingstrategiesisbasedonsomeprinciplesandoperatedwithcertainfunctions.Additionally,theprocessoftheselectionanduseofrepairalsocarriessomecertaincommunicationalneedsorcontextualneeds,andasasortofstrategytorealizecommunicationalpurpose,theselectionofrepairistheconsequenceofadaptationtocommunicationalcontext.

interactionalrepair;adaptationtheory;contextualcorrelates

2016-01-13

蒋永久(1989-),男,河南固始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H030

A

1674-3318(2016)03-0062-05

猜你喜欢
顺应性会话修正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30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合同解释、合同补充与合同修正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28
软件修正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