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价值观的哲学意蕴

2016-03-15 19:53赵西方许玉鑫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本思想群众观点唯物史观

赵西方,许玉鑫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价值观的哲学意蕴

赵西方,许玉鑫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结合时代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观,即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价值观、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价值观和习近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代领导人的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目的,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唯物史观;群众观点;民本思想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从最一般、最抽象、最普遍的角度来探讨的,对它的定义古今有异、中外有别,不同的哲学家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各种“价值”定义概括起来有五大类,即价值观念说、价值实体说、价值属性说、价值关系说和价值实践说。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以实践理论对价值做出了科学、完整的定义,指出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所发生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呈现给主体的意义关系。

价值观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价值的基本观点、根本看法和总体评价,是人在一定的思维和感知基础上对价值的认知、理解和抉择,包含着主体的需要维度和反映客体的理性维度。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价值观,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二是作为个人思想的价值观,它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发展方向。本文所论述的价值观是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既有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贯性,又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质上,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为了叙述简化,以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价值观这一用语代表党的价值观。

一、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的价值观

1.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导。在毛泽东的价值观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提升,做人民的公仆、为民谋福利等思想俯拾皆是。

一是人民价值主体论。人民价值主体论是毛泽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人民作用、提升人民地位,强调共产党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依靠人民,唤起人民的主体意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031毛泽东从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即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独立和解放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民价值主体论体现在党的工作中,毛泽东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1094-1095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就要求共产党人切实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完成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接受人民群众和历史的双重检验。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坚持人民价值主体论,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党组织及党员的道德要求。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支配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样,这一价值观也支配着党和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巨大成就。

2.邓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邓小平坚持唯物史观,从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2],形成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这一价值观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认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是检验我们的理论与工作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一是人民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论。邓小平认为人民是价值的真正主体,只有在尊重人民主体创造性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好、发展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出发点是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依据。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具有绝对评价权,有权对价值客体进行评价。

二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满足是价值实现的目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也是价值实现的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同于毛泽东时期的平均主义价值观,邓小平主张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实现人民主体的价值。

三是“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客观的价值标准。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这一价值标准的提出使人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扩大了开放。

3.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江泽民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党的建设的主导价值观。

一是“三个代表”本身是价值观。“三个代表”是物质价值关系、精神价值关系和主客体价值关系的有机组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表明物质价值关系。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表明精神价值关系。只有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明主客体价值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客体社会发展时,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二是“三个代表”体现了人民的价值主体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看作是价值的实现主体和评价主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这段话表明,人民是党执政所为之对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是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也是党的理论和各项工作正确与否的最高评价者,因而是价值评价主体。

4.胡锦涛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得失,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科学发展观把 “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

一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的价值主体性。“以人为本”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

二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以“以人为本”为目的,“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手段。“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5]

5.习近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习近平在秉承唯物史观和前四代领导人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6]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6]在核心价值观中,这四个方面放在最前面,是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国家与社会和个人是密切联系的,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道德价值要求。三个方面的价值观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即“以文化人”,是植根于民族内心的基因,影响民族思维方式和行动。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和而不同”的和谐哲学,“民为邦本”的政治价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友善道德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所体现,并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被人们所认同和践行的文化基因。

二、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价值观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中国共产党五代领导人的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经受了人民的历史实践的检验,都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始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即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人类历史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生产,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生产者,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丰富文明。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共五代领导人结合各自的时代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所处时代情况联系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价值观。他们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看作实践主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主体的需要。

人民的历史实践是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无论是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价值观、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价值观、习近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经受了或正在经受人民的历史实践检验的正确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党和人民进行的历史实践的强大思想动力。

2.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中主要吸收了其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宗旨是“诫官为民”。“民本”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8]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重视民众,国家才能安定。从孔子的“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等等,都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其进步性表现在具有群众史观的因素,重视民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看成是国家兴亡的决定性因素,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4]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EB/OL].( 2002-11-17)[2016-03-2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54.htm.

[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 2007-10-24)[2016-03-2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2.htm.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 2014-05-05)[2016-03-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_2.htm.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8]尚书[M].金忠林,译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62.

(责任编辑:张晓军)

收稿日期:2016-04-12

作者简介:赵西方(1965-),男,河南温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24(2016)04-0081-04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s of the Five Generation Leaders of CPC

Zhao Xifang, Xu Yuxin

(CollegeofPoliticalScienceandPublicAdministration,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Henan453007 ,China)

Abstract:Based on adhering to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inheri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eaders of five gene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med their distinctive values, including Mao Zedong’ s values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Deng Xiaoping’ s “people’ s interests are above all”, Jiang Zemin’ s “three representatives”, Hu Jintao’ s “people-oriented” values and Xi Jinping’ 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ll of these values mean the same in essence. They all regar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s the ultimate goal, use“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as the ideological line and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alu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pinions of the mas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许玉鑫(1990-),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本思想群众观点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儒家民本思想浅析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现代语录
牢记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