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教学机制研究
——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2016-03-15 19:53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专业课程办学

冯 倩

(湖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教学机制研究
——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冯倩

(湖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地方高校都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现状及问题是: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有重视外语教学和利用外方教学资源与教学理念的优势,存在着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不够,中外双方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地方高校应当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合作教育的独特功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教学运行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教育国际化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办学模式,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本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为例,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运行机制中的因素通过直接实践、统计收集及回顾反思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何有效促进国际交流与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实现以下两个目的:1)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要始终以国际化为核心,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使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合璧的教育独特功效。2)以该研究为契机,一方面对课程改革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得到发展,追寻生活世界、课程视野和课堂活动的和谐统一。

一、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运行现状及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地方高校(以下简称中方)发展过程中属于新生事物,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以上项目共58个,在全国1084个本科以上项目中占5%,其中地方高校本科项目共12个,在湖北省占21%,在全国仅占1%,主要集中在黄冈师范学院(3个)、三峡大学(2个)、湖北工程学院(2个)、湖北科技学院(2个)、长江大学(1个)、湖北文理学院(1个),湖北理工学院(1个),合作国别包括英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德国和澳大利亚,主要集中在英国。大部分合作模式都可以定位为以本土为主的本土式合作应用型,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3+1”、“2+2”、“4+0”等形式。整个教学计划以合作办学的中方为主,引进若干门外方合作大学(以下简称外方)专业主干课程,由外方教师亲自授课,授课内容、方法、评估考核方式完全按照外方方式进行。项目学生前三年或前两年或整个四年在中方学习;剩余学年,学生自愿申请赴外方留学或继续在中方完成学业。项目重视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

1.项目优势。

(1)重视英语教学及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合作办学的特点决定了英语语言水平的重要性,项目学生的外语能力必须是高于传统办学中的学生,英语课程是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方面比较扎实的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外语沟通能力,学生才能够听得懂并吸收全英式的专业课程教学,真正达到接受并消化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1)英语课程设置。英语课程设置上的四大优势:第一,大部分中方院校对项目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英语教学没有沿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湖北工程学院项目中的英语教学是按照雅思听、说、读、写分项训练的要求设置英语视听、阅读、写作、口语等课程的,分布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前三年中,兼顾雅思语言培训和大学英语的需求,且在一年级增加基础英语作为过渡,以夯实基础知识,逐步从高中的应试型教育过渡到项目的英语语言应用型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中方集中在如下几种类型:一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针对雅思考试的英语系列教材;二是原版专业英语教材;三是中方大学英语教材。湖北工程学院选择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根据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编写的系列丛书,包括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等。之所以选择该系列教材,一是它适合项目英语训练的要求;二是它同时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要求,在每单元单词列表中标注了四、六级词汇,且在单元练习中设置了四、六级考试常见题型,可以兼顾技能技巧训练和应试的需求;三是它的单元课文全部选自英语母语国家作家作品,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同时该套教材也是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选用频次较高的教材之一。第二,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为外方授课的专业学习和双语课程打下基础。第三,强化雅思训练内容。湖北工程学院根据选定的教材,除了以教材内容为主外,逐步在每门课程中加入雅思训练内容。第四,开设西方文化课程,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西方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理解,以促进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这有助于他们把握国际上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

2)创造英语环境、建立教学制度。大多数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尽可能地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比如成立英语角,引进外方教师进行学生英语口语训练,举办各类英语类竞赛等。湖北工程学院项目制定了“早读晚听”“外教辅导”制度及“雅思月考”制度,一年级学生要求每天早上晨读半小时,晚上坚持英语听力练习,同时借助合作项目平台,引进外方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项目内语言教学,并在晚自习期间承担学生英语学习辅导任务,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包括户外英语角活动,为学生提供与英语母语者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和英语语言应用的真实环境。

3)良好的师资。中方大部分语言教师均是英语专业出身,经过外方培训,能很好地把英语语言知识、二语习得、外语课堂的互动授课方式与外方优势资源及经典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贯穿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2)引进外方优质专业师资资源,借鉴其课堂授课方式及考核评估方式。项目中引进外方课程分为几种类型,一是直接引进,由外方专业课程教师亲自授课;二是引进部分教学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等。湖北工程学院直接引进的6门课程,由外方专业课程教师亲自授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同时配备跟课教师,全程跟课。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经过外方课程跟课及培训,语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能够用英语授课,同时了解和掌握了外方的授课方式,并加以应用,使得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多种多样。

2.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语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如果说一年级或过渡阶段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巩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强化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那么从二年级开始,英语教学的重点则应该放在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专业探索的教学目标上。

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生层面。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出国留学的费用、个人的语言水平、个人的意愿和其他因素,不会出国留学,他们认为过多的英语课程不适合他们的要求,甚至认为教师过多地参照雅思的教学是浪费时间,他们更喜欢把重点放在大学英语考试上。同时他们认为太多的英语课程将超出他们学习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会相对减少专业学习的时间,导致难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个层面是教师层面。一方面,高年级英语语言授课中,语言教师可能会因为缺少专业知识,而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专业探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真正能够用英语语言及外方授课理念、技巧和方式授课的专业教师又寥寥无几,甚至有些课程只是PPT英文课件,或只有几个专业术语给出英文单词,他们无法像语言教师那样灵活自如地控制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小组讨论、 小型论坛、 模拟课堂等这样的课堂模块。这导致了实质上的各自为政、相互脱离的现象。

第三个层面是教学资源层面。师资不足和班容量过大。地方高校师资不足首先体现在能深刻理解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熟练运用国外先进教学资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其次体现在项目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人手不足。运用国外优质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小班化授课,且中外合作办学收费大大高于普通大学生,但真正推行小规模课堂授课的很少。

(2)外方对教学过程的介入较少。以湖北工程学院教学计划为例,按照外方全部专业课程门数计算(一般英国大学本科三年完成,三年要求修满专业课程360学分,大部分课程为20学分一门课,三年完成约18门专业课程学习,学习时间大概平均每周40个小时,每门课程课堂学时约4小时,课外学时约9小时),6门课程仅仅占外方全部专业课程的1/3,如果按照国内教学计划来推算,这个比例远远达不到1/3,合作的深度不够,对引进外方的教学资源、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略显不够,这不利于国际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中、外方课程与教学模式实质分离,双语课程开发及科研合作没有形成。外方课程作为一种对中方课程的补充加入到以中方为主的课程体系中,但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加入。同时,很多老师有一种误区,认为双语课程就是用英语来教授中文课程;所以没有形成对于国内外资源的重新整合,没有形成中、外方课程的共同开发、共同合作的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科研合作,实质上是中、外方课程互不接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估考核各自按照自己的体系完成,没有充分显现中外融合和中国特色,对促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和层次的提升,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质量监控。学界在现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甚少,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 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目前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做法,同时大部分地方院校由于项目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教师均来自于相关专业院系,“评教、评学、评课程、评管理”[2]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进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机制的建议

受制于地方高校的地域特征、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别较为单一,外方学校名气不大,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运行好已有的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一直从事湖北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在项目申报、项目运行过程中直接与外方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进行交流,在以往的会议、座谈、个别交流及对项目管理、外方教学的课堂观摩、外方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运行机制的四个主要方面,即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尝试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以期能对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1.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优质引进,整合资源,为我所用”[3]的特征。

一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要同国际接轨,大量借鉴国外合作高校专业课程的合理内容和研究方法,又要结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出适合本土人才培养的最优方案。这就对双方的密切合作有极高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的开发需要高频度的参与性、共同性。笔者在接触外方项目开发管理层面时发现,他们很愿意提供更多的支持,并投入更多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以确保学生真正享受外方资源并从中获益。

二是英语课程设置合理化。英语课程是项目顺利实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但不能将学生当作英语专业生来培养,英语课程终究只是一种辅助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工具。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目前项目中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对合理,与项目外的大学英语的要求相比(项目外的大学英语在培养方案中需达到16个学分,占整个培养方案总学分的10%),项目英语课程总学分达到32,占20%,但是授课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提升,该内容将在资源配置机制中阐述。

三是提升隐性课程影响力。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入学教育、班团活动中灌输项目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课程授课过程中语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最后是学生团队二课堂活动,湖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了SIE sunshine国际特色服务团队,在招生宣传中的国外合作伙伴的陪同翻译、学校间的教师互访、教学质量评估审核、借助合作平台引进外方优质资源、师生出国留学培训等活动中承担一部分工作,但是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可以考虑把该团队活动和培养方案中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学分结合起来运作。

2.教学管理机制。针对合作办学项目,理清关系,分清职责,建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依托学院、教务处分别负责项目开发、项目运行、项目质量监控的相关工作,并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将各项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3.资源配置机制。资源配置主要从授课方式、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融合、中外方资源融合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项目课程授课方式。强调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课程由知识介绍、 小组讨论、 小型论坛、 模拟课堂、 案例调查与案例分析等不同模块组成。强调“以能力为中心”[4]的教学,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分析和解读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课程和英语类课程融合。尝试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5]。根据巴克教育研究所(2012)的定义,项目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复杂、真实的问题,精心设计的产品和任务,进行完整的项目设计、项目实践和项目评估的过程,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语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共同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项目教学可以把学科专业内容融入英语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项目任务展开,把英语语言作为交际和探索的工具,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当然这就对语言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的角色是“顾问、引导者”[6],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以及知识探索的方向。

(3)中外方资源融合,科研合作。一是专业课程负责人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沟通技能,能直接与外方课程负责人沟通,合理引进国外合作高校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并结合中方专业及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造,确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能使外方教师愉快接受并自觉落实。

二是由中方教师授课的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不能仅仅是落实到课程使用英语语言上,还应该落实到授课内容包含设计方法、项目管理、个案研究、专业文献阅读、专业论文写作以及项目展示技能等知识上。

三是中外方教师可以利用外方教师集中授课期间,进行深度交流,探讨科研合作的可能性,开发项目、开发在线课程或合作精品课程等。

四是建立海外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外国文化,把引进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付诸所属文化的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要实现上述四种不同程度的融合,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机制,如给予项目教师更多的海外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酬待遇,可以在教师晋升职称时给予适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

4.质量保证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包括教师教学考核、课程考核和教学管理考核三个方面。

教师教学考核和教学管理考核除了分别进行常规的教学质量检查、评教工作,及按照上述教学管理机制建议中进行绩效考核以外,还可借鉴外方评估考核体系,比如根据英国职业标准框架(UKPSF),对应相应指标体系,分别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管理档案撰写,进行分级考核。

学生课程考核应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借鉴外方形成性评估强调过程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由每阶段的课堂展示、小组共同作业、试卷、分析报告、论文等不同形式组成。

5.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的深度融合,由合作办学双方共同注资,双方以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投入,设立主要行政负责人,外方教师和管理人员直接进驻机构,和中方教师及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机构管理,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深度合作必然带来师资、教学设施、国际化程度较高等显著优势。目前湖北省共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各1个,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这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寻求深度合作将更具可行性。

6.促进教师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实际上是中外两种不同文化的协调和融合,在这种协调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文化。不应该片面地将学校发展理解为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该让教师在教学文化中迅速成长起来,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Outline of China’s National Plan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EB/OL]. (2010-12-12)[2016-03-22]. http://internationaleducation.gov.au/News/newsarchive/2010/Documents /China_Education_Reform_pdf.pdf.

[2]杨柳.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 62

[3]王福银,张宝蓉.外国优质高等教育中国化的新探索: 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模式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5(Z3): 34.

[4]Kumaravadivelu B. Maximizing learning potenti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J]. ELT Journal,1993,47(1):17.

[5]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Project-based learning[EB/OL].[2016-04-12].http://www.bie.org/index.php/site/PBL/pbl_handbook_introduction/#history.

[6]Alan B,Stoller F L.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project work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 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5,43(4):15.

(责任编辑:张晓军)

收稿日期:2016-05-06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2042)

作者简介:冯倩(1976-),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24(2016)04-0072-05

A Study of Teac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in Chinese Foreign Joint Bachelor’ s Degree Programmes at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eng Qian

(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Abstract:Chinese 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mes have go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Taking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hinese foreign joint bachelor’ s degree programmmes at local universities. It proposed that joint programmes at local universities ought to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apply the introduced foreign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concepts. But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lacked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programmes in four mechanisms, including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so as to maximize the uniqu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me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 Chinese 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mes; the Bachelor’ s degree programmes; teac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专业课程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