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九中学 朱爱红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语文课堂提问浅谈几点。
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分析有哪些训练要求等,再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无疑而问,为问而问。二是大而无当,太广太深。所以,在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潜藏着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触点”,教者若抓住这些“触点”进行提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变色龙》时,可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叙述,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在学生准确回答是“善变”后,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从课文中你们知道他“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表现出来?学生讨论后回答:首先是变得快(顷刻间他对狗的态度“变”了5 次),其次是变得蠢(他“变”的理由是愚蠢的,逻辑是荒谬的)。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由此我们知道奥楚蔑洛夫是“变色龙”式的走狗,“变色龙”的色虽然变来变去,骨子里却隐藏着一个不变的性格内核,你们知道他的性格内核是什么吗?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得出结论:奥楚蔑洛夫狗仗人势、媚上压下玩忽法律的奴才本性始终没有变。于是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什么原因促使这个执法者一变再变,左变右变?学生基本能回答:这主要是将军的威势促使他一变再变。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这样坏,为什么没有人嘲笑他?而赫留金的手指被咬伤,是受害者,为什么反而遭到人们的嘲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就让学生反复讨论。有的学生说,奥楚蔑洛夫是警官,有权有势,没人敢嘲笑他。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出场时,“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狗咬了人后,“木柴厂四周很快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这些描写说明“那群人”是些穷极无聊的庸俗市民,他们没有正义感,所以不嘲笑执法者,反而嘲笑受害者,这是当时那个畸形社会的真实写照。
以上的提问步步诱导,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不仅清楚地认识到了主人翁的性格特点,而且深入了解到,“变色龙”这个文学形象的讽刺锋芒不只指向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灵魂,而且直指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
(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
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提问要讲究策略,注意对学生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教师要切忌总是单刀直入,或是自问自答,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这样能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向,使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或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古文时,我利用古汉语中的同意词启发学生总结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结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它们的规律被学生总结出来。同时可采用先提问后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有时叫举手的学生,有时叫未举手的学生,鼓励与督促相结合。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授课氛围。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蔼,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授课时,注意运用身体语言,用眼神、手势、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他(她)回答正确与否,都不予惩罚。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再仔细想想,或者让他们坐下在思考一下。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时自在踊跃,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问题教学法对于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积极实践,努力去做,无论何种基础的学校和师生,其课堂教学都会收到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