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明
(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会, 上海 200131)
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探索新理念拓宽新路径——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为例
王剑明
(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会, 上海 200131)
面对当前飞速的发展大势,日益激增的企业数量,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工会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开放性工会”的工作理念,重点在“依法治会、民主办会、实事兴会、文化强会、创新亮会”上寻找工作抓手,在突出“三项建设”(即创新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创新推进和谐机制建设、创新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上创新工作思路,力求建立完善“全覆盖的体系、重维权的机制”的工作模式,从而保障工会成为一个“一体化运作、有活力的组织”。
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非公企业;工会工作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高度开放性,必然要求作为区域和谐发展重要力量的工会组织与之相适应、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工会工作必须在把握背景中谋划,在融入大局中定位,在重点工作中切入,在创新实践中突破,在主动作为中体现价值。
(一)外资企业继续聚集
以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为例(即扩区前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面积28.78平方公里),云集了23000多家企业,其中非公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自贸试验区建立前外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分别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堪称“小联合国”。这些企业的能级高,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还有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或地区总部。
(二)小微企业比例猛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区内已建工会的企业为统计主体,企业规模在25人以下的占到了近70%,5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达82%,可见小微企业数量之大。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注册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小微企业,自贸试验区正在成为小微企业,特别是外贸、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型小微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沃土。
(三)新型行业企业增多
目前,自贸试验区已经拥有制造加工、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行业,而且这些行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四)可依托政府资源减少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政府等公共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和影响必将进一步减少。作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组织,工会在转变工作理念及工作重心上,着力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工诉求方面,分清工会职责的主次,并重点围绕工会的主要职责相应地提升工会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五)区域关注度明显提升
就工会而言,维权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各国劳动法律、政策的颁布、修改和执行都不再局限于一国领土范围,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于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而言,尤为如此。为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体现出中国工会的特点,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已成为中国工会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自贸试验区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着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在商事登记制度、监管制度日益便利化的大背景下,区内的非公企业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国际化程度高
这一特征体现到工会工作上,也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认同”的问题,即不同国家的企业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观念、企业传统,对工会工作的态度往往大相径庭。
(二)市场化程度高
在自贸试验区,尽管传统的、以雇佣与被雇佣为代表的标准劳动关系仍占主流,但也开始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倾向。比如用工形式日趋多样,非全日制用工、派遣用工、外包服务等,有的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通过网络与他人协同完成工作;比如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市场化容易导致利益分化,从而带来各类劳动争议。劳资双方特别是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不断强化,争议的内容也由传统的、简单的权利争议,发展到多样化、个性化的利益争议。
(三)法治化程度高
无论是区内的工会工作者还是中方的管理人员都普遍反映,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管理者普遍法律意识较强,只要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外方通常都能严格遵守。但其对中国法律中没有刚性规定的条款,比如在建立职代会等问题上,与工会组织之间长期得不到统一。反观我国包括上海,与职代会相关的法律文件,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没有刚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外资企业中要全面推开职代会制度就十分困难。
(四)异质化程度高
区内主要以创新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但它们的能级不小、产值不少、潜力很大,因此既要重视规模企业的工会工作,同时也必须加强小微企业的工会工作。另外,区内各类从业人员中既有企业高管、海归人士、精英白领、技术人才等中高端就业人群,也不乏蓝领工人、农民工等普通就业群体,这些群体相互交叉、互有转化,呈现出大跨度、多层次、难融合的异质化需求特征。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工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的“试验田”。面对中央交给上海工会的改革任务,工会必须不断适应区域的环境、特点、变化和要求,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理念、辩证的思维,率先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履行职能、做好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三个相适应”。
(一)坚持理念先行,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应与区域特征相适应
始终把“开门办会”的理念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全覆盖、重维权、一体化、有活力”的工会工作核心理念,适应自贸试验区开发开放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开门办会”的工作理念。坚决“去行政化、机关化”,摆脱体制内自我循环的系统束缚,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拆除条条框框、勇于工会组织转型,在体制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实践,在建设“开放型”“枢纽型”“服务型”工会上下功夫。紧扣群团改革精神,建立有别于其他开发区工会的“1+3+3+3”组织架构模式。“1”即自贸试验区工会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办公室,统筹协调工会各项事务,强化总揽协调;第一个“3”即三个行业工会(即制造加工、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三个行业工会)强化行业服务;第二个“3”是法律服务中心、职工事务中心、合一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强化法律保障、职工需求、理论研究;第三个“3”是按三个区域(外高桥、洋山和浦东机场)建立工会网格站,强化对小微企业工会的服务。构建起“核、点、线、面、体”五位一体的工会组织架构。
始终把“党群一体化”的理念作为工作聚焦点。面对自贸试验区新情况、新问题,急需改变工会组织“单兵作战”的局面,因此探索“多兵种一体化”协作的创新模式变得尤为重要。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群同步运行。在(片区)管委会层面,综合党委和工会主要领导由管委会党组分管领导一人兼任,副职交叉任职;在中间层面,三个行业工会和行业党总支实行党工联合,注重协调、优势互补;在基层企业,逐步推进“双进入、双带动、双肩挑”模式,真正使党工合力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依托市总工会等平台,实现上下合作,形成工会组织与驻区单位、在区国有企业、相关社会组织联动联通的局面。
(二)坚持服务导向,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应与企业文化相适应
始终把“工会全覆盖”的理念作为工作落脚点。从组建模式到评价体系注重全过程让职工参与,尽最大限度提升职工话语权。在工会组建模式上,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建工会转变为自下而上建工会;由传统的依靠行政建工会转变为依靠职工建工会;由传统的固化程序建工会转变为依靠社会建工会。在民主管理方式上,突出“1+1+N”模式,第一个“1”即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 第二个“1”即对职工人数少的企业实行行业和区域职代会;“N”即实行“四项制度和多种形式”。在企业工会考评制度上,突出“三度合一”的考评机制,即“上级工会工作的完成度、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行政领导的认可度”,完善以激活企业工会活力为重点的星级工会创评工作。在工会工作宣传方式上,打通工会与职工“最后一公里”,突出“零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方式,在做好工会网站建设的同时,全力做好工会官方微信建设,注重“职工所需、工会可能、服务职工”的原则,激活和拉近工会与职工的距离,扩大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
(三)坚持探索创新,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应与职工需求相适应
始终把“工会有活力”的理念作为工作关注点。自贸试验区职工群体具有思想活跃、需求多元的特点,因此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去“机关化”,以活力工会为目标不断努力。首先是培树典型,其次是总结经验,再次是保持活力。
始终把“双维护”理念作为工作落脚点。工会把维权作为第一要务,非公企业劳资矛盾总体可控: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稳定可控;集体合同签约率稳步推进;劳动违法侵权案件得到控制;区内就业状况基本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低技能劳动者面临淘汰;劳动争议排摸十分困难;过度维权倾向突出;用工不规范激化劳资关系;小微企业有效维权难度增大。
因此,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工会要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完善三方联动预警和运作机制。会同政府、公安等部门,在争议第一时间介入,防止事态扩大,把争议处置化解在初始状态。同时签订律师团协议,开展“组团式”服务,零距离服务基层,在保证完成“量”的前提下,更注重“质”的提升。此外,采用“3+X”集体协商模式,“3”即规模企业单独签,重点谈增长;同类企业行业签,重点谈标准;小微企业区域签,重点谈底线。“X”则表示行业职代会制度或员工票决制,以开门式的态势积极破解难题,形成“行业引领+区域覆盖+市场锲入”的集体协商签约模式。这样针对自贸试验区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职工群体性劳动争议情况复杂、压力较大的特征,坚持依法维权,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编辑:周正言]
D412.851
A
ghllyj.2016.04.003
2016-06-05
王剑明(1953-),男,上海人,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会原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关系、工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