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近现代阿拉伯造型艺术的发展

2016-03-15 14:06:04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阿拉伯埃及艺术家

黄 民 兴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西安 710069)



试析近现代阿拉伯造型艺术的发展

黄 民 兴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西安 710069)

近现代阿拉伯地区造型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到西方的明显影响,同时努力为民族解放运动呐喊,为民族主义思想代言,并致力于探讨阿拉伯民族和本国的民族认同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国家的独立,阿拉伯造型艺术也开始逐渐脱离政治化的轨道,从创作自由的视角探讨人的心灵,在表现风格上更加西方化和抽象化。从地域上看,海湾地区发展很快,而新月地带与北非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在流派上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另一方面,从近代以来,阿拉伯艺术在西方化的同时,也在向西方输出自身。

近现代;阿拉伯;造型艺术

近年来,阿拉伯地区的艺术日益成为阿拉伯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目的是改变有关阿拉伯世界只有艺术生产和消费、而缺乏艺术评论的传统说法。200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的第七届地中海地区社会政治研究研讨大会上,特别设立了一个分组会,题为“从地方到全球:在国际市场和地方预期之间的东地中海视觉艺术”。2007年,该会议的参会代表在美国成立了“近现代阿拉伯世界、伊朗和土耳其艺术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in Arab World, Iran and Turkey)。同年,北美中东学会(MESA)的年也会包含了一个名为“没有历史的艺术?对‘阿拉伯艺术’的评价”的小组会,期间讨论了阿拉伯艺术机构化的历史以及艺术作为民族词汇和国家统一文化代表的成分问题,*参见Nada Shabout, “Art without History? Evaluating ‘Arab Art’: An Introduction,” Middle East Studies Association Bulletin, vol.42, nos.1 & 2, 2008,p.17.有关论文发表于北美中东学会会刊2008年第1、2期合刊(MiddleEastStudiesAssociationBulletin, vol.42, nos.1 & 2, 2008)。本文试图对近现代阿拉伯造型艺术的发展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中古的阿拉伯世界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并对东西方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伊斯兰教对偶像崇拜的反对妨碍了造型艺术中人物和动物形象的塑造。*伊斯兰教有关美学的理论,参见仲跻昆等:《阿拉伯:第一千零二夜》,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章。所以,传统的伊斯兰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刻、建筑和工艺美术)主要集中于几何图案、植物花纹和阿拉伯文书法的影响,以非穆斯林的波斯人为主的艺术大师们也在细密画(用于书籍插图和实用器具)和其他—些实用艺术中创造过—些人物造型。17世纪以后,阿拉伯美术开始受到西方日益强烈的影响,细密画因印刷术的普及而趋于消失。西方美术首先传入贝鲁特、开罗和丹吉尔(摩洛哥),因为这里的欧化较为明显,统治者也支持西方文化的传播,并且定居有来自欧洲的美术家。

黎巴嫩与西方、尤其是梵蒂冈的密切联系使当地最早开始了与西方在造型艺术领域的交往。早在16世纪,就有当地的艺术家为马龙派教堂绘制宗教内容的油画,但这些画仅限于教堂和修道院(叙利亚也有类似情况)。此后,统治者巴希尔二世(1767—1850年)曾任命意大利画家担任王室画家。不过,最著名的黎巴嫩现代美术先驱是达乌德·科姆(Daoud Corm,1852—1930年),他是阿拉伯世界最早学习西洋画的画家,早在16岁时即到意大利在名家指导下学习美术,曾为教皇庇护九世绘肖像画,传为美谈,后回国,从事油画创作。他曾经为埃及两位赫迪夫陶菲格和阿巴斯、奥斯曼帝国和法国驻埃及的专员绘制肖像画,并担任过比利时的王家画家,多次参加国外画展,获得过法国等国家的奖章。*Charbel Dagher, “How Painting Came East,” Al Jadid, vol. 12, nos. 56/57(Fall,2006),http://www.aljadid.com/content/how-painting-came-east.另外,科姆也是最早的阿拉伯美术教育家,曾教授过包括儿子乔治在内的—批年轻学生,他们后来均曾留学于法、意等国,并活跃于黎巴嫩画坛,如哈比卜·苏鲁尔和哈利勒·萨利比。这一时期另外一位杰出的黎巴嫩画家就是著名的旅美派文学家纪伯伦,他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西洋画,富于诗情,并受到法国艺术家罗丹的称赞。1937年,黎巴嫩美术学院(The Académie Libanaise des Beaux-Arts)成立。

19世纪初,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为开端,埃及进入了由传统君主领导的现代化改革时期。欧化一方面反映在经济、军事、行政、风俗领域,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艺术领域,这在建筑和雕塑上尤为明显。在亚历山大和开罗建造了—大批欧式建筑,包括住宅、花园和纪念性建筑,特别是亚历山大的国王夏宫最为著名,城市面貌出现了变化。但这些建筑和雕塑基本上呈现欧洲风格,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印记。埃及赫迪夫和贵族也大批购置欧洲画家的画作,邀请法国画家举行画展。

19世纪后期,埃及民族主义兴起,现代艺术的发展因此受到了影响,20世纪初涌现出—批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现代艺术家。*黄民兴:《漫谈埃及民族主义及其对埃及现代造型艺术的影响》,《中东研究》 1999年第1期。他们均留学西欧,深谙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但是,这些人不满足于模仿西方,而是努力发现并吸收埃及古老艺术的精华,从而融汇东西,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然而,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艺术似乎对他们没有多大启发,因为这种传统艺术擅长使用几何图形、植物花纹和阿拉伯文书法等表现形式,而逊于动物、人物造型。另外,由于伊斯兰艺术具有广泛的地区性,难以凸显埃及的民族特点。受19世纪考古发现及埃及学的影响,艺术家们的眼光自然而然地转向几乎已为人淡忘的古埃及,拂去历史的尘封,发掘法老艺术的精髓。

古埃及艺术(包括部分地师承其风格的托勒密希腊化艺术)对当代艺术提供了多种借鉴。第—,古埃及艺术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广阔的表现题材、纯熟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第二,古埃及艺术丰富的表现题材和手法为现代艺术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宝库。与伊斯兰教不同,古埃及宗教不反对偶像崇拜,其神灵具有人的某种形象和特点,因此古埃及绘画、雕塑里有大量的动物和人物造型。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古埃及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婀娜多姿,服饰轻薄,富于质感,足堪称道。第三,古埃及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例如神庙建筑、金字塔、壁画、雕塑等。不过,在现代艺术家手里,上述表现素材完全褪去了其宗教的蕴意,成为“世俗”的艺术形式。当然,传统的非洲和阿拉伯、宗教艺术也是艺术家借鉴的对象。

埃及现代艺术发端于20世纪初。此时,国内出版业和照相的日趋普及使宗教机构不再反对人物造型。1908年,开罗创办了阿拉伯世界第—所美术学校,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装饰四个部,任教的是法国和意大利教师,学生达到400人(包括欧洲人)。*Charbel Dagher, “How Painting Came East,”http://www.aljadid.com/content/how-painting-came-east.学校后来升级为美术学院。此外,—批埃及学生前往欧洲留学,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马哈茂德·穆赫塔尔(Mahmoud Mukhtar,1891—1934年)即为其中之—,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中珍藏的埃及古代文物为他提供了思想启迪和艺术灵感。1920年,他创作完成了雕像《埃及的觉醒》,它甫一展出轰动巴黎,成为埃及现代造型艺术的标杆。雕像于1928年树立于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开罗大学正门外,它以整块花岗岩制成,塑造了—位撩起面纱、极目远眺的农妇,其的身旁是—尊昂首坐立的狮身人面像。这座雕像包含着三重意义:拥有悠久文明埃及民族觉醒,走向光明的未来;妇女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新的生活;开罗大学成为埃及走向新时代的开路先锋。从风格上看,雕像明显地具有古埃及雕刻作品洗练、凝重、简约特点,加上花岗岩的材质,显得十分古朴、庄重。而且,穆赫塔尔是古埃及以来第—个采用花岗岩作为雕塑材料的埃及雕塑家。穆赫塔尔在1930年树立于开罗解放大桥前的民族运动领袖萨阿德·柴格鲁的雕像基座上的浮雕《宪法》和《司法》及《伊西斯》(古埃及女神)、《尼罗河上的新娘》等作品中,同样也使用了古埃及洗练概括及侧脸正身的表现手法。由于从古埃及艺术中汲取大量的养料,穆赫塔尔开创的风格被称为“新法老”艺术,但他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作品。

由穆赫塔尔创作的前述埃及国父柴格鲁雕像是古埃及艺术与现实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佳作。雕像的基座用正方形红黑两色花岗岩刻成,四面是浅浮雕,基座上方是—座由4根古埃及神庙中常见的荷花芽柱构成的台柱,顶着—个四方形双层平台,平台上是柴格鲁雕像。在雕像的四周,是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和新开罗的象征——巍然耸立的开罗塔、伊斯兰风格的埃及博物馆、错落有致的歌剧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至于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柴格鲁陵墓,更加体现出古埃及艺术的特点。该陵墓为长方形礼堂,外貌仿佛是古代神庙,其东西两翼各有两根花岗岩荷花芽柱,大门上的浮雕包括古埃及神庙和王陵中常见的太阳(指太阳神)、眼镜蛇(传说中国王的保护神)、鹰、圣甲虫的图案,大厅内有12根纸草花柱(古埃及神庙中另—种常见柱形)。另外,陵墓的正门朝西,这也符合古埃及的传说,而与西侧的柴格鲁故居相呼应。*笔者于1997—1998年曾在开罗大学访学7个月,遍访开罗的古迹和博物馆。

古埃及艺术不仅成为埃及现代艺术的素材和表现手法的源泉,它同时反映在—些重要的象征性装饰艺术中,例如大学校徽。开罗大学建校于1908年,其校徽为古代司掌书写的智慧之神、鸟头人身的托特;亚历山大大学校徽是著名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希腊化时期的建筑亚历山大灯塔;开罗艾因谢姆斯大学的校徽中央为耸立于距大学不远的希腊化城市奥恩的方尖碑(在阿拉伯语中,“艾因谢姆斯”意即“希腊城市”),两边为两只鹰,代表古埃及的太阳神拉-哈拉卡特;阿休特大学和米尼亚大学均离古埃及以宗教改革而著称的法老埃赫那吞新建的首都阿玛尔那遗址不远,因而前者的校徽为埃赫那吞崇拜的阿吞神的象征日轮(这位君主因此废除了对太阳神阿蒙的信仰太阳光芒),后者的校徽则为埃赫那吞美艳王后纳芙蒂迪的肖像;埃及大学高等委员会的徽章则是类似于国旗图案的鹰神。*D.M. Reid, Cairo Universit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Egyp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1991, pp.117-118, 224.

与穆赫塔尔—样,埃及著名画家穆罕默德·那吉(Muhammad Naji,1888—1956年)也曾在法国和意大利留学,归国后从印象派转向现实主义创作。他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亚历山大现代画派,其创作领域涉及各种农村场面,描绘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村生活和农民的劳动,作品具有浓重的装饰性。*详见[苏] Б.В.魏马恩:《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造型艺术》,张荣生译,载范曾主编:《东方美术》,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38—240页。他的代表作《木棍舞》描绘了两个挥舞着木棍的舞蹈者,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舞蹈节奏和情意奔腾的紧张状态。为亚历山大会议厅创作的油画《埃及的复兴》表现了尼罗河边—支喜气洋洋的游行队伍,队伍的前面是—辆马车,上面站着象征埃及复兴的女神,后面的游行队伍中有乐器演奏家、端正挺拔的妇女和衣着华丽的人们等,代表着整个埃及民族。而且,正是在这—时期,普通百姓开始接触到现代绘画。

从30年代开始,埃及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西方艺术形式,如超级现实主义、立方主义、达达主义和抽象概念。他们不赞同西方艺术威胁埃及民族认同的说法,呼吁把世界潮流与民族遗产结合起来,以创造现代的埃及艺术,并提倡个人的创作自由。这—批艺术家创办了美术杂志,并为艺术批评和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Salwa Mikdadi, “Egyptian Modern Art,”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egma/hd_egma.htm.1939年,成立了“艺术与自由”组合。其中,马哈茂德·赛义德(1897—1964年)是新埃及绘画的创始人之—、享誉世界的画家,其风格受到欧洲古典主义及法国印象后派和野兽派的影响,作品涉及范围广阔,包括年轻女子、祈祷者、采石场、秋日等等。他的作品对年轻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巴勒斯坦,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造型艺术主要存在于宗教、世俗的建筑以及实用工艺品上。随着犹太移民大量流入,巴勒斯坦人开始了反抗运动,艺术成为号召人们进行斗争的武器。1936—1939年间,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造型艺术出现了高潮,这—时期也有—些描绘巴勒斯坦村庄和自然风景的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伊拉克的奥斯曼帝国军官中有一批人转而从事绘画,对当地的绘画艺术产生影响。—次大战后的帝国政府为前往欧洲和开罗留学的美术专业学生提供奖学金,另有学生在土耳其学习现代美术。伊拉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是阿卜杜·卡迪尔·拉萨姆,他在发展伊拉克现代绘画艺术方面颇有建树,被誉为“伊拉克现代绘画之父”。20世纪30年代,伊拉克艺术家在吸收欧美现代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大量具有时代风貌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在巴格达,成立了多个艺术团体,如“新视野”致力于发展基于传统的独特的伊拉克艺术。1931年,在伊拉克举行了近代阿拉伯历史上第—个艺术展览。30年代,在巴格达和贝鲁特的伊拉克女艺术家甚至也举办了美术展览。*“Arabian Peninsula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1900 A.D.-present,”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t/?period=11©ion=wap.1939年成立巴格达美术专科学院,开设有绘画和雕塑系。伊拉克书法艺术以20世纪初的巨匠哈希姆·穆罕默德最为著名。1944年,他荣获埃及皇家书法学校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的作品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出版。

有趣的是,阿拉伯地区的古老艺术反过来也影响到了近代欧洲。跟随拿破仑前往埃及的法国艺术家为当地的古老艺术和特有风景所倾倒,以致在法兰西第—帝国时代出现了所谓的“帝国风格”,它把路易十六时代的新古典主义晚期风格与第—帝国的象征相融合,后者包括代表埃及王室的蜜蜂、鹰以及埃及象形文字图案等。同时,埃及的图案出现在帝国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品中,包括室内浮雕、壁纸、瓷器、家具等等。*“Empire Style, 1800—1815,”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q/toah/hd/empr/hd.empr.htm,另参见Jean Marcel Humbert et al., eds., Egyptomania: Egypt in Western Art, 1730—1930, Exhibition catalogue, Paris: 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1994.非但如此,法国的“帝国风格”影响所及甚至到达了俄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宫廷。阿拉伯古老艺术的西渐再次显示了文明交往的魄力。*参见丁俊:《歌德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二战后,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彻底独立和革命,政府开始介入艺术的发展,造型艺术呈现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埃及,战前已经出现了艺术非政治化的趋向。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美术教师侯赛因·优素福·阿明宣称,无论何种倾向的艺术都可以形成国家认同。他的弟子于40年代中期建立了多个艺术团体,统称为“拒绝派”;它们挑战以往的理想化范式和西方学院风格,而致力于表现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例如,1946年成立的“当代艺术组合”崇尚社会现实主义的方法,试图表现民间象征主义、大众传统和集体无意识的意境,从而追求埃及的“灵魂”,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代表作有阿卜德·哈迪·加扎尔的《陌生人》(1961)、哈米德·纳达的《野性的马》(1988)。50年代后期,一批从事油画、拼贴画、组合艺术和金属雕刻创作的艺术家转而进行抽象表现主义的试验。其代表作有穆尼尔·卡纳昂的《13号与箭》(1955)和萨拉赫·阿卜德·卡里姆的《马》(1971),其中穆尼尔·卡纳昂被视为是埃及在国际上最有声望的艺术家。而“艺术和生活组合”则努力通过新的手段促进传统工艺和艺术的发展,其代表作有哈桑·法蒂的《上埃及的新古尔纳》(1945)。

1952年革命后,许多有政治倾向的艺术团体被解散,国内的气氛使艺术家不再公开表白自己的政治立场。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大批艺术家转向传统的伊斯兰艺术发掘新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流行于若干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艺术的书法学派”。同时,许多从事有争议主题创作或运用非常规表现手段的年轻艺术家移民西方,但几乎每年回国参展,其代表作有法蒂·哈桑的《圣摩德纳》(1998)、哈达·阿梅尔的《黑莉萨》(2000)。80年代末,埃及成立了“青年沙龙”,以鼓励年轻艺术家的成长。1995年,3名埃及青年艺术家获得了威尼斯艺术奖,其中有米德哈特·哈菲克的《丝绸之路》(2001)。同时,90年代以后艺术家的创作不再与国家或地区话题有关,而主要涉及全球性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全球化趋势。其代表作有摩阿塔兹·纳赛尔的《一耳充泥,一耳充面》(2001;典出阿拉伯民间广为流行的笑话人物朱哈的故事,他为不听妻子的碎语,把自己的耳朵两边分别塞上泥巴和面团)和摩纳·马尔祖克的《重塑的纪念碑》(2001),前者获得2001年开罗国际艺术节大奖。*Salwa Mikdadi, “Egyptian Modern Art,”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egma/hd_egma.htm.

在伊拉克,战后的艺术家致力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努力从不同艺术发掘有用的元素,以构建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借鉴的艺术有史前艺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希腊化艺术、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伊斯兰艺术、波斯艺术、科普特艺术,甚至印度艺术。法伊克·哈桑创建的“先锋协会”为其他艺术团体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包括1951年由贾瓦德·萨利姆创建的“巴格达现代艺术组合”,后者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艺术组织。在该组织内部,展开了有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的激烈讨论,由此出现的理论对以后几代人都产生了影响。而且,参与讨论的除了美术家以外,还包括诗人、文艺批评家、作家和建筑家,加上在黎巴嫩进行的类似讨论,其影响涉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知识界。*“Arabian Peninsula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1900 A.D.-present,”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t/?period=11©ion=wap.1958年革命胜利后,立即成立了国家美术博物馆。1969年,成立了“新视野”艺术协会,宣称:“革命和艺术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复兴党上台后,把艺术变成了推行政策的有力工具,向艺术家提供大量资助,并在欧洲国家建立艺术中心,举办泛阿拉伯主义的艺术展览。一些艺术家因而离开了祖国,前往其他国家如内战爆发前的黎巴嫩。90年代的国际制裁对伊拉克艺术是一个沉重打击,艺术界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

黎巴嫩的独特环境更加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地方的、民族的、地区的和外国的不同机构为扩大影响而相互竞争,有关黎巴嫩的民族认同的争论波及全国。报刊上开展了有关黎巴嫩艺术内涵的讨论,美术馆举办泛阿拉伯主义的展览,巴解组织赞助了在巴勒斯坦难民营举行的一系列展览,而欧美机构和大学则举行了有关冷战的活动。1963年,有一对夫妇在贝鲁特开办了“独一美术馆”,该馆也举行音乐会、读书会和签名售书活动,以及支持阿拉伯统一和巴勒斯坦的活动。巴解组织艺术教育部主任伊斯梅尔·沙穆特于60年代末建立了卡拉梅(巴解组织的一次著名战役)家园美术馆,供难民营的美术家聚会。1972年,一位美国商人创办了阿历克斯·马努基安中心,该中心举行各种艺术展览,例如1975年的纪念亚美尼亚大屠杀60周年的活动有54名艺术家参加。同一时期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移民分别创建了两个美术馆,向欧洲美术家和特定的本地美术家开放。此外,还有纯粹的商业性的美术馆。尽管1963—1971年黎巴嫩成立了至少15家美术馆,但有关它们的定向、观众群、甚至开放时间都存在争议。60年代中期,国内开展了有关黎巴嫩艺术认同的争论,人们开始比较黎巴嫩艺术与外国艺术,追踪前者的起源。1965年,贝鲁特美国大学的“校友俱乐部”举办展览,提出达乌德·科姆和哈比卜·苏鲁尔是近代黎巴嫩第一代画家,而法文报纸《东方日子》则列举了从19世纪中叶以来的5代画家。著名艺术评论家纳齐·哈特尔在法文报纸《东方》上发表文章,其标题意味深长:“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Sara Rogers, “Producing the Local: The Visual Arts in Beirut,” Middle East Studies Association Bulletin, vol.42, nos.1 & 2, 2008,p.23.

巴勒斯坦的命运对阿拉伯国家的艺术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1948年的阿以战争,其间上百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自己的家园,这一悲惨事件对约旦的现代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亲身经历过这一事件的约旦画家们创作出了大批反映巴勒斯坦人遭遇及其他方面的现代绘画,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态度。这批画家中由约旦籍人与非约旦籍人,于50年代初在安曼阿拉伯俱乐部举办了首次约旦现代艺术展。这批画家后来不仅成为约旦现代画的先驱,也成为今日约旦职业画家的核心力量。1952年,在安曼成立了约旦音乐绘画学院;1979年成立皇家美术协会,1980年创建了国家美术馆,收藏了伊斯兰世界的大量当代美术作品。

巴勒斯坦当代造型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参见姚惠娜编著:《列国志·巴勒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28页。第一阶段从1948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油画,真实地记录了巴勒斯坦的悲剧,其特点是:以难民营及逃难生活为主题,体现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认同,描述思乡之情。但战争使巴勒斯坦艺术家们与世界艺术隔绝,创作条件恶化,很多人移居埃及。伊斯梅尔·沙姆特和塔马姆·阿克哈是这一时期巴勒斯坦油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享有国际声誉。前者是巴勒斯坦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作品大部分是被誉为“巴勒斯坦历史”的史诗般的画作,代表作有《回忆与火》、《冷与饿》、《我们将返回》、《巴勒斯坦在十字架上》、《新婚夫妇》、《六月》、《卡拉梅》等。还有一些表现民族传统和风俗的作品,代表作有《撷秸图》、《巴勒斯坦之歌》等。1965年以后,巴勒斯坦造型艺术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艺术家努力向世界展示巴勒斯坦的遭遇,取得了很大成就。该阶段的艺术创作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密切结合,涌现出许多著名艺术家、学者、知识分子和研究人员。巴勒斯坦艺术家联合会成立,由伊斯梅尔·沙姆特担任主席。从艺术上看,参与解放斗争的渴望推动了新艺术的实验。到20世纪末,巴勒斯坦的先锋美术已经获得了国际声誉。

一向相当落后的海湾地区美术在战后获得了迅速发展,相关协会和学校的建立即为一例。1959年,尚未独立的科威特举办了半岛第一个美术展览。1960年开办了“自由画室”,它举办艺术课程,为画家提供工作室和画具。1961年,科威特政府开始向全日制画家提供财政支援。1965年,沙特阿拉伯成立艺术教育学院,招生范围面向整个半岛的男生。1969年,巴林成立现代艺术协会。1973年,科威特成立国家文化、艺术和文学委员会,沙特成立文化艺术协会,卡塔尔和阿联酋先后成立国家赞助的“自由画室”。80年代,阿曼成立美术画室。科威特则于1983年开放了国家博物馆。1987年,也门艺术协会成立。*“Arabian Peninsula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1900 A.D.-present,” in Heilbrunn Timelime of Art Histony,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t/? period=11©ion=wap.由于发展较晚,半岛上的美术的发展速度更快。例如,巴林的第一代画家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而第二代已经转向现代派艺术,如阿卜杜勒·沙希姆·沙里夫。

马格里布的现代美术起步也比较晚。1946年,西班牙人在摩洛哥的特图安建立了第一所美术小学;几年后,法国人在卡萨布兰卡建立了一所美术学院。与西亚不同,北非阿拉伯国家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艺术风格,马格里布被认为是20世纪创造了最具本土特色艺术的地区。像摩洛哥艺术家法里德·贝尔卡西亚(1934—),他于20世纪50年代到法国和意大利留学,1962—1974年间担任卡萨布兰卡美术学院院长,1964年与其他艺术家共同创建了“卡萨布兰卡组合”,致力于将艺术推广到民众中间。他认为记忆形成现代性,因而完全依靠传统材料创作,如天然颜料和陶片、铜、木料、手工纸和羊皮。他在形状不规则的材料表面,使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尤其是使用了具有魔力的数字如五或者是手型(khmasa,代表先知女儿法蒂玛的手,具有防范邪恶之眼的效力)以及星星、新月、菱形、钻石型、三角等许多图形。这些象征符号受到了柏柏尔人的文身、提非纳—图阿列格字母*提非纳是一种古老的地中海文字,主要用来书写柏柏尔语;图阿列格是西撒哈拉和中撒哈拉的柏柏尔人。的启发,他也使用阿拉伯数字、字母、圆圈、箭头等图形。其代表作《马因》(1980)是一块手型的皮革,上面用指甲花染料绘有各种符号。摩洛哥的现代派先驱艾哈迈德·切卡乌伊(1934—1967年)则把伊斯兰风格与抽象符号结合起来,在白色底色上使用艳丽的色彩创作。许多自学成才的马格里布画家同样使用丰富的色彩,像阿尔及利亚画家巴亚·马希耶丁(1931—1999年)。他的人物画基于神秘主义和魔幻,运用变形的鱼和葡萄来表现生命的循环。其代表作是《三号护身符》(1966)。*Salwa Mikdadi, “The Magic of Signs and Patterns in North African Art,”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nasp/hd_nasp.htm.

除了世俗美术,宗教美术继续存在于阿拉伯世界。在20世纪,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基督教艺术家仍在从事大量创作,其中的肖像画家遵循东正教的艺术传统,同时根据本地习惯作了某些改动,他们的技艺代代相传,其作品受到了前来巴勒斯坦朝圣的香客和旅游者的欢迎。二战前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米拉德·沙耶布的《圣潘苔莱蒙》(1939;潘苔莱蒙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位圣医)。一些当代艺术家也受到启发,如叙利亚画家以利亚·扎亚特(1935—),他曾在保加利亚、埃及和匈牙利学习绘画,属于叙利亚第一代当代艺术家,其创作受到了拜占庭肖像画和早期基督教绘画的影响,描绘了人民的苦难。其代表作是创作于1969年的《最后的晚餐》,明显融入了现代派绘画的抽象风格。*Salwa Mikdadi, “West Asia: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trmd/hd_trmd.htm.

当代阿拉伯美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女性艺术家的崛起。在西亚阿拉伯国家,80%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是由女性经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际认可的阿拉伯艺术家中女性(如1950年出生的伊拉克女建筑师左哈·哈迪德)多于男性,她们也是最早把抽象概念引入黎巴嫩的艺术家之一,并努力挑战西方的“东方”概念。*Salwa Mikdadi, “West Asia: Postmodernism, the Diaspora, and Women Artists,”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dias/hd_dias.htm.

总之,近现代阿拉伯地区造型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到西方的明显影响,同时努力为民族解放运动呐喊,为民族主义思想代言,并致力于探讨阿拉伯民族和本国的民族认同问题。另外,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国家的独立,阿拉伯造型艺术也开始逐渐脱离政治化的轨道,从创作自由的视角探讨人的心灵,在表现风格上更加西方化和抽象化。从地域上看,海湾地区发展很快,而新月地带与北非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在流派上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另一方面,从近代以来,阿拉伯艺术在西方化的同时,也在向西方输出自身,这证明了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民族性就是世界性。

(责任编辑:郭丹彤)

2016-09-0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阿拉伯文化史”(编号:14FSS008)。

黄民兴(1958-),男,湖南嘉禾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A

1674-6201(2016)03-0004-07

猜你喜欢
阿拉伯埃及艺术家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电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埃及艳后(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09
埃及有个鲸之谷
学生天地(2016年30期)2016-04-16 05:15:55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环球时报(2009-10-26)2009-10-26 09: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