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晶,王 平(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探析
吴晶晶,王平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近年来,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融资难依旧是其在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掣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即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为基础,以中小企业群体实力为保证,进而进行资金筹措和运作的融资体系和机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抱团效应”,产生“1+1>2”的竞争优势,能够从根本上破解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相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群;集群融资;中小企业
(一)集群的概念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区域上的聚集,进而发展并形成具有雄厚竞争实力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要想获得长足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团队作战”,充分发挥集群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作用。可以说,集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舟,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企业群、意大利萨罗地区的陶瓷企业群、日本的电子企业群、美国硅谷的IT企业群、浙江温州的皮革制鞋企业群、浙江义务的小商品企业群、浙江宁波的服装企业群、广东中山的灯饰企业群等均证明了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集群融资的概念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即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为基础,以中小企业群体实力为保证,进而进行资金筹措和运作的融资体系和机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抱团效应”,产生“1+1>2”的竞争优势,能够从根本上破解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题。
(三)集群融资模式
根据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中小企业常见的集群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联合组织互助模式,即由集群内的多个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联合组织,并通过缴纳会员费而聚集一部分资金,该资金可以满足联合组织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二,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集群内的多个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联合担保组织,当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款融资时,该联合担保组织就可以用其资产来提供担保。第三,区域银行模式,主要指银行先选择某些实力比较雄厚、信用度比较高的企业对其提供资金支持,然后获得贷款的企业再有选择性地将资金贷给其他中小企业。第四,政府投资基金模式,即政府可以自主设立专门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投资基金,通过市场运作来为集群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五,成立专门的融资机构模式,是指有条件的区域可以成立专门的为特定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而服务的融资机构。第六,中介组织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将抵押物的抵押权或一定的现金交给第三方担保组织,由该担保组织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而获得资金。
(一)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中小企业集群的显著特征就是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业务依存度高、专业分工协作性强,这种企业间的社会协作关系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更为顺畅,中小企业企业内部的信息很容易就成为公开信息,一旦某个中小企业出现违约欺诈的行为,那么很快就会被其他中小企业所了解,结果违约企业很可能失去供应商、生产商、承销商等利益相关企业的信任,生存环境恶化,最终被集群驱逐。鉴于企业集群具有强大的根植性,中小企业离群的机会成本非常高,所以中小企业会非常自觉地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生产经营过程的守信度,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注意力和信任度。
(二)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中有一部是固定的,即无论是对何种企业进行贷款,都得进行调查、审查、监督等固定程序的工作,产生一定的管理费用。一方面,集群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在地域上非常集中,在质量上更加透明,金融机构很容易通过行业协会、政府的产业规划等搜集到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一般是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而成的,集群组织内的各个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同一或相关行业的,金融机构给同类企业贷款时,重复的程序审查和相似的信息处理都可以大大简化,这样必会降低大量管理费用,进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三)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
一方面,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几乎都围绕着同一产业领域,基于明确的分工协作关系而聚集到一起,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发展和利益获取紧密相连,因此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共享机制发展得也非常迅速成熟,快速透明的信息传递大大减少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不信任度,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判断的准确性,提高贷款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资源相互依赖性特别高,一旦某个中小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很可能被群体驱逐,由于中小企业退群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会特别重视信用建设,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集群整体的信用度提高,生产经营环境也很稳定,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降低,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
(四)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集群内效益高、声誉好的优质企业可以率先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并能够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提高投资者对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的关注度,进而拓宽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鉴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非常集中,在产业上又很相关,所以它们很容易联合起来,通过发行集合债券、开展联合担保融资、利益互助担保融资、企业联合贷款等多种方式进行企业融资,缓解企业自身的融资困境。
(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抱团效应”,产生“1+1>2”的融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破解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题,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大量资金,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无后顾之忧。集群内的各个中小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沟通障碍,提高企业效益。但与此同时,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被逐群,必会加强经营管理,诚信经营,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集群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必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这就会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进而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政府要加强法律建设、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首先,政府要尽快制定完善围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约束保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发挥。例如,政府可以在《担保法》中增加集群融资的互助担保融资技术的相关规定,促进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合理运用;又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集群在金融机构里融资实现正式化等等。
其次,政府应充分利用信息渠道上的优势和宏观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时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政策指导力度。一是要注重积极培植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对关联度高、价值链整合效应强的主导产业进行优先扶持,促进主导产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而增强集群的关联度和聚集能力,形成中小企业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二是要大力发挥骨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示范带动效应,以此提高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中小企业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三是鼓励发展产业集群支撑产业和基础产业,努力使主导产业与支撑产业、基础产业并重发展,合理布置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产业园、产业带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的集群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中小企业家去集群。政府也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增加财政拨款等多种措施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集群联合组织的发展,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压力。
(二)着力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内的金融机构
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应着力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金融机构,如企业集群内财务公司、企业集群互助担保公司、企业集群内银行等。中小企业集群内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其规模小、结构简单,精通基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融资技术,目标主要是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随时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
(三)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集群获得长期充足资本的重要渠道,因此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相对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势在必行。要不断探索中小企业以集群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各种可能,尽快推行“捆绑债券”、“捆绑上市”等各种创新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路径;要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使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更为便利。
(四)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信息传递作用
对于集群融资来说,信息传递的顺畅和信息披露的质量非常重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服务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所发布的中小企业信息有助于社会各界的资金提供者了解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和财务情况,能减少一定的融资风险。另外,由于企业集群融资技术比单一企业融资技术更为复杂,因此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聘请中介公司的专业人才为其设计专业的集群融资方案,以提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水平。由上可知,应该着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服务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业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这些中介机构的信息传递作用。
(注: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5A721)
参考文献:
[1]徐书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4).
[2]孔丽,冯景文.集群融资与云南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J].思想战线,2009,(1).
[3]张银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实施[J].企业研究,2011,(12).
[4]王建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初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