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
“大”工程与“新”呈现:喜见《美国文学大辞典》问世
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
摘要:由虞建华教授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辞典》问世,标志着我国辞书建设再度取得显著成绩。《美国文学大辞典》以其“大”而“新”的特色让人称道。它的“大”首先表现在覆盖面广泛,内容详尽,而在“广”和“详”中,又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了“为我所用”的宗旨。《美国文学大辞典》的“大”,还表现在既保证重点内容,也兼顾一般。《美国文学大辞典》的“新”表现在3个方面,即新视角、新内容和新的呈现方式。总之,这部《美国文学大辞典》注重了学术性和学科的前沿发展,既反映了美国文学的成就及其历史、语境、流派等诸多方面内容,也反映出国外和我国的既有研究成果,既是一部有用的工具书,也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读物。
关键词:“大”工程;“新”呈现;美国文学大辞典
辞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项目之一。高水平的辞书是真正反映辞书建设成果的标志,其中尤以大型辞书为最重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虞建华教授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辞典》问世,标志着我国辞书建设再度取得显著成绩。这部《美国文学大辞典》是我国首部自主编写的大型国别文学辞典,也是首家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资助的工具书,这也足以显示这部辞典受关注的程度。辞书建设,门类繁多,属于当务之急的不在少数,而国别文学大辞典正是业界所急切盼望的。
《美国文学大辞典》以其“大”而“新”的特点让人称道:大工程,大容量,大手笔;新视野,新内涵,新呈现。编纂主要国家的文学辞典,只有分国别编纂,才能真正“大”得起来,才能真正凸显其“新”的面貌,否则众多国家聚于一书,由于受到篇幅限制,不得不割舍许多内容,只能对一些中心部分略做描述,则“大”从何来?“新”又如何体现?辞书的“大”和“新”,首先会从词条的覆盖面和收录选择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美国文学大辞典》共收录2079个词条,内容包含了作家、批评家、文学理论与文史学家、相关的文化人、新老经典作品、文学刊物、文学组织与流派、文学运动与事件、文学奖项和批评指南10个方面。而所有这些信息都追踪到21世纪,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美国文学大辞典》首先表现在覆盖面广泛,内容详尽,而在“广”和“详”中,又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了“为我所用”的宗旨。比如辞典条目中对华裔作家和作品的收纳显然有所偏重,但入选比例并不暗示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是考虑了国内对华裔美国文学阅读和研究的热情。国内普通读者和学术界都比较关注华裔美国作家笔下关于移民历史、文化冲突、异乡生活等“跨界”主题,因此《美国文学大辞典》在这方面的选择、介绍和评价,都是从我们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的。赛珍珠的作品词条和批评指南部分也特别翔实充分,这也一定是考虑了她与中国的渊源。这位女作家在美国主流文学中渐渐被忘却,但她是以写中国农村题材而成名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我们对她和她的小说依然关注,并在阅读和研究她的作品中,了解到一个西方人视野中那一段多灾多难的历史,看到了民众日常生活的许多栩栩如生的场景。
《美国文学大辞典》的“大”,还表现在既保证重点内容,也兼顾一般。例如词条收录不仅限于主流文学,也顾及有影响的通俗文学,比如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斯蒂芬·金和丹·布朗的词条,了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及这些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这样的设计既打破了传统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互不相容,又为当前的文化解读提供参考。当前国外盛行的文化研究,更多把关注点集中在大众文化方面,越来越重视大众文学的影响力,而不是对其抱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又比如,词条中还包括不少中国高校经常选用、为人们熟识的作品,小说如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诗歌如弗罗斯特的《雪野林边驻足》。这些作品似乎篇幅短小,分量不重,但在中国读者中流传很广,辞典也特意收入,列为专门词条,可见编者的用心。《美国文学大辞典》在“大”中又凸显出选择的针对性,编纂者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一部优秀的新编大型辞书,“新”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评价观测点,也就是说,新辞典必须紧跟学科的新发展,具有前沿性。在我看来,《美国文学大辞典》的“新”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辞典的新视角。《美国文学大辞典》不是照搬国外文学史和同类辞书的信息,而是从编写者的角度和立场进行选择和评述的。正如辞典主编在前言中所说,《美国文学大辞典》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述方面“既认真对待国外美国文学研究界的主流评价,又避免国外文学史著作和相关现有辞典中主流意识形态对选择与评价的‘操纵’,不盲从现有的一般见解”(虞建华 2015: 2)。这项工作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但《美国文学大辞典》在“以我为主”和“客观性”的处理上做得相当好,我们可以在很多词条中找到这方面的例子。第二是新内容。《美国文学大辞典》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都跟踪至2010年底,十分注重对我国读者和研究界感兴趣的当代文学的呈现,也十分注重批评界的当代动向。第三是新的呈现方式。辞书无论大小,都必须方便检索,而大型辞书又有其独特性。《美国文学大辞典》采取的编排模式别具匠心:辞典以作家词条为主,其后紧跟该作家的作品词条,再后是相关的批评指南,信息集中,一目了然,不仅查阅方便,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收益。
从《美国文学大辞典》的“批评指南”部分,更可看出编写者花费的苦功。该部分内容广泛,包括国外主要研究著作,也包括详细的国内信息,列入已经汉译的名著、出版的研究与批评著作、博士论文和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洋洋洒洒,让我们看到了当前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繁荣,也让我们品味到对这方面庞杂信息的查询、梳理、归类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美国文学大辞典》的这部分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对于很多学习美国文学的学生、研究美国文学的学者而言,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可以从中找到需要的参考,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可以继续探讨的空间。
总之,《美国文学大辞典》注重了学术性和学科的前沿发展,既反映了美国文学的成就及其历史、语境、流派等诸多方面,也反映出国外和我国的既有研究成果,既是一部有用的工具书,也是具有可读性的读本。一部好的辞书应该具有编撰的严谨性,资料信息的可靠性,查阅的简便实用性。笔者认为《美国文学大辞典》于此是当之无愧的,相信它也能够为读者所喜爱,获得权威性。对于业内40多位优秀学者经过10年勤力耕耘做出的这一不凡奉献,我们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虞建华. 2015. 美国文学大辞典[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李巧慧)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23(2016)01-0099-02
收稿日期:2016-02-01
通讯地址:311121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