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法面面观——《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读后

2016-03-15 13:13
外文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第三版评析

姜 玲

河南大学



生成语法面面观——《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读后

姜玲

河南大学

摘要:《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生成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简单介绍了生成语法最新发展阶段的最简方案理论以及生成语法的两个其他流派,即词汇功能语法和核心词驱动短语结构语法。作为句法学理论的入门教材,《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是一本相当好的基础性教材,对句法学理论的初学者及研究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简介;评析

1. 引言

生成语法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60年,经历了转换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标准理论、扩展的标准理论、管约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GB)、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P & P)和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 MP)等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悠久,理论丰富,观点新颖;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与其他语言学流派都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生成语法使用的形式化手段,更是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无论是从事句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还是刚刚接触句法学的语言学专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都非常希望有一部句法学教材能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生成语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会生成语法。特别是在中国,情况更是如此,因为大部分语言学研究者都是文科出身,一看到生成语法使用的各种符号、等式和图形都会直接放弃学习生成语法。《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三版)(以下简称《入门》)正是这样一部教材。

作为句法学理论的入门教材,《入门》系统地介绍了生成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简单介绍了生成语法最新发展阶段的最简方案理论以及生成语法的两个其他流派,即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 LFG)和核心词驱动短语结构语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HPSG),旨在为没有或者缺乏句法学知识背景的学生提供指导。

2. 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基础,第三部分是移位,第四部分是高级话题,第五部分是其他理论,最后是一个非常简短的结论。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1-5章。

第一章是生成语法。顾名思义,是对生成语法的概述,介绍本书的理论框架,即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作者首先从人们熟悉的语言导入语言学,并对语言学的各个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语义学、句法学)进行界定,说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写的语言(Language),是语言能力(Human Language Capacity),而不是小写的语言或者具体的语言。和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一样,语言学(句法学)是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属于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生成语法是描写性语法,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语法。科学的方法是指观察语料、总结概括、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再验证修正的假设。作者以照应语为例对科学方法进行说明。在句法学中,这些假设就是规则,描写某一语言句法的所有假设(规则)的集合叫语法。生成语法假设一部分语法是天生的,其他语法是后天习得的。人脑中天生有一个语言器官(Language Organ),赋予人以语言能力,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G)。普遍语法的理据主要是语言习得存在逻辑问题(the 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语料的非确定性(Underdetermination of the Data)以及来自语言类型学、生物学和神经语言学的证据。语言的差异性可以用参数解释。好的句法学理论必须具有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本章最后强调学会使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说明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的,前面的章节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后面的章节根据更多的语料对这些假设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二章是词类。作者开篇说明了词类的重要性,因为句子是由词构成,只有知道词的类别和词的作用才能组词造句,词类也叫句法范畴。判断词类的标准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意义,而是分布,包括形态分布和句法分布。主要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类可以分为开发性词类和封闭性词类、实词和虚词。英语中的虚词包括介词、限定词、连词、标句词(Complementizer)、时态和否定词等。主要词类又可以再分为次类,即人们常说的次范畴,用特征表示。名词有单数-复数次范畴、可数-不可数次范畴、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次范畴、代词-实词次范畴;动词按照论元结构可以分为不及物动词(一个论元)、及物动词(两个论元)和双宾语及物动词(三个论元)。

第三章是成分、树形图和规则。作者首先介绍了结构、成分、层级结构、树形图和括号法,接着介绍了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 PSRs),包括名词短语(NP)、形容词短语(AdjP)、副词短语(AdvP)、介词短语(PP)、动词短语(VP)、句子(TP)*在《入门》第三章中,句子的标签(Label)是TP(Tense Phrase),第七章引入标句词C(Complementizer)之后,改为CP。和并列(Conj),然后详细介绍了树形图的两种画法,一是自下而上,二是自上而下,并强调指出初学者应当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直到非常熟练之后才能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作者也介绍了方括号法,并指出方括号法虽然节省地方,但不易看出结构之间的层次性,只可适量使用。作者要求学生知道如何从树形图转变成方括号法,如何把树形图和短语结构规则对应起来,如何利用树形图表示修饰关系和识别歧义结构。成分检验的方法主要有替代法、独立使用法、移位法和并列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和准确无误的,检验时至少使用两种方法才能确保得出的结论比较准确。本章最后讨论了其他语言中的成分和如何对其他语言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结构关系。主要把树形图看成几何图形,介绍树形图中的三大关系,即统辖(Domination)、居先(Precedence)和成分统制(C-command)。树形图的成分包括分枝、节点、标签、根节点、终极节点、非终极节点、母亲节点、女儿节点等。统辖是树形图中的上下垂直关系,又可以分完全统辖和直接统辖。居先是树形图中的前后线性关系,又可以分姐妹居先和直接居先。成分统制比较复杂,但却是这三种关系中最重要、最有用的,可以分为对称性(symmetric)成分统制和不对称性(asymmetric)成分统制。直接成分统制通常称作管辖(Government),管辖又分短语管辖和核心词管辖。最后,作者利用树形图中的结构关系重新定义了句法关系,如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第五章是约束理论。作者首先介绍了三类不同的名词,即指称性名词(R-expression)、照应词和代词,接着介绍了先行词、同标(Co-index)、同指(Corefer)、约束(Binding)、约束原则一、约束原则二、约束原则三、局部条件限制(Locality Constraints)和约束域(Binding Domain)等概念,说明照应词在约束域必须受到约束,代词在约束域内必须自由(free),而指称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约束。

第二部分是基础,包括6-9章。说明第一部分提出的PSRs太过简单,面对更多的语料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必须修改第一部分提出的假设。修改后的规则就是X阶标规则。尽管X阶标规则仍然属于PSRs规则,但是它们提供了更加复杂的树形图;对这些树形图,需要规定一些限制,即题元标准。

第六章是X阶标理论 (X-bar Theory)。作者首先指出短语结构规则的局限性是生成扁平结构(Flat Structure),并通过One替代说明名词短语结构需要进一步细分,分出中间层次,即一级阶标层次,用上标符号(′)表示,所以该理论叫作X阶标理论。接着作者用Do-so替代、So替代和并列说明其他短语和核心词之间同样存在中间状态(intermediate category), 即V′、Adj′、Adv′和P′。这些短语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合并成三条规则,即补语规则(Complement Rule)、附加语规则(Adjunct Rule)和指示语规则(Specifier Rule)。区分补语和修饰语的方法比较多,以名词短语中的PP为例,区分的方法就有6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补语、附加语和指示语的位置可能不同,儿童在习得一门语言时通过接触到的语料设置参数。作者最后详细地描述了在X阶标理论下树形图的画法。

第七章把X阶标理论扩展到功能性成分,说明同样存在限定词短语(Determiner Phrase, DP)、标句词短语(Complementizer Phrase, CP)和时态短语(Tense Phrase, TP)。一如既往地,作者在肯定X阶标理论优于一般/前期短语结构规则之后,指出X阶标理论的不足。第一个不足是指示语规则,目前讨论的唯一一个指示语是限定词,但限定词不是短语。因此X阶标理论需要一个新的范畴,即DP。第二,必须把CP和TP规则也包括在X阶标理论中,或者说,不能把CP和TP规则限制在X阶标理论之外。句子包括主语和谓语,句子可以分为主句和从句,也可以分为限定性分句和非限定性分句或者叫时态分句和非时态分句,区分时态分句和非时态分句的方法有5种。从句包括补语从句、附加语从句和指示语从句。所有分句都是CP*从第七章开始,句子的标签使用CP,不再使用TP。,无论是主句还是从句。作者特别强调,复合句整体是主句,不是传统意义上从句之外的剩余部分。

第八章是限制X阶标理论:题元理论。X阶标理论的另一个局限是生产能力太强,生产的有些句子不合乎语法,需要对其进行限制;这些限制来自词库及其相关的选择限制(Selectional Restriction)。选择限制包括在题元关系(Thematic Relation)和题元角色(Theta Role)中,题元关系指施事(Agent)、感事(Experiencer)、主题(Theme)、目标(Goal)、接受者(Recipient)、来源(Source)、处所(Location)、工具(Instrument)、受益者(Beneficiary)等,题元角色包括外部(External)题元角色和内部(Internal)题元角色。通过题元格(Theta Grid)可以表征动词的论元结构,题元角色和论元结构必须一一对应,这就是题元标准(Theta Criterion)。题元标准可以限制X阶标理论过度生成。如果句子没有主语,必须插入虚代词it,满足扩展的投射原则(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 EPP)。

第九章是助动词和功能范畴,主要讨论英语中的标句词、情态动词、时态词、体词、语态词、限定词和助动词,说明它们和动词一样,也需要限制,也可以用题元格进行表征。标句词的限制包括[±Q]和[±FINITE];限定词的限制包括[±PLURAL]、[±PROPER]、[±PRONOUN]和[±COUNT];时态的限制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体的限制包括完成体和进行体;语态的限制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情态的限制包括可能性(possibility)、或然性(probability)、需要(necessity)和义务(obligation)。助动词比较复杂,有be、have和do,而且它们又都可以做主要动词。助动词be的限制有进行体和被动语态;助动词have的限制是完成体;助动词do的限制是构成疑问结构和否定结构。所以,英语中的动词如果同时包含情态、时、体和语态,由于选择限制的影响,其顺序一般相对固定。

第三部分是转换,包括10-13章。对更多的语料进行观察之后,第二部分提出的假设得到进一步修改,具体来说,就是加入了转换规则。

第十章是核心词移位。X阶标理论的另一个局限是生成不了语言中的所有句子,比如法语中的附加语介于动词及其补语之间和爱尔兰语的VSO顺序,所以基础(Base)生成的底层句子结构(D-structure)必须经过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变成表层结构(S-structure)才能最终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规则包括移位(Movement)和插入(Insertion)两种类型。本章讨论的核心词移位包括V→T移位和T→C移位,同时作者还论述了动词内部主语假说(VP-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和Do插入(Do-support)。

第十一章是DP移位,主要解决DP没有出现在题元结构位置上的问题。在提升结构(Raising Structure)中,DP在底层结构中获得题元角色,但是因为没有格,必须移动到格位置,同时满足EPP。同样,被动结构中的主语DP在底层结构中获得题元角色,但是没有格,需要移动到TP的指示语位置获得格和满足EPP。DP移位的理据是格(Case),DP必须有格,没有格的DP会被格过滤(Case Filter)排除掉。格包括主格(Nominative)、宾格(Accusative)和介词宾格(Prepositional)。

第十二章是Wh移位和局部条件限制,主要介绍Wh短语从格位置移动到CP的指示语位置,其理据是核查指示语的[+WH]特征。虽然Wh移位可以跨越小句,但不是没有限制的。这些限制被形象地称为岛屿,包括复合限定词短语限制、Wh岛屿限制、主语从句限制和并列结构限制。岛屿限制特别是Wh岛屿限制的原因是最小链接条件(Minimal Link Condition, MLC)。关系从句和特殊疑问句非常相似,其标句词是从从句内部移动到从句句首的。英语回声疑问句(Echo Questions)没有[+WH]特征,不涉及移位,不受MLC影响。

第十三章是统一的移位理论,探讨把所有移位规则统一为一条规则:移位(Move),因为所有移位都是由局部条件引起的,都受完全解释规则(Full Interpretation)限制。特征核查必须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局部范围包括指示语-核心词结构、核心词-补语结构或者核心词-核心词结构。不同语言的差异在于移位时间的不同,有的语言中的移位发生在拼读(Spellout)之前,是显性(Overt)移位;有的语言中的移位发生在拼读之后,是隐性(Covert)移位。英语Wh移位是显性移位,汉语Wh移位是隐性移位。拼读之后产生两个分支,一枝是语音式(Phonetic Form, PF),一个是逻辑式(Logical Form, LF),隐性移位发生在拼读和逻辑式之间。存在隐性移位的理据来自量词提升(Quantifier Raising, QR)和MLC效应(MLC effect)。

第四部分是高级话题,包括14-18章,主要讨论原则参数理论阶段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没有答案,更不要说正确的答案。

第十四章是扩展的动词短语。为了解决双宾语及物动词后面两个DP的格问题,生成语法学家们指出,英语中的某些形态上比较简单的动词也许相当于形态上比较复杂的动词,它们包括两部分:轻动词(Light Verb, v)和动词词根(Verbal Root)。轻动词设定施事题元,施事题元的格由TP指派;动词词根设定主题题元,其格由宾语一致短语(Object Agreement Phrase, AgrOP)指派。这样,对于只带一个DP的双宾语及物动词的解释特别简单,DP可以在VP的指示语位置生成,然后移到AgrOP的指示语位置获得格,另一个宾语PP或CP直接做V的补语。对于带两个DP的双宾语及物动词的解释,必须引入第二个轻动词和间接宾语一致短语(Indirect Object Agreement Phrase, AgrIOP)。值得注意的是,AgrIOP必须介于两个VP之间,否则,不能生成合乎英语的句子。作者还讨论了爱尔兰语、德语和英语中的宾语变动(Object Shift)问题,进一步说明引入AgrOP和AgrIOP的合理性。

第十五章是提升、控制与空范畴,介绍了两种提升、两种控制和两个空范畴。两种提升是主语至主语提升(Subject-to-subject Raising)和主语至宾语提升(Subject-to-object Raising),两种控制是主语控制(Subject Control)和宾语控制(Object Control),两个空范畴是大PRO和小pro。提升结构的主要谓语动词不指派外部题元角色,从句中的主语没有格,提升到主句主语的位置获得格和满足EPP。相反,控制结构的主要谓语动词能够指派外部题元角色,从句的外部题元角色被指派给一个没有格的大PRO。检验谓语动词是提升动词还是控制动词有3种方法,即题元格、习语和外位结构。从主语至宾语提升时,从句的主语移动到主句的宾语位置获得宾格。在宾语控制中,也有一个没有格的大PRO,其意义来自主句的宾语。本章最后讨论了大PRO的性质、小pro和空主语参数。

第十六章是省略,主要讨论了VP省略、先行词自包省略(Antecedent Contained Deletion, ACD)、假空缺(Pseudogapping)和截省(Sluicing)。省略结构一般有两个限制,一是被省略的成分必须与其先行词相同,二是被省略的成分必须获得某种许可(Licensor),比如在VP省略、先行词自包省略和假空缺中必须有时态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截省中必须有包含[+WH]特征的标句词。省略到底是空范畴成分还是删除过程,生成语法界还没有达成共识。空范畴成分的理据是逻辑式复制假说(LF-copying hypothesis),删除过程的理据是语音式删除假说(PF-deletion hypothesis)。事实上,还有第三种解释,即语用学解释,但已经超出生成语法的范围。省略常常引起歧义,因为被省略的成分可以理解为模糊等同(Sloppy Identity)或者严格等同(Strict Identity)。

第十七章是约束理论的高级话题,首先回顾并总结了第五章的内容,接着说明约束理论在逻辑式中也起作用,从而提出移位复制理论(the Copy Theory of Movement),证明语链(Chain)中至少有一个版本(Copy)受约束,因此重新定义了约束域、约束原则一和约束原则二,说明照应词和代词的约束域不同,所以特殊情况下,一个句子中既可以使用照应词也可以使用代词,意义不变。

第十八章是多式综合语、合并性语言和非组合性语言,主要讨论一些表面看上去非常不同的语言,其实其内部自有系统性,而且仍然可以用普遍语法和参数理论进行解释,这些语言就是所谓的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sis)和自由语序(free word order)语言。多式综合语还有一种变体,叫合并性语言(Incorporation);自由语序语言又包括攀爬(Scrambling)和非组合性语言 (Non-configurationality)。多式综合语是极端核心词标记(extreme head-marking)语言,可以用句法自由假说(Syntax-free Hypothesis)解释,也可以用多式综合语参数(Polysynthesis Parameter),即极端小pro脱落假说(Radical Pro-drop Hypothesis)解释。合并性语言可以用空范畴原则(The Empty Category Principle)解释。攀爬主要和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有关,表示对比焦点(Contrastive Focus),涉及向话题短语(TopicP)或者焦点短语(FocusP)的移位。非组合性语言和多式综合语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可以用极端小pro脱落假说解释。作者最后又介绍了另外3种研究路径,即双重结构假说(Dual-structure Approaches)、代词论元假说(The Pronominal Argument Parameter)和语篇驱动移位规则(Discourse-driven Movement Rules)。

第五部分是其他流派,包括19-20章。需要说明的是,该两章没有包括在教材里,而是放在威立出版社的网站上,读者可以免费下载。

第十九章是词汇功能语法,主要介绍了LFG的基本概念,包括成分结构(C-structure)、语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论元结构(A-structure)、功能结构(F-structure)、属性价值矩阵(Attribute Value Matrix)、变量(Variable)、元变量(Metavariable)、功能等式(Functional Equation)、功能描写(F-description)、加注成分结构(Annotated C-structure)、统一(Unification)、核心词移动性(Head Mobility)、被动结构的词汇规则(Lexical Rule of Passives)、开放功能(Open Function)、功能控制(Functional Control)等。LFG强调词汇的作用,对核心词移位、被动结构、提升、控制和Wh移位都有不同的解释,其关于被动句的词汇解释对乔姆斯基原则参数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十章是核心词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其研究目的和其他生成语法流派一样,也是模拟人类语言。HPSG和LFG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强调词汇的作用,都利用属性价值矩阵对句子进行描写;HPSG和LFG之间的区别是其组合性(Compositional)。HPSG进行语言描写的基本工具是特征,这一点对原则参数理论有很大的影响。特征结构主要有三类,即句法(SYN)特征、论元结构(ARG-ST)特征和语义(SEM)特征。句法特征包括核心词 (HEAD) 特征、指示语(SPR)特征和补语(COMPS)特征;语义特征包括语气(MODE)特征、标注(INDEX)特征和限制(RESTR)特征。本章还介绍了特征满足(Feature Satisfaction)、核心词补语规则(Head Complement Rule)、核心词特征原则(Head Feature Principle)、核心词修饰语规则(Head Modifier Rule)、核心词指示语规则(Head Specifier Rule)、约束原则一、约束原则二等概念。

结论部分对全书进行总结,并指出读者应该以此为基础继续进行语言学(句法学)研究,同时提供了12本参考书目供读者阅读。最后是全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

3. 简评

《入门》是威立-布莱克威尔出版社《语言学入门丛书》中的一部。该丛书对当代语言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简明深入的介绍,是老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该丛书假设读者没有任何语言学基础知识,每一本书都从其领域的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开始讲起,为读者进一步学习语言学提供理想的教育平台。

《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1版于2002年由布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全书分4个部分14章,一经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使用者遍及世界各地,且好评如潮。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Lisa deMena Travis教授认为该书充分展示了如何用非常简单的语言陈述复杂的句法概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语言学专业学生一定能够在该书的指导下,慢慢理解目前句法理论的基本观点,最终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美国纽约大学的Mark Baltin教授也对该教材的内容和练习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可读性非常强(highly readable)。(Carnie 2002a: 封底)

《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2版于2007年由布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全书分5个部分17章,增加了高级话题部分,继续保持畅销书,甚至被称为生成语法的标准教材。美国特拉华大学Peter Cole教授认为该书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生成语法的标准教材,是因为它既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生畏,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生成语法教材。(Carnie 2007: 封底)

《句法学:生成语法入门》第3版于2013年由威立-布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在第2版17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章,即第九章助动词和功能范畴、第十六章省略和第十八章多式综合语、合并性语言和非组合性语言,同时扩充了练习和网上资料。日本明治学院大学Ken Hiraiwa教授认为,该书确实非常好,不仅引导学生了解生成语法的基本知识,同时引导他们了解语言之间丰富的普遍性和参数化引起的多样性,条理清楚,发人深思。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教授则认为,该书信息量大,层次清楚,编排设计合理,不仅向学生展示生成语法的核心概念,还向他们展示生成语法的一些边缘问题,非常有价值(most valuable)。(Carnie 2013a: 封底)

我们认为,《入门》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涵盖面广,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不仅包括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还包括生成语法的两个其他流派(LFG和HPSG);不仅讨论了生成语法最重要最完善的原则参数理论,也讨论了生成语法最新的研究成果(最简方案);探讨了原则参数理论的八大模块,即X阶标理论、移位、管辖理论、约束理论、格理论、提升理论、控制理论和边界理论,对生成语法的各个理论不偏不倚,公平对待;讨论了句法学中的三大关系,即语法关系(主语、宾语、间接宾语等)、结构关系(统辖、居先、成分统制等)和题元关系(施事、主题、工具、目的、起源等)。高级话题部分提供了句法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灰框子里面包括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挑战练习中更是常常处理正文中没有完全展开或者没有得到很好讨论的问题,说明句法学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LFG和HPSG让学生有机会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自己补课,进而了解生成语法更多的流派(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关系语法等)甚至其他语言学流派(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第二,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楚,由浅入深,方法科学。每一章开篇指出学习目的,导入部分简要陈述上一章讲述的内容,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引出对不足的解决方法,即本章的内容,说明哪些是最终观点,哪些还需要进一步修改,结论部分总结本章讨论的内容并指出后面章节的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接着详细列出本章讲述的观点、规则和限制,以便学生复习查阅,提供扩展阅读书目,编制习题集供学生练习实践。这种写作方法不仅教会学生生成语法的内容,还教会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语料、分析语料、总结概括出语料中的规律、得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改假设和完善假设,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论证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一步一步学会做科研,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语言学工作者。作者还经常指出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和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每章内容都不算太多,篇幅不算太长,加上练习,正好是一次课的内容。这种篇幅也适合学生自己阅读,每读完一章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第三,语言简单易懂,叙述方式独特。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创新点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叙述的方式。作者试图以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和方法介绍重要的概念,用大量的例句和树形图说明和支持理论观点,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类比解释抽象复杂的概念,对短语结构规则以及树形图的画法和解释独到深刻,对语料的分析非常详细,把一些比较复杂难懂、没有定论或者涉及生成语法历史发展的概念和观点等放在灰框里进行介绍、解释或者说明,使它们既自成一体,又成为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要概念都加粗或者使用斜体,或者同时加粗和使用斜体,书中使用的语料通常都是非常简单的英语句子,同时提供大量其他语言的语料,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句法理论提供了可能和保障。作者虽然省去了生成语法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但整个论述却很有深度。

第四,大量精心设计涵盖多语种的练习。每章后面都有练习,而且分为两类,即一般练习和挑战练习。一般练习通常是帮助学生复习和运用所学概念和规则,挑战练习则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因为尽管原则参数理论非常好,确实能够解释很多语言现象,但它还不完善,也没有得到所有语言学家的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有志于从事语言学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完善。全书共有练习题227道,涉及40多种语言。每道练习都明确指出其针对的内容、训练的技巧和难易程度,练习安排的顺序和正文材料保持一致,且正文中还标明了什么时候可以做哪些练习。毫无疑问,这些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很多备课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把学习到的句法理论知识运用到语言分析中,不仅对学习生成语法的学生有帮助,对学习任何流派的语言学专业的学生都大有益处,仅仅这些练习就物超所值。不仅如此,作者还专门选编了一套练习集(TheSyntaxWorkbook: A Companion to Carnie’s Syntax),包括120道练习,和《入门》配套使用,章节对应,且附有答案,建议学生在购买《入门》的同时购买该练习集。

第五,对句法理论的学习方法也进行了说明,即理论联系实际。句法理论的学习离不开语料的研究,语料的理解离不开句法理论的指导。句法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多语种研究的基础上,对具体语言的准确解释必须以深刻理解句法理论为前提。本教材涉及到的语种和语言特别多,每一章都包括英语语料和其他语言的语料,本书中的爱尔兰语语料是同类教材中最多的。练习中涉及到的语言更多,说明跨语言、多语种研究的重要性;语言理论必须能对不同语言中的语料进行解释,从而完成生成语法的最终目的——模拟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

当然,本书也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第三章对层级结构的讨论太突兀太难,不像其他部分那么简单易懂。作者似乎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短语类型(比如NP)详细说明什么是层级结构,然后再逐一介绍其他短语类型中的层级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和扁平结构进行对比,说明层级结构的优越性。成分检验部分可以提供一些不合语法的反例,说明哪些是成分,哪些不是成分。第十二章中的MLC只能解释Wh岛屿限制,似乎应该说明为什么存在其他岛屿,早期的理论是如何进行解释的。对回声疑问句的解释,作者只讨论了含有一个疑问词的情况,没有涉及含有多个疑问词的情况。事实上,含有多个疑问词的回声疑问句有可能是真实问句。第十三章关于最简方案中统一的移位理论太过简单,不像其他章节那样娓娓道来。当然,由于篇幅所限,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其实都没有完全展开,论述得不够深入,没有说明核心词移位不影响表层结构,没有说明空范畴的理据。特别是第五部分对LFG和HPSG的介绍,甚至没有放在课本里,而是放在了威立出版社的网站上。最后,就是把约束理论分为两章进行讨论是否合适,也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书中也有一些拼写、印刷格式错误。

但是,瑕不掩瑜。《入门》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简单易懂,例句多,练习多,涉及的语言多,不仅对学生和教师很有价值,也值得所有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关注和学习。概而言之,《入门》是一本非常系统的生成语法教材,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Carnie, A. 2002.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Carnie, A. 2007.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2ndEd.)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Carnie, A. 2013a.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3rdEd.) [M]. Malden: Wiley-Blackwell.

Carnie, A. 2013b.TheSyntaxWorkbook:ACompaniontoCarnie’sSyntax[M]. Oxford: Wiley-Blackwell.

Chomsky, N. 1965.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Clendon, M. 2009.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2ndEd.) [J].AustralianJournalofLinguistics29(1): 162-164.

Cowper, E. 1992.AConciseIntroductiontoSyntacticTheory:TheGovernmentandBindingApproach[M].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Galani, A. 2002. Review: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OL].LINGUISTlist. http://www.linguistlist.org/issues/13/13-1745.html.

Giorgis, D. 2010.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2ndedition [OL].elanguage. http://elanguage.net/blogs/booknotices/?p=563.

Haegeman, L. 1994.IntroductiontoGovernmentandBindingTheory(2ndEd.) [M]. Oxford: Blackwell.

Moosally, M. J. 2007.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2ndEd.) [J].AssemblyfortheTeachingofEnglishGrammarJournal(ATEGJ) 23 (1): 14.

Radford, A. 1988.TransformationalGrammar:AFirstCour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glero, L. 2007.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OL].LINGUISTlist. http://linguistlist.org/issues/18/18-257.html.

Speas, M. 2003.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J].Language79 (3): 628-631.

姜玲. 2001. 系统对应说与乔姆斯基转换理论[J]. 外语教学 (6): 9-12.

姜玲. 2010. 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1): 92-96.

姜玲. 2011. 生成语法理论的演进历史[J]. 天中学刊 (4):75-78.

石定栩. 2002. 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吴刚. 2006. 生成语法理论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 1988. 生成语法理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淑静)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主宾不对称性对比研究”(2013BYY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23(2016)01-0018-08

收稿日期:2015-12-11

通讯地址:475001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第三版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美防长罕见一年两度访越南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大数据对百科全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作用——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例
《尝试集》第三版的发现与胡适的误记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