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政校行企社人才共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于飞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形势都非常严峻。为了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社会应共同承担起人才的共同培养目标及任务,共同建立人才共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就业和市场。
校企合作;政府扶持;行业参与;社会促进
作为一个多赢的完美渠道平台,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对于不少发展模式来说都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较多企业都希望能利用更快更好的方式将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企业中。作为校方来说则是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因此,做好政校行企社人才共同育人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的心愿,但目前“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社会上出现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尴尬局面。一方面,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政府忧虑、学校担心、家长揪心。另一方面,企业又存在“用工荒”,饥不择食,不得不降低用人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地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匹配。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非常注重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素质,而这些素质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同时具备的。
2.1强化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牵头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指导学校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同时为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地方法规,以促进教育体系和发展目标为宗旨,促进校企合作共赢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企业、行业组织、社会的综合合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从而能够增强人才服务共赢的社会形势。
2.2作为校方应不断丰富办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一的多种办学模式
作为校方应以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基本目标,需要与企业合作,学校向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与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工程实践支持并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首先,高等院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设置相关专业,有重点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面向市场找出路,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始终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从而保证专业设置的方向精确、课程设置的新颖实用、教学资源的随时更新,以及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通过顶岗实习促就业,实现在教学上和就业上的融合。通过外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校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最后,学校要出台一系列服务举措促就业。学校要有效保障大学生就业后方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协助并配合专业人才服务迅速而高效地直接作用于毕业生,大大增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力度。学校要建立就业意向、就业情况等就业信息,开展就业观念转变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从最基层做起,不能有架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立足当地实际、家庭实际和个人实际,以务实态度确定就业方向,培养敬业精神,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鼓励学生先就业再创业,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由资深企业人力资源高管组成的“高校大学生职业辅导团”,作为推动大学生就业的讲师,深入各大高校,向大学生面对面地传授求职面试技巧等,帮助学生和企业进行求职愿望与用人需求的“双匹配”,搭建起高校毕业生与用人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走好踏上社会的第一步。
2.3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共育模式中来
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因此企业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合作。在人员成本加大、物价上涨较快、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市场变化的前提下,企业能否适应变化,跟上变化,随变化而变化,人才是关键。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长远人才战略,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与不同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就业。企业应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专业实践平台,通过对实际人才的强化工作实践,来反馈给学校,形成量体裁衣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稳定的供求渠道,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对于企业来说,积极的合作能够产生共鸣的效果,校企合作在我国众多的人才合作模式中已经形成最为传统的人才定向培养模式,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能够有效培养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本信息,在企业达到人力资源储备的同时,更高的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2.4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把行业组织“拉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阵营。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展的同时,行业内应处理好职业技能的相关鉴定和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行业内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把行业内服务职能发挥到最大化。行业协会加入几方共建的合作阵营后,将改变以往校企合作的局面,从之前一家企业打交道到现在多家企业形成协会后的模式,很多协会会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成批量的到学校中来,让行业形成中介,这样,校企合作模式就从点对点形成点对面,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2.5有效衔接社会,形成社会与多方合作培养人才的共同体
目前社会上培养人才的问题多数出现脱离现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社会都以用人标准来培养人才,缺少对人才长远的发展。大学自身封闭,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很多大学很少对社会需求做关注,就产生学生走出校门难的现象。因此,要做到高校与社会接轨,就需要进行观念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要始终以人为本,让更多的学校从自身出发,清楚每一个专业和学科究竟研究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促进学生符合社会的用人需要。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师应在社会需求上多做研究,形成培养方案,让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全面的提升,全面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社会用人标准,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政校行企社五方共同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对于我国的就业压力必将会具有一定的改善,在校内完成的研究成果应有效的转换为先进的企业生产力,包括对外的整体服务项目,推进几大方向的融合,更好地改善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
[1] 苏付保,安家成,时祖豪“.政校行企社”人才共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04):187.
[2] 李一,周彦兵“.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共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04):85-87.
[3] 李玮炜,贺定修,苏江“.政校行企”职教联盟实践探究[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10):90-9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s co-educ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school,industry association,enterprise and community
YUFei
(HeilongjiangNongken Vocational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Wit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very grim.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governments,schools,industry organizations,enterprises and community should jointly undertake its objective and task,establish talent co-education system,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confront employment and marke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Government support;Industryparticipation;Social promotion
G717
B
1674-8646(2016)11-0086-02
2016-04-08
课题名称:构建“政校行企社”五方联动中高职贯通食品加工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