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2016-03-15 12:59程恩富朱炳元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和平利益道路

程恩富 朱炳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程恩富朱炳元

[内容提要] 阐述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包括阐述和平发展的内涵;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我党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条件的认知、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阐述中国要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确把握中国自身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指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和平发展道路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斗争才能实现的。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平发展;外交政策;国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新中国外交60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习近平关于外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提出新理念、阐释新思想、展示新气象,具有全球视野、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战略已经初步成型,并持续践行。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早就向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1]265习近平的这一段话,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宣言,回应了国内外对中国发展走向的质疑,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我党本届领导集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来促进和维护世界的和平。寻求和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

在政治上,就是要努力构建各种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伙伴关系,不搞结盟或对抗,在结盟和对抗之间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子。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应参与和倡导世界不结盟运动,反对军事结盟和海外长期驻军,使我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

在经济上,就是要树立经济共同体意识,促进世界经济的持久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1]248

在安全上,就是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1]273-274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在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文明璀璨夺目、相映生辉,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当然,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是,这不能成为不同文明相互冲突的理由。文化多样性既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简言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针对西方政治军事结盟的不良现象,我们坚持实行不结盟政策,并希望结盟国家进一步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着眼时代发展潮流,真正树立起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构建更富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民主型国际关系。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1]267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1.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我们实行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新模式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1]7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内工作的主题和主线,而且也是对外工作的主题和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在内政外交上是统一的,要求我们对内追求公有共富、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环境良好,在外交上要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念,要求中国外交摒弃任何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新帝国主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持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反对以武力相威胁,或者是搞政权更迭和“颜色革命”,自觉维护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要求中国外交必须坚定有力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

2.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习近平说:“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熔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1]265习近平的这一段话,从根本上阐述了中国今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基因。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直到16、17世纪,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都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唐太宗发展西域交通,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历史见证。今天,我们正在建设和发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不是想当然拍脑袋提出来的,而是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它的发展轨迹的。

爱好和平,就要反对战争、相互包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好’、‘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1]265,使和平发展的理念和追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我国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民族的先进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中原汉民族也积极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我国历史上不仅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各个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也曾经出现过战争,但是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战争是支流。和平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和主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民主化方向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与周边地区在睦邻互信基础上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加强与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据,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底气十足地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1]247-248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好和平愿望的精辟概括,同时也是对当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强烈愿望的准确阐述,还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意志的公开宣告。

3.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我党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就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如下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3]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一项完整的对外政策,是在1953年底中国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商谈两国历史遗留问题时,由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的,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贯主张和我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原则,被列入我国历年来发表的一系列外交工作的重要文件,我国同各国发表的建交公报、联合声明以及签订的各种相关条约和协定,很多也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双方一致同意的原则正式载入。可以这样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中国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蓬勃发展,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了国际局势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与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相并列的三大任务之一。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正是基于对上述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1]248

4.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条件的认知

中国已经确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很大,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落后,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十分突出。习近平十分形象地说:“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深知,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高13多亿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1]265-266为了给本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安宁的外部环境,中国高举和平、合作、共赢的旗帜。中国积极倡导“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努力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建立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努力构建“真、实、亲、诚”的新型中非关系,全方位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习近平看来,“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社会战火频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就造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人间惨剧。这段悲惨的历史,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1]266。

没有选沈从文的作品,主要原因恐怕是鲁迅不认同沈从文的作品。但是,两个人的矛盾影响了选本编选的可能是存在的。1935年11月,沈从文写了《读〈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书评,没有谈及自己的作品是否应该入选,但认为鲁迅的选本“有抑彼扬此处”,“取舍之间不尽合理”,特别点明未选入王统照等几人的作品,对沉钟社、莽原社的评价过高,“皆与印行这套书籍的本意稍稍不合”。

5.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

世界进步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今世界,一是世界多极化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随着新老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多个发展中心正在逐步形成,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变得更加重要。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时代潮流。二是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利益依存度空前加深。随着商品、信息、货币、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加速流动,国家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不断蔓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和气候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安全等全球性难题不断涌现,单打独斗已经无法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5]在这一世界潮流面前,那种你兴我衰、你得我失的零和博弈观念已经不合时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历史潮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这一时代潮流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说得好:“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266

三、中国要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1.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中国反复公开向全世界宣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否能够走得通?对此,习近平认为,只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我们就可以不断夯实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不仅为世界各国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而且也深化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发展不要倒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世界的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习近平以深邃的战略眼光阐述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1]248-249习近平的这一段话,深刻地阐述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强大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就有了保障;世界和平了,中国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因此,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促进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世界实现了持久的和平,中国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只有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们才能够不仅走好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2.正确把握中国自身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诠释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亚太梦、拉美梦的相同点和结合点,努力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找到中国自身利益和世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多个层面与有关各方深化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201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出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美好祝愿,他说:“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努力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6]。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庄园会晤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279在出访非洲时,习近平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310在访问拉丁美洲时,习近平说:“我们应该登高望远、与时俱进,巩固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动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1]311

习近平将中国梦推向世界,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系起来,在世界范围内寻求理解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大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让世界人民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和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新中国60多年的外交史,实际上是一部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探索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这一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外交工作的原则应该是在推进人类和平进步的事业中坚定而有效地维护、发展我国的国家利益。不能离开自己的国家利益空谈全球利益,当然也不能只讲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损害他国的利益。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统一起来,在追求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中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自身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以及我国外交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作如下表述。

第一,理直气壮地高举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决反对任何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以任何理由发动任何侵略战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捍卫世界和平,就是经营、维护和延长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能够为我国国内的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人民。

第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通过对话合作处理矛盾和分歧,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在寻求自身利益时考虑对方利益。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发展,以世界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搞冲突和对抗,实现世界各国的互利和共赢。

第三,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改革和重建,争取获得更大的制度性权力,使国际经济和政治制度真正成为全人类的“公共产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提供有利的国际制度保障,为在全世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新的贡献。

3.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联合国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讲公道话,办公道事。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1]250对于这一“新路子”的具体内涵,习近平也进行了阐述。

一是坚持政治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向。“中国谋求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7]中国人民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发展的迫切。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向我们昭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化解世界上的各种冲突,只有通过和平谈判的政治解决方法,才是正确的方向。习近平强调:“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1]248现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得理、又要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是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正确的出路和方向。

二是坚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强调,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8]要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不是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1]273

三是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核能的发展也伴随着核安全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认为,应该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坚持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利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坚持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坚持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9]

习近平提出的核安全观,有力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世界核领域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科学地指明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方法、途径和原则,亮出了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鲜明立场。核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具有宏大的全局性、深远的战略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指导世界核安全进程走向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在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始终不渝和坚定不移的。但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前提、有原则和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1]249这些话落地有声、字字千钧,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但和平发展不等于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不等于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信念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10]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维护自己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而且对国家核心利益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利益。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绝不会以损害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代价,其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心存侥幸,产生误判。

近些年来,有的国家看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此产生了片面理解,以为中国为了获得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会拿自己的核心领域进行交换,于是不断在各个方面挑起事端,挑战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中国人民会义无反顾地运用各种力量同各种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为了维护核心利益而使用武力,不仅与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只有具备了打赢反侵略战争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都不怕鬼、不信邪,敢于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敢于向世界强权“亮剑”,那么,今天的中国发展了、强大了,更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不仅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要清晰明确地划出中国和平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这就是决不允许侵犯和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和任何国家突破这一“底线”和“红线”。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早就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但是,有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认为中国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威胁。尽管这种舆论就是无端臆断,但是一些人却乐此不疲。如果这种观念不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乃至冲突就在所难免。这就是习近平之所以强调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原因。要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猜疑,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美日欧等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态度。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1]273。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就没有安宁可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客观上来讲,各国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因此,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与各国的共同责任,而非中国一家的义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对实现自身目标形成的自信和自觉,但世界上只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不行的,需要其他国家和中国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只有更多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稳和走得远。

3.和平发展道路是需要通过斗争才能实现的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和平不是自发地、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争取、维护和斗争才能实现的。习近平说得好:“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11]如果大家都只想享受和平,而不愿意维护和平,那么,和平将不复存在。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和平需要通过斗争才能实现。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一味退让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①知识界一般描述的“鸽派”与“鹰派”并不准确。准确地说,为了有效地维护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是“鸽”“鹰”统一体,也就是说,应“鸽”即“鸽”,应“鹰”即“鹰”,不是一成不变的“鸽派”与“鹰派”,也不会充当视而不见或一味忍让的“鸵派”,更不会充当美国霸权主义的“狈派”(即与其狼狈为奸)。中国不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将坚定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昭告:“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8]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 2014-11-30(1).

[3]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24.

[4] 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80.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36.

[6] 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 2014-1-1(1).

[7] 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N].人民日报,2012-7-8(2).

[8]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N].人民日报,2013-03-24(1).

[9]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阐述中国核安全观推动实现持久核安全[N].人民日报,2014-03-25(1).

[1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11]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2).

(编辑:何建宇)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朱炳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 本文系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托课题“国际关系民主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A0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和平利益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博弈·和平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