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纾词学成就述论

2016-03-15 12:39湖州师范学院浙江313000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选词作

马 强(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313000)



黄孝纾词学成就述论

马 强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313000)

摘 要:黄孝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上享有盛誉,诗、书、画三绝。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位词人与词学研究者,三十年代曾加入了民国时期的重要词社沤社,与朱祖谋、潘飞声、夏敬观等著名词人交游,填词唱和、探讨词学。他的词集《匑厂词》记录了与民国时期词人的交往,《东海劳歌》以“清”为特色,是描写崂山景物的词集专集。从他的词作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词作变化的轨迹。他的词选《欧阳修词选译》在继承民国时期的欧词研究的基础上,受到了建国后马列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欧词研究特色。

关键词:黄孝纾;沤社;词作;词选

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号匑庵、匑厂,别号霜腴,福建省闽侯县人,沤社词人。黄孝纾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其父黄曾源为清末进士。黄孝纾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民国前期在上海与文坛宿老相交游,颇受赞誉。民国后期至解放后一直在山东大学执教,研究讲授古典文学。黄孝纾诗、书、画三绝,①黄孝纾先生在上海时期,书法堪称一绝,亦如当时名家一样,登报鬻文:“画例:当幅三尺四十元,四尺五十元,五尺六十元,六尺八十元,不足一尺按一尺论。文例:寿文二百元,千字以上每百字加二十元。碑铭、传志三百元,行述、诔、祭文二百元,记序、跋每百字三十元,诗词每件三十元。”《艺文》,1936年第1卷第1期,第203页。著有《黄山谷诗选注》《楚辞选》(与陆侃如、高亨合著)《秦汉金石文选》《欧阳修词选译》、《匑庵词》《碧卢簃琴趣》(未刊)等。学界对黄孝纾已有研究,②刘怀荣先生的两篇文章《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述略》(《文史哲》,2008 年第4期)、《黄孝纾先生的诗文创作和治学特点》(《文史哲》,2011年第5期)。这两篇文章侧重介绍了黄孝纾先生的生平、探讨了其诗文创作及学术成就,王培源《一份尘封的〈楚辞研究〉——简说黄孝纾先生的〈楚辞研究〉》(《楚辞学》第十辑)介绍了黄先生的楚辞学研究,这三篇文章对词学较少涉及。笔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黄孝纾先生在词学方面的成就。

一、黄孝纾的文学活动

黄孝纾在民国时期参加最早的文学社团是淞社。 1913年上巳日(三月初三)淞社在徐园成立,发起人是浙江南浔商人周庆云与刘承干,淞社共集会五十七次,参加者多为当时上海文坛名宿与文化名人,如王国维、况周颐、吴昌硕等。淞社仿宋末月泉吟社,主要抒发遗老情,周庆云《淞滨吟社序》:“古之君子遭际时艰,往往遁迹山林不求闻达,以终其生。……今者萑苻不靖、蔓草盈前,虽欲求晏处山林而不可得,其为不幸为何如耶?当辛壬之际,东南士人胥避地淞滨,余于暇日仿月泉吟社之例,招邀朋旧,月必一集,集必以诗选胜。携尊命俦啸侣,或怀古咏物,或拈题分韵,各极其至。每当酒酣耳热亦有悲黍离麦秀之歌,生去国离忧之感者。嗟乎,诸君子才皆匡济,学究天人,今乃仅托诸吟咏,抒其怀抱,其合于乐天知命之旨欤。……”[1]这段序言中很直接地反映出了淞社遗老的心理,他们自视“才皆匡济,学究天人”,可是如今只能借酒消愁、托诸吟咏来打发余生,故他们诗歌中充满了黍离之悲和人生无奈之情。早年与沤社词人潘飞声、程颂万、夏敬观、王蕴章参加过淞社的活动。

1915年2月4日舂音词社成立,成员包括后来的沤社词人朱祖谋、夏敬观、袁思亮、周庆云、王蕴章、杨铁夫等。舂音词社至1918年结束,共有社集十七集。关于舂音词社成立有两种记载:第一种记载是由周梦坡创立。“先后入社者有朱沤尹、徐仲可、庞檗子、白也诗、恽季申、恽瑾叔、夏剑丞、袁伯夔、叶楚伧、吴瞿安、陈倦鹤、王莼农诸先生”[2]。第二种记载是由陈匪石与王蕴章发起。“匪石时寓沪西,距余寓庐甚近,朝夕过从,因共发起词社,请归安朱古微沤尹丈为社长,沤丈名社曰舂音,取互相劳苦者之义。”[3]据王蕴章记载,社员有庞树柏、吴梅、袁思亮、夏敬观、周庆云、潘飞声、曹元忠、白中磊、李孟符、陈方恪、叶楚伧、况蕙风、林葆恒、杨铁夫、林鹍翔、郭则沄、黄孝纾、邵瑞彭。

1920年,郭曾炘、郭则沄父子于北京主持成立蛰园吟社,社址在郭则沄北京所居之蛰园,社友包括樊增祥、孙雄、傅增湘、靳志、关赓麟、黄憋谦、三多、黄君坦、黄孝纾、杨寿楠等数十人,影响极大。参加者不以乡籍为限,主要以击钵吟为主,兼作诗钟,月一集,一集二题,轮流以三、四人值课,共九十六集,至1928年底郭曾炘去世而宣告结束。

蛰园吟社之后,黄孝纾亦曾参加了须社,须社的前身是冰社,由郭则沄、李放等人倡立于天津,以郭则沄所居栩楼为主要活动地点,时间在1925年左右。1928年上半年,冰社开始转向填词。第一次填词当在1928年农历五月末[4],每月三集,拈题限调。约1930年下半年,更名为须社。①笔者查阅袁思亮《蘉庵文集》卷一《冰社词选序》,与《烟沽渔唱序》完全相同,因此可知冰社即须社。另外可参阅昝圣骞:《晚清民初词人郭则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90页。据《烟沽渔唱》中的词侣题名,可知黄孝纾与沤社词人林葆恒、夏敬观、郭则沄、姚亶素、袁思亮、均参加过须社。

须社之后,黄孝纾1930年参加了当时的重要词社沤社与词坛盟主朱祖谋,其他名宿如潘飞声、周庆云、林鹍翔、夏敬观,青年词人龙榆生、赵尊岳等人交游。他一共参与了沤社18次社集,社集刊物《沤社词钞》亦收录了18首词作,是沤社词人中发表社作最多的之一。沤社有着较多的前清官员。《沤社词钞》总体呈现出一种感伤色彩,黄孝纾的词作也受此影响,如下面这首词:

芳草渡 (弟自济南寄示明湖秋泛词,枨触前尘,因倚此解寄怀)

夕漏永。又梦落齐烟,翠微深处。念鹊华秋老相逢尽是愁侣,衰柳千万缕,和斜阳终古,任打桨露下莲塘,独自寻句。

迟暮。酒人散尽,二九光阴如过羽,古祠畔沿流画舫,笙歌更谁主。听风听水,怎奈何天涯羁旅。暗泪滴。闷卧虚堂疎雨。

黄孝纾在当时是青年才俊,颇受当时文坛宿老推崇,与民国时期旧体诗词影响最大的宋诗派成员交游便是例证。在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和郑孝胥的日记中都可以看到他们与黄孝纾的交游[5],如:“(1927年4月14日)梅泉约夜饮,伯严、古微、拔可、剑丞、公渚、伯夔及梅泉之子农叔,月极明。”[6]“(4月24日)王聘三、许鲁山、黄蔼农、黄公渚、张子襄来,午饭乃去。”[6]

二、《匑厂词》与《东海劳歌》

(一)《匑厂词》

《匑厂词》又称《碧虑商歌》[7],录词六十余首,词集内容以交游词为主。《匑厂词》有郭则沄、夏孙桐、张伯驹、汪曾武、夏仁虎等人的题词。

《匑厂词》的内容以交游词为主,交游的对象是词人居上海时交游的词人。他在民国前期来到上海,与周庆云、朱祖谋、龙榆生、陈曾寿、林葆恒、刘承干、吴湖帆等人交游。黄孝纾的交游词体现出了与友人深厚的感情,下面这两首词的景物描写则表现出了一种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绮寮怨·东归舟中晚望寄怀众异、匑厂沪上

觅醉不成春浅,海风吹又醒。淡落日,蜃雾楼台,鹭行外,岛屿纵横。罗胸星辰历历,蛟龙睡,照梦灯暗明。倚舵楼,钟籁微茫,沉沉夜,桂魄乘浪生。

雁去江南几程,黄娥跌舞,尊前记斗轻盈。不夜春城,赋离席,最牵情。萧然一身四海。断蓬迹,向沧溟,风波惯惊。高歌快意处,心太平。

八六子·寄榆生广州

照江城,海南明月,盈盈还带潮生。念芳草凄迷梦路,垂杨遮断春程,岁华暗惊。 茗柯一醉愁醒,身世枭庐抛掷,仙缘鸡犬飞升。蓦梦觉、层楼无端风雨,义和鞭日,天吴移海,久拼如铁刚肠绕指,随波畸迹飘萍。忆云扃,鹧鸪又啼数声。

这两首词是写给沤社词人的。第一首写给梁鸿志、夏敬观,词写舟中所望之景。上片有诸多大海场景的描写,如“蜃雾楼台”“岛屿纵横”“桂魄乘浪生”。下片侧重抒情,以“雁去江南”代表思念,“萧然一身四海”代表离开朋友后的孤独,结句“高歌快意处,心太平”,则是以乐观情绪作结。第二首词写给龙榆生,当时龙榆生已经在暨南大学任教,词的开头以景物衬托写起,首先写明月照江城、潮水、芳草、垂杨,烘托了一种孤独的气氛,而“茗柯一醉愁醒”则是词人内心忧愁的流露,“义和鞭日”“天吴移海”是以神话传说来写当前之景,再通过当前之景来烘托“随波飘萍”之感。

当然在其他交游词中还表现出了其他多种情感,如忧愁之感:“怎奈万般愁,酒醒时依然怅惘”(《浣溪沙慢》),疲惫之感:“湖海倦游”(《蕙兰芳引·归自青岛忽忽秋深忧生念乱,枨触余怀,和歌瑾叔并柬榆生广州》)看透世事之感:“但丹铅遗老,功业名山未晚”(《过秦楼·庵归自华山相遇沪以填词图属题并送其北上》)。

他在交游词中抒发情感,很注意围绕情感选择与描写景物。如对雨的描写:“天涯有雨似织,却背宾鸿归塞北。牢愁渐消酒力”(《霓裳序第一·寄病山篑厨文》)对夕阳的描写:“谁识长沙残客谓陈伯平中丞。画里云山一角,烟柳斜阳不堪回首,青芜国相、惜野云身,对苍茫无极”(《石州慢》)“斜阳收身,沧海生意飘 ”(《如此江山》)“夕阳天角何处,中原一发,青山瘦如削”(《暗香·江南小别,荏苒春深,辽海倦游,寄怀翰怡,诸公并留别,夜起翁》),对花草的描写:“东风多事、偷嫁倦舞残红奈无情,桃李开谢”(《法曲献仙音·春晴连日与鹤亭、剑丞、遐厂、子有、赵园讨春并索诸公同作)“又是春归,杜鹃啼绿江南树,杨花驼梦到天涯,暗识愁来路”(《烛影摇红·和瑾叔吷厂》)。“雨”“夕阳”“残红”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了词人的忧愁之情。这种忧愁之情也是当时普遍的一种感伤的时代氛围。①当时报刊刊登的旧体诗词便反映出了这种氛围“《小说月报》上刊登的诗词,从头到底,无论是哪一派的作者,即使他们之间存在文学上的分歧,但都笼罩在同一种情绪之下:即家国之悲”。张晖:《新时代与旧文学——以〈小说月报〉刊登的诗词为中心》,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303页。

(二)《东海劳歌》

《东海劳歌》[8]录词近一百四十首,词前有自序,词后有其门人王则潞癸卯(1963)年跋。全是对于崂山风景的歌咏,大多数词后还附有况周颐、叶恭绰、徐珂、夏敬观、郭则澐等人的点评①如卷首《青房并蒂莲》,况周颐评“萧旷空灵,神游物表”《渔歌子》(黄山棹歌十阕),叶恭绰评“此词源出花间”。黄孝纾:《崂山集》《近代史料丛刊》726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词集前有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吴则虞。

词集对崂山各个景点的景物都有歌咏,如《桂殿秋·崂山近区纪游十首》《瑞龙吟·春日游上清宫牡丹花下作》《鹧鸪天·白云洞题壁二首》《六州歌头·龙潭瀑遇雨》《浣溪沙·劳顶》《清平乐·秋日游南九水暮宿崂山饭店》《忆少年·暮秋游神清宫》《夜半乐·暮春华楼宫题壁》《鹧鸪天·与袁道冲游石老人村口占》《惜琼花·咏太清宫山茶》等。

黄孝纾对崂山景物的描写,词笔饱满丰润,能够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充满了对故乡风景的热爱之情,给人以无穷的享受。写石头老人《鹧鸪天·与袁道冲游石老人村口占》“风晨雨夕阅千尘。天荒地老无穷意,独立苍茫石老人”, 突出了石头的千载阅历;《哨遍·夏日游外九水遇雨旋晴景尤奇丽赋柬同游诸子时戊辰六月》“雨过林霏敛,重峦出,涌晴翠”,突出了雨后峰峦叠翠的景色;《春去也》“俯瞰中心云四面,长河如带月如烟”,则突出了由崂山顶上往下看的壮美景色。《解佩令》“梨花十里。杏花三里。杜鹃花、遍地红紫”突出了崂山花开山野的全貌。黄孝纾妙笔生花,对龙潭瀑的描写尤其生动,词云:

六州歌头·龙潭瀑遇雨

崖转石,声埶倒银河。林壑暝,飞匹练,挂岩阿。郁嵬峨。千尺从天下,挟风力,排云气,飞霹雳,卷潭底,起风波。

破壁玉龙,飞舞翔空际,鳞鬣婆娑。伟奇观倒海,难得雨滂沱。万象森罗。百灵呵。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是崂山著名风景。山涧之水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如龙飞舞,故名“龙潭瀑”。词中“千尺从天下、接风力、排云气、飞霹雳”突出其气势,而“卷潭底、起风波”突出其冲击力,“破壁玉龙、飞舞翔空际”则是总体写,“伟奇观倒海,难得雨滂沱”则是突出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情景更为壮观。这首词夏敬观评曰“气象旁魄、音响沈雄”[8]

(三)艺术特色

1.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黄孝纾的词有着形象化的特点,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黄孝纾对崂山景物的形象化描写,如《七娘子·白云洞玉兰一株高出檐际千百年物也花时游綦坌集为山中胜赏之一》“苑枯阅尽幽芳泣。托孤根高处愁何极”写出了玉兰的形态,《梧桐影·山居晚眺二首》“雨乍晴,岚犹湿。万点鸦随黄叶翻。残霞片片鱼鳞赤”写出了雨后晚霞的美景,《鹧鸪天·与袁道冲游石老人村口占》“形痀偻,骨嶙峋”用拟人手法写老人石,《锦缠道·明霞洞东轩夕望》“送去鸿一桁空中没,满林风叶,散作鸦千点”写落叶之飞舞。词人还对美人峰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

相思儿令·美人峰即比高崮在劳顶道中

绰约风鬟雾鬓,倩影自亭亭。阅尽朝云暮雨,眉损两螺青。遗世独立倾城。染斜阳醉靥微赪。剧怜离合神光,无言脉脉含情。

崂山美人峰是围绕崂山巨峰的四座小山峰之一,词人展开想象对美人峰作了形象的描绘,从头发、身影、眉毛、面颊四个方面作了描写,其中如“遗世独立倾城”“无言脉脉含情”对美人风骨作了描绘。

第二,借景物烘托自己的愁情,如《虞美人·半山亭秋望》“高处登临多费泪,作计难成醉。江山满目又残秋,只有一轮明月似金瓯”以望中残秋下的江山表现自己的伤秋之情,《浣溪沙》“世味但余诗澹泊,愁肠还为酒槎 ,深灯照海与无涯”以大海的无涯来衬托自己愁肠无际,《柳梢青·雨宿吴门》“翠暮红朝,待料理闲愁酒浇,万里归心,自来自去,何似春潮”以春潮来比喻归心,《忆秦娥·后湖》“垂杨陌昏黄,斜照城阴,侧城阴侧,几树残红,半湖寒碧”则通过夕阳斜照、几树残红、半湖寒碧来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愁情。

(二)开拓词境与清丽的词风

以词写山水的不少,但是整部词集专门写山水的却是极少。黄孝纾的《东海劳歌》便是为数不多的典范之作。叶恭绰曾高度评价曰:“余诵古人之词至万余首,不得不推此为苍头异军,不但于沤社拔戟自成一队而已,山川有灵,定惊为知己。”[8]词人之所以专门表现崂山风景,原因有两个:第一,崂山风景很美丽。所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毗邻大海,秦皇汉武都曾来此求仙,而且此地道教文化十分发达;第二,黄孝纾对崂山很熟悉,热爱崂山。黄孝纾从小随父亲生活在青岛,成年后离开青岛,但是漂泊之后又回到山东,并长期任教于山东大学,故而又能经常游览崂山。黄孝纾对崂山风景的描写体现出词作的“清”的境界,那么何谓“清”呢?胡应麟《诗薮》云:“清者,超凡绝俗之谓也。”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清者不染尘埃之谓。”而且他的这种“清”有宋词的基因。清人董士锡在《餐华吟馆词叙》中曾将宋词的风格总结为一个“清”字,他说:“盖尝论之,秦之长,清以和;周之长,清以折;而同趋于丽。苏、辛之长,清以雄;姜、张之长,清以逸。”[9]如果具体解释黄孝纾词作中的“清”,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描写对象的山清水秀,崂山由于是道教名胜,所以有上清宫、下清宫、太清宫、神清宫,皆含有清字,而其中对水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清,如“鲸鱼张眼射波红”(《万里春·秋暮北九水独游》)、“田水涓涓碧”(《好事近》)、“澄漪镜启中边澈”(《一斛珠》),而且崂山的秋天也是清秋,“正潦收山瘦。况摇落清秋侍候”(《万里春·秋暮北九水独游》)、“无际清秋景,高与云平”(《八声甘州·瓠庵游鱼鳞峡归词久未成赋以为引喤》)。另一方面在于语言朴素用白描手法。如词人对崂山四季的描写:

闲中好·崂山四时歌

春山睡,莺唤梦初醒。雨带溪流活,海连蜃气清。

山居好,消夏最相宜。雨过泉千道,雾收峰四围。

秋山瘘,黄叶下如潮。海近风先硬,地偏天自高。

千峰雪,岩隥白云封。野烧 田赤,耐冬山寺红。

春季的崂山妩媚动人,刚刚经历了冬眠而苏醒,特点是“水活气清”。夏季的崂山是避暑胜地,特点是雨多雾大。秋季的崂山芳华浸染,黄叶落下如潮水,美不胜收,冬季的崂山银装素裹,雪掩千峰。全词明白如话,而且突出了崂山的四季清景。这首词写了崂山春夏秋冬四景,也体现了他善于组词的特点[10]。

黄孝纾早年加入舂音词社与沤社,与民国词坛执牛耳人物的朱祖谋交游。朱祖谋是清季四家之一,其词学推崇梦窗,且推崇常州派词论,而常州词派是清代中后期最大的词派,作词讲究比兴寄托,香草美人之寓。朱祖谋词作也典型地体现“托兴深微,篇中咸有事在。”[11]的常州词派特点。而黄孝纾的词作中几乎没有常州派儒家诗教中的香草美人之寓,究其原因,作为在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文人已经没有了封建文人的忠君思想,所表达的也只是自身的一种感觉,如民国词作中身处乱世的感伤情怀,怡情山水中的自得之情,这反映了二十世纪词创作的变化。

三、《欧阳修词选译》

(一)对欧阳修词的评价

《欧阳修词选译》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于黄孝纾先生任教于山东大学期间。词选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为序言,后面为词选。序言长达23页,是研究欧阳修词的专文。黄先生编选这部词选是为提升欧阳修词的地位。因为欧阳修历来在古文运动与诗歌方面的成就受到重视,但是“独于他的词,都认为诗的余事,自宋以来,毁誉参半。其实他的词的成就,也不亚于他的诗和古文,具有承前启后的成绩,这是研究词学的人,不容忽视的。”[12]而 “毁誉参半”是针对词史上对欧阳修的艳词褒贬不一而言。

黄先生对欧阳修的词评价主要是围绕小令和慢词。黄先生将欧阳修的小令分为三种类型:1.言情的艳词;2.刻画自然的写景词;3.发泄忠爱的抒情词[12]。在这三类词中,认为欧阳修成就最大的是抒情词,因为抒情词集中表现了他关心国事、关心人民疾苦,传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感情。黄先生还重视欧阳修发展慢词的贡献及客观评价其艳词。

欧阳修既作小令也作慢词,关于欧阳修小令与慢词的成就,黄先生一方面认为欧阳修的小令成就高于慢词。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欧阳修词对慢词的开拓不逊于柳永。“北宋是慢词成长时期,这种民间新腔,吸取到文人乐府,扩大词的领域,一般都归功到柳永周邦彦身上,其实欧阳修慢词的尝试,早于周邦彦五十余年,与柳永同时,而名位尤高,以一个主场壇坫的文章巨公,和当时所谓浪子文人柳永,互通声气,这无疑使北宋词发生巨大影响”[12]。而且他认为柳永创作慢词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欧阳修以文章巨公,更能从事于民歌的仿效,这便起到了提倡作用,柳永实受其影响”[12]。

关于欧阳修的艳词,历来有两种争论,肯定或否定是欧阳修作。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词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欧阳修词的评价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对欧阳修词的艳俗之词的高度强调,力图颠覆欧阳修词在传统观念中的形象;另一种则完全通过自己的艺术感悟来体认欧阳修词的意蕴内涵,并根据自己对欧词品格的理解否定欧阳修词创作艳俗之作的可能。”[13]陆侃如与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则认为有两种可能,欧阳修确有真实经历所以作艳词,第二种可能当时词坛“有种以俗语写艳词的趋势”[14]黄先生是肯定欧阳修作艳词的,并认为这才是真实的欧阳修:“欧阳修是个古文家,以往人们都认为他是具有传统的一位卫道先生,料想不到在他词中,却卸下严肃的面具,他真实的将浪漫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12]。黄先生肯定欧阳修作艳词,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将欧阳修作为一个有着真性情的词人来看待,而不是将其神化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卫道先生”,这种评论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黄先生对欧阳修词的评价有两个特点。第一,将欧阳修词的评价置于词的发展历程当中。第二,注重从思想性评价欧阳修词。

第一,将欧阳修词的评价置于词的发展历程当中。这样评价欧词不仅可以使读者清楚欧阳修的词对于词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而且对欧词乃至词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黄先生在评价欧阳修的小令时说:

五代小令,虽同在“词为艳科”的观念下,但其中本有秾丽和清隽两派。前一派温庭筠开始,下至毛文锡、牛孺、李珣、欧阳炯等属之。后一派以韦庄为领袖,蜀人中如鹿虔扆、薛昭蕴等属之。尤以南唐冯延巳沿袭这一派作风,清隽中时出新意。延巳曾以中书侍郎,出镇抚州,在江西颇久,流风余韵,下启江西词派,而欧阳修实为延巳嫡系继承者……欧阳修虽出于晏殊门下,而是首先反对西昆派的健将,和晏殊文学主张,有显著的不同。本来他少年时受西昆体的影响并不深,因此在词的风格上,尤与冯延巳接近。[12]

作者认为五代词分成“秾丽”“清隽”两派,温庭筠领秾丽一派,韦庄领清隽一派,北宋初词承五代余绪,晏殊词就深受温词秾丽影响,是“花团锦簇的达官诗人”,承接“秾丽”一派;欧阳修词虽出晏殊门下,但是所受到的是冯延巳的影响较深,而冯延巳是属于韦庄“清隽”一派,所以欧阳修词也是承接韦庄“清隽”一派。黄先生的论述使我们了解了欧阳修词的渊源,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词到苏轼为之一变,但是早在欧阳修这里便已经露出变化之端倪。当然词史上也有持不同意见,认为晏、欧词都受到了冯延巳的影响即“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第二,注重从思想性的角度评价欧阳修词。从思想性的角度评价作家作品是中国古代批评学的传统,儒家诗教观如此,清代常州词派也是如此,黄先生在评价欧阳修词中也受此影响。

欧阳修小令的最大成就,是在那些原本忠爱的抒情词。[12]

因词表现在词中思想,不仅“批风抹月”“歌离弔梦”,而兼及身世之感,无意中便接触到社会问题,形成他的现实的新内容。

由此可见思想性关系着文艺评价的标准,应该是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欧阳修的词虽不像南宋辛弃疾诸人的词,社会意义那样突出鲜明;而在思想内涵、形式发展上,都超越当时一般作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12]

在第一条中,作者最推重欧阳修小令中反映忠爱的词作。作者从思想性的角度来重视欧阳修的此类词作,这类似于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之说,可能受到了当年参与沤社中受到常州派词学家朱祖谋的影响。第二条与第三条的评价是因为欧阳修的词有身世之感,接触到了社会现实,虽无辛弃疾词爱国热情鲜明,但是比一般作家具有“进步意义”,这种强调思想性的评词方式,既不同于单纯从文本角度出发,又有着中国传统儒家诗教的基因,也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马列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影响。

(二)选目与选词特点

《欧阳修词选译》共有72首词,其中《采桑子》9首,《朝中措》1首,《减字木兰花》1首,《临江仙》1首,《蝶恋花》11首,《渔家傲》21首,《玉楼春》11首,《南歌子》1首,《圣无忧》1首,《浪淘沙》1首,《定风波》1首,《蓦山溪》1首,《浣溪沙》3首,《御带花》1首,《洞天春》1首,《踏莎行》2首,《鹧鸪天》1首,《忆秦娥》1首,《南乡子》1首,《江神子》1首,《青玉案》1首。选词中以词牌《渔家傲》为最,因为《渔家傲》语言通俗,黄先生曾经总结欧阳修词有三个特点:情感真挚、音乐感染与语言通俗。[12]所以语言通俗也是黄先生编选此书的标准,故多选类似民歌的《渔家傲》与语言多通俗的《蝶恋花》,如《渔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蝶恋花》“离愁引着江南岸”“江头有个人相望”等。

黄先生对所选欧阳修词均作译注,译文与原文句句相应,左右对照,译文言简意赅,且富有文采,宛如现代新诗,如下面这首《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掷久。 无聊情绪怎样把他抛弃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每到春来,依旧是,忧伤憔悴。

日日花前常病酒, 天天在花前,似醉非醉。

不辞镜里朱颜瘦。 消瘦的面庞,镜中却无从回避。

河畔青芜堤上柳。 河边草绿,堤柳丝丝弄碧,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底事年年,不断新愁交织。

独立小桥风满袖。 满袖晚风,在小桥独立。

平林新月人归后。 极目平林归路,人踏碎朦胧月色。

该书的注释一方面如上文强调通俗性,另一方面强调对句法用意的解释,通过对句法用意的解释,除了能够更好的理解词作外,也可使读者掌握作词之法,如《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最后一句“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解释为“愁肠已为伤春断了,即便听到羌管新声,也无可再断。这是深一层写法。”[12]

当然这部词选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过度强调思想性。

欧阳修的词,在词史上有一定的成就,是应肯定的。但由于他究竟是统治阶级,由中小地主上升成为大地主政权的代表者,因此他的思想自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12]

在作者看来,欧阳修由于是“大地主政权”的代表者,所以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欧阳修词选译》于1958年出版,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评论文学作品是当时的主流,这种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也容易走向僵化,过度给作者贴上标签,反而会使读者狭隘的理解文学作品。

黄先生的《欧阳修词选译》虽然作于五十年代,但他从民国时期便参与词坛唱和,与龙榆生等词学家交游,所以他的欧词研究也是与民国时期对欧词研究有渊源的。民国时期有两个影响较大现代词学家胡适与胡云翼。胡适与胡云翼编辑的《词选》都是在1927年出版发行。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领导者,其《词选》共选唐五代两宋词人39家计351首词,其中选欧词9首,多为白话词。他认为“词的进化到了北宋欧阳修、柳永、秦观、黄庭坚的‘俚语词’差不多可说是纯粹的白话韵文了”[15]。胡云翼《词选》收宋词533首,其中选欧词18首。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将欧阳修的词分为写景词、咏物词、抒情词和叙事词,最赞赏的还是欧阳修的抒情小词,他认为“用白话来白描,在词里要算最高的艺术了。”[16]黄先生评价欧词“最后是语言的通俗。欧阳修首先采用民间新腔,制成慢词,也采用不少活在人民口头上的朴素语汇,来作为养料,丰富他的内容”[12],这一点与胡适和胡云翼的观点是一致的。

词学研究总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词学发展的规律之一,晚清时期常州词派张惠言受到常州学派的影响,用比兴寄托来评价欧词[17],民国时期西化程度较晚清更甚,而且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学,受此影响王国维以中西理论结合研究欧词,胡适、胡云翼则从白话的角度研究词,黄孝纾先生词学研究以阶级方法介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参考文献:

[1] 周庆云编.淞滨吟社集[M].1914,8.

[2] 周延祁.吴兴周梦坡年谱[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4册[C] .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59.

[3] 王蕴章.舂音余响[A],同声月刊,1940,178.

[4] 杨传庆.清遗民词社——须社[A].广州: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4,206.

[5]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18.

[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Z].北京:中华书局,1993,2140、2142.

[7] 黄孝纾.匔厂词乙稿[M].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年间铅印本,1.

[8] 黄孝纾.劳山集[A].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8册[C].台湾:云海出版社,1974,24、9.[9] 孙克强.唐宋人词话[C].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261.

[10] 刘怀荣.黄孝纾先生的诗文创作和治学特点[J].文史哲.2011,(5):17-25.

[11] 龙榆生.彊村本事词序[A].龙榆生词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18.

[12] 黄孝纾.欧阳修词选译[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3、4、5、14、17、18、21、23.

[13] 欧阳明亮.欧阳修词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245.

[14] 陆侃如、冯沉君.中国诗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263.

[15] 胡适:国语文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42.

[16] 胡云翼.胡云翼说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7.

[17]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3.

Huang Xiaoshu's Theory of Ci Poetry

MA Qiang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

Abstract:Huang Xiaoshu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mong men of letters in Shanghai in the 1920s and 1930s. He was famous for his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He was also a ci writer and researcher. In the 1930s Huang joined the important ci club called Oushe, where he wrote and studied together with the famous ci writers Zhu Zumou, Pan Feisheng and Xia Jingguan. His collected works Ci of Gongchang recorded the activities among the ci writers during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other collection Labor Songs of the East Sea is characterized with “purity” and is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ry in Laoshan Mountain. His works gives us a broad view of the progress of ci during the 20thcentury. His works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Ci from Ouyang Xiu inherit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Ouyang Xiu studies during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Marxist thought in literature and ar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formed his own features of studies on Ouyang Xiu’s works.

Key words:Huang Xiaoshu; Oushe; ci;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3-0038-08

收稿日期:2016-03-27

作者简介:马强(1983-),男,安徽蚌埠人,湖州师范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词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国词社——沤社研究》(项目号15YJC751033)

猜你喜欢
词选词作
清初顺康年间女性词选编撰
从三种民国词选看东坡词的接受与传播
《词综》范式的追摹与转变
——以乾隆时期《清绮轩词选》《晴雪雅词》《自怡轩词选》为中心
艾文化名书家画题展词选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浅析李清照前期词作的审美情趣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詹安泰“词选研究”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