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

2016-03-15 12:39:03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城南社区完小朱绍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读法上山下山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城南社区完小 朱绍壮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教学是一个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数学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有可行的。

一、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现在的小学生都渴望有自己的天地,希望教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我关心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一样对待。我教五年级时有一个女生,下课后给我一封信就跑了,我打开信看了后才知道她的家庭很特殊,母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继母对她一点儿也不好,不给她饭吃,她放学回家到门口,继母就把门关了,不让她回家,即使回到家里继母又打又骂,她希望老师能帮助她。于是我打电话给她爸爸,叫她爸爸来学校一趟,来到学校后,我给她介绍了孩子在校学习非常认真努力,成绩非常优秀,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好好培养这个孩子,在家里多关心一下孩子。家长看到了希望,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这个孩子在学校露出了笑脸,学习更认真了,数学成绩一下来到了全班第一名。还有一个男生,数学成绩一直不及格,经常只考到20多分,父母对他早就失去了信心,我想不能把他落下了。课堂上凡是简单的问题我就叫他来回答,刚开始答不对,他知道老师在注意他了,于是上课专心起来了,后来能答对了,我热情的鼓励他。这个同学进步非常大,一学期下来,数学成绩来到了全班前5名,家长都不敢相信,都说是老师教得好,我说:“你家孩子很棒的,你们家长要多鼓励他。”我给予每个学生信心,语言上从不打击他们,而是激励他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沉着耐心。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更加关心和爱护,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答对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犹豫不决时要给予鼓励,当意见错误时,不要及时否定,要允许学生修正、补充,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学生学习时没有了心理压力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尊敬老师,上课总是专专心心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好了。

二、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提高了效率。比如四年级初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学生对运算顺序是理解的,但算起来就按习惯从左算起,造成计算错误。如688—88÷4这道题,有除法也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可一些学生一看这道题就先算688—88得600,再用600÷4得150。为了帮学生形成很好的做题习惯,我让学生先观察应该先算哪步,为什么要先算,然后要求学生用铅笔在先算这步的下面画上一条线,用来提醒自己,688—88÷4=688—22=666,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有关几何图形的题目,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解决问题,我要求学生读完题目后先画图分析,再计算。如这样一道题:一块圆形草坪的直径是8米,要在草坪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石子路,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不画图,学生很容易出错,用(8+1)米作为外圆的直径来计算,只要一画图,学生从图中便能清楚地看出1米宽的小路相当于草坪的半径增加了1米,(8÷2+1)米便是外圆的半径,用3.14×(8÷2+1) —3.14×(8÷2)来计算。通过画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清思路,化难为易,使学生解决问题又快又准确。

三、课堂中善于举反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课堂有时很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是如果教师故意出错,举出反例,反而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上小数的读写这个内容时,讲了小数的读法是:整数部分的读法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我便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些小数,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学困生把93.36读成了九十三点三十六,小数部分的读法跟整数部分的读法读成一样。当时我并没有指责他,而是让全班同学停下来对大家说:“刚才同学们读的非常好、非常认真,老师也想读读这几个小数,93.36读作九十三点三十六,同学们哄堂大笑,23.23读作二十三点二十三,同学们又大笑,5.468读作五点四百六十八,同学们又笑。我问:“你们笑什么”,个个都举起手,我故意让刚才读错的同学起来回答,他说出了老师读错的地方。我说:“请你读读这几个小数,好吗?”他非常准确地读出了各个小数。整堂课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四、建立错题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或有价值的问题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建立错题库,等到复习的时候再呈现出来。比如五年级上学期小数乘法的这几道算式容易出错:0.286×720= 0.009×7280=复习的时候呈现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该怎样列竖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小数乘法应注意的问题:把小数看作整数,整数末尾的零先别管,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整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后边写几个零,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时,位数多的写在上,位数少的写在下等。通过这两道算式,不仅复习了小数乘法的方法,还总结了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比如,从山底到山顶有7.2千米,小明上山用3小时,下山用2小时,上山和下山的速度分别是多少?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便记录下来,复习时让学生讨论:所提的两个问题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应分别怎样解决?对于“上山和下山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7.2÷3求出上山的速度,7.2÷2求出下山的速度,可对于“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有一大部分学生列出算式7.2÷(3+2),我当即让全班讨论这个算式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才明白应该用上山和下山所行的路程除以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通过这个问题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读法上山下山
上山走“之”字
小主人报(2022年24期)2023-01-11 02:59:42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36
“0”的读法和要领
双下山
下山记
小猴下山
一二三 去上山
上山的路
赤水源(2018年5期)2018-10-10 06:12:34
小猴下山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