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梦环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朴赞郁电影“暴力风格”探析
武梦环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在近年“暴力电影”狂潮中,被称作“韩国电影大巫师”的朴赞郁,他电影中的暴力叙事悬念环环相扣,画面色彩绚丽夸张,剪辑手法丰富多样,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他的“复仇三部曲”中表现最为典型。朴赞郁并不是韩国导演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一位,但其电影中独特的“暴力风格”却深深影响着韩国电影甚至是世界电影。朴赞郁绚丽的表现手法是为了辅佐其电影最终旨归,作为民主党派的朴赞郁,电影中时时刻刻体现着那份责任感。不管是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对人性,朴赞郁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他是用电影在呐喊。
朴赞郁;电影;暴力风格;复仇
被称为“韩国电影大巫师”的朴赞郁,硕果累累,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他的“复仇三部曲”,即《老男孩》《亲切的金子》《我要复仇》。他的电影不避讳政治敏感话题,不掩饰个人情感的宣泄,把性、人性丑恶,特别是暴力掰开来给观众看,表达着对人类身处环境的同情与怜悯,对社会的期待与谈判。“朴式电影”无论是在叙事上、画面上、视听语言上,都有着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他精湛的手法引来热捧的同时,也受人非议。
昆汀的“暴力风格”充满幻想与荒诞,是自由快乐的;金基德的“暴力风格”充满绝望与挣扎,是压抑崩溃的;朴赞郁的“暴力风格”则和他们不一样。笔者从叙事、画面、剪辑三个方面分析朴赞郁“暴力风格”的形式。
(一)叙事悬念环环相扣
朴赞郁的电影总让观众开始时感觉事情错综复杂,最后幡然醒悟。在电影《共同警备区》中,电影一开始一名北韩军官被枪击身亡,涉及此事的其他四名军士,有一个在当天也被残忍杀害。当对其他三名军士调查时,他们的态度多有回避、冷淡,甚至还有一人自杀,恐怖悬疑的气息不断攀升。导演这时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告诉观众缘由。朴赞郁最善于悬念的设置,大悬念套小悬念,大矛盾加小矛盾,环环相扣,原本简单符合情理的故事,经过调换,隐藏,滞后的一系列设计,使故事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朴赞郁就是把观众所有的兴趣勾起来,所有的关注点抓住后,再告诉你真相。
(二)画面色彩绚丽夸张
身兼导演、制片、编剧、监制的朴赞郁,他的电影中对画面、声效、布光、包装,甚至演员的每一个动作,他花费的心思都不一般。这里不能不说的就是《老男孩》中,模仿电子游戏式的搏斗长镜头、广角镜头、拉长延伸画面。让你看见拳拳见血,阵势夸张而华丽。主人公忍耐了15年,压抑憋屈到了极限,终于爆发,报复之战就此打响。配着重节奏的电子音乐,使得这里的暴力,没有痛苦只有洒脱。但是对比起关押房间的镜头,规律稠密的花纹壁纸,把墙面包括屋顶都贴满,卫生间又铺满了小瓷片,整个环境压抑而又诡异。主人公皮肤里钻出小虫,然后爬满全身,密密麻麻,恶心发麻的画面,让观众理解吴大秀痛苦的心理,就如同自己全身被虫爬满。这种内心情绪的外化,也是朴赞郁暴力风格中善用的技巧,比如吃活鱿鱼,身旁的巨大蚂蚁等。
(三)剪辑手法丰富多样
镜头的碎片拼接、快速剪辑、动静结合在朴赞郁的电影中大量运用。将几个时空一起剪辑,不管是过去的、现在发生的,幻想中的、记忆里的,它们可以一起进行而不乱。这种巧妙地拼接,在《老男孩》里,最为经典。冗长的故事、复杂的环节,让这种碎片拼接法,使影片紧张而流畅。电影中表现吴大秀漫长的15年监禁时,朴赞郁甚至使用分屏,一边是吴大秀十几年如一日的煎熬,一边是电视中每年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播放,告诉你一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影片快速地剪辑,情节紧凑,加快节奏感,步入影片小高潮。同样在《亲切的金子》中,当金子在被害人父母面前播放虐杀他们孩子录像的时候,画面和声音的剪辑快而杂。录像带里的变态,疯狂虐待孩子,残忍杀害,孩子的哭喊,观看录像的父母悲痛欲绝,有的昏倒,有的要砸电视,一片哭喊声。在两种画面之间来回跳动,声音混杂,就是要营造出暴力给人带来的不适。
暴力电影就是以各种刑事犯罪题材、直露地展现各种犯罪过程和血腥场面的故事片[1]。弗洛伊德认为:“暴力是一种纯生物渴求安息的要求,是想摆脱有机体生存痛苦的一种本能,一心归返到原始无机体的纯粹的永恒、毫无紧张的状态中去。”[2]按照这种人类本能学说的观点,自我毁灭是人的原始天性。这些暴力的血腥画面,越是让人感到不适,越是反映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
(一)自身经历激起暴力之源
朴赞郁,1963年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江西大学。在他的大学期间,正好遇上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是民主势力与专制统治最大冲突的时期。学生民主运动高涨,抗议、示威、游行此起彼伏,政府为镇压造反者,实施了暴力手段,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死亡、受伤,也造成一些人对独裁政权的绝望而选择自焚。在那几年的军事独裁统治里,韩国经济十分恶劣,很多学生因政治原因被开除,放弃读书。年轻的朴赞郁就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他说:“那个时期,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先的一些固定的观念都被打破了,那是一种暴力……我目击了这些场面,所以我觉得这段印象很深……这些事我都亲身经历过。”[3]那时候的朴赞郁,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也就理解为何他的电影充斥着暴力、犯罪这种题材。
在朴赞郁的电影中,有着对现实社会危机的反思,表明着鲜明的政治态度。这又可追溯到他的青年时期。朴赞郁的整个学生时期就是一个向往自由,敢于破旧立新的人。这促使他的思想有些左倾,再加上受西方民主思潮熏陶,就有些愤世嫉俗,2002年就加入了韩国最激进的左翼政党——民主工党。也是从那时,他就形成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态度。这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被运用在电影中,成就了独特的“朴式电影”。他的电影无疑丰富了韩国的电影形态。
(二)宽松制度促生暴力之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电影一直走“国产电影配额制”之路。为了保护国产电影,每家电影院、每个放映厅每年播映的国产电影要占总量的40%。但是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面临危机。随着韩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到来,国外大片的冲击,国产电影的保障——国产电影配额制受到严重挑战。
韩国电影人决定勇敢迎接挑战,全力一搏,与国际接轨,进行电影分级制度。这个制度给予了韩国电影宽松的发展空间;同时,政府给予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上的大力扶持,举办众多全球瞩目的电影节,比如釜山国际电影节、光州电影节、青龙电影节等等,在亚洲形成不小的影响力。社会上成立了林林总总的影视培训基地,大学里也开设电影相关专业。市场越来越成熟,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愿意把精力投入电影中。朴赞郁就是借着这股趋势,卯足了劲,一改韩国传统电影框架,突破格局限制,大胆地展开创作。他的从影轨迹就是韩国电影从荒芜到兴盛的映射。从一个不知名的电影导演助理,一跃成为国际有名的B级片导演。他电影中赤裸裸、血淋淋的暴力之所以能酣畅淋漓地展现,必须感谢韩国电影制度的自由与支持。
朴赞郁绚丽的表现手法是为了辅佐其电影最终旨归,作为民主党派的朴赞郁,电影中时时刻刻体现着那份责任感。不管是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对人性,朴赞郁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他是用电影在呐喊。
(一)对国家和社会的批判与控诉
朴赞郁几乎所有的电影,里面的医院、监狱、公安局、学校等等公共福利设施,人们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全是摆设,是无用的空架子。表明的是秩序的缺失,法律的缺失。当年的韩国,2000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358,贫富差距高居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的第三位[4]。严重的社会矛盾,太大的贫富差距,让百姓有了水深火热生活的感觉。
朴赞郁的电影中,总会让人产生质疑:这些暴力没人管吗?警察干嘛去了?无论是东劲孩子的绑架案还是金子被威胁利用,警察发挥的作用都不大,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金子等人在监狱里服刑,改造受教育,也没能改变她们一个人的心,监狱也只是走个过场。里面的每个人表面在接受洗涤,其实每个人都不服气。在《我要复仇》中,在英美和阿游家中,有个脸上趴着苍蝇的警察模型。几次对他的特写,这么赤裸裸的讽刺,就是在说警察的腐败无能。
(二)思考人性弱点完成自我救赎
现代社会虽然高度发达,人们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但是人们却像是戴着面具在生活。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欺骗、利用。人们也越来越擅长伪装,人内心的丑陋只有自己知道。朴赞郁正是看见了这些,他愿意用鲜活的电影来表现,为的是警醒人类。《亲切的金子》中,金子的潜意识里始终怀有对死去的男孩和失去的女儿的罪责感;她将所有罪孽归结为白老师,是对自己恶性的自欺欺人,一种埋藏。当金子利用他人之手杀掉白老师之后,她才意识到杀掉白老师只是为了消除内心的阴影,这种报仇只是达到心灵的自我救赎。白老师在饭桌上对妻子实施虐待后,不忘让她晚饭聚餐不要付账;监狱里女犯人对另一个女犯人的凌辱,女人们对金子美貌的嫉妒,这些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朴式电影让你看到镜子里人类最丑陋的一面。让你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开始自我救赎的行程。
(三)对边缘人物的殷切关怀
朴赞郁电影中尽是社会底层人物,甚至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些人物不像吴宇森电影里的英雄,有老练的功夫;也不是昆汀电影中各个身手不凡的人,打得痛快淋漓。这里的暴力,是普通人的,是真实的,是更加残忍的。作为左翼政党的一员,朴赞郁自愿担当起拯救贫穷百姓、批判社会的责任。这里的暴力赤裸裸地刺激观众的眼球。这种冷暴力让人看了不是报仇雪恨的快感,而是深深地压抑,是代替劳苦大众的呐喊,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综观韩国影坛,朴赞郁并不是韩国导演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一位,但其电影中独特的“暴力风格”却深深影响着韩国电影甚至是世界电影。朴赞郁导演只是在用暴力这种形式风格来诠释他对电影、对世界的认识,控诉国家与社会的不公,揭露人性的晦涩与黑暗,在生而为人的痛苦和挣扎中完成独孤的自我救赎,或许才是他电影的旨归。
[1]汪献平.暴力电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6-17.
[2]梁丽丽.罪与美的世界——金基德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65.
[3]张子涵.专访朴赞郁[J].世界电影之旅,2006(8):14.
[4]陈丹.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暴力美学与社会批判性分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47.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1-01
武梦环,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2015级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