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2016-03-15 11:51申涵
湖南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甘心街角前线

申涵



十年

申涵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1935】

他背起行囊,推开木门,一声吱呀,可能是这个家发出的最后一个声音。长久地凝视了一眼这个生活了16年的地方,这一走,不知何时归来。他微微叹了口气,踏上了出镇的路,坚定决绝,没有回头。

第一年,平平淡淡,不见丝毫起色。他在街角的一家报社中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八卦记者。薪水微薄,饭食粗简。他不顾一切地背井离乡,为的就是能够出人头地,让镇上那些嘲笑他的人闭嘴。可现在,似乎一切都与想象中的自己背道而驰。他趴在床头啜泣,恨自己的懦弱与不争气。

【1936】

噩耗传来。

北方传来日本侵略军南下的消息,整座城都为之颤抖。就连他在这座城市里唯一能够依靠的老板,也在这场灾难中逝世。报社里气氛沉闷压抑,没有人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可以说话——报社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望着警官走进报社,贴上封条,他把嘴唇咬得发白。“再也没有人了……再也没有……”他边背起包边呜咽着。“不能就这个样子回去,当初的梦想一定要实现。”想起报社老板之前跟他说过的话,他握紧了拳头,走进了市政府的征兵处。

18岁少年的热血被完全激起。不甘心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生,不甘心再回去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退路,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1937】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指挥第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奉命向日本海军陆战队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作为第88师的一名连长,他当仁不让地走上前线。在这几年里,他一步步升上来,从一名一扛枪就发抖的小兵,到工兵,再到如今的连长。

会战结束。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由于敌人的突袭,他失去了一只胳膊。望着空荡荡的袖管,团长委婉地对他说,以后怕是不能再上战场了。他什么也没说,眉头也没有皱一下,面无表情地转身打包衣物。

隔日夜里,他收到了家乡的回信。颤抖着打开了信封,之前家人因他升为连长的自豪感,转为了深深的不理解与责怪。在战役中失去一只手,以后还能干嘛?他们不懂。什么都不懂。他垂下头,一语不发,胸中却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

【1939】

没有垂头丧气,没有一蹶不振。背井离乡多年,怎可就此放下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为国效力,哪怕只能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他咬咬牙,将军用补贴全部拿出,开了一家报社,向群众们报道前线消息。由于缺了一只手,他干什么都不方便,可偏偏没有多余的钱请助手。冒着随时被查封的危险,他仍然与前线保持着通讯,没有一声怨言,也没有放弃。

【1945】

十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也可以忘记很多。

正是一年春来时,上海城茶肆酒馆中众口闲谈的,无不是街角那个专门报道前线消息的身影。他提供了许多一手资料,被人们奉为“幕后英雄”。

伴着抗战胜利的消息,他回到了那个安静如初的小镇。和走时无差,一如泼墨山水图,静静地卧在山脚。淡淡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织成一个柔软的网,将这个小镇罩在里面,恍如仙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单位:长郡中学)

猜你喜欢
甘心街角前线
成长路上的许多“不甘心”
勿陷“珍珠之痛”——甘心为民做泥
街角有“海绵”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街角窗口
星檐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