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部分地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典型做法
——创建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农民与科技人员长效合作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解决科技成果与农民结合的基木问题,将科技人员个人的利益同农民的收益挂起钩来,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体现科技人员的经济回报。
——实行双向选择,为科技人员和基层农民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一方面对农业科技人员分门别类,根据个人技术专长,选择下派方向;另一方面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择下派人选,把政府选派与基层需要结合起来。
创新出“顶层推动—多方协同创业—多元化投融资支持—开展跨区域合作—技物荣誉激励—利益共享共赢”六位一体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有效促进了社会科技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实现了促农增效和带农增收的目的,成功打造了服务“三农”的“科特派”品牌。
——在人员选派上,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二是在合作和利益分配上,提倡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在激励措施上,自治区制定了“三保两优先”政策,即对兼职特派员的编制、原职务、工资福利予以保留,对创业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四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每两年对创业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吸引社会参与,扩大创业规模。使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工业企业等参与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来。从建立金银铜“三卡”到“绿色通道”制度,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以财政专项资金为担保基金,争取更多的银行资金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成立科技创业协会,建立科技特派员人才库、项目库,为农村创业提供人才和项目支撑;设立科技创业基金会,为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服务。
——强化人才保障,造就一支高素质、可持续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按照“个人自愿、双向选择”要求,打破专业、身份、地域等各种界限,选派优秀科技特派员。
——强化需求导向,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运行模式和长效机制。针对各地产业发展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以培育发展企业、组建专业协会、创建示范基地和扶持种养大户为重点,抓点带面,将技术推广辐射到广大农户,形成了多种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带动,由科技特派员提出实施项目,专家评审,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县财政拨款,通过项目进行示范带动。
——工程拉动,试点县拨款,开展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
——基地推动,建立科技项目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创新选派形式,不仅选派个人特派员,还要选派法人特派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建立激励政策,加强和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实施“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健全和优质高效的作风,动员广大的有识之士来投身科技兴农事业。